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蚕豆根类细胞微核方法,检测明矾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从0.01mg/ml至1.0mg/ml各浓度组的微核总数得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并且微核率高于环磷酰胺组。  相似文献   

2.
沈维干 《生物学杂志》1999,16(1):28-28,48
本实验应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处理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放置18小时后,直接观察微核率及核损伤的变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多甙对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微核率,核变形率和核碎裂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亦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因此,作者认为,雷公藤多甙是一种对人类无潜在遗传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可以安全作用,另一方面,本实验方法比传统的微核测试法更为直接,简便,敏感,有望成为一种简便实用检测化学诱变剂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3.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IV.-明矾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建华  祝庆蕃  杨斌 《遗传》1989,11(1):8-9
利用蚕豆根尖细饱微核方法,检测明矾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从0.01 mg/ml至1 .0 mg/ml各浓 度组的微核总数得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并且微核率高于环磷酞胺组。  相似文献   

4.
尤江斌  区宝祥  刘丽梅 《遗传》1985,7(2):27-29
姐妹染色单休交换((SCE)对DNA 损伤 的反应敏感。人淋巴细胞SCE被广泛应用于 环境污染的监测、诱变物和致癌物的筛选、对某 些理化因素职业性接触的剂量衡量及药物细胞 遗传毒理的评价等。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相当大的个体差异,了解影响淋巴细胞SCE的 因素对其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影响淋 巴细胞自发SCE率的环境因素及技术因素已 研究得比较多,但对于遗传因素的意义了解得 仍然很少,就我们所知,迄今仅有两个这方面的 研究报告LZ,;]。本文报告一个较大样本的研究, 结果提示遗传因素对淋巴细胞自发SCE率有 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卜宁  王丽文  宋海东 《四川动物》2005,24(3):294-296,293,F0009
本文研究除卓剂丁革胺对蟾蜍红细胞核的诱变效应。采用体内红细胞微核测定法,观察蟾蜍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的染毒时间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丁草胺可引起蟾蜍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等遗传指标发乍明显变化,随着丁草胺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蟾蜍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规律性变化。丁草胺的作用具有双向性。一定利量的除草剂丁草胺对蟾蜍红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除草剂对水体的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 1.煤焦沥青水悬液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文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三种类型的煤焦沥青(CTP)水悬液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三种 ,CTP随浓度的增加,根尖细胞微核率近似呈直线性增加。其中以CTP:中温沥青诱变效应最强,CTP, 高温沥青次之。与我们以前用沥青气管内灌注诱发大白鼠肺癌的实验结果一致。我们认为蚕豆根尖细 胞微核试验可作为煤焦沥青对环境污染的一种报苦系统。它具有实验周期短、经济、简便和可靠等优 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三种类型的煤焦沥青(CTP)水悬液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三种CTP随浓度的增加,根尖细胞微核率近似呈直线性增加。其中以CTP_2中温沥青诱变效应最强,CTP_1高温沥青次之。与我们以前用沥青气管内灌注诱发大白鼠肺癌的实验结果一致。我们认为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可作为煤焦沥青对环境污染的一种报警系统。它具有实验周期短、经济、简便和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张树成  崔应琦 《遗传》1990,12(6):25-26
本文通过对男性、女性成年人和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染色体畸变类型性的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姐妹染色单体交换,及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细胞周期比率、细胞增值指数的细胞动力学研究等8项参数、综合分析年龄和性别对其遗传安全性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8项参数在成年人中均显示男性高于女性的趋势;除细胞畸变率外,其他7项参数在男性和女性中均显示成年人高于儿童的趋势。由本试验初步认为,年龄和性别对遗传安全性检测指标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种快速简便的完整淋巴细胞微核制片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微核测定是常用的短期测试法之一,可用来评价各种理化因子的诱变和潜在的致癌效应。为了发展人类细胞的检测系统,Heddle等首先研究了辐射对体外培养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的影响,由于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故细胞膜破裂,精确计数微核有困难,后来一些作者采用改变低渗液或培养物直接推片等方  相似文献   

10.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实验生物学报第13卷第4期421页),有两点不同看法: 1.文中认为许多资料都曾指出微核不见于正常人,其根据不足。据笔者所知,绝大多数作者都认为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以见到微核。在普通血片上直接观察,平均微核率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