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RHDV)是一种对兔具有高度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所引发的疫病俗称”兔瘟”,其病死率高达100%,是一种对养兔业危害性比较严重的重要传染病。RHDV在分类地位上属于杯状病毒科(Caliciviridae),兔病毒属(Lagovirus)。迄今所发  相似文献   

2.
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粗提病毒经Sepharose4B层析后,获得纯化的兔出血症病毒(RHDV)。提纯病毒经过SDS-PAGE经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A、B、C、D、E、F和G7条多肽,凝胶扫描显示A为RHDV主要结构多肽。用多抗和单抗作免疫转印分析,证实A、B、C、D、E、和G为结构多肽,此6条结构多肽间的抗原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3.
4.
一种新病毒——兔出血症病毒的鉴定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我国新发生的一种家兔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死兔内脏抽提物中,观察到典型的病毒粒子,回归兔可引起典型发病,再从病死兔内脏回收到同样病毒,证明该病系病毒性传染病,暂定名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原暂定为“兔出血症病毒”。经初步鉴定,认为本病毒可能是一种首次发现的新病毒,属双股RNA病毒。但从病毒大小和核酸节段看,又不同于呼肠病毒科。最终归属正在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株和德国株兔出血症病毒的基因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崔治中  段玉友 《病毒学报》1995,11(3):242-247
  相似文献   

6.
兔出血症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兔出血症病毒基因组的克隆及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山  徐为燕 《病毒学报》1992,8(3):245-251
  相似文献   

8.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出血症病毒主要结构多肽的氨基酸分析王恒安,杜念兴,徐为燕(南京农业大学,南京210095)关键词兔出血症病毒,结构多肽,氨基酸分析有关兔出血症病毒(RHDV)结构多肽的报道很多,有认为只有1条,有报道4条的,也有报道多达6条的。但其主要结构多肽为分...  相似文献   

9.
兔出血症病毒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传义  杜念兴 《病毒学报》1992,8(3):252-256
  相似文献   

10.
用对流电泳提纯兔出血症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出血症病毒(RHDV)在pH8.6的琼脂糖凝胶上电泳,在负极侧有一血凝峰,免疫电镜观察有大硅RHDV颗粒,证实RHDV病毒粒子带正电荷。利用这一特性可用对流电泳提纯病毒。将抗体与病毒颗粒形成的沉淀带切下,作SDS-PAGE,经免疫转印出现6条区带,其中60kD的VP_1为主要结构多肽。用免疫复合物提取核酸,以狄高辛标记制成探针,能与病毒核酸和克隆的RHDVcDNA2.2kb片段和4.8kb片段杂交,探针灵敏度达pg水平。能用病毒核酸作模板制备探针,证实RHDV的核酸为DNA。  相似文献   

11.
着丝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戈  姚南  吴琼  刘恒  郑国锠 《植物学通报》2008,25(2):149-160
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显著特征。在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着丝粒作为保证染色体正常分裂并分离到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元件,参与了同源染色体配对、姐妹染色单体黏合、分离及分裂后期启动的调控等。本文对近年来着丝粒结构和功能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辛德毕斯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德毕斯病毒(Sindbis virus, SINV)属于披膜病毒科(Togaviridea)甲病毒属(Alphavirus),为甲病毒属的代表株.1952年首次分离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辛德毕斯地区库蚊中,国际将首次分离的AR339株作为SINV的标准株.  相似文献   

13.
植酸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程海娜  莫湘涛  陈宇  夏立秋 《生物技术》2003,13(3):48-48,F003
根据植酸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植酸酶的分子结构与空间构象,作用机制和对植酸降解的途径及其在酶学和蛋白质组学中的地位,并且对植酸酶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华  李娜  那杰 《生物学通报》2007,42(9):8-10
DUM神经元广泛分布于昆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它位于昆虫神经节背侧表层的中央位置,细胞体积比较大,而且是不对称分布的;它不仅支配骨骼肌和内脏肌,还支配本体感受器。DUM神经元作为一个群体可能起着与脊椎动物交感神经系统相类似的作用。从DUM神经元的形态、功能、起源和研究意义几个方面对DUM神经元的形态与功能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5.
S100蛋白作为Ca2+调节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中.它们参与调控蛋白磷酸化、酶活性、细胞增殖分化、细胞骨架组成的动力学、膜结构组成、维持细胞间Ca2+浓度的恒定、参与炎症反应,以及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等.对S100蛋白的一般特征、细胞内外的功能及结构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阐述.部分S100蛋白三维结构的解析为进一步探讨其功能提供了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17.
缺氧诱导因子-1结构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介导机体对缺氧环境产生应答的转录因子。在炎症及实体肿瘤周围的组织大多存在缺氧现象。在缺氧条件下,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结合,形成HIF-1并迅速活化,参与机体缺氧环境的适应,并在胚胎发育、多种肿瘤及心肺疾病等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更好地认识HIF-1的功能及意义,对进一步地认识与其相关生命过程和疾病本质以及研发新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炭疽毒素受体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内皮标志物8(TEMS)和毛细血管形态发生蛋白2(CMG2)是已知的两个炭疽毒素受体,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当炭疽杆菌侵染细胞时介导炭疽毒素进入宿主细胞.这两个受体都是涉及到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I型跨膜蛋白,并且都因为它们在血管生成或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增强而被发现.有研究发现TEM8能够调节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形成,而CMG2则在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它们与整联蛋白同源性较高,但它们确切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中,主要讨论这两种蛋白的结构和它们作为炭疽毒素受体介导炭疽毒素进入细胞的分子机制,然后我们简单探讨一下TEM8在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疗法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我们展望了下一步炭疽毒素受体研究的热点-它们的配体及生理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19.
乙肝病毒核心蛋白及核心颗粒的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乙型肝炎是由嗜肝DNA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传染性疾病.受HBV慢性感染的人群罹患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相对危险性至少增加100倍,并最终导致死亡,给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害.鉴于此,世界上许多生物医学家早已把他们的研究目标集中到了乙肝病毒,以期弄清楚该病毒的基本结构,致病机理、免疫原性、免疫逃避和生化分子遗传规律等方面的问题.而近来在这些研究中,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结构、功能及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又成了引人注目的焦点.本文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乙肝核心抗原(HBcAg)及其核衣壳和核心抗原缺失突变体的研究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