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孙慧斌 《动物学报》1993,39(2):221-221
随着分子发育生物学的发展,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作为发育生物学,尤其是胚胎诱导、分化机制研究的重要实验材料,受到人们的重视。作者建立的非洲爪蟾囊胚(分期8)和神经胚(分期14)两个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的cDNA文库,为进一步筛选有关的发育基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野生型爪蟾的色素基因是显性,a~p白化型的色素基因是隐性。用a~p型精子与野生型卵子受精,以UV照射卵子使卵核失活,再用静液压方法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核分裂,结果产生雄核发育的二倍体(androgenetic diploid)。它们是核质杂种。这些杂种发育时黑色素细胞出现时期同野生型一致。色素细胞的数目和颜色介于野生型和白化型之间。当白化型蝌蚪本来就极少的色素细胞消退时,杂种蝌蚪仍有许多色素细胞,直至变态完成两个月后色素才完全消退。因此核质杂种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并维持到变态后,归因于野生型卵细胞质对a~p型核的作用。??实验还证明了仅具有父本基因组的爪蟾能发育至成体,性成熟,均为雄性。其精子与正常卵结合产生发育正常的下一代。现已变态成为幼蟾。  相似文献   

4.
在两栖类,关于脊索对邻近组织的作用有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相反,关于邻近组织对脊索的影响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报道。因此,本工作企图通过外植的方法,研究脊索在早期发育是是如何决定的,是否也受邻近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脊索的决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提供了研究邻近组织影响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羧基荧光素为示踪物,发现在爪蟾胚胎内胚层大多数细胞之间,这种分子量为376 D的染料的转移,只有到原肠胚末期后才能测出,在此之前,这些细胞之间仅有电耦联存在。观察表明,这一差异不可能单由于细胞分裂体积减小所致,它反映了在原肠胚末期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由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转变,是细胞的这一通讯能力发育的结果。这个转变与已知的两栖类内胚层细胞分化区域模式在神经胚早中期的建立在时间上相衔接,因此它是否是后者的必要条件值得进一步查明。在早期囊胚及以后割离的植物性半球的内胚层细胞中,或在中囊胚期之后割离再由单细胞重新聚合成的小细胞团中,其细胞间普遍出现羧基荧光素转移的时间与这些细胞在在体条件下的一致,说明其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的发育在这样的离体标本中能完全自主地进行。这些标本可以代替整体标本用来方便地测定该转变出现的时间。这种测定对研究各种因素对细胞间连接通讯能力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眼的发生和发育变化过程,并分别对各发育时期视网膜的厚度进行了定量分析.非洲爪蟾眼的发牛开始于眼原基的形成,进而形成视泡;晶状体的发生是在视杯外壁增厚的同时诱导覆盖其上的胚胎外胚层内层增厚,形成预定晶状体板;在视网膜和晶状体共同诱导下,预定角膜上皮变为透明的角膜.在视杯出现之前,预定RPE的厚度由厚变薄,NR层不断地增厚直至结构功能完善.  相似文献   

7.
非洲爪蟾孵化酶的纯化及其部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GST-VUS.2抗体和卵黄膜为检测手段,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方面将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孵化酶纯化了90倍以上,并研究了其酶活性和生化特性。实现发现,孵化酶分子量为60kD,有很强的蛋白酶活性和卵黄膜溶解活性;它很不稳定,在纯化时极易降解为40kD分子,40kD分子没有卵黄膜溶解活性,但仍有很强的蛋白酶活性。40kD分子中能只代表60kD分子中的蛋白酶功能区,而丢失了  相似文献   

8.
已经知道,对预定脊索的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位于它两侧的预定肌节。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指出,预定脊索和肌节细胞相互靠得很近,或者相隔一定距离,以突起相连形成腔隙。有被小窝和小泡在两类细胞的外缘常被观察到。最引人注意的是在肌节细胞近腔隙的部位或者附近,球状体的出现。它们大小不等,内含物主要是颗粒,有的松散分布,有的致密地充满整个球状体。这些颗粒的大小和电子染色与这时期胚胎细胞中的核糖体很相似。在预定脊索细胞中以及附近,未见上述结构,但是,观察到它们伸出突起包吞腔隙中物质的现象。讨论了这些球状体的出现与脊索决定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个HERG通道在爪蟾卵母细胞持续稳定表达HERG通道的方法,研究表达培养不同时期卵母细胞膜静息电位和通道电流特性的变化.方法:用含HERG片段的pSP64载体质粒体外转录制备的mRNA注射表达于卵母细胞,用双电极电压钳技术记录通道电流.结果:①本方法可成功在卵母细胞持续表达与HERG通道电生理特性一致的功能性通道,并可在10~15 d内稳定用于电生理记录.②在培养的第3、6和9 d细胞膜静息电位负值逐渐升高,在第12 d又开始降低.异源表达的HERG通道内向整流的最大电位在第3、6和9 d逐渐向正向转移,在第12 d又回复,激活曲线的半最大激活电压(V1/2)在培养的第3、6和9 d逐渐向负向转移,在第12 d又逐渐回复,其改变和膜静息电位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HERG基因在爪蟾卵母细胞长期持续表达的方法,并为HERG通道的分子位点和药物作用研究在不同实验条件电生理实验数据的差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83年,Lohka和Masui首先报道,用精子染色质与卵提取物一起温育,可以组装成具有典型结构的细胞核。这种核不仅具有合成DNA的能力,而且还能进入M期。同年,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我们实验室已成功地利用细胞核体外组装的实验模式,将多种生物的DNA在非洲爪蟾卵提取物中实现了非细胞体系核装配。但亲缘关系最远的原核生物的染色体DNA是否也能在此真核体系中进行核装配一直没有报道。我们以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为材料,研究了它诱导的非细胞体系核装配。在光镜与电镜水平观察了核装配的过程。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显示DNA片段在核装配过程中经历了凝集-去凝集的变化。证明大肠杆菌染色体DNA也能诱导爪蟾卵提取物装配成具有典型结构的核。α-~(32)P-dCTP的掺入实验表明重建核具有较高的DNA复制活性。  相似文献   

14.
影响爪蟾脊索决定和分化的因素,过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体外共同培养的方法检测了肌节和神经上皮在脊索决定和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指出,脊索与两侧肌节共同培养,肌节的量为脊索的决定和分化提供了足够的条件,一侧肌节的量满足不了使所有脊索进行决定和分化的条件,在少数例子里甚至分化不出脊索。在神经上皮的包裹中,部份脊索细胞向肌细胞分化,单独与脊索接触也不利于脊索的正常分化。讨论了中轴器官之间在决定和分化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组织化学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成年爪蛙(Xenopuslaevis)鼻粘膜NOS的阳性结构。嗅上皮中嗅感觉神经元和支持细胞,以及固有层中的神经束、血管和粘膜下腺均呈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阳性染色。在嗅上皮中,未见Ⅰ型或Ⅱ型NOS抗体免疫反应阳性结构,但鼻内侧窦和内侧窦口顶嗅上皮中的嗅感觉神经元见有Ⅲ型NOS强免疫反应。在固有层中,Ⅰ型或Ⅲ型NOS免疫反应性存在于神经束和血管中,未见于粘膜下腺的腺泡中。结果表明,不同异型的NOS存在于爪蛙鼻粘膜中,提示一氧化氮可能参与爪蛙的化学感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将爪蟾卵母细胞暴露于黄嘌呤氧化酶-次黄嘌呤(XO-HPX)反应系统,观察自由基对细胞膜及其乙酰胆碱(Ach)受体的损伤,结果表明,在自由基的作用下膜被动电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其效果与XO-HPX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XO-HPX作用2h不影响膜功能,大于4h各项膜功能指标明显下降,Ach极化反应减弱,上升时间延长,去极化幅度下降,下降1/2时间缩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消除自由基对上述膜参数的影响。枸杞多糖可以使损伤膜的被动电学参数改善,但对Ach去极化反应无恢复作用。结果提示,XO-HPX反应系统是通过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造成细胞膜和Ach受体的损伤,枸杞多糖可对抗自由基对质膜的作用,但对M样受体无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SDS/氯仿/苯酚法和oligo(dT)纤维素亲和层析从人胎肝提取poly(A)~ mRNA,注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翻译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产物能从卵母细胞中分泌。在9种细胞(包括人与小鼠的4种不同组织和5种细胞系)检测系统中,证明翻译的HGF与直接提取的HGF活性一致,应用滤膜超滤法估计分子量均在10~30kDa,可以初步认为两者是同一物质。从而,支持了人胎肝HGF是胎儿肝脏细胞基因表达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