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蜂毒过敏原磷脂酶A2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蜂毒 (beevenom)是由工蜂毒腺和副腺分泌的、具有芳香气味的一种透明液体 ,贮藏在毒囊中 ,在蜜蜂蛰刺时由蛰针排出[1] 。蜂毒具有抗菌、消炎、镇痛、降血压、抗辐射、预防癌症等药理作用 ,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神经痛等多种疑难杂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开展蜂针疗法 ,并有各种类型的蜂毒软膏和针剂生产。但由于蜂毒易使人产生过敏反应 ,致使蜂针疗法不能得到广泛推广。鉴于这一点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主要引起人类过敏的蜂毒组分———磷脂酶A2 (phospholipaseA2 )进行了研究 ,并且取…  相似文献   

2.
尘螨过敏原的交叉反应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劲旅  陈军  张宏誉 《昆虫学报》2006,49(4):695-699
尘螨是最主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环境因素而引起的一些过敏性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尘螨过敏原与其他多种螨类、软体动物(蜗牛)和甲壳类动物(虾)以及昆虫(蟑螂、衣鱼、摇蚊、石蚕蛾)等过敏原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对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北冰洋海域微食物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剑锋  崔世开  张芳  何培民  林凌 《生态学报》2011,31(23):7279-7286
海洋微食物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北冰洋因常年为海冰所覆盖,对微食物环的研究较为有限.现有研究表明,微食物环在北冰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海域和季节相关.近年来环境的快速变化、特别是夏季海冰覆盖面积的迅速减少,会对微食物环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已有研究显示其生态作用有望进一步提高.综合近年来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北冰洋微食物环的主要类群:原核生物、真核浮游植物、原生动物和浮游病毒等的基本生态特征进行了概述,讨论了各类群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蜂毒过敏原磷脂酶A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荨麻疹40例,湿疹50例,过敏性紫癜30例)血清中14种食物变应原IgG浓度,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按疾病分组观察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14种食物变应原血清不耐受抗体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螃蟹,鸡蛋,蘑菇,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结果表明,病例中以鸡蛋、虾、螃蟹的致敏性较高(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小麦、牛奶、西红柿和蘑菇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牛肉、鸡肉、鳕鱼、玉米、猪肉、大米、大豆致敏性较低(阳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01).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高,提示与食物不耐受有关,对临床变态反应性皮肤痛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检测血清食物变应原不耐受抗体IgG可以尽早发现患者的致敏食物确定疾病病因,及时将致敏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降低患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缓解临床症状,从而降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高等植物的过敏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植物中的过敏原是引起人类过敏反应的重要来源,人们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目前,研究手段正日趋成熟和多样化,研究方向已着眼于改造植物过敏原。本文结合本实验室的初步工作,介绍了这个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引起过敏反应的食品必须作为特定原材料进行标识,食物过敏原测查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国家规定的检查法(通知法1)的市场扩大也出现了界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便捷式试剂盒登场,在以质量管理为目的的市场咨询方面发挥优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2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解,对大胡蜂及其他昆虫刺蜇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  相似文献   

9.
植物过敏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敏反应是人类常见的一类自身免疫疾病 ,由于症状复杂 ,种类繁多 ,危害广泛且很难根治 ,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自然界的过敏原种类很多 ,花粉蛋白质和食物蛋白质是植物过敏原中最为常见的两种过敏原。许多人在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过敏蛋白质之后会因过敏而患上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结膜炎、湿疹、皮炎等症。特别是一些谷类食品加工业的工人 ,由于经常呼吸带食物蛋白质的粉末而极易患过敏性疾病。1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大都是外源分子 ,并且能刺激产生显著的免疫反应。许多已知的植物过敏原与病理发生相关蛋白质(pa…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食物当量统一量化分析了1980年以来中国居民食物消费量和食物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结合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探讨了居民食物消费种类的变化;通过进一步比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和不同收入阶层食物消费性支出,对比分析中国城乡居民及不同收入群体间的食物消费支出差异。研究发现,居民消费的食物质量不断提高,消费种类趋于多元化;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年降低,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持续增加,未来我国食物安全问题将转变为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安全问题;我国居民肉类消费量与发达国家及饮食结构相似的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目前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已达到要求,肉类食物的摄入量略高于标准,但奶类的消费量还远远低于营养目标,食物消费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11.
12.
实验动物致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致敏(laboratory Animal Allergy,LAA),是一种职业过敏性疾病,造成人的呼吸道及皮肤发生炎症。该病在国外研究较多,过敏源是动物皮毛、尿液、唾液中的一类酸性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通过皮肤试验、放射过敏吸附试验及ELISA等方法检测易感人员。对易感人员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中的过敏原来保护。目前国内尚无专门机构研究此病症,笔者综述了该职业性疾病的症状、机理、控制方法及国内外对该病症认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塑化剂作为一种加工助剂,可增加聚合物的可塑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日用品和食品包装等各领域。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用的一种塑化剂,其可在生产、流通等过程中迁移到食品内部,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总结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及传统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并按照输出信号种类不同分类,综述了几种邻苯二甲酸酯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总结和比较了几种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塑化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新型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19.
贮食是动物应对环境变化和不可预测性而进化出的有效生存对策,认知则是当前鸟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鸟类贮食行为中的认知研究多集中在空间认知,而社会认知研究相对滞后。对于贮食物种而言,储藏食物被盗现象非常普遍,为了避免被盗食,贮食者不仅要有发达的空间认知能力去记忆贮食地点,同时还需要极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处理与盗食者的关系,可见社会认知在鸟类的贮食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将从鸟类贮食的社会关系认知以及社会地位认知两个方面,对鸟类贮食行为中的社会认知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鸟类社会认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perturbations i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of infants are implicat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food allergy (FA), while the actu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human beings with FA remain unclear.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with parallel barcoded 454 pyrosequencing targeting the 16S rRNA gene hypervariable V1-V3 regions in the feces of 34 infants with FA (17 IgE mediated and 17 non-IgE mediated) and 45 healthy controls. Here, we showed that several key FA-associated bacterial phylotypes, but not the overall microbiota diversity, significantly changed in infancy fecal microbiota with FA and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A. The proportion of abundant Bacteroidetes, Proteobacteria, and Actinobacteria phyl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ile the Firmicutes phylum was highly enriched in the FA group (P < 0.05). Abundant Clostridiaceae 1 organisms were prevalent in infants with FA at the family level (P = 0.016). FA-enriched phylotype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terleukin-10, for example, the genera Enterococcus and Staphylococcus. Despite profound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levels of 20 predominant gener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FA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s (P < 0.05). Infants with IgE-mediated FA had increased levels of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and Anaerobacter and decreased levels of Bacteroides and Clostridium XVIII (P < 0.05).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and serum-specific IgE (R = 0.655, P < 0.001). The specific microbiota signature could distinguish infants with IgE-mediated FA from non-IgE-mediated ones. Detailed microbiota analysis of a well-characterized cohort of infants with FA showed that dysbiosis of fecal microbiota with several FA-associated key phylotypes may play a pathogenic role in 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