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与日俱增,全球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激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提出了"人与生物圈"计划,这是一项具有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的政府间生态学研究计划。该计划的总目标是"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范围内,为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圈资源以及改善人与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基础,预测目前人类活动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从而增强人类有效地管理生物圈自然资源的能力"。它有着多项重要贡献:率先明确提出人是生物圈的组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举世闻名的美国“生物圈二号”(Biosphere 2)实验在遭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后被迫宣布失败了。但是,它作为世界上首次进行的运用生态系统原理维持时间最长的封闭住人实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呢?对于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哪些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居住在“生物圈一号”的人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能否建造一科完全脱离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怎样才能使生态系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生物圈二号”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的思考。 “生物圈二号”是相对于地球生物圈(生物圈一号)而获名的。她位于亚利桑那沃洛克镇,那里光照强烈,环境相对荒凉。“生物圈二号”建成于1991年5月,占地面积1.28公顷,封闭空间20.4万立方米。工程建造经费约2亿美元,运转费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的愿景是这样的一个世界:人们能够意识到人类共同的未来和地球之间紧密的联系,进而明确责任、共同行动,合力建设一个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充满活力的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MAB)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致力于生物圈保护区内外通过行动来实现这一愿景。"这是第38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成员国通过MAB表达的期望,其核心就是"合力"两字。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生态是生态学中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过去十年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曾提出了一个从生态角度研究城市居住区的项目,主要宗旨是促进人类及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城市居住区及其农副产品供应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便为更合理地规划人类居住区打下基础。根据这一计划,意大利首都罗马、日本东京、巴西圣保罗、西德法兰克福、慕尼黑、汉诺威、斯特拉斯堡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工作。苏联、东欧根据经互会科技合作项目,在波兰华沙、克拉科夫以及捷克的布尔诺等城市,也于近年提供了一批有关城市生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与生物圈计划(Man and the Biosphere Programme,简称MAB)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的研究计划。这是一项致力于全球环境与发展的长期性科学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多学科(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培训、示范、信息传播等方式,提高人类对生物圈的有效管理能力。MAB计划和以往有关资源与环境的科学计划相比,更注重于解决人类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对人为因素在生物圈中所起的作用从观念上发生了改变,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作用正在改变着不断变化的环境总体。换言之,人类是生物圈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而且是最积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家园—地球表层,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所有的有生命的物种和它们赖依生存的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人类是在地球上有了生物圈之后才出现的,并成为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有了人类以后,对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断地改变着生物圈。 早在145年以前,美洲的一位印第安酋长Sealth在斥责企图购买其部落土地的白人移民者时说过:“地球不属于人类,而人类属于地球”。这是1854年的事了,从那以后,全世界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许多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物种灭绝,本是自然规律,但近百年来,在人类干预下的物种灭  相似文献   

7.
“人与生物圈(MAB)”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于1971年发起的一项政府问跨学科的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至今巳实施了40年。人与生物圈计划的核心理念非常明确:人是生物圈的一部分.环境保护的问题不能脱离与人类生活和当地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如何管理好生物圈保护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保护学家们,在探讨世界保护区有效管理中,提出了“生物圈保护区”这个新的概念和专门术语。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它是保护区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对全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是实施生物圈保护区战略最为积极而有效的国家之一,至今不仅已有24个保护区加入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而且还建设了自己的国家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拥有102个成员。它们都是我国保护区管理较有成效的佼佼者,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需待完善。一、生物圈保护区的基本概念与任务生物圈保护区最主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对生物圈破坏的机理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原理的科学。法国著名科学家Francois Ramade教授所著的《应用生态学原理——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Elements d'Ecologie Applique——action de I'homme sur la biosphre)一书就是一部专门论述应用生态学的著作。全书由三篇十章组成,分别论述了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生物圈与人类的相互影响;生物圈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生物圈的限度等三大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计划起至今.已经整整40年了。这40年的历程,恰好是人类自然保护意识空前提高的历史时期。人与生物圈计划在推动全球范围内自然保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特别是20年前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人与生物圈计划将其优先领域集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时间到了21世纪,经过了近40年的发展,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生根发芽了,越来越多的保护区加入到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了中国保护区的中坚力量。中国生物圈保护网络已经发展成连结国内外各种类型保护区的沟通桥梁,而中国的生态学事业也借助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东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该计划长盛不衰的秘密何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让其有如此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答 :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圈”这一内容时 ,各班都有一部分学生提出 :“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 ,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 ,还有细菌等微小的生物。”那么 ,人类和其他陆生生物就不生活在大气圈中吗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 ,我并没有马上给予作答 ,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展开讨论。通过对课文中 (图 ~ 11)生物圈的范围进行观察 ,分析和分组讨论 ,最后统一了认识。我们认为 ,海平面和陆地以上部分都属于大气圈的范围。在这个大气圈中 ,不仅有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在生活 ,人类和一切…  相似文献   

13.
生物与环境     
顾来  陈明 《生物学通报》2004,39(3):47-50
“生物与环境”一章的教材内容主要阐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水平、任务及意义.是从宏观的角度阐明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研究生物圈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护生物圈相对稳定性对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知识内容的复习应把握下列知识要点:  相似文献   

14.
编者语     
热心本刊的读者会发现这一期《中国生物圈保护区》在内容和版式上都有较大的改变,一是因为这是一期为纪念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20周年和庆祝天目山、茂兰、九寨沟、丰林4个自然保护区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专刊,二是利用出专刊的机会本刊做了一些向科普方向迈进的尝试。我们非常希望知道这一尝试是否符合广大读者的愿望和需求,诚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提出“人与生物圈”计划.率先明确提出“人”是生物圈的组成部分,应该与自然协调相处.而不是凌驾于自然界之上的生物与自然的主宰。水生生物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生态和经济价值.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1年发起建立的“人与生物圈”研究计划,标志着一个新的社会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向。它的主要目的在于为世界自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研究人才,以期解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实际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涉及世界不同生物地理区域最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是其核心。从1978年第一个生物圈保护区正式建立,至今已有80多个国家建立了300多个生物圈保护区,其中中国有10个。  相似文献   

17.
陆地生物圈模型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地生物圈与大气圈和水圈之间能量、水和碳氮等元素的交换和循环对整个地球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陆地生物圈模型(TBM)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和反馈全球变化的重要方法和工具。通过对从生态系统到区域和全球陆地生物圈不同空间尺度的植被动态、生物地球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水循环和水文过程、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等过程时间动态的模拟, 陆地生物圈模型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估和归因过去陆地生物圈的时空变化和预测陆地生物圈对未来全球变化的响应和反馈。该文简要回顾了陆地生物圈模型的发展, 总结了模型对陆地生态系统主要过程的刻画和模型在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应用, 并对未来陆地生物圈模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引言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加以保护、研究和持续利用的关键区域。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00多处,在实施“联合国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内和国际的联合行动。为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联合行动,1993年4月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中国建立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做出这一决定的考虑是: ——人与生物圈计划在中国是十分有影响的国际渠道,这一计划所提出的生物圈保护区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是以保护欧亚大陆典型草原生态系统为目的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锡林河流域的生态功能.在成立保护区时将锡林浩特城市以及白音锡勒城镇等规划在内。但是,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成立15a来。长期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尖锐矛盾,保护区基本上无核心区、草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出现大规模的退化、城市(镇)与保护区的发展基本脱节、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处于非常原始的掠夺性利用状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应充分考虑到社区的发展问题,解决人的生存出路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员量。即以锡林郭勒生物圈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镇)的作用及其与保护区的相互关系,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德怀 《人与生物圈》2004,(5):J001-J001
佛坪生物圈保护区内人类活动的记录可追溯到距今两千年之前。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人与野生动物反复进行着此进彼退,此退彼进的演替。直到今天在这一地区既保留了全国密度最大的大熊猫种群,又遗留下了一部分人类的定居点。在保护区的南面,1500米等高线是人类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一竹林生态系统的分界线,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