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2013年4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野人洞(31°55'8.3″N,110°43'56.5″E,海拔282 m)捕捉到11号鼠耳蝠标本(5雄6雌),同时在江苏省宜兴市灵谷洞(31°13'20.9″N,119°44'23.3″E,海拔123 m)捕捉到5号鼠耳蝠标本(1雄4雌)。上述鼠耳蝠标本体型较小,前臂长33.6~37.5 mm,颅全长11.2~13.8 mm;后足长不及胫骨长之半;背毛基部黑色,毛尖棕色有时更多显现浅红灰色,腹毛基部黑色但毛尖淡灰白;上颌前臼齿(P3)位于齿列之中。经鉴定均为尼泊尔鼠耳蝠(Myotis nipalensis),分别为湖北省和江苏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给出了尼泊尔鼠耳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及其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来自青海、尼泊尔的标本进行了对比;同时对其回声定位信号进行室内录制及分析;此外对其分类地位和分布状况进行了讨论。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衡东县发现大卫鼠耳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5年7月26日于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仙妃洞(26°58′24.93″N,113°3′23.03″E,海拔641 m)捕到1只雌性蝙蝠。该蝙蝠体型较小,前臂长34.54 mm,后足长超过胫长的一半;通体黑褐色,被毛毛尖染有淡棕色,腹毛由前而后淡棕色毛尖逐渐增加,到腹后部几乎形成淡棕色区;颅全长13.34 mm,齿式为2.1.3.3/3.1.3.3=38,初步鉴定为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1 140 bp序列对上述标本与大卫鼠耳蝠不同种群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大卫鼠耳蝠是一个单起源的谱系,其种群形成了广东、广西一个支系和江苏、安徽、浙江、湖南、重庆另一个支系,其中,江苏种群和广西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最远。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鉴定,确认此标本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c)鼠耳蝠属的大卫鼠耳蝠。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3.
2011年8月22日,在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的铁龙洞(33°43'38.8″N,107°26'37.9″E,海拔1 250 m)获得2号蝙蝠标本,雄性,体型较大,前臂长约58 mm,后足长几与胫长相当,约20 mm,经鉴定为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属陕西省翼手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室。本文对该蝙蝠标本的特征和相关测量数据进行了报道,并对其分布和保护现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16年8月27日在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四方山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 m)采到1只鼠耳蝠标本(1♂);同年8月29日在金觉峰(26°58′24.4″N,113°3′23.1″E,海拔311 m)采到9只鼠耳蝠标本(4♀,5♂)。上述鼠耳蝠标本形态较小,前臂长33.3 ~ 36.1 mm,其后足长(不包括爪长)长于胫长之半,胫外缘有毛;颅全长13.57 ~ 14.35 mm,头骨粗壮,脑颅圆且较高,明显高过上颌骨。经形态和线粒体Cyt b序列鉴定,确认这10只蝙蝠均为蝙蝠科(Vespertilionidac)鼠耳蝠属(Myotis)的长指鼠耳蝠(M. longipes),该种为湖南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标本(编号,4♀为HUNNU16JJ28、HUNNU16JJ42、HUNNU16JJ43、HUNNU16JJ52,6♂为HUNNU16SF25、HUNNU16JJ05、HUNNU16JJ08、HUNNU16JJ51、HUNNU16JJ58、HUNNU16JJ60)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27日,于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113°3’23″E,26°58’25″N,海拔463 m)利用雾网采集到1号鼠耳蝠标本,经鉴定为金黄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为湖南省翼手目Chiroptera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雄性,标本号:HUNNU16SF36)。本次发现补充和丰富了该物种在中国的分布范围(Jiang et al.,2010;郑锡奇等,2010;Csorba et al.,2014;Ruedi et al.,2015;党飞红等,2017)。  相似文献   

6.
2016年8月27日晚间在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m)利用雾网采集到2号鼠耳蝠标本(HUNNU16SF16雄性、HUNNU16SF38雌性)。通过外部形态以及Cyt b序列比对,确认这两只鼠耳蝠为东亚水鼠耳蝠(Myotis petax)。此2个体体型较小,头体长分别为49.76 mm与49.93 mm,前臂长分别为40.73 mm和42.40 mm;头骨较小、略低而不显圆滑,上颌向上中等弯曲约30°,脑颅较低,顶部平缓,矢状脊不明显,吻较发达,宽度超过眶间宽,颧弓纤细,宽度明显超过后头宽,头骨后部略显浑圆而稍外凸;阴茎骨较长,1.088 mm,宽度为0.742 mm。此记录为湖南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于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引水渠黄背角村段(35°15′8.4″N,112°6′34.5″E,海拔658 m),采集到1只冬眠的雄性宽耳蝠。其前臂长40.4 mm,外耳廓近方形,具明显横嵴,并在额部相连,无耳突,耳屏呈三角形;头骨较扁平,颅全长为14.9 mm;齿式为2.1.2.3/3.1.2.3=34。通过外部形态、头骨参数、分子数据(Cyt b和ND1基因)比对,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是河南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标本现保存于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相似文献   

8.
绯鼠耳蝠Myotis formosus又称丽鼠耳蝠、红黑鼠耳蝠等,隶属于翼手目Chiroptera蝙,蝠科Vespertilionidae蝙蝠亚科Vespertilioninae鼠耳蝠属Myotis.2006年12月20日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熊洞(2°62′N,113°68′E,海拔301 m)发现一冬眠群共31只色彩鲜艳的蝙蝠,仅采集5只,外形测量后分离头骨,毛皮做成剥制标本保存于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经进一步鉴定,确定为绯鼠耳蝠华南亚种Myotis formous rufoniger,为河南省蝙蝠新纪录.  相似文献   

9.
2015年7月26日在湖南省衡东县四方山国有林场仙妃洞(26°58′25″N,113°3′23″E,海拔463 m)进行哺乳动物多样性调查时通过雾网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5SF42,雌性),2016年7月28日在该处调查时通过同样的方法又采集到一只蹄蝠标本(HUNNU16SF21,雄性),两只蝙蝠体型中等,头体长分别为66.46 mm和69.19 mm,颅全长分别为22.14 mm和21.88 mm,齿式为1.1.2.3/2.1.2.3=30。带回实验室经过形态对比和Cyt b基因序列鉴定,确认这两只蹄蝠为蹄蝠科(Hipposideridae)蹄蝠属(Hipposideros)中蹄蝠(Hipposideros larvatus),属于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标本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脊椎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阳山县境内(24°48′39.5′′N,112°51′01.3′′E,海拔155 m)捕捉到4只雄性蝙蝠,体型小,前臂长34.1~34.7 mm,颅全长14.3~14.7 mm;体毛浓密,背毛毛基黑色,毛尖灰色,腹毛黑或棕色,毛尖奶油白,靠近肛门处腹毛浅灰色,些许白色;翼膜附着于跖部末端;后足特别延展,长度超过胫骨长之半;鉴定为长指鼠耳蝠[Myotis longipes(Dobson1873)]。同时,基于Cyt b基因序列(1 140 bp)构建的部分鼠耳蝠物种系统进化关系,进一步确认上述标本为长指鼠耳蝠,为广东省翼手目新纪录。该种蝙蝠在我国贵州、广西、重庆有分布记载,但标本和相关资料很少。本文给出了长指鼠耳蝠的外形和头骨特征测量数据,并与印度的标本进行了对比。长指鼠耳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型(FM),主频率为68.2 k Hz;此外,对其分类地位和分布状况进行了讨论。标本保存于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