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四川盆地一新蛇颈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蛇颈龙一新属种——杨氏壁山上龙(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gen.et sp.nov.)。它的形态特征与欧洲里阿斯[Lias]期的 Rhomaleosaurus 的相似。因此可以推测产壁山上龙的地层——自流井组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2.
山西榆社上新世山羊类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山羊族(Caprini)—新属种:小型中国山羊(Sinocapra minor gen. et sp. nov.).化石产于山西榆社地区云簇盆地晚上新世麻则沟组中.它的主要特征是:角心短小,较直立于眼眶之上,不旋转,明显内外侧扁,无稜脊,角内中空或有窦;角基部之间的额面高于眼眶面,有一浅的角后窝存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本内苏铁类雄性生殖器官Weltrichia属的一个新种--Weltrichia daohugouensis sp.nov.,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山头乡道虎沟村附近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它是一个分离保存的本内苏铁类单性雄球花(球穗花序),在侧向压缩的平面上展开,呈扇形.基部球花梗未保存,下部由11个窄楔形的裂片融合成漏斗状或杯状,上部裂开成数目相等的游离的小孢子叶.每个小孢子叶的上部有两列花粉囊.文中对新种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和讨论.并对W.huangbanjigouensis Su et Zheng的鉴定特征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4.
5.
建立了毛冠菊属的一个新组———单头组 ,并提出详尽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蛇鮈属一新亚种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鱼句)属为一群小型鲤科鱼类.蛇(鱼句)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通过对采自云南程海和珠江、闽江、长江、辽河、松花江等水系蛇标本的形态、度量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认为蛇程海种群是蛇的1个新亚种,命名为程海蛇(Saurogobio dabryi chenghaiensis).程海蛇(鱼句)的特征为:吻皮发达,盖过上唇;上下唇布满发达的乳突;体及尾柄极细长,体高为体长的12.7%~15.0%,尾柄高为体长的5.5%~6.1%、为尾柄长的31.8%~39.1%;沿体侧中轴自鳃孔上方至尾鳍基具一浅色暗纹,其上布有6~11个大型棒状黑斑(黑斑长为宽的2~4倍);肛门位于腹鳍长度的中点之后;尾鳍最长鳍条为其最短鳍条的2倍以上;仅分布于云南程海.  相似文献   

7.
8.
蛇Ju属为一群小型鲤科鱼类。蛇Ju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通过对采自云南程海和珠江、闽江、长江、辽河、松花江等水系蛇Ju标本的形态、度量特征进行仔细分析和比较,认为蛇Ju程海种群是蛇Ju的1个新亚种,命名为程海蛇Ju(Saurogobio dabryi chenghaiensis)。程海蛇Ju的特征为:吻皮发达,盖过上唇;上下唇布满发达的乳突;体及尾柄极细长,体高为体长的12.7%-15.0%,尾柄高为体长的5.5%-6.1%、为尾柄长的31.8%-39.1%;沿体侧中轴自鳃孔上方至尾鳍基具一浅色暗纹,其上布有6-11个大型棒状黑斑(黑斑长为宽的2-4倍);肛门位于腹鳍长度的中点之后;尾鳍最长鳍条为其最短鳍条的2倍以上;仅分布于云南程海。  相似文献   

9.
辽宁西部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驰龙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近年来产出大量恐龙和其他脊椎动物化石 ,其中包括兽脚类恐龙当中的伤齿龙类和窃蛋龙类 (Xu ,2 0 0 2 )。本文报道该层位产出的一件驰龙类化石标本。通过对比研究 ,我们确认这一标本不同于热河群已知的其他 3种驰龙类 ,并建立了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 :陆家屯纤细盗龙 (Graciliraptor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 .)。驰龙类最初发现于北美晚白垩世地层中 (MatthewandBrown ,1 92 2 ) ,随后在蒙古晚白垩世地层中也有发现 (Osborn ,1 92 4 ) ;现在已知驰龙类的化石记录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中亚地区的白垩纪地层中 (Xu ,2 0 0 2 )。千禧中国鸟龙 (Sinornithosaurusmillenii)曾代表最早的确定无疑的驰龙属种 (Xuetal.,1 999) ,其生存时代大约为 1 2 5Ma (Swisheretal.,1 999)。陆家屯纤细盗龙正型标本产于义县组底部陆家屯层 ,其上覆和下伏岩层的同位素年代分别为 1 2 8Ma和 1 39Ma (Swisheretal.,2 0 0 1 )。因此 ,陆家屯纤细盗龙代表已知最早的驰龙属种。陆家屯纤细盗龙和其他驰龙类共享以下近裔特征 :尾椎前关节突和脉弧极度加长、上颌齿后缘锯齿明显大于前缘锯齿和指节III- 2明显缩短。陆家屯纤细盗龙的以下近裔特征区别于其他驰龙类 :中部尾椎有一板状结构连接左右后关节  相似文献   

10.
四川烙铁头蛇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蝰科蝮亚科的烙铁头蛇属(Trimeresurus Lacepede,1804)已知有30余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主要是南亚及东南亚,以及东亚的我国及日本琉球群岛。本属在我国,基本上分布于东洋界中印亚界的西南区、华南区及华中区,共知有7种。1972年,我所第五研究室植被组的同志在四川省西部横断山区乡城县采到烙铁头蛇属标本10号,经研究,系一新种,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七里峡宣汉龙(Xuanhanosaurus qilixiaensis gen. et sp. nov.)具有较发达的前肢和残存的第Ⅳ掌骨,是巨齿龙科中较原始的一种特征。据此推断其生存的时代为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2.
自贡四川龙(Szechuanosourus zigongensis sp.nov.)为自贡市大山铺蜀龙动物群中发现的又一肉食龙新材料,本文对它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13.
记述了产自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峨眉龙属一新种——焦氏峨眉龙(Omeisaurus jiaoisp.nov.)。新种为大型蜥脚类恐龙,以如下特征区别于其他蜥脚类:前、中部背椎为典型的后凹型,后部背椎为双平型,背椎神经棘呈高大棒状,不分叉;尾椎为弱双凹型,第一尾椎不具扇形尾肋;第一脉弧短小且与第一尾椎关联;锁骨长大;肱骨和股骨细长而圆实;肱骨与股骨长度之比为0.83,尺骨与肱骨长度之比为0.72,胫骨与股骨长度之比为0.63。  相似文献   

14.
似巨型禄丰龙cf.Lufengosaurus magnus在四川盆地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的发现,说明自流井组与下禄丰组可以对比,沉积时代应为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15.
方艳  刘煜  张海春  王博 《古生物学报》2012,51(1):96-101
首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川东新田沟组介形类化石的保存情况,并利用X射线能谱分析部分化石的元素含量及分布.研究发现新田沟组介形类壳体绝大部分方解石化,不同层位介形类壳质方解石化有所不同,且方解石化特点显示其可能与有机质作用有关.通过与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新田沟组壳体保存处在介形虫壳体埋藏作用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的棘背天府鱼(新属新种)发现于四川资中沙溪庙组.它只有大的顶骨、少的次眶骨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与新鳞齿鱼(Neolepidotes)相似;另外具有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少的次眶骨及鳞片无杵臼式关节等特征,与半椎鱼(Semionotus)很相似.天府鱼以其长大的顶骨、较居后的颌关节、较短的眶前距、很发达的棘状背嵴鳞及无饰缘棘鳞等特征,有别于半椎鱼科中所有已知属.根据天府鱼和过去记述的鱼化石,仍认为含鱼层的时代可能为中佚罗世.  相似文献   

17.
描述了产自四川内江晚侏罗世的中国龟科(Sinemydidae)化石一新属新种──叶氏香港龟Hongkongochelys yehi。它以椎盾较横宽、第7、8椎板较退化、上臀板缺失、具腹甲后窗等特征区别于中国龟属(Sinemys)和满洲龟属(Manchurochelys)。这是中国龟科化石在四川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四川威远恐龙足迹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985年,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朱时达、高人彦、彭光照根据四川威远县荣胜乡沙坝村村民李元吉、李鸣章的报告和地矿部第二地质大队提供的资料,在威远县荣胜乡老鸦坡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下部黄色砂岩上发掘出6个连续恐龙足迹化石,并把这批标本运回自贡恐龙博物馆保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产自四川自贡中侏罗世的三件龟甲标本作了鉴定,认为均可归成渝龟属(Chengyuchelys)。一为自贡成渝龟,新种(Chengyuchelys zigongensis,sp.nov.),一为似贝氏成渝龟(C.baenoides, Young et Chow),一为成渝龟未定种(Chengyuchelys sp.)。在形态描述的基础上,讨论了成渝龟属的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20.
四川威远恐龙足迹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朱时达、高人彦、彭光照根据四川威远县荣胜乡沙坝村村民李元吉、李鸣章的报告和地矿部第二地质大队提供的资料,在威远县荣胜乡老鸦坡下侏罗统珍珠冲组下部黄色砂岩上发掘出6个连续恐龙足迹化石,并把这批标本运回自贡恐龙博物馆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