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杨瑶君  秦虹  汪淑芳  王玉平  廖鸿  刘超  李仕贵 《昆虫学报》2010,53(10):1087-1096
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是当前竹林主要害虫, 专一地取食危害丛生竹笋梢。本研究应用电镜扫描、气质色谱联用(GC-MS)及触角电位(EAG)技术, 分析了长足大竹象成虫触角的超微结构、不同竹笋挥发物的成分及其与成虫的触角电位反应, 以期分析长足大竹象寡食竹笋的原因。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成虫触角上感知竹笋挥发物的锥形感器数量最多、密度最大。气质色谱联用在竹笋挥发性物质中检测到28种物质, 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 其次是醇类和酸类物质。EAG分析表明苯甲醛等13种竹笋挥发物的相对触角电位值显著高于对照, 以苯甲醛的EAG值最高。结果提示丛生竹笋梢高含量和特有的挥发物成分可能是吸引长足大竹象取食竹笋的重要物质, 长足大竹象对竹笋气味的识别很大可能是根据以苯甲醛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具有特定成分比例的化学指纹图谱。本研究为研制长足大竹象取食引诱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挥发性物质的日节律变化,揭示体表挥发性物质对长足大竹象成虫行为的影响。实验选用Tenax-TA吸附剂吸附法结合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体表挥发物质的日节律变化,利用触角电位仪比较了未交配雌、雄成虫对挥发物的EAG反应,并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成虫行为生测。结果表明:长足大竹象雌雄成虫挥发性物质主要由烷烃类、烯烃类、脂类、醇醛酚类等物质组成,雌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20种,雄虫的体表挥发性物质有18种;10∶00-12∶00时间段雌虫节律性挥发物对未交配雄虫的引诱率最高(P0.05),与其EAG反应值一致,而雄虫不同时间段体表挥发物对雌雄成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这与行为反应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10∶00-12∶00为长足大竹象释放信息素的高峰期,这为长足大竹象信息素的有效提取和分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扫描电镜对长足大竹象成虫前胸背板和鞘翅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前胸背板和鞘翅表面均不光滑,前胸背板有零星分布的芽型感器和大量的凹陷;鞘翅上肩部有毛,在点刻沟部位遍布大量芽型感器。  相似文献   

4.
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与虫孔数、竹笋受害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和2008年8月上旬,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了四川长足大竹象虫口密度、虫孔数、竹笋受害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长足大竹象平均虫口密度与平均虫孔数、平均虫口密度与竹笋受害率、竹笋受害率与平均虫孔数3对变量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的效果最佳,其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根据最优拟合方程建立了虫口密度、竹笋受害率的预测表,得出长足大竹象的防治指标为虫口密度0.13 头·笋-1、虫孔数0.40 个·笋-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足大竹象成虫体表信息化学物质的提取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忙定泽  罗庆怀  舒敏  韦卫 《昆虫学报》2012,55(3):291-302
为了确定我国南方竹林主要害虫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雌虫是否存在诱引雄虫的化学信息素以及所释放的相关化学信息素的成分, 本研究利用风洞和“Y”型嗅觉仪测试到长足大竹象雄虫对雌虫及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具有正趋向行为反应, 随后用GC-EAD和GC-MS对雌虫体表提取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在GC-EAD分析时发现雄虫触角对雌虫体表粗提液和体表物质标准品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时有5个GC峰有电生理活性; 通过质谱法确定这5个电生理活性GC峰的化学成分分别为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风洞和GC-EAD分析表明, 这5种成分的标准品化合物对长足大竹象雄虫具有诱引生物活性和触角电生理活性。结果说明长足大竹象雌虫体表粗提液中存在的苯酚、己酸乙酯、2-壬酮、壬醛和十五酸甲酯是长足大竹象成虫的化学信息素物质。  相似文献   

7.
一种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及其对长足大竹象的诱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瑶君  刘超  汪淑芳  邓丽  罗耀  刘敏  罗慧 《生态学报》2011,31(20):6174-6179
生态诱捕竹林主要害虫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用长形竹条和可降解的聚乙烯光滑细线编织成圆柱体虫网诱捕器,以竹笋为引诱剂,研究了不同孔径的虫网对不同大小的长足大竹象成虫的捕获效果,分析了虫网诱捕器捕获成虫的主要部位及该部位的的超微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成虫足的作用力特点及其与虫网的互作机制。研究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诱捕率Y与虫网边长X1极显著相关,并受中足长度X2的影响,三者间的回归方程为Y=-30.551+ 13.945X1+ 7.825X2(X1∈ 、X2∈ )。(2)虫网诱捕器主要捕捉成虫的主要部位是前、中、后足的转节和腿节。(3)足与虫网的互作主要是机械作用,诱捕器对长足大竹象的捕获主要是虫网与足间的机械作用的结果。虫网诱捕器制作简便,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是捕获长足大竹象的有效工具。其研究结果为竹林害虫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自然环境条件明显不同的云南红河和保山两地区小蜜蜂Apis florea巢房结构进行量化分析,以期揭示这两个地区间小蜜蜂巢房结构的差异性。【方法】测量小蜜蜂子脾厚度、小蜜蜂巢脾上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利用环氧树脂填充巢房,制作巢房模型,基于巢房模型比较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和雄蜂单个巢房直径、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及巢房倾斜角的差异。【结果】云南 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子脾厚度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小蜜蜂连续10个工蜂巢房的宽度在0°方向均显著大于60°和120°方向的宽度,60°和120°方向的宽度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两地区小蜜蜂工蜂单个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而两地区雄蜂单个巢房的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而两地区小蜜蜂雄蜂巢房直径在3个方向上均差异不显著。红河地区小蜜蜂工蜂、雄蜂单个巢房口部边长、棱长、深度和容积均极显著小于保山地区的;两地区工蜂巢房的倾斜角差异不显著。【结论】小蜜蜂巢房的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海拔高、温度低的地区小蜜蜂巢房结构尺寸明显大于海拔低、温度高地区的。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小蜜蜂的生物学知识,也为后续研究小蜜蜂巢房结构指标与形态学指标关联性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稻株含氮量和密度对褐飞虱存活、发育和生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褐飞虱种群在不同含氮量稻株和若虫密度条件下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若虫密度对褐飞虱存活的抑制作用随若虫密度提高而增强,但随寄主含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表现为低含量的寄主植物可以增强对种群调节的负反馈作用。在低氮稻株上的饲养代数也明显影响若虫存活率,而在高氮稻株上饲养的不同代别褐飞虱之间则无显著差异。若虫率与稻株含氮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即在高若虫密度下寄主含氮量的增加可显著缩短褐飞虱若虫的发育历期。与高含氮量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相比,饲养在低含氮量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的若虫发育时间在高若虫密度下显著延长。在每盆40头褐飞虱若虫的密度下,成虫性比与稻株含氮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在不同若虫密度下,随着若虫密度的增加雌性成虫比例显著下降。在每盆160头的若虫密度时低氮稻株上褐飞虱种群的性比低于0.3,显著低于在高氮稻株上的褐飞虱种群的性比0.85。在含氮量低的稻株上的雌成虫体重随若虫密度的增加极显著减少,连续取食第2代的雌成虫又比取食第1代时的轻。在所研究的所有若虫密度下,取食高含氮量稻株的褐飞虱种群的雌成虫寿命均为取食低含氮量稻株褐飞虱种群雌成虫寿命的3倍左右,差异极为显著。稻株含氮量和若虫密度对褐飞虱生殖力的作用最大,特别是在低氮稻株上若虫密度对褐飞虱生殖力的作用更为突出。在高含氮量稻株上的卵孵化率均随若虫密度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在相同含氮量稻株上卵孵化率的差异均不显著。结果推测由于施用氮肥较多的水稻可以承受高密度的褐飞虱,提高了它们的迁出临界密度,减少了褐飞虱在克服逆境过程中的种群损失,从而造成更高的密度和更重的田间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有机农业棉田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定期目测棉叶上的棉蚜数量,用扫网法同步估测天敌种群数量,对有机农业棉田和常规棉田(对照)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棉田和常规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差异显著。在2005年6~8月,有机棉田中棉蚜数量是常规棉田的4.17倍(P<0.05)。瓢虫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3.22倍(P<0.01)和3.70倍(P>0.05);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1.33倍(P>0.05)和3.00倍(P<0.05);食蚜蝇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2.89倍(P>0.05),蜘蛛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3.47倍(P<0.05)。因此,建议在有机农业棉花生产中,采用一些植物源杀虫剂辅助控制棉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