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三叶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是我国重要的园艺及蔬菜害虫,研究三叶斑潜蝇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可为该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应用Iwao m*-m回归分析法、Taylor的幂法则及6个聚集指标,对三叶斑潜蝇幼虫在番茄和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斑潜蝇幼虫在番茄和豇豆上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以个体群形式存在,通过分布型参数,采用Kc法、Iwao法及Taylor幂法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三叶斑潜蝇田间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2.
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危害柠条的重要害虫,研究四线奇尺蛾种群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可为该害虫的危害调查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6个聚集指标和Taylor幂法则及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对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幼虫在6个样地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通过分布型参数,采用Iwao法计算出了在不同精度下幼虫抽样数公式和序贯抽样模型,该模型可为四线奇尺蛾天津亚种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粘虫混合种群幼虫空间分布型测定结果表明:(1)频次分布检验为负二项分布;(2)聚集度指标测定为聚集分布;(3)m^*-m的钱性回归方程为m^*=0.8870 1.1058m,属于最普通的聚集分布。在分布型研究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Iwao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4.
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Taylor的幂法则、Iwao m*-m回归分析法及6个聚集指标,对柳厚壁叶蜂幼虫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幼虫在柳树的枝条和叶片两个空间阶元都属于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其聚集性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在枝条上,聚集的原因是由柳厚壁叶蜂成虫集中产卵的习性与枝条上叶片空间位点共同影响所致;在叶片上,当m<2.37时,其聚集原因与春季柳树新叶空间位置有关,当m>2.37时,虫瘿聚集除与春季新叶空间位置有关外,还与柳厚壁叶蜂成虫羽化和在叶片上集中产卵的习性有关.运用Iwao m*-m回归中的两个参数α和β值,确定了在不同精度下的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数.  相似文献   

5.
苜蓿籽蜂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1):109-112
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Taylor回归分析方法,对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空间分布型为负二项分布,个体间相互排斥,其基本成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其聚集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着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 Iwao抽样模型建立了籽蜂幼虫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N=(0.5833/m+2.3370)/D∧2。   相似文献   

6.
孟玲  徐军 《昆虫知识》2007,44(5):711-715
豚草条纹萤叶甲Ophraella communa LeSage是恶性入侵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的天敌,用频次分布拟合和多种聚集指数测度等方法对该叶甲的成虫、幼虫和蛹、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豚草条纹萤叶甲卵、幼虫+蛹、成虫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用几种衡量聚集度的指标,对上述各虫态分布的聚集程度进行测定;然后计算出各虫态田间最适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
李建庆  梅增霞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16,36(14):4540-4547
云斑白条天牛是我国重要林业害虫,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对白蜡树造成严重危害。利用地统计学方法,通过调查城市行道绿化林、庭院绿化林、公路林和片林4种不同林分类型的白蜡树林地,以产卵刻槽、排粪孔和羽化孔为调查指标,对危害白蜡云斑白条天牛种群卵、幼虫、成虫(蛹)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片林样点成虫(蛹)的半变异函数模型为指数模型外,危害白蜡云斑白条天牛种群卵、幼虫、成虫(蛹)在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球形模型,其指明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种群的聚集分布习性与林分类型相关性不强。但不同林分类型云斑白条天牛种群的空间相关性地统计学参数存在差异,片林调查样点的卵、幼虫和成虫(蛹)的变程a、块金值C0和基台值C0+C均小于其他3种林分类型的统计值,片林样点成虫(蛹)的半变异函数模型不同于其他林分类型为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甲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我国马铃薯恶性入侵害虫.本研究利用聚集度指标检验、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马铃薯甲虫成虫、幼虫和卵在田间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聚集度指标检测各虫态均为聚集分布,且种群聚集主要是由马铃薯甲虫各虫态本身的聚集行为,或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3〕已论及,Iwao的m*-m模型是70年代发燕尾服的有关空间图式和抽样方法的重要研究成果。其应用也在迅速推广,然而,m*-m往往不呈线性。这就使得用线性模型时参数估值有较大误差,对空间图式的解释和抽样应用均有较大影响。基于这种考虑,我们曾提出了一个改进的Iwao m*-m模型m*=α'+β'm+γm~2, (1) 其中,α'为每个基本成分中个体数的分布的平均拥挤度。β'为在低密度下基本成分分布的相对聚集度。γ为基本成分的分布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  相似文献   

10.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是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利用6种聚集指标对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lg0.2130+0.5639lgm,显示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随密度的升高而趋向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8.1177+0.1447m,显示该虫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λ<2,表明向日葵螟幼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向日葵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911.77/m-85.53,D=0.2时,n=227.94/m-21.38。采用m*-m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7.40n±4.54n,油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10.05n±2.29n。  相似文献   

11.
西花蓟马在黄瓜和架豆上的空间分布型及理论抽样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虹  宫亚军  石宝才  宋婧祎 《昆虫学报》2007,50(11):1187-1193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已在北京部分蔬菜园区成功定居,对蔬菜生产造成危害。为了解该虫在蔬菜田的种群空间分布型,指导田间取样,本文应用几种聚集度指标的计算公式以及Taylor、Iwao的回归方程式,分析和测定了西花蓟马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黄瓜和架豆上西花蓟马的空间分布型一致,均为聚集分布型;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不受种群密度的影响,并且也不随取样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种群数量动态研究显示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在黄瓜植株的中部叶片分布较多(从顶部向下数第4叶至第17叶片上成、若虫的分布数量多于其他叶片上的数量),未展开的叶片、嫩叶和下部老叶危害较轻。用Iwao回归法中α、β参数计算出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2.
砂生槐种子蜂危害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田间调查抽样方法为分行取样法,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3.
柠条豆象Kytorhinus immixtus Motschulsky是危害柠条种子的主要种实害虫之一。本文应用了多个聚集度指标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了柠条豆象卵、幼虫在宁夏盐池、灵武、银川等荒漠景观中11个生境斑块中的空间分布型及种群对景观斑块格局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11个景观样地中,柠条豆象卵和幼虫在各种生境斑块中均呈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卵和幼虫空间分布的Iwao回归方程分别为m*=2.23695+1.64742m(r=0.8273)和m*=2.24418+1.42084m(r=0.8889)、Taylor幂模型分别为logS2=0.51292+1.41118logm(r=0.9344)和logS2=0.59645+1.14736logm(r=0.9786),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有密度依赖性,聚集主要由环境因素和种间竞争引起的,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荒漠景观下,柠条豆象的种群发生与寄主植物的种类、在斑块内的分布格局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斑块面积相关性较低(R2=0.1995)。主成分分析显示柠条林生长的土壤类型、生长方式是影响柠条豆象寄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颊木虱若虫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生产上采用五点式取样为宜。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Kuno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Tn=4.030/(D^2-0.394/n)来估计。  相似文献   

15.
云南草坪中东方蝼蛄的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娜  刘荣堂  贾力  张晓宇 《昆虫知识》2007,44(4):513-516
在云南省思茅市体育场,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后发现东方蝼蛄Gryllotalpa burmeister Burmeister是草坪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草坪草和种子。应用多个聚集度指标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东方蝼蛄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蝼蛄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单位是个体群。  相似文献   

16.
桑粉虱形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描述了容易与杨梅粉虱混淆的重要害虫桑粉虱Pealius mori(Takahashi)成虫、卵、1~4龄若虫及蛹的形状、分类特征,包括成虫的体长、体色、触角、单眼、复眼、口器、翅、足及雌雄外生殖器;卵的形状、大小、卵色及卵柄;1~4龄若虫及蛹的形状、大小、体色、体周的刚毛、触角、口器、足、管状孔、盖瓣、舌状器及腹沟等。并比较桑粉虱与杨梅粉虱的主要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7.
The rice stem borer,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feeds almost exclusively in paddy fields in most regions of the world. The study of its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fundamental for designing correct control strategies, improving sampling procedures, and adopting precise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during 2011 and 2012 to estim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overwintering larva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five distribution indices and two regression models (Taylor and Iwao). All of the indices and Taylor’s model indicated random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rice stem borer overwintering larvae. Iwao’s patchiness regression was inappropriate for our data as shown by the non-homogeneity of variance, whereas Taylor’s power law fitted the data well. The coefficients of Taylor’s power law for a combined 2 years of data were a?=??0.1118, b?=?0.9202?±?0.02, and r 2?=?96.81. Taylor’s power law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compute minimum sample size needed to estimate populations at three fixed precision levels, 5, 10, and 25% at 0.05 probabilities. Results based on this equation parameters suggesting that minimum sample sizes needed for a precision level of 0.25 were 74 and 20 rice stubble for rice stem borer larvae when the average larvae is near 0.10 and 0.20 larvae per rice stubbl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8.
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空间格局及抽样调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法分析了刺槐叶瘿蚊Obolodiplosis robiniae(Haldemann)越冬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其聚集的原因与刺槐叶瘿蚊自身的行为习性有关或由刺槐叶瘿蚊本身与环境的异质性共同作用所造成。采用"z"字型、平行线、棋盘式、大五点、对角线5种抽样方法估计林间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口密度,确定对角线法调查15样方为最佳抽样方法。对土壤不同深度土层中越冬幼虫数量调查,明确最适取样深度为3cm。同时利用Iwao回归建立了理论抽样数量模型:n=t2/D2(1.1957/x珋+0.8905)。利用过筛手检和过筛水漂2种方法检数土中幼虫,对检出刺槐叶瘿蚊越冬幼虫虫量及检虫时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过筛水漂法检虫较为可取。  相似文献   

19.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5、20、25、30和35℃五种温度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卵、幼虫、蛹的历期变化分别为7.6~2.0天,12.7~2.9天,34.3~6.8天;成虫寿命变化为17.3~6.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11.5℃,10.9℃,有效积温为3.9,52.7,128.5,229.9日度。在五种温度下,卵的存活率均在84.2%以上。幼虫除在15℃时存活率为66.7%外,其它温度均在94.6%以上,蛹的存活率变化幅度最大,25℃时为80.3%,35℃时仅为10.0%。30℃时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最大,加倍时间最短,净生殖率最高。在20~35℃四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