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对海南省保亭县13个代表性品系的单果重、果肉重、果形指数、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等17个果实性状进行测量,并进行性状间相关分析及不同种质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品系间变异幅度亦不同,其中果核重变异系数最大(28.83%),可溶性糖含量最小(5.62%)。不同性状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果实横径、果肉厚、果皮重、果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纵径、果核重呈显著正相关;果核重与种子纵径和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肉重与果肉厚、可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食率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性状聚类分析(平均距离为7.013时)可将13份资源分为5类,第Ⅲ类品系果实各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单果重最大,果核小,果肉最多,可直接鲜食,第Ⅴ类品系单果重低,果肉少,可食率较低,酸含量高,口感较其它类较差,适合加工开发利用。研究表明海南省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为生产开发、遗传育种等提供了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李种质资源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果树种质熊岳李杏圃中保存的405份中国李和杂种李为材料,依据32个主要形态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评价数据,对这些主要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李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字符型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看,叶形、果形、果皮彩色和果肉色泽等性状均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从数值型形态和农艺性状数据看.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7.09%~14.85%;其中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7.09%,其变幅为4.50~107.90g.其次是维生素C含量,变异系数为40.44%,变幅为0.80~14.70mg/100g;相关性分析得出,节间长度与一年生枝条长度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果实发育期与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也呈正相关,而与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77~80份杧果品种(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各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外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8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了可食率外,其余7个数量性状均存在10%以上的变异系数,外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其余呈偏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性状分级标准为1~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出2个参照品种:1个国外品种、1个国内品种。该研究为我国杧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或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77~80份杧果品种(种质)资源为试材,对各品种果实的单果重、外果皮厚度、果核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滴定酸舍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8项数量性状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除了可食率外,其余7个数量性状均存在10%以上的变异系数,外果皮厚度、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正态分布,其余呈偏态分布.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性状分级标准为1~5个等级,每个等级提出2个参照品种:1个国外品种、1个国内品种.该研究为我国杧果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数量化、规范化的建立或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高淳、溧阳、镇江和苏州4个产地‘白玉’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Baiyu’)果实的品质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据此分析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白玉’枇杷果实的品质指标及果实和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溧阳和苏州产果实的单果质量、横径、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含水量和果肉厚度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高淳和镇江产果实,但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果实中N、P、K、Mg、Mn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果实最高,Ca含量以镇江产果实最高,Na含量以溧阳产果实最高,Fe和Cu含量均以高淳产果实最高;土壤中N、P、K、Ca、Cu和Zn含量均以苏州产地最高,Mg含量以镇江产地最高,Na和Fe含量均以高淳产地最高,Mn含量以镇江和苏州产地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果实中,除Ca和Fe含量外,其他矿质元素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其中,N、P、K和Mn含量与单果质量、横径、种子质量和果肉厚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N、P、K、Mg和Na含量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Cu含量却与单果质量、横径、果肉厚度、可食率、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在土壤中,Ca和Cu含量与果实品质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K和Zn含量与固酸比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和负相关,Mg和Fe含量与多数果实品质指标均呈负相关,且与其中部分果实品质指标呈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此外,N含量与单果质量、果肉厚度、可滴定酸含量和含水量,P含量与横径、种子质量、果肉厚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溧阳和苏州产‘白玉’枇杷果实较大,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果实中N、P、K、Mg和Cu含量以及土壤中N、Mg、Fe、P和Na含量对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此外,依据研究结果,对实际生产中各元素的施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粉蕉种质果实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广西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21份粉蕉特色种质果实为材料,通过检测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的含量,进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C、脂肪、类胡萝卜素、丹宁和花青素变异系数达50%以上,花青素变异系数高达159.15%,性状变异大。1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908 9~1.894 7,平均数达1.608 2,表现为遗传多样性丰度高,为粉蕉特色种质的创新利用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粉蕉果胶和维生素C等8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果胶和碳水化合物等5对性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钾和维生素C等7对性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钾和碳水化合物等5对性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广西大学芒果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的39份芒果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观测其果实的13个性状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芒果种质的果实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可滴定酸、单果重和可溶性糖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8.49%、45.01%和32.95%,遗传变异较大,这3项性状在未来芒果实生选种中应重点考虑。主成分分析和R型因子聚类分析发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是导致供试芒果种质遗传差异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芒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中应重点研究这7项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39份芒果种质可划分为Ⅰ和Ⅱ两组,绝大部分实生种质资源与主要栽培品种聚类到第Ⅰ组,第Ⅰ组又可划分为Ⅰ-1和Ⅰ-2两个亚组,亚组Ⅰ-2的果实大于亚组Ⅰ-1的但小于第Ⅱ组的种质。本研究结果为芒果资源评价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云南西双版纳选择单株分布密集的野生杨桃群体,随机采集、调查分析21个单株的果实大小等15个性状,结果表明,野生杨桃果实不同性状变异大小不同,其顺序为:可溶性单宁、果重>糖酸比、淀粉、维生素C、脂肪>可滴定酸、总糖、纤维素、种子重>果横径、果纵径、果形指数、可食率、含水量。果实横径和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维生素C含量和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64**,-0.5885**(n=21,r0.01=0.537),其它性状之间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西瓜种质资源主要植物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内1200份西瓜种质为材料,对果实重量、果肉颜色、中心糖、种子千粒重等12项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瓜资源12项植物学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0,种子千粒重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37,果实形状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02,其中果皮底色、果皮覆纹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重量、果实中心糖、种子千粒重性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31.8,变异幅度均比其平均值大1~3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形状和果形指数、果肉颜色和果实中心糖、果肉颜色和种子千粒重、果皮厚度和硬度4对性状相关性极显著。种子千粒重和果实中心糖、果实重量和果皮厚度、果实重量和果皮硬度、覆纹颜色和形状4对性状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以国家果树种质(公主岭)寒地果树资源圃保存的88份穗醋栗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21个表型性状多样性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极值,分析资源表型多样性,并以百果重、可溶性固形物、风味为指标,结合口尝鼻嗅评价,筛选适宜鲜食资源。结果表明,88份资源非数值型性状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3~0.74和0.46~2.10,数值型性状的Simpson指数和Shannon-Weaver指数变化范围为0.19~0.87和0.46~3.16,21个性状中,花序着生状态、果皮厚度、果肉颜色、果实风味、果实质地、百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花序长度、叶片宽度和叶柄长度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表明穗醋栗资源表型多样性较为丰富。筛选出5份鲜食资源:11C-18(实生后代)、Pigmei、11C-22(实生后代)、大粒甜(Bona)、布劳德(Brodrop)。  相似文献   

11.
以云南9个不同栽培区域‘哈斯’(Hass)油梨果实为试材,在同一条件下分别观测油梨果实主要内在与外观品质,分析云南不同栽培区域油梨果实主要品质差异,为探索云南油梨栽培适宜生态区域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油梨果实外观品质以单果重、种子重量、可食率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31.31%、38.09%和8.08%,并以LJ产区的油梨单果重和可食率最大;油梨果肉内在品质中以脂肪、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含量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7%、22.42%和17.89%,脂肪含量以BS产区最高,可溶性蛋白和Vc含量均以BN产区最高。(2)油梨果实Vc、总黄酮、脂肪含量以及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等显著受到树龄和气候因子的综合影响。其中:树龄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单果果肉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经度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纬度与可溶性固形物、果肉密度、种子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Vc、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海拔与脂肪、可溶性固形物、Vc、总黄酮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气温与果肉密度、单果重、单果果肉重、果实纵径呈正相关关系;年平均降雨量与...  相似文献   

12.
树冠覆膜对金柑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七君  陈传武  邓崇岭  刘萍  牛英  唐艳 《广西植物》2020,40(7):1046-1053
树冠覆膜技术已在金柑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以阳朔金柑为材料,树冠覆膜作为处理,不覆膜作为对照,分别测定处理和对照的树冠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观测处理和对照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及叶绿素含量,测定处理和对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指标,并分析处理和对照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及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金柑树冠覆膜处理后,树冠的光照强度降低、温度上升、湿度下降、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下降且最大降幅是对照的21.39%,果实的可滴定酸降低,但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固酸比及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提高。金柑树冠覆膜处理减少了树冠的光照,降低了净光合速率,但增加了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从而保障了光合同化物的累积,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同时,树冠覆膜处理还提高了树冠白天的气温,降低了可滴定酸,增大了固酸比和糖酸比,因此从总体上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南方高丛蓝浆果‘南月’实生后代果实特性的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方高丛蓝浆果(Vaccinium corymbosum hybrids)品种‘南月’(‘Southmoon’)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果种子数、果色、口感以及蒂痕类型等果实特征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月’实生后代的单果质量为0.64~2.15g,果实横径为10.0~16.4mm;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9.1%-15.8%,其中有37%的单株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0%以上;单果种子数为3~93粒,有18%的单株单果种子数小于25粒;果实颜色以蓝紫色和黑蓝紫色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2%;果实口感以中等和好2个等级为主,比例分别为50%和40%。在对果实的主要特征和经济性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21个‘南月’实生后代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4.
以纽荷尔脐橙为试材,分析了我国甜橙优势区域内不同纬度地区纽荷尔脐橙果实主要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纽荷尔脐橙果实的多数品质指标随纬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纽荷尔脐橙果实几项品质指标与纬度的相关性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固酸比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果皮黄色度和着色强度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色调角呈显著线性负相关,VitC含量与纬度的线性关系接近显著程度。  相似文献   

15.
西瓜种质资源主要植物学性状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西瓜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内1200份西瓜(Citrullus Lanatus (Thunb) Matsum&Nakai)种质为材料,对果实重量、果肉颜色、中心糖、种子千粒重等12项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2项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1,种子千粒重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37,果实形状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02,其中果皮底色、果皮覆纹颜色、果肉颜色、果实重量、中心糖、种子千粒重性状数据分布较为分散。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平均值为31.8,变异幅度均大于其平均值1-3倍。各性状主要分布为:果实圆形、浅绿色果皮、深绿色网条形覆纹、红色果肉、种子表面粗糙、果实重量(3.0-6.0kg)、果形指数(0.9-1.0)、果皮厚度(1.0-1.1cm)、果皮硬度(30.0-34.0 kg/cm2)、中心糖度(9.0-10.0%)、种子千粒重(40.0-60.0g)。表明我国西瓜种质资源存在较为广泛的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形状和果形指数、果肉颜色和中心糖、果肉颜色和种子千粒重、果皮厚度和果皮硬度4对性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00、0.488、-0.214、0.353,在r0.01=0.115水平下,相关性极显著。种子千粒重和中心糖、果实重量和果皮厚度、果实重量和果皮硬度、覆纹颜色和覆纹形状4对性状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109、0.114、0.104、0.108,在r0.05=0.097水平下,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漳州栽培的‘红心’番石榴(Psidium guajava ‘Hongxin’)为材料,探究不同采收期对其果实采后耐贮性和品质的影响。实验分盛花期后95 d (采收期Ⅰ)、105 d (采收期Ⅱ)和115 d (采收期Ⅲ) 3个时段进行采收,采后果实在常温(25±1℃) 和相对湿度85%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番石榴果实商品率、失重率、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色调角、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红心’番石榴果实采后软化迅速,颜色由绿转黄较快;随着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番石榴果实的商品率、硬度、色调角、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的含量降低,而果实失重率、细胞膜相对透性增加;采收期Ⅰ较采收期Ⅱ、Ⅲ的耐贮性强。因此,对于‘红心’番石榴果实,考虑贮运期长,适宜在采收期Ⅰ采收;其他两个采收期可在产地销售。  相似文献   

17.
以116份枣种质为研究材料,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22个果实性状进行多样性及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3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介于1.76%~41.30%,单果重和可滴定酸含量变异程度较大。22个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在1.04~2.05,其中果实横径(2.05)、维生素C含量(1.96)、单果重(1.97)和果实形状(1.88)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22个果实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属于野生资源类型,Ⅱ类群属于高营养物质含量种质类型,Ⅲ类群属于特异营养含量种质,Ⅳ类群属于果实外观品质较好的种质类型。主成分分析把22个果实性状分为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5.620%,第1主成分与果实大小有关,第2个主成分与果形指数有关,第3、4主成分与果实营养物质和果实口感有关。果实性状综合评价得分(D)为0.155~1.039,平均值0.64,河北的赞晶和山西临县的杨家山大枣等种质位居前列,综合评价优异。根据行业标准筛选出14份特异种质。泗洪大枣和赞皇1号为大果型种质,清徐蘑菇枣、榆次奶头枣、襄汾葫芦枣、鲁枣7号和稷山水枣为果形特异种质,稷山蛤蟆枣和稷山猪牙枣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种质,临县甜酸枣、临县刘家会枣、临县开阳大酸枣和鲁枣10号为高酸特异种质,兴县老婆枣和临县刘家会枣为高维生素C含量特异种质。本研究对枣种质果实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优特异性状鉴定,可为构建枣种质综合评价体系和筛选特异种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榴品种资源经济性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测定了34个中国石榴主栽品种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等9个经济性状,根据测定结果对各品种果实品质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皖榴3号、皖榴2号、皖榴1号、大笨子等品种品质最佳;提出了评判结果等级划分的方法;各品种经济性状的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果实百粒重与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糖酸比,出汁率与糖酸比,糖酸比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α=0.01,F>F0.01);出汁率与果皮光洁度呈极显著负相关(a=0.01,F>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7.67%,基本概括了全部9个性状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以‘华秀’李(Prunus salicina‘Huaxiu’)果实为实验材料,对不同果肉着色期(黄色期、橙色期和红色期)的果实品质指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和固酸比(SS/TA)]、色素[叶绿素(Chl)、类胡萝卜素(Car)和花青苷(Ant)]含量、抗氧化指标(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和DPPH·清除力)和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玉米素(ZT)、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3)]含量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肉着色进程,果实硬度及TA和Chl含量不断下降,SS/TA、DPPH·清除力及Car、Ant、类黄酮和IAA含量不断上升,但SS和ZT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总酚、ABA和GA3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其中,果实硬度和SS含量在果肉由黄色期向橙色期转变过程中变化显著(P0.05),Car及上述色素和内源激素含量在果肉由橙色期向红色期转变过程中变化显著,而TA、Chl和Ant含量及SS/TA在不同着色期差异显著。并且,随着果肉着色进程,Chl和Car含量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而Ant含量所占比例不断上升,且Chl和Ant含量所占比例变化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ar含量与类黄酮、总酚和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nt含量与类黄酮和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DPPH·清除力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类黄酮含量与DPPH·清除力呈显著正相关,与IA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DPPH·清除力与IA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ZT含量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果肉着色过程中,‘华秀’李果实硬度下降,酸味减少,甜味增加,色泽变艳,抗氧化能力增强;其果肉颜色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综合作用的结果,且其果肉颜色与其抗氧化能力关系密切,因此,可通过果肉颜色判断‘华秀’李果实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Jia JZ  Tian LP  Xue L  Wei YN 《遗传》2010,32(10):1077-1083
利用TD22×HT-1-1-1-1组合产生的206个F2:3家系进行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相关性状的动态QTL定位,并对3个时期的可溶性固形物与果重、果型指数、可溶性糖、VC及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发育的3个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QTL位点存在差异,绿熟期和红熟期分别检测到4个、8个QTL位点,呈现动态变化,两个时期同时检测到LEαat006和Tomato|TC162363两个标记,对辅助选择育种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3个时期可溶性固形物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时期可溶性固形物的主要相关性状不同.绿熟期与可洛性糖呈显著正相关,与果重呈显著负相关;黄熟期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红熟期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果重呈显著负相关.在各性状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非参品种进行检验,拟合度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