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古生物陈列大厅里,巨大的恐龙骨架常常吸引着观众,激起人们的思索:恐龙究竟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一度如此繁盛,又走向了衰落、绝灭?最近出版的《恐龙的故事》(甄朔南、董枝明编著,科学出版社74年8月出版)就正是向读者解答了这方面的问题。这本书以叙述已绝灭的中生代一大类爬行动物——恐龙的发生、发展和绝灭为主线,比较全面而生动地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恐龙,并着重说明,恐龙在中生代的兴起、繁盛,是因为它起  相似文献   

2.
恐龙是属于大型的古代爬行动物。据考古学者发掘恐龙化石考证得知.恐龙出现是在古生代的末期,到中生代恐龙最为繁盛;称霸一时,至到中生代的末期恐龙都已绝灭了。过去,“就恐龙绝灭的原因”。有很多人一致认为:是因为中生代的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球表面构造起了巨大的变化,影响到气侯和植物也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些变化,对于体温不恒定大脑不发达、卵生、体躯庞大的爬行动物恐龙是非常不利的。这样,恐龙因为不能适应当时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就绝灭了.  相似文献   

3.
张玉滨 《化石》1996,(2):30-30
事件沉积与恐龙绝灭张玉宾迄今为止,有关恐龙等中生代古生物绝灭的假说有十多种,特别是自八十代初在中生界与新生界交界处发现富铱粘土层以来,灾变论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反对派引用大量证据,否认恐龙的绝灭与星球碰撞的灾变事件有关,指出在很多地方发...  相似文献   

4.
如今,恐龙在中生代末期大规模绝灭已引起众多读者的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星球碰撞之说似乎更为它增添了光彩。殊不知这样的大事件在生物历史上绝非  相似文献   

5.
大约在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曾经在整个中生代(距今2亿2千5百万年—6千5百万年)都一直兴旺发达,称霸于世的恐龙家族几乎一下子消失了。在白垩纪以后的地层中,再也找不到恐龙的化石。这样一个曾在地球上做了长达1亿数千万年霸主的庞大家族为什么会突然绝灭呢?与此同时,绝灭的还有菊石类、双壳纲中的固着蛤类和叠瓦蛤类、六射珊瑚大型底栖有孔虫和超微浮游生物。从白垩纪末到第三纪,生物属数由原来的2868属一下子锐减为1502属,仅为先前的52%。灭绝的生物种数竟为绝灭前生物  相似文献   

6.
恐龙是动物中的哪一类?它们的遭遇如何?直至十年前,很多古生物学家都会确信无疑地回答:恐龙很庞大,行动迟缓,是古代的冷血爬行动物,在地球上作了约一亿四千万年的主人后,突然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便无缘无故地绝灭了,它们没有留下后裔。今天,一些古生物学家提出了根本不同的观点:恐龙与现代的哺乳动物和鸟类相同,它们是活跃的,甚至可能是温血的;再者,它们并未  相似文献   

7.
三叠纪时期恐龙的起源是地球生命演化史上一极其重要的事件,代表了一个统治地球生态系统长达1亿6000多万年的动物家族多样化的开始.恐龙绝灭于6500万年之前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最早的恐龙究竟什么时候出现呢?恐龙专家们一直在寻找恐龙的祖先以及最古老的恐龙.  相似文献   

8.
自从1822年首次发现恐龙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但关于恐龙的繁盛和绝灭等问题,仍是一个谜。恐龙,这两个神秘的字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现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就是在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的骨骼。人们公认,恐龙是地球上曾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发现于哪里?有多大呢?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北美发现的梁龙(Diplodo-cus)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它身长87.5英尺(合26.25米),而我国在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才22米长。然而,最新的资料表明,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应当是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中生代地层中埋藏着丰富的恐龙化石,历年来多有出土,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时代之全,在国内是很闻名的。因此四川素有“恐龙之乡”的美名。时间在不断前进,生物在不断消逝,显赫一时的恐龙绝灭了。然而,在四川这个恐龙王国中,除了留下遗骸之外,还在广袤的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生活遗迹——足印。它也和四川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0.
曾上游 《化石》1996,(1):11-12
特大恐龙之谜曾上游在种群庞杂的恐龙家族中,体型最大的一支是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的蜥脚类恐龙。此类恐龙包括原蜥脚类(Prosauropada)和蜥脚类(Sauropoda)两个次亚目,出现于三迭纪,至侏罗纪达到极盛,进入白垩纪渐趋衰落并绝灭。蜥脚...  相似文献   

11.
大约在65百万年前,正值中生代与新生代交换之际,称霸地球达一亿多年之久的恐龙突然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从而酿成古生物史上的最大悲剧。是谁导演了这场悲剧?这个千古之谜一直是世界科学界热烈争论和探讨的重大课题。美国《科学文摘》曾将其列为当代科学尚未解决的最大悬案之一。气候骤变论围绕恐龙的绝灭,各种假设和推测比比皆是。气候骤变论是最流行的一种。有些学者根据深海地质钻探的资料,推测65百万年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过异常变化,温度的突然升高,使恐龙这种散热能力较弱的动物一时不能适应,造成内分泌系统混乱,特别是雄性生殖系统的严重破坏,致使恐龙断子绝孙,另一些学者推测,在距今70—80百万年前,北冰洋的成水因多种因素逐渐变成淡水,北冰洋堤岸发生缺口,使较冷的和较轻的北冰洋水流入其他大洋,形成一层冷流,洋水水温骤降了约20℃,同时也使大陆空气变冷,  相似文献   

12.
一、恐龙自身因素类 包括恐龙蛋不能孵化说和竞争失败说。 1.恐龙蛋不能孵化说认为恐龙蛋不能孵化是导致恐龙绝灭的直接原因。研究发现,在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和早白垩纪,很少发现恐龙蛋化石,而到恐龙衰退的晚白垩纪却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越来越多。其规律是恐龙越繁盛,恐龙蛋化石越少,而恐龙越衰退,恐龙蛋化石就越多。如我国盛产恐龙蛋化石的广东省雄盆地和河南西峡盆地,都是接近恐龙绝灭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恐龙分两大支系,一支叫蜥龙类(包括兽脚类和晰蜥脚类),另一支叫鸟龙类(包括鸟脚类、剑龙类、甲龙类和角龙类)。每类恐龙又各有自己的谱系和小分支,错综复杂,光怪陆离。它们在中生代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生存一亿多年! 最早的恐龙出现在距今二亿多年前的中三迭世,经过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发展、繁盛后,到距今约七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全部绝灭。关于恐龙绝灭问题,长期以来是古生物学上的一个悬案,至今尚未解决。虽然,多年来不少学者对此问题做了这样那样的解释和探讨,但各只强调一面,各有漏洞,未能得出全面的科学的答案来。有人说,在白垩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表构造起了变化,致使环境、气候发生变  相似文献   

14.
在“古生物”这个概念中,大概要数恐龙是最出名的了。在漫长的地质时期里,陆地、海洋、湖泊、天空它们几乎无所不及。但是长期以来地学界公认,恐龙这个庞大而兴盛的家族绝灭于白垩纪的结束之际,也就是说,它们没能活到距今六千五百万年以来的生物界更加绚丽多彩的新生代。更精确地讲,以前所发现的恐龙化石全部保存在白垩纪结束的地层标志——富含稀有元素铱的薄层粘土以下的地层中。自然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一直是古生物乃至地学界的热门话题,目前最流行的是“小行星碰撞理论”(据认为富铱层就是这次碰撞的产物)——一种可能象“核冬天”的那种影响给恐龙带来了灭顶之灾。有许多古生物学家并不否  相似文献   

15.
《化石》1992,(2)
禄丰是一个小的红色盆地,在昆明市两北102公里处。盆地中发育着的中生代陆相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1938年,古生物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禄丰盆地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批化石经畅钟健教授研究后开始享誉世界。禄丰被人们称为恐龙之乡。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古生物学家络绎不绝地相继来到禄丰盆地进行恐龙化石考察。目前禄丰恐龙动物除了恐龙化石外还有两栖类,龟鳖类、觚类,似哺乳爬行类和原始的哺乳类,共有6目30余种。  相似文献   

16.
最近编辑部收到许多讨论恐龙为什么绝灭的文章和译稿。因版面所限不能一一发表,这里仅摘登数篇,敬请作者原谅。  相似文献   

17.
在地史上的中生代,长颈恐龙的肺部所产生的巨大浮力,足以使长颈恐龙浮于水面而游动,但是为什么它的身体竟有5米之多的部位始终沉没于水中?这个离奇的不解之谜,引起了各国古生物学者的巨大兴趣。学者D.G.德庇在挖掘长颈恐龙化石时,往往在其胃部发现许多被食而未消化的小动物化石及许多石块,终于揭开了这个不解之谜。原来,长颈恐龙与鳄鱼一样,会把许多石块食进胃中,以增加体重来使身体沉没于水中,将鼻与眼伸出水面,来捕获猎物。此外,学者J.A.比松还研究了长颈恐龙的四只脚,根据其脚是前端呈尖状的翼型,断定长颈恐龙不是依靠脚蹼来游动的,它如同海豹、企鹅一样,借助于上  相似文献   

18.
最近编辑部收到许多讨论恐龙为什么绝灭的文章和译稿。因版面所限不能一一发表,这里仅摘登数篇,敬请作者原谅。  相似文献   

19.
最近编辑部收到许多讨论恐龙为什么绝灭的文章和译稿。因版面所限不能一一发表,这里仅摘登数篇,敬请作者原谅。  相似文献   

20.
恐龙是怎样绝灭的,向来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近年来关于恐龙绝灭的原因又提出一种新的见解,即所谓的小行星撞击理论。它的见解在我国的不少报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介绍或转载。但对这个新理论持异议的文章很少见到,只是在《化石》1982年第4期上见过一篇,内容是转述美国克利门斯教授等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