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istone deacetylase 6,HDAC6)在细胞中参与了许多蛋白质的修饰过程,最新证据显示其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发展过程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HDAC6不仅可与tau蛋白相互作用并影响其磷酸化过程,而且同时也受到GSK-3β的调控。本文主要介绍了HDAC6在阿尔兹海默病中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下HDAC6抑制剂对AD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histone deacetylase 6, HDAC6)属于IIb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家族,是一种依赖锌的,主要靶向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DAC6的表达和活性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异常的,因此,HDAC6被认为是潜在治疗的靶点。临床前数据表明,许多特异性靶向HDAC6的小分子抑制剂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作用。该文讨论了HDAC6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并结合其小分子抑制剂在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肾纤维化和自身免疫及炎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NCBI和其他生物学数据库及DNAstar、Clustal X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小鼠11种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的基因结构、开放阅读框、GC含量、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染色体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鼠HDACs外显子从10~29个不等,开放阅读框长度从1044~3450bp不等,GC含量约为50%。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HDAC1和HDAC2蛋白质序列之间相似性达89.8%,其余HDACs蛋白质序列之间相似性相对较低,HDAC7和HDAC8之间仅为8.8%。系统发生分析表明小鼠11种HDACs也按照酵母种系发育中不同HDACs的结构聚类为Ⅰ、Ⅱa、Ⅱb和Ⅳ等4个类群,来源于基因复制。染色体定位分析发现除HDAC6和HDAC8位于X染色体外,其余均位于常染色体。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鼠HDACs转录调控的分子机制和蛋白质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方式之一,由组蛋白乙酰化转移酶催化,并受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负向调节,在各种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参与急性肾损伤中的多种病理生理反应,如细胞凋亡、去分化、增殖及再生修复等。本文主要阐述各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缺血再灌注、肾毒性药物、脓毒症、横纹肌溶解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  相似文献   

5.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histone deacetylases11,HDAC11)是最新发现的第Ⅳ类HDACs成员,是调节APC细胞IL-10转录的关键因子,对移植免疫耐受的产生起着负性作用。HDAC11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紧密联系。拟通过对HDAC11在染色质中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神经系统的功能的调节寻找到适宜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Su M  Sun X  Liu CF 《生理科学进展》2010,41(2):112-11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是位于胞浆中的一种去乙酰化酶,参与调控细胞内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可使α-微管蛋白(α-tubulin)、热休克蛋白90(Hsp90)和皮肌动蛋白(cortactin)去乙酰化,并与多种蛋白质缔结形成复合物。在细胞培养中,当产生的错误折叠蛋白超过了分子伴侣再折叠及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处理能力时,HDAC6可将其特异转运到细胞核周结构——异常蛋白包涵体(aggresome)中,从而使之被自噬有效降解,因此认为HDAC6在异常蛋白降解中发挥了关键的调控功能,是蛋白构象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6(HDAC6)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IIb 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催化 α- 微管蛋白、热休克蛋白 Hsp90、皮质肌动蛋白及过氧化物还原酶等的去乙酰化。HDAC6 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炎症、自身免疫应答、细菌感染及心脏病等 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是一个极具应用前景的药物靶标。选择性 HDAC6 抑制剂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克服广谱 HDAC 抑制剂存在的选择性差、副作用大等缺点。综述 HDAC6 的结构、生化功能、与疾病的关系及其选择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为开发 新型选择性 HDAC6 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5(HDAC5)属于Ⅱa类HDAC家族成员,其通过催化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局部染色质结构呈压缩/关闭状态而抑制基因转录;HDAC5还可催化其他蛋白质去乙酰化而调控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HDAC5广泛参与调控基因转录、细胞信号传导、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重要生理、病理过程,并在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新近有关HDAC5结构、功能和其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组蛋白核心的N-端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遍在蛋白化的修饰作用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 HAT)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当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增加,乙酰化水平相对降低,即会导致正常的细胞周期与代谢行为的改变而诱发肿瘤,及神经退行性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inhibitor HDACi)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 TSA),是最早发现的天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已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文就HDACi分类及其功能出发综述HDACi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核染色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被分为五类(H,H2A,H2B,H3和H4),两组: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和联结子组蛋白(H1)[1]。由组蛋白修饰所造成的染色体局部构象的改变,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