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酰脲(尿囊酸和尿囊素)是一种很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它存在于许多有机体中,特别是高等植物,尤其在许多豆科植物中。最近,发现这些物质与许多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有关,且开拓了豆科植物酰脲的研究。 酰脲广泛分布在槭树科和紫草科中。豆科植物的Vigna radiata、Vigna angularis、  相似文献   

2.
当今植被和地球生态系统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是被子植物。豆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因其重要的经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颇受植物学家的重视。百余年前植物学家已基本明确回答了豆科植物的许多形态学问题,但仍然有一个问题不甚明确。单枚心皮是豆科植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植物学家认为该心皮缝合线朝向心皮的腹面。这种解读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对木兰类心皮理解的合理延伸,也是形态演化理论所期望的。但事实上,豆科植物除了单心皮外还有多心皮的属种,其胚珠着生位置及心皮缝合线朝向各异。它们之间的演化关系如何?这个问题的答案与我们对被子植物的形态和演化历程的理解关系甚大,这里提出来与大家一起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豆科植物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及应用基础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北京农业大学菌种保藏中心(CCBAU)现已保藏根瘤菌5000余株,是全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资源数据库。通过对其中的2000余株根瘤菌作多相分类研究,确定根瘤菌新属2个、新种11个。结合根瘤菌宿主及其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关系的新认识;并得出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的新见解,这对于西部大开发中新区种植豆科植物接种适宜的根瘤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豆科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种类名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豆科植物是种子植物的第三大科,其用途之大不亚于禾本科。豆科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培养不仅具有一般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有可能使人们实现将其固氮基因转移,培养出造福于人类的新型植物。近年来,此项工作的步伐大大加快,仅1980—1984年中,有关报道就有169篇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培养过的豆科植物种类已有33属89种,其中得  相似文献   

5.
本地木本豆科植物比外来入侵木本豆科植物对极端干旱事件的负面响应更强 植物入侵可能会受到极端干旱事件增加和大气氮沉降的影响。然而,极端干旱、氮沉降及其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外来木本豆科植物的成功入侵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3种入侵木本豆科植物和3种本地木本豆科植物,开展温室控制实验。分别将这些植物种植在不同干旱处理(极端干旱和对照)和不同氮水平(低氮和高氮)下,然后对比分析两类植物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以及根质量分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极端干旱对本地木本豆科植物生长的抑制效应强于入侵木本豆科植物。尽管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增加降低了植物的根质量分数,但这并不影响植物的整体表现。入侵木本豆科植物比本地木本豆科植物更能耐受长期极端干旱的负面效应。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干旱事件如何影响外来木本豆科植物入侵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923408利用体细胞和分子技术进行豆科植物的遗传改生〔英〕/Kumar,V.…了EuPhytiea一1991,55 (2)。一157~169〔译自DBA,1992,11(5),92一02702」 就饲料和谷粒豆科植物的遗传改良讨论了包括土壤杆菌介导转化,基因直接转移及原生质体融合的体细胞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讨论主题为:用根癌土壤杆菌或发根土壤杆菌作载体将基因转移至豆科植物,基因直接转移(微注射、PEG一介导原生质体转化、电激和微弹轰击),体细胞杂交。与其它科(如茄科)比较,豆科植物方面的进展有限,”但很多豆科植物(如百脉根属和首藉属)适于组培的事实使体细胞技术以这些品…  相似文献   

7.
氮供给和种植密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豆科植物因其生物固氮能力而在受到氮限制的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氮含量增加促进植物生长的同时也会抑制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能力, 种植密度会通过种内竞争影响豆科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固氮能力, 然而少有研究关注氮肥添加和种植密度对豆科植物生长和生物固氮能力的影响。该研究以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为研究对象, 通过温室盆栽实验, 探究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其生长和生物固氮的影响。实验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5、10、20 g·m-2·a-1)和3种种植密度(1、3、6 Ind.·pot-1, 约32、96、192 Ind.·m-2)。结果发现: 1)施肥和密度增加均影响了达乌里胡枝子的生长。叶片碳(C)、氮(N)含量、净光合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氮添加也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当施氮量为10 g·m-2·a-1时植物产量达到最大。叶片C、N含量、净光合速率随种植密度增加而下降, 密度增加可以促进每盆的总生物量, 但对单个植株的生长有负效应。2)氮肥对根瘤形成有抑制作用, 但种植密度增加会缓解氮肥对生物固氮能力带来的“氮阻遏”。该实验条件下, 当施氮量为10 g·m-2·a-1, 种植密度为3 Ind.·pot-1, 或施氮量为5 g·m-2·a-1, 种植密度为6 Ind.·pot-1时, 能最大程度发挥“施氮增产”和种植密度缓解“氮阻遏”的作用。氮添加降低了达乌里胡枝子的根瘤生物量和对根瘤形成的投资(根瘤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 从而抑制达乌里胡枝子的生物固氮。种植密度增加导致达乌里胡枝子因种内竞争增加而使资源获取受限, 从而增加对根瘤的投资和根瘤生物量来获得更多来自大气中的氮。3)结构方程结果显示, 氮肥和种植密度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 解释了64%的达乌里胡枝子生物量变化和42%的根瘤生物量变化。上述结果表明合理优化豆科植物的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可能对人工草地种植以及退化草地恢复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zla)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大豆重要害虫之一。幼虫蛀入大豆及其他豆科植物荚内,食害豆粒,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中国豆科植物分类系统概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相云 《植物研究》2004,24(1):20-27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继兰科和菊科之后的第三大科,其中包括三个亚科:即云实亚科、含羞草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本文根据最新资料,整理出世界豆科有42族、634属、17 834种,中国有33族、169属、1 518种(另外含15亚种、167变种和41变型),其中外来种158种(含亚种和变种,隶属于73属).为建立中国豆科植物数据库,本文在Polhill豆科植物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一些新的资料,提出中国豆科植物系统概要.文中按分类等级进行排序,每一属含有世界和中国种数及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朱相云 《生物多样性》2015,23(2):247-251
<正>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是被子植物中继菊科和兰科之后的第三大科,全世界约有36族727属19,325种(Lewis et al.,2005)。中国有豆科植物33族180属1,670种(Zhu et al.,2007),也有学者认为有29族167属1,673种(Xu et al.,2010)。最新研究表明(朱相云等,2015,待发表),中国有豆科植物约33族183属1,859种(含归化种、栽培种)。豆科植物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日常食用的绿豆(Vigna radiata(L.)R.Wilczek)、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豌豆(Pisum sativum L.),药用的黄芪(Astragalus  相似文献   

11.
地球上每年由于生物固定的氮约为175×10~6吨,其中在农田中固定的氮约为90×10~6吨。种植豆科植物和豆科牧草每年约固定80×10~6吨氮,其中种植豆科植物固定的氮约37×10~6吨。这个数字接近于每年世界工业合成的氮肥量约40×10~6吨氮。虽然现代合成氨工业高度发展,但是近年  相似文献   

12.
恒定的磁场、2.4—D及豆科植物分泌物对非豆科植物结瘤均有诱导作用,本文通过利用磁场、田菁分泌物及2.4—D对白兰瓜进行处理表明:这些因素联合作用结瘤效果更佳,优化联合作用条件是诱导非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它又叫酸棘、酷柳,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及东北的一些省区。它具有放线根瘤菌,与其共生固氮,是非豆科植物具有固氮能力的少数野生植物之一。沙棘适应性强,具有耐寒、耐瘠薄和耐盐碱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柯氏鼠兔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氏鼠兔(Ochotona koslowi)是兔形目(Lagomorpha)鼠兔属中最古老的遗留种,也是稀有的濒危物种,自1894年命名以来,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生存现状、生物学特征知之甚少.2007年10~11月,在藏北地区捕获到13只柯氏鼠兔,通过显微组织分析法对其胃及结肠内容物和收集的60份粪样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柯氏鼠兔胃、结肠内容物和粪便中镜检到可识别植物碎片属6科15种,其中豆科植物碎片占可识别植物碎片的39.44%,藜科植物碎片占36.00%,莎草科植物碎片占16.42%,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菊科植物碎片分别占3.75%、2.67%和1.25%.食性分析表明,柯氏鼠兔偏爱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15.
豆科植物凝集素及其对根瘤菌的识别作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讨论了豆科植物凝集素的性质、分布、基因及其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识别根瘤菌的因子是豆科植物根上的凝集素。将一种豆科植物的凝集素基因转化到另一种豆科植物后,再接种前一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使其被侵染和结瘤。由此人们提出了扩大根瘤菌宿主范围到非豆科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檀香(Santalum album L.)与不同豆科植物的寄生关系,选取11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豆科植物和檀香一起种植,对檀香叶片的光合特征和株高、地径以及寄主植物根系的吸器大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檀香的吸器大小、数量在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寄主对檀香的株高、地径也有显著差异。檀香的优良寄主有美洲合欢(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苏木(Caesalpinia sappan)、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龙牙花(Erythrina corallodendron);一般的寄主植物有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不适宜的寄主植物有凤凰木(Delonix regia)、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洋紫荆(Bauhinia blakeana)。同时,檀香的株高、地径及光合特征和吸器数量密切相关。因此,檀香种植时应选择适宜的优良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17.
王逸群  荆玉祥 《植物学报》2000,17(2):127-132
本文讨论了豆科植物凝集素的性质、分布、基因及其表达;近年来研究表明识别根瘤菌的因子是豆科植物根上的凝集素。将一种豆科植物的凝集素基因转化到另一种豆科植物后,再接种前一种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以使其被侵染和结瘤。由此人们提出了扩大根瘤菌宿主范围到非豆科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范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弗兰克氏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弗兰克氏菌是非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菌。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它们可以分别与8个科、25个属的200多种非豆科植物共生[1],其中包括赤杨、杨梅、沙棘、胡颓子、马桑、木麻黄、悬钩子、仙女木等。这些植物对于荒地的开垦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而弗兰克氏菌与这些植物共生形成可  相似文献   

19.
马荣全 《化石》2003,(1):38-38
有些植物,如豆科植物等,它们的叶子会昼开夜闭,这是什么原因呢?日本一个科研小组对豆科植物叶子的昼开夜闭现象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现这种有规律的开闭运动,是由不同的两种化学物质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两年前,他们从豆科的臭草和决明属植物中分离出了使叶子闭合的催眠物质。它是一种结构比较简单的白屈菜酸的钾盐。最近,他们又从豆科植物中分离出一种使叶子展开的物质,这也是一种钾盐。通过实验证明,正常情况下,豆科植物中的这两 种化学物质保持平衡存在。专家们认为,豆科植物叶子的开闭运动,是由于叶子柄部的运动组…  相似文献   

20.
豆科植物在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广泛分布, 有离散和集中两种分布格局。集中分布格局中, 豆科植物生物量约占总生物量的30%以上; 离散分布格局中, 豆科植物生物量一般不足总生物量的10%。在西藏纳木错高寒草原, 选取豆科植物集中分布区和典型紫花针茅草原作为豆科和非豆科优势植物群落的代表, 测定和分析两群落土壤碳氮储量、温室气体通量及生态系统CO2 净交换(NEE)的区别, 以初步研究两群落在碳氮储量和收支中的差异, 为深入研究豆科植物集中分布的形成机制提供最基本的数据支持。结果表明, 与非豆科优势植物群落相比, (1)豆科优势植物群落土壤氮储量增加不显著, 土壤氮含量和N2O 排放通量增加不显著, 非豆科植物的氮含量显著增加。(2)豆科植物优势群落土壤碳储量增加不显著, 非豆科植物地下部分碳含量显著增加, 生态系统呼吸(ER)显著增加的同时光合固碳总量(GEP)也显著提高, 但光 合固碳总量(GEP)显著大于生态系统呼吸(ER), 使CO2 净交换(NEE)显著增加, CH4 吸收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