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黄雀,黄喉Wu角状核和层状核的听觉通路及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报》1994,40(4):390-398
鸟类的角状核和层状核是延髓内司听觉及声源定位的重要感觉中枢,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对鸣禽类黄誉与黄喉Wu的NA及NL的神经进行了研究与比较,发现NA接受听神经的传入并投射至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及中脑背外测核的背部,NL接受巨细胞核的传入并以不同的行径投射至脑桥和中脑的不同部位,它们的行径是各自独立的,提示这两条通路在听觉及声源定位等方面是各自分工的。  相似文献   

2.
家鸽、黄雀和黄喉鹀耳蜗核的定位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向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和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耳蜗内注射 HRP作顺行追踪表明,耳蜗纤维组成第八脑神经的听支( N Ⅷ)后,分别投射至延髓的角状核(NA)和巨细胞核(NM),由 NA及 NM两个亚核组成耳蜗核(nucleus cochlea),它是听觉的上行通路中的第一级中继站,延髓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家鸽与黄雀、黄喉鹀之间的NA、NM及NⅧ在形态和分布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家鸽,黄雀和黄喉wu耳蜗核的定位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非鸣禽鸽和鸣禽黄雀、黄喉wu耳蜗内注射HRP作顺行追踪表明,耳蜗纤维组成第八脑神经的听支(NⅧ)后,分别投射至延髓的角状核(NA)和巨细胞核(NM),由NA及NM两个亚核组成耳蜗核,它是听觉的上行通路中的第一级中继站,延髓层状核并不接受耳蜗纤维的直接投射。家鸽与黄雀、黄喉wu之间的NA、NM及NⅧ在形态和分布上都有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左明雪 《动物学报》1996,42(2):129-134
本实验应用顺行神经示踪物PHAL对鸣禽欧椋鸟(Sturnus vulgaris)带状核(Tn)的传出投射作了定位研究。Tn核的传出投射经背腹两条路线:(1)从Tn核背部进入端脑的PHAL标记纤维,分别终止在新纹状体内侧,隔内侧核(SM),侧室腔外侧带和额上层腹侧带;(2)另一组标记纤维从Tn核腹侧直接向丘脑投射,在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和外侧核(LHy)分别获得大量PHAL免疫反应纤维的终末标记。结果提示:Tn核可能为鸟类旁听觉神经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标记方法对鸣禽鸟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脑干听觉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粗核是大脑控制发声的重要核团之一,它发出枕中脑后束经端脑前联合呈双侧支配延脑中间核,中间核又发出舌下神经经气管鸣管分支支配鸣肌,中间核同时也接受中脑背内侧核的支配,2.脑干听觉中枢及通路,中脑背外侧核是脑干较高级听觉中枢、初级中枢耳蜗核由角核和前庭外侧核组成,NA发出以对侧为主的纤维经外侧丘系可直接传入中脑背外侧核形成脑干听觉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6.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Jiu的高级发声中枢(HVc) 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Jiu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我 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黄雀中脑及丘脑听性核团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杂志》1996,31(3):13-16,29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雀中脑下丘中央核(ICc)及丘脑卵圆核(OV)的传入联系及OV向端脑的投射。将HRP微电泳入ICc,在延髓角状核、层状核及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出现了密布的标记细胞,在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在对侧ICc有许多的标记细胞及终末。将HRP微电泳入OV,除在ICc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外,在端脑L听区等处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结果表明,ICc接受角状核、层状核和外侧丘系核复合体的传入投射,由它发出的纤维投射到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双侧ICc间有往返联系,从OV发出的纤维投射至端脑的L听区。L听区可能是听觉的高位中枢。  相似文献   

8.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wu的高级发声中枢(HVc)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wu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 (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 :黄喉的高级发声中枢 (HVc)接受端脑听区 (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 (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 ,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 (RA)和嗅叶X区 (X) ;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 ,提示黄喉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 ,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 -听觉中枢 ,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用生物素示踪法和P物质(SP)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表明:黄喉(巫鸟)的高级发声中枢(HVc)接受端脑听区(L)、新纹状体中部界面核、新纹状体巨细胞核(MAN)、丘脑葡萄形核、桥脑蓝斑核的传入,并有神经纤维投射到古纹状体栎核(RA)和嗅叶X区(X);HVc壳投射到RA壳并接受L的传入.听觉控制与学习通路与发声中枢之间有许多神经联系,提示黄喉(巫鸟)发声学习依赖于听觉反馈.在HVc、RA和MAN有SP阳性细胞体,在X、中脑背内侧核和延髓舌下神经核气管鸣管部、丘脑卵圆核壳区、中脑背外侧核壳区及中脑丘间核有SP阳性纤维和终末.SP广泛分布于发声-听觉中枢,可能参与了它们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家鸽圆核和峡核的免疫细胞化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位于家鸽间脑的圆核(N.Rt)含有大约60%的ChAT免疫阳性神经元,而中脑峡核大细胞部(Imc)所有细胞呈ChAT免疫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锡嘴雀和家鸽中脑发声与听觉核团传入联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风  姜秋波 《动物学报》1991,37(4):383-388
作者采用HRP神经轴突逆行标记的方法对鸣禽锡嘴雀(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非鸣禽家鸽(Columba livia domesticus)丘间核内发声与听觉核团的传入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丘间核内侧部的背内侧亚核接受来自前脑发声运动核团的传入;外侧部的背外侧亚核接受来自脑干听觉中继核的传人。鸣禽与非鸣禽的两亚核接受下行纤维投射的部位既有共同之处,亦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形式主要为以下三种类型:痛兴奋神经元、痛抑制神经元和痛无关神经元。痛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可被吗啡类药物所抑制。电刺激尾核头部对痛相关神经元主要产生抑制作用,尾核头部背侧的作用强于腹侧,且受不同刺激参数的影响。本文就以上结果在镇痛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研究了中华大蟾蜍峡核的顶盖外投射。结果指出:(1)中脑脚盖前背核、中脑深核和表层峡网核投向双侧峡核,对侧投射经过Veli交叉;(2)这些脚盖核投向整个峡核,其间没有区域对应关系,讨论了这些投射的可能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新文 《动物学研究》1985,6(4):319-328
本实验应用Nissl法、单胺荧光组织化学法和逆行荧光标记与单胺荧光组织化学结合技术对大白鼠中缝背核的组织结构及其向尾壳核(CP)复合体的定位投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中缝背核(NRD)可分为五个细胞群:尾侧细胞群、背内侧细胞群、腹内侧细胞群、外侧细胞群和前侧细胞群;大量的5-羟色胺细胞分布于NRD的各个细胞群,少量儿茶酚胺(CA)细胞只见于外侧细胞区。在CP复合体注射逆行荧光化合物快兰(Fast Blue 253/50以下简称FB)之后,中缝背核内出现不少FB标记的5—HT细胞,这些投射于CP复合体的细胞主要位于背内侧细胞群和腹内侧细胞群。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RD的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GABA能神经元在鸽峡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r-氨基丁酸(GABA)阳性神经元在家鸽(Columba livia)峡核中的分布特点.实验结果表明,GABA阳性神经元在峡核大细胞部(Imc)呈均匀分布.约占细胞总数的41%,而在峡核小细胞部(Ipc)GABA阳性神经元仅位于核嘴内侧部.  相似文献   

17.
涡鞭毛虫(甲藻)类(Dinoflagellate)由于其细胞周期的任何时候核中都含有致密的染色体结构,且其化学组成上缺乏通常真核生物所含的几种组蛋白组份,因而在进化上具有独特的地位。1971年Dodge首次发现波罗底海多甲藻(Peridinium balticum)含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核,其中大核为涡鞭毛虫类所固有的核,小核却属于真核类型。以后别人又陆续有所发现,但迄今含有两种类型的核的涡鞭毛虫已报道的还是不多的。除上  相似文献   

18.
熊燕  章岚 《动物学研究》1998,19(1):23-26
实验材料为乌拉坦麻醉的鸣禽黄雀(Carduelis spinus)。观察了电及化学刺激新纹状体前部大细胞核外侧部(1MAN)对发声和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1)电刺激1MAN的不同区域都引起鸣叫反应。(2)长串电脉冲刺激1MAN使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幅度降低。(3)短串电脉冲刺激1MAN,落位于吸气相,产生吸气要断效应;落位于呼气相,可使呼气时程延长,以冲刺激1MAN,落位于吸气相,产生吸气切断效应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尾壳核头部生长抑素mRNA的区域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尾壳核 (CP)头部背内侧区、背外侧区、腹内侧区和腹外侧区生长抑素 (SOM )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CP头部不同区域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存在差异 ,腹内侧区SOMmRNA阳性神经元的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区 (P <0 0 1)。结论 CP头部不同区域的SOMmRNA阳性神经元密度存在差异 ,这可能是CP头部不同区域机能差异的形态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用PRV和NPY免疫荧光双标记法研究了大鼠孤束核中NPY样神经元对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调控。PRV注射大鼠咽肌后,在孤束核的中介亚核和中间亚核中可见许多PRV和NPY双标记细胞。首次证明了大鼠孤束核中的NPY样神经元和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联系。推测NPY可能对咽肌运动的精确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