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存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类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海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复杂的地貌类型及青海湖的顾在对植被有重要影响,本区植物种类贫乏,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高原河谷灌丛,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高寒流石坡植被等,植被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草原分布于湖盆及河谷地带,由东而西植被兴型有更加适应寒旱趋势,温性草原以青海湖为中心,呈环带状分布,而高寒草原的分布则与生境寒冷干旱相一致,山地垂直带谱表现为草原带,高寒灌丛与高寒草甸带以及高寒流石坡植被带,本区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异受到青海湖的影响,其植被组合及特征表现出与青藏高原植被的明显相似性,作为祁连山南麓中部地区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其东西方向界于青海省东部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之间,植被东西方向的水平地带性并示表现出明显的过渡特征,根据植被特点及分布规律分析,本区植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与青藏高原隆升之后气候寒冷干旱相一致。因此,青海湖地区就整体而言应属祁连山地区植被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西倾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西倾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北纬 33°80′~ 35°50′ ,东经 10 0°10′~ 10 2°4 0′。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56科、 2 57属、 711种。区系特征如下 :(1)温带成分占 96 88%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 )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西倾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的代表区系之一。但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却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36 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6 6 73%。如此大的相似性 ,无疑且有力地支持了李锡文等 (1993)关于横断山地区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长江源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玉虎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6):1086-1101
长江源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 ,北纬 31°35′~ 36°30′,东经 89°35′~ 97°55′。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62科、32 1属、1 377种。区系特征表现为 :1 .温带成分占 96.81 %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长江源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高山区系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59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74.69%。关于唐古特地区的南部界线 ,作者认为 ,李锡文等 (1 993)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同唐古特地区关系最为密切 ,若能在考虑这一因素的前提下来划分似乎更合适 ,也更能体现唐古特地区作为一个独立区系的自然界线。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芨芨草草原的群落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是一种旱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和荒漠地区。它是一种生态可塑性很强的植物,可分布于草原、荒漠草原等植被带内。以其为优势种可以形成盐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等多种植被类型。青海省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东部等地大面积分布有芨芨草群落,并和本区分布的其他草原类型形成基带植被。无论是其生境条件、生物生态学特性、群落的组成及分布规律均具有草原性质,应划归草原植被类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生境的蝗虫潜在发生可能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环青海湖地区是青海省草地蝗虫最集中的区域,主要有10种,它们对草地造成了很大危害,草地蝗虫的发生与由植被、地形、土壤等组成的生境类型存在密切的关系。论述了草地蝗虫生境类型划分的原因,并提出了生境分类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类生境针对草地蝗虫潜在发生可能性的评价原理,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并据其对野外实地调查样点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草地蝗虫潜在发生可能性指数与草地蝗虫密度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0,研究区受草地蝗虫严重危害或较严重危害的生境类型是芨芨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及紫花针草原,高寒草甸属一般危害,高寒灌丛草甸则不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摘要】植被碳利用效率(CUE)是度量生态系统植被固碳能力和效率的标尺, 对评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揭示碳平衡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MOD17A2H数据估算了2000-2018年青海湖流域植被CUE, 揭示了植被CUE的动态变化特征, 并分析其影响因子。得到如下结果: (1)青海湖流域植被CUE年内变化表现为从3月开始逐渐增加, 6、7月达到最大, 然后减小; 年均植被CUE为0.58, 其值在0.55-0.63之间变化且呈略微下降趋势, 线性递减率为0.01 (10 a)–1; (2)青海湖流域内植被CUE呈现以青海湖为中心“高-低-高”的环带状空间分布特征, 其值在0.54-0.76之间变化(除水域之外), 且平均值为0.58; (3)青海湖流域植被CUE主要受气温和降水影响, 气温对植被CUE的影响较降水明显, 随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 植被CUE呈减小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明确该区碳循环过程中的源/汇问题提供数据支撑, 并为高寒内陆地区植被CUE的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同时对理解全球变化和预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东部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该地区受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影响,自然植被与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和黄土高原上的植被类型均有一定联系,从而形成该区较为复杂的植被类型。据考察,该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荒漠草原、草原、森林、灌丛、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并在该地区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低山分布着与黄土高原相连的植被类型;而海拔较高的山地则分布与青藏高原相连的高寒植被,形成有一定过渡性而又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我们认为,该地区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9.
隆务河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隆务河流域共有种子植物65科、329属、970种。区系特征如下:(1)本区系是在高寒类型和寒温、干旱类型兼具的生态环境下形成的。(2)以多年生草要为主、木本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为辅的植物种类比较丰富。(3)以北温带成分为主的温带性质明显。(4)区系具有年轻性和衍生性质。(5)本区的中国特有种是以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集中分布区或分别为分布中心的种为基础组成的。(6)本区系具有促使物种分化的“过渡生境”的性质和作用,或可称之为“过渡区效应”。区系分析表明,本区系应属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密切的青藏高原区系范围,并且在以高原、高山区系成分为主的基础上兼有我国西北寒旱区的荒漠旱生成分。建议是否可在其周围区系更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唐古特地区的界线。  相似文献   

10.
梁大林  唐海萍 《生态学报》2022,42(1):287-300
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作为青藏高原两种重要植被类型,研究其植被变化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有助于为青藏高原两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管理提供参考。以位于同纬度的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变化表征植被变化,利用NPP数据和气象数据,分别分析两地2000—2017年植被NPP、降水和气温时空变化差异;利用Sen+Mann-Kendall趋势检验,研究两种高寒草地气候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以县域统计年鉴牛羊肉产量表征放牧强度,研究放牧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变化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和偏相关分析方法,分别研究降水和气温对两种高寒草地植被NPP变化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区年平均气温以0.085℃/a和0.084℃/a的趋势上升,降水以平均每年3.87 mm和2.23 mm的趋势增加,高寒草甸区变暖变湿速率较高寒草原区快。(2)三江源高寒草甸和阿里高寒草原植被NPP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空间格局;2000—2017年高寒草甸区57.7...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鑫  胡红英  吕昭智 《生态学报》2013,33(17):5329-5338
2006-2008年研究了新疆东部天山蝶类多样性和垂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记录蝴蝶7科43属63种,占新疆已记录蝶类种数的24.80%,区系组成主要是古北种,占73%;其次是广布种,占27%,没有发现东洋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最多,为11属19种,蚬蝶科的物种数最少,只有1属1种.按海拔将生境分为5个垂直自然带,包括低山灌木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蝶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排序为亚高山草甸带>山地森林草原带>低山灌木草原带>高山草甸带>垫状植被带.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G-F指数对蝶类物种和科、属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亚高山草甸带的蝶类多样性最为丰富,其次是山地森林草原带和低山灌木草原带,而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的蝶类多样性相对较低,物种和科、属多样性分析结果均一致.蝶类垂直分布明显,物种数和个体数随海拔变化的趋势类似,均为先增加后下降.蝶类区系成分随着海拔升高发生改变,广布种的比例逐渐降低,高山草甸带和垫状植被带只有古北种分布.研究结果显示,生境改变对蝴蝶群落影响明显,保护生境是保护蝴蝶生存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青海湖湖盆南部的植被与海拔梯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地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三类,即温性草原、高寒灌丛和高寒草甸。温性草原主要分布于研究地区东段湖滨平原上;高寒灌丛分布于山地一定海拔范围内(3400-3800m):高寒草甸主要分布于海拔3800-4200m之间,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沿海拔梯度呈“钟型”或近似“钟形”变化趋势,即优势 沿海拔梯度分布上有一最适区,但不同种群其最适区彼此分离;而优势种在其分布区边缘则常常相叠,表明群落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这与  相似文献   

13.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的植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柯 《植物生态学报》1993,17(2):120-132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4600—5000m,是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植被科学研究最大的空白地区。 根据1990年夏为期3个月的实地考察,发现本区由东南到西北主要分布着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山冰缘植被。垫状植被、高寒荒漠和高山河谷灌丛等也有分布。植物区系组成以青藏高原成分为主,其次为中亚高山分布的种。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往往与地形部位和基质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的蝶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探讨高海拔地区蝴蝶种类和数量与生境结构之间的关系,1993–1997年每年的7月对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生境类型(谷间平原、温性草原、针阔叶混交林、高寒灌丛草甸)中蝶类群落的结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获得蝴蝶标本4,745头,86种,隶属于8科57属。种类较丰富的类群主要有:粉蝶科豆粉蝶属(Colias)6种、菜粉蝶属(Pieris)5种、绢粉蝶属(Aporia)4种、云粉蝶属(Pontia)3种,蛱蝶科网蛱蝶属(Melitaea)3种;个体数量以粉蝶科和灰蝶科为最多。不同的生境蝶类在种类组成和个体数量上有明显差异,其中以针阔叶混交林物种数(44种)最多,谷间平原个体数量(1,969只)最多。物种多样性指数以针阔叶混交林中最高,高寒灌丛草甸最低;均匀度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谷间平原最低;优势度以高寒灌丛草甸最高。从不同生境蝶类成分的特有性上分析,特有属和特有种含量高低依次为针阔叶混交林(20属24种)>高寒灌丛草甸(8属8种)>谷间平原(6属7种)>温性草原(5属6种)。不同生境类型间蝶类种类的相似性系数在0–0.4259之间。蝶类种类组成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谷间平原与温性草原最先聚为一类,然后与针阔叶混交林聚为一类,最后与高寒灌丛草甸聚为一类。为保护该地区的蝶类物种多样性,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继续加强本底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5.
Interannual climate variation alters functional diversity through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bility and species turnover. We examined these diversity elements in three types of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including two temperate steppes and an alpine meadow. We evaluated the differences in community‐weighted means (CWM) of plant traits and functional dispersion (FDis) between 2 years with contrasting aridity in the growing season. Four traits were measured: specific leaf area (SLA), leaf dry matter content (LDMC),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LNC), and the maximum plant height (H). CWM for SLA of the alpine meadow increased in the dry year while that of the temperate steppe in Qinghai showed opposing trends. CWM of LDMC in two temperate steppes became higher and CWM of LNC in all grasslands became lower in the dry year. Compared with the wet year, FDis of LDMC in the alpine meadow and FDis of LNC in the temperate steppe in Qinghai decreased in the dry year. FDis of H was higher in the dry year for two temperate steppes. Only in the temperate steppe in Qinghai did the multi‐FDis of all traits experience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dry year. Most of the changes in CWM and FDis between 2 years were explained by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tion rather than shift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at temporal intraspecific trait variation contributes to functional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consider habitat types when modeling ecosystem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s, as different grasslands showed different response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
青海祁连地区不同生境类型蝶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于1997-1999年对青海祁连地区不同生境类型中蝴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中依据海拔高度、气候、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将该地区的蝴蝶生境划分为5种类型:山缘农田、山地草原、森林草原、高寒灌丛草甸、裸岩。共收集蝴蝶4367只,隶属于6科35属53种,计算了5种生境类型中蝶类物种丰富度、相似性系数、多样性指数,其中,蝶类物种丰富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裸岩(6种)<山地草原(13种)<森林草原(14种)<高寒灌丛草甸(22种)<山缘农田(H′=2.7071)、高寒灌丛草甸(H′=2.7734);森林草原和山缘农田的相似性系数最高(0.3704),其次为山地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0.2500,裸岩与其他生境类型的相似性系数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为便于了解青藏高原植被特殊物种组成、群落特征及分布格局, 该文利用2018-2021年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内调查的338个样地、共758个样方的数据, 分析了高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和植被分类, 整合形成青藏高原植物群落样方数据集。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高寒和温性植物群落758个样方中, 共有植物65科279属837种; 其中, 物种数最多的5个科依次是菊科(134种)、禾本科(88种)、豆科(75种)、蔷薇科(43种)和莎草科(40种), 物种数最多的5个属依次是蒿属(Artemisia, 29种)、马先蒿属(Pedicularis, 27种)、风毛菊属(Saussurea, 25种)、黄耆属(Astragalus, 23种)和早熟禾属(Poa, 23种)。植物区系主要由温带(145属)和世界广布(36属)的成分所组成。物种的生长型以草本(83.51%)和灌木(10.87%)为主, 草本和木本的生活型分别以多年生草本(88.23%)和落叶灌木(83.67%)为主。338个样地可以划分为4个植被型组, 10个植被型, 20个植被亚型, 78个群系组和117个群系, 其中草原群系34个, 草甸群系33个, 荒漠群系33个, 灌丛群系14个和针叶林群系3个。该数据集覆盖青藏高原绝大部分高寒灌丛、高寒草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温性草原和温性荒漠植被区域, 可为研究高原植被特征和地带性分异规律,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高原植被的影响及其生态恢复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同时为下一代中国植被图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