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地保护中实施迁地保护是濒危物种保护的较为有效的形式。扎龙保护区自1976年筹建以来,就计划并实施开展了以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种群为平台的孵化、训飞、放飞工作,本文通过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扎龙保护区自建区以来的丹顶鹤孵化、训飞、放飞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出:建区至今,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种群的年均孵化成功率为77.41%(1981年最高,为100%);孵化成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年均约为27只(2003年最高,为52只),近10年来基本维持在30~50只之间;训飞规模在逐年提高,近年来基本维持在100~120只之间;放飞规模与训飞规模同步也在逐年提高,年均放飞8只,2009年以来维持在10只以上;放飞野化的丹顶鹤已记录于中国的江苏盐城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韩国铁原地区。进一步分析表明,扎龙保护区在丹顶鹤保护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杨志宏  邹红菲  高忠燕  郭立业  徐慧 《生态学报》2015,35(13):4408-4415
动物主要通过摄入食物和获得食物中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为论证食物获得性对冬季丹顶鹤能量收支的影响及为其越冬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工辅助繁育丹顶鹤为研究对象,对分别供给鲫鱼、玉米和混合(鲫鱼+玉米)饲喂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体重及其行为变化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受食物可获得性差异影响,鲫鱼、混合饲喂和玉米3组丹顶鹤的能量收支及排泄次数依次降低,玉米组丹顶鹤的体重降低显著(P0.01)及其行为谱中的静息时间分配明显增加。食物的可选择性、环境低温和短光照的交互作用使丹顶鹤的可摄食时间受限,丹顶鹤的能量收支随之发生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冬季每日定时、定量供给鲫鱼和足量供给玉米的饲喂丹顶鹤的方法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明确物种繁殖栖息地的潜在分布对于受胁物种的保护与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扎龙保护区是国际濒危物种丹顶鹤西部迁徙种群的主要繁殖地之一,近年来繁殖种群数量波动较大。通过GIS空间技术平台,利用MAXENT模型,结合2012—2013年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营巢分布点和环境特征变量,对扎龙保护区丹顶鹤营巢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01);绿度(34.9%)、距道路距离(17.1%)、土壤湿度(16.3%)、海拔(15.7%)是丹顶鹤营巢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核心区中部和南部是丹顶鹤主要的适宜营巢分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有少量的适宜营巢区分布,丹顶鹤适宜营巢生境面积为35857.35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7.07%。建议在重点管理核心区的同时,对缓冲区和实验区的小面积芦苇沼泽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4.
依据1996年、2003—2007年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址数据,利用Voronoi图理论,分析了巢址的空间分布特征,计算了其拓扑指数—Voronoi图面积。结果表明,丹顶鹤巢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类特征。以扎龙保护区的2006年巢址、居民点、国道和铁路为对象,构成其Voronoi图,较好地说明了人类活动对丹顶鹤巢址的空间格局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丹顶鹤栖息地的保护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红菲  吴庆明 《生态学报》2009,29(4):1710-1718
为了探讨丹顶鹤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2002~2006年的4~5月份,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定点观察法、无样地取样法、GPS定位等研究方法和分布距离指数、最近邻体法等衡量指标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的内分布型及巢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的内分布型,I2002=2.140>2,I2003=2.048>2,I2004=2.093>2, I2006=3.263>2,均为聚集分布;(2)在假设扎龙保护区丹顶鹤巢域面积等于领域面积、巢域形状为圆形且所有个体面积大小相等的前提下,丹顶鹤的巢域为(0.510±0.019)km2,年度间有所差异,分别为2002年(0.542±0.257)km2、2003年(0.569±0.067)km2、2004年(0.557±0.054)km2、2006年(0.344±0.119)km2.分析表明,丹顶鹤对于栖息生境的整体分布和繁殖微生境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适应和应答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验证本文的研究结果并对丹顶鹤进行保护,还有待于长期监测并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扎龙湿地生物资源的迅速减少,在该地栖息的丹顶鹤种群的营养关系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使用稳定同位素(δ15N和δ13C)监测食物资源的枯竭对丹顶鹤营养位的影响.结果表明:丹顶鹤种群的δ15N和δ13C的丰度范围分别为6.9‰~8.1‰和-17.8‰~-18.5‰.扎龙湿地系统以大型水禽为食物顶端的食物链长度为3.8±0.2,其中丹顶鹤种群所处的平均营养位为3.1(范围在2.9~3.3).丹顶鹤的δ15N的丰度近年波动范围为7.4‰~8.8‰(波动幅度1.4,小于营养位发生显著变化的阈值3.4),这说明在该地区活动的丹顶鹤的营养位并没有随着大面积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的消失而发生显著变化.然而,随着本地区生物资源的枯竭,丹顶鹤种群规模迅速减少,当前必须合理解决当地居民从湿地获取生活资源的需求与丹顶鹤觅食之间的矛盾,从而更好地保护这种濒危种群.  相似文献   

7.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基于1996和2004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生境因子专题图,通过建立生境适宜性模型和种群格局最邻近体模型,定量分析了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生境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适宜生境经历了面积丧失和功能丧失过程;2004年,研究区内丹顶鹤繁殖适宜性生境已大量丧失,核心区繁殖适宜生境已经严重斑块化.丹顶鹤繁殖生境选择行为对生境质量变化的响应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丹顶鹤巢址不断向核心区集中的过程,二是在核心区的分布格局经历了从均匀分布到成群分布的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IUCN列为濒危物种。近年来,我国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不断下降,就地保护形势极为严峻。本研究搜集和整理了1999~2013年我国与直接人为干扰相关的野生丹顶鹤死伤事件,并分析了其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因直接人为干扰导致死亡和受伤的丹顶鹤总数为174只,平均11.6只/年;其中,死亡丹顶鹤67只,受伤丹顶鹤107只。也就是说,每年约2.1%的野生丹顶鹤种群因直接人为干扰而丧失。1999~2013年,丹顶鹤死亡数量随时间推移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受伤丹顶鹤数量并未减少;丹顶鹤因中毒导致的伤亡事件比例随时间推移呈直线下降趋势。1999~2013年,全国有1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了野生丹顶鹤的死伤事件;其中,江苏省、辽宁省和吉林省的死伤丹顶鹤总数最多,分别达到62只、46只和23只;江苏省和辽宁省的死亡丹顶鹤分别占总数的52.2%和29.9%。从丹顶鹤死伤原因分析,中毒事件占死伤事件总数的38.5%,受伤原因不明的占48.7%;因中毒而死亡的丹顶鹤有62只,占死亡总数的92.5%;因中毒而受伤的丹顶鹤有51只,占受伤总数的47.7%。中毒是近15年我国野生丹顶鹤死亡或受伤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为了解直接人为干扰对丹顶鹤野生种群的影响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为解释我国丹顶鹤野生种群持续减少提供了新的视角,为进一步加强丹顶鹤保护与管理、促进丹顶鹤野生种群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兴凯湖作为亚太地区水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以及繁殖地,对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局域保护有着重要意义。2012~2014年通过样点与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兴凯湖保护区春、秋两季丹顶鹤的迁徙数量以及夏季的繁殖数量进行了调查。这3年中兴凯湖地区丹顶鹤的迁徙数量较为稳定,春季迁徙数量51~84只,秋季迁徙数量178~213只;繁殖个体数量呈轻微下降趋势,由2012年的105只下降至2014年的83只;栖息本地的丹顶鹤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2013和2014年分别增长15和9只。丹顶鹤数量调查对了解其地理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制订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巢址选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扎龙保护区散养与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巢址选择的异同,2009年3~5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用生境因子测定法对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巢址选择进行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independent-samples t-test)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和野生丹顶鹤在巢址选择中,植被高度、植被密度、巢周围苇丛面积及巢距人为干扰地距离均存在着显著差异。说明野生丹顶鹤对巢址选择具有严格要求,倾向于选择人为活动较少,植被高度较高,植被密度和巢周围苇丛面积较大的生境中筑巢;散养丹顶鹤对生境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11.
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卵期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7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散养和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孵卵期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孵卵期行为模式基本相同.在总体行为发生频次上,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明显高于野生丹顶鹤,游走行为则低于野生丹顶鹤.行为日节律的比较表明,一天中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波动小于野生丹顶鹤.由于人为干扰,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P<0.05).在个体间差异比较中,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在觅食表达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半散放丹顶鹤越冬日活动行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5年1月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和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察半散放丹顶鹤(Grus japonensis)越冬行为,发现在迁徙丹顶鹤的越冬地盐城保护区,雌雄成体丹顶鹤多数日间行为(包括觅食、运动和修饰行为)无明显差异,而其行为与亚成体丹顶鹤存在一定差异。与盐城自然保护区相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雄性、雌性及亚成体丹顶鹤日间的觅食、运动、修饰、静栖等行为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它们分别采用了相同或不同的行为对策来适应低温环境。  相似文献   

13.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in east China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It is a principal refuge for Red-crowned Cranes (Grus japonensis) and many other rare species, an important station for migrant waterfowls in the Asian Pacific, and a captive breeding base for Milu (Elaphurus davidianus). However, since the late 1980s, serious losses of biodiversity have been emerging in the protected area. In this study, to value objectively and improve management of the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 new approach for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is proposed by virtue of the theories of self-organizing systems, functional group classification and target species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his approach, biological component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 classified into 10 supporting functional groups, eight target functional groups and 11 subordinate functional groups. Eight target species were selected from those target functional groups, i.e., G. japonensis, E. davidianus, Hydropotes inermis, Larus saundersi, Centropus toulou, Felis bengalensis, Paradoxornis heudei, and Platalea minor. Past observation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illustrate that the new approach is feasible, and this new approach will also benefit the management of the nature reserve.  相似文献   

14.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承载力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董科  吕士成  Terry Healy 《生态学报》2005,25(10):2608-2615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丹顶鹤(G rus jap onensis)越冬地。如今全球的丹顶鹤仅约2700只,而每年在此越冬的丹顶鹤接近世界野生个体总数的一半。因此,盐城滩涂的环境状况对于保护该物种的意义不言而喻。该地区能够容纳承养多少丹顶鹤?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此前尚无人就盐城滩涂对丹顶鹤的承载力作过详细分析。处于保护下的野生动物应按照“生态承载力”来分析其容纳量。由于滩涂上水源较充足,食物和隐蔽物就是丹顶鹤对生境的主要两方面需求,也即限制因子。根据2004~2005年越冬期统计的鹤数及其分布,运用N eu方法分析丹顶鹤对盐城8种不同栖息地的选择性,结果显示它们最偏爱的生境是稻田和草滩,可以栖息在芦苇(P hragm ites comm un is)地、淡水养殖塘或大米草滩,而回避的生境是泥滩、盐田、盐地碱蓬(Suaed a sa lsa)滩。之后,作者用“热量法”计算了射阳基地圈养丹顶鹤的饲料成分,基本符合营养定额标准;而人工投放的玉米饲料难以保障野生鹤的生存。又按“重量法”,以丹顶鹤对各生境的利用程度为权重,估算得盐城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物总量远远大于鹤群一个越冬期所需量,表明食物并非生境的决定性因子。此外,作者分析了丹顶鹤对各种主要食物的选择性,发现植物在食物总量中占比例极小,但其喜爱的食物却是植物性的稻谷和人工的玉米饲料。总而言之,其种群喜爱居留在淤长型海岸带及食物量大、距道路(人类活动)远、盐度小的栖息地。核心生境丹顶鹤的分布密度约0.8~2.5只/km2,则1000km2最适宜生境的容纳量为800~2500只;实际上,近10a来80%~90%的鹤群分布收缩在核心区与缓冲区(面积共641km2),则整个保护区容纳量为570~2004只。结合这两方面考虑,作者预测盐城保护区的丹顶鹤承载力为2000~2500只,目前其数量未达饱和,种群还将增长。  相似文献   

15.
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夏季繁殖水鸟资源及其分布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2007年,对浙江舟山五峙山列岛自然保护区繁殖水鸟进行调查和监测,记录繁殖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其繁殖生态。在五峙山列岛繁殖的水鸟主要有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小白鹭E.garzetta、中白鹭Mesophoyx intermedia、大凤头燕鸥Sterna bergii、黑枕燕鸥S.sumatrana和蛎鹬Haematopus ostralegus等7种。自1988年保护区建立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五峙山列岛繁殖水鸟的种类和珍稀鸟类黄嘴白鹭的繁殖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中黄嘴白鹭和大凤头燕鸥大繁殖群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的保护价值,不同年份间鸟类总体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五峙山列岛繁殖水鸟的资源和分布动态呈现两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方面,由于繁殖资源限制,繁殖种类间存在竞争替换;另一方面,不同繁殖年间繁殖水鸟在不同岛屿的分布数量存在较大的波动。其内在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探讨,这对有针对性地制订保护和管理对策,降低黄嘴白鹭的竞争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保护区繁殖水鸟的多样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ZHIJUN MA  ZIJIAN WANG  HONGXIAO TANG 《Ibis》1999,141(1):135-139
We report the 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selection by the 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in winter in the Yancheng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Including original wetlands and artificial habitats, six types of habitat are used by the species: saltworks (salinas), fish ponds, reed beds, Wormwood Artemisia halodendron beaches, tidal grasslands and wheat fields. We compared the habitat availability with habitat use in each type. In winter, Red-crowned Crane preferentially used tidal grasslands and fish ponds. Saltworks, Wormwood beaches and wheat fields were avoided. The distribution of Red-crowned Crane in different types of habitat changed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freshwater and with human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