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区系有蕨类植物48科、118属、44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从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东西分布和生态类型的划分等几个方面对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进行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1)在海拔分布上,蕨类植物有着与不同植被相关的生态适应性,2000~2800 m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山顶苔藓矮林地带蕨类植物种类最为丰富,附生蕨类植物占到了该海拔地带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8.5%;(2)东坡有蕨类植物387种,西坡则只有355种,东西坡共有种达295种;(3)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可划分为16个生态类型,本区明显地以阴生植物、亚高温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种类所占比例大,旱生植物和石生植物种类少等为主要生态特征。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温度生态类型以亚热带植物种类为主,温带植物和寒温带植物少。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坡向差异对蕨类植物多样性的生态影响,作者在广东新会古兜山自然保护区海拔1,000 m以下的中低山植被东、南、西、北4个坡向,分别选取10个5 m×5 m的样方进行调查,分析蕨类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种类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1)东坡(半阴坡)与北坡(阴坡)物种多样性最丰富,而西坡(半阳坡)和南坡(阳坡)相对贫乏;(2)4个坡向的相似性系数均很低(不超过0.5),其中南坡(阳坡)与北坡(阴坡)间种类组成差异最大;(3)反映热量差异的区系地理性质分析显示,热带性质蕨类植物在阳坡占优势,而非热带性蕨类在阴坡占优势,南坡、西坡、东坡、北坡的热带成分比例依次下降;(4)反映光照条件的植物耐荫程度分析显示,阴性种类占优势,阳性和耐荫性种类较少,其阴性蕨类植物的比例依南坡、西坡、东坡、北坡顺序增加;阳性蕨类植物比例最高的坡面是西坡,而最低的是东坡.南坡的比例稍高于北坡.研究结果显示坡向差异对蕨类植物物种及其生态习性的多样性分布格局具有比较明显的影响,蕨类植物多样性可以作为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一个较好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3.
广东古兜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群落的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广东新会古兜山自然保护区中108个5m ×5m的蕨类植物样方调查,初步分析了样方中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点及种群的多度、频度、重要值、蕨类的生长型、叶的性质和群落的外貌、季相等群落学特征。结果表明:(1)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种类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植物区系特点,热带亚洲植物区系成分对古兜山蕨类植物区系有强烈影响;(2)由于蕨类植物种群的随机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异质性,种群的多度和重要值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正态分布规律;(3)样方中蕨类植物的形态外貌、叶的性质及其群落的外貌和季相均表现出典型的南亚热带蕨类植物群落特征;古兜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可划分为花篮状蕨类、树蕨类、匍匐类、攀援类、附生类5种生长型类型。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区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表明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药用蕨类植物1 3 4种 (包括变种和变型 ) ,隶属于 3 7科 6 3属 ,占江西药用蕨类植物种数的 6 8.7% ,区系分析显示该地药用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 ;药用蕨类植物的生态分布表现出极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据记载秦岭有288种蕨类植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秦岭蕨类的垂直分布和生态特点做了初步研究,以阐明蕨类植物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一)秦岭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按秦岭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温度变化以及林型分布,可将秦岭蕨类植物划为四个带。南坡1.海拔1300m以下的落叶、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一些喜温暖、阴湿的亚热带种类。如金星蕨科、里白科、鳞始蕨科、海金沙蕨科、凤尾蕨属(Pteris)、狗脊蕨属(Woo-  相似文献   

6.
福建泉州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泉州市野生蕨类植物的调查表明,该市有药用蕨类植物58种。本文阐述泉州市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区系特征、生态分布、利用价值等,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孢子在蕨类植物分类及有性生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一般都具有裂缝构造,常见的是单裂缝和三裂缝,极少数情况下有多裂缝的变异类型。我们统计了中国蕨类2,281种(含种下单位)的孢子裂缝类型,来探讨两种不同裂缝类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具有单裂缝类型的物种数多于三裂缝类型,单裂缝与三裂缝物种数目的比值(单/三比)与纬度和海拔呈正相关。随着温度下降以及降水量的降低,具单裂缝孢子的物种比例增加。推测具单裂缝孢子的蕨类分布范围更广,更适宜生活在干旱及高纬度或高海拔寒冷地区,而具三裂缝孢子的蕨类更适宜存在于低纬度或低海拔的温暖地区;(2)蕨类植物孢子裂缝类型不是单次起源,可能存在平行演化。本研究可以为蕨类植物的起源演化与生态适应等研究提供一定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广东潮州凤凰山的蕨类植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实地调查和标本研究,广东潮州凤凰山蕨类植物共有96种,隶属于31科58属。区系分析表明:该地蕨类植物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均以热带、亚热带分布型为主。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科有13科,占41.94%,属有36属,占62.08%,其中泛热带分布属(22属,占37.93%)是最重要的分布类型;世界分布属占24.14%,温带分布属不明显,占13.79%,显示出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从热带向亚热带的渗透和过渡性质;热带、亚热带分布的种所占比例最大(52种,占54.17%),其中以热带亚洲性质的占优势(38种,占39.58%);温带成分次之(36种,占37.5%),其中中国-日本分布性质的占优势(30种,占31.25%)。按生长基质的不同,将凤凰山蕨类植物划分为土生、石生、附生三种生态类型,其中以土生为主。按蕨类植物多样性的应用性,又可分为药用、观赏和食用蕨类植物等。  相似文献   

9.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祁门地区蕨类植物共有107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28科56属,其中发现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种1个,即丝带蕨(Drymotaenium miyoshianum).该区的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蹄盖蕨科(Athyriaceae);优势属为鳞毛蕨属(Dryo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和复叶耳蕨属(Arachniodes).属的地理成分以泛热带为主,亚热带和温带分布次之;种的地理分布则以中国-日本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祁门蕨类植物区系在区系区划上应属于典型的华东地区.该区的蕨类植物生态类型以土生为主.种的相似性分析和属的聚类分析表明:该区系与三清山和天童山的关系密切,而与白石砬子等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10.
根据紫金山的自然条件和植被特点 ,对该区蕨类植物的区系和分布特点作重点分析 ,结果表明 :1)本区有蕨类植物 95种 (含亚、变种隶属 34科、6 0属 ,其中水龙骨科、鳞毛蕨科等 6科的种类占优 ;2 )本区蕨类植物中热带、亚热带属占总属数 88 33% ,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性质 ;3)古老植物成分丰富 ,单种分布的种类较多 ;4 )本区系成分与海南最为密切 ,与江西、浙江密切 ,与河北、东北较为疏远 ;5)分布特点表现为具有 5种生态类型 ,种类集中在海拔 340~ 6 50m区域 .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山东省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地理分布和生态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与辽宁、日本等6个地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山东省蕨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区系成分不算丰富,但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也残存有较多的热带成分;2.种系分化强烈,特有现象明显,特有种占11.3%;3.地理分布极不均匀,并存在明显的地带性差异,表现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种类减少;4.与辽宁、北京、河南关系密切,与秦岭、日本也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蕨类植物孢子成熟期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保东  王晓楠  高卉 《植物研究》2002,22(4):422-427
黑龙江省严寒而干燥的气候 ,极不利于蕨类生长。但野生的 90余种蕨类 ,不但能完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而且长势强劲 ,生长量大 ,因此具有特殊的生理生态学意义。本文首次报导了黑龙江野生拟蕨类和真蕨类共 2 2科 38属 67种 (含 3亚种 )的孢子成熟期。表明大多数种类的孢子都在 7月中旬至 8月中旬成熟 ,水生真蕨类后延 2 0天左右 ,楔叶类和旱生类孢子发育期较为特殊。本文还简要分析了生态因素与孢子成熟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藤本植物(以热带为主)研究的动态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其中包括:(1)藤本植物的概念及重要性;(2)藤本植物区系和分布;(3)藤本植物的生物学特性;(4)藤本植物的生态学特性;(5)藤本在森林中的多度(密度)及种的丰富度;(6)藤本在空地上聚生的生态意义以及它们在森林演进过程中的消长;(7)藤本与树木的相互关系;(8)藤本对森林正面和负面的影响;(9)藤本的攀援方式类别及其竞争优势;(10)全球气候变化(CO2浓度增高)促进藤本优势度增长并导致不良的生态后果。  相似文献   

14.
赵军  曾辉 《生态学报》2006,26(11):3804-3811
弄清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退降过程的机制,可以为相关景观动态模型建设和调控策略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借助于自组织临界性理论和方法,在基于多时段遥感影像数据的景观分类和生态质量制图结果支持下,以深圳市南山区为例进行了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质量退降的自组织临界性研究,以期揭示城市化过程与生态质量退降过程的响应关系和生态质量退降的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工作区内建设用地扩张过程和生态质量退降过程均具有典型的自组织临界性特点;区域生态质量退降主要是由建设用地扩张导致3种不同生态质量区域之间发生的3种主要生态质量退降过程造成的;建设用地扩张和3种主要生态退降过程的动态分形指数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具有自组织临界特征的建设用地扩张过程是同样具有白组织临界性特点的各种生态质量退降过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统计分析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比较其与周边相邻4个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结果表明:(1)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83属189种,科、属组成优势现象明显,区系起源古老。(2)分布区类型在科、属级水平上以泛热带分布和世界分布为主,种级水平以热带亚洲分布、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热带亲缘明显,具有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3)在地理亲缘关系上,梅花山与梁野山的蕨类植物区系联系最为紧密,与圭龙山的关系次之,与热带区系性质较强的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和典型的中亚热带性质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联系较为疏远,具有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6.
蒲高忠  王柯懿  莫凌  曾丹娟  陈霞霞 《广西植物》2021,41(10):1632-1643
喀斯特天坑(Tiankeng)是近年来在喀斯特地区发现的一类深陷地表的负地形地质奇观,由于受到四周岩壁的圈闭作用及地形的约束,喀斯特天坑内部形成了一种绝无仅有的原始小气候,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该文在系统梳理前期天坑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研究为重点,兼顾天坑分布和演化规律,综述了天坑在这些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新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目前天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围绕上述天坑研究领域,提出了天坑研究未来发展的5个研究方向:(1)系统性、大尺度和多学科联合探究天坑成因及其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2)天坑内生物资源对坑外荒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作用及其机制;(3)天坑土壤微生物分布规律及其与植物互作机制;(4)环境变化对喀斯特天坑生态系统的影响效应;(5)旅游开发对天坑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相似文献   

17.
Dispersal mechanism, species height, sexual system, and wood density are potential driver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ropical tree populations. These traits are usually conserved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thus populations of these species should have more simila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than populations of phylogenetically distant species. Additionally, variation in the abiotic and biotic environment might result in distinc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ocal populations of the same species. We employed variation partitioning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to which traits, shared evolutionary history,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joint effects govern the degree of overdispersion or aggregation of tree 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within fourteen 1‐ha plots of the Atlantic Rainforest in southeastern Brazil. We quantified the degree of overdispersion or aggregation with a new standardized index err(r) based on standardized effect sizes of the pair correlation function. Variation in err(r) was mostly explained b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species (70–95%, depending on spatial scale), indicating that traits not included in our analysis are important drivers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ite characteristics explained a smaller part of the variation, indicating context‐dependence. Finally, the traits studied here provided the smallest explanation of the variation, suggesting a minor role of seed dispersal. Residual variation in err(r) ranged from 5–29%, indicating that stochasticity and/or variables not included in the models (e.g. direct measures of post‐dispersal processes) also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the population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any ecological processes act in concert at the study site and that their importance changes with spatial scale. Additionally,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processes differs from that previously described for other tropical forests. Determining why a given ecological process is more important in some tropical tree communities than in others are promising 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贵州蕨类植物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朝霞  苟光前 《植物研究》2006,26(4):387-388
报道了贵州省新记录的4种蕨类植物,分属3科,4属,它们是上毛凤丫蕨(Coniogramme suprapilosa)、具腺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glangdulosa)、光滑方秆蕨(Glaphyropteridopsis glabrata)和混淆鳞毛蕨(Dryopteris commixta)。  相似文献   

19.
裴子萱  李强  刘婷婷  魏婵娟  高雨萌 《生态学报》2022,42(24):10072-10087
在城市高速增长而土地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北京市探索了城市总体规划统领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有效途径,探究其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能够为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同步规划和协调布局提供参考。本文基于北京市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GlobeLand30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2000-2020年生态用地与建设用地、农用地的相互转化,揭示了各类用地变化强度在不同距离及方位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景观格局指数刻画了空间形态变化;通过景观扩张/收缩指数LESI判定生态用地空间形态变化模式;通过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2SFCA计算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可达性。结果表明:(1)生态用地面积占比一直为13%~15%,但不同距离和方位的空间分布发生显著变化,生态条件较好区域受城市增长负面影响较大,生态条件相对薄弱区域的生态建设在城市增长中加强。(2)生态用地的空间形态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趋于分散;生态用地增加以新生模式和扩展模式为主,减少则从消亡模式为主转向分裂模式和收缩模式为主。(3)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可达性整体偏低,2000-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可达性的低等级占比高于既有建设用地,可达性高值区零散分布在中心区域;2010-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可达性的较高等级占比高于既有建设用地,可达性较高区域的空间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20.
An ecological and faunistic review of 170 butterfly species from Daghestan based on original data is presented.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phenology, voltinism, biotopic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ts dynamics, and the cycle of preimaginal stages) are described.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families Hesperiidae and Lycaenidae. Zoogeographic analysis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al fauna will be given in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