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虫生真菌学科领域已从过去对少数种的观察研究(如冬虫夏草和白僵菌等)、益虫保护(如蚕僵病防治)、药用和害虫生物防治等,扩大到了对多类虫生真菌资源的系统研究和在国民经济不同领域中的开发应用。迄今,虫生真菌已不仅是昆虫病理学的组成部分及农林害虫防治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作为菌物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系,就其现有研究内容来看,至少已发展成了如下几个各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以白僵菌为代表的昆虫病原真菌及其对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以蚊幼虫为主的卫生害虫的虫生真菌研究及利用;虫草及其无性型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对害虫数量起着抑制作用,在害虫的微生物防治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在应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人畜害虫方面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六十年代以来才有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影响这个研究领域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应用的潜力。认为尽管至今对这类真菌了解还较少,但通过今后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3.
昆虫病原真菌在自然环境中对害虫数量起着抑制作用,在害虫的微生物防治中也占有独特的地位。长期以来,在应用昆虫病原真菌防治人畜害虫方面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六十年代以来才有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近十年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影响这个研究领域迅速发展的原因及病原真菌在生物防治中应用的潜力。认为尽管至今对这类真菌了解还较少,但通过今后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其应用前景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4.
王毛  邹振  徐卫华 《昆虫学报》2022,65(12):1565-1570
昆虫发育与免疫作为昆虫学的重要方向,面向国家需求和科学前沿,经过多维度的研究,在解决重大害虫成灾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同时,生物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进了昆虫发育与免疫的学科发展,使得我们对昆虫生长发育和免疫防御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本“昆虫生长发育与免疫”专辑论文较好地反映了我国昆虫发育与免疫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特色。生长发育方面涵盖了从卵到成虫的所有发育阶段,主要研究信号转导机制;免疫方面则聚焦于生物互作。在大数据背景下,将传统和现代技术并用,加强合作,使本研究方向在害虫防治、昆虫资源利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工厂化离体培养技术的发展,活跃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研究.近20年来在生物防治实践和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已成为当前国际生防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我国在昆虫病原线虫的实际应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昆虫病原线虫对土栖性、钻蛀性和叶面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影响线虫应用的环境因子的分析,简要概述了昆虫病原线虫的应用进展,并探讨昆虫病原线虫进一步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追踪天使——雷达昆虫学30年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翟保平 《昆虫学报》1999,42(3):315-326
雷达昆虫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分支。从它诞生起的30年来,英、美、澳、中四国的观测研究已初步阐明了昆虫在迁飞过程中的成层、定向、集聚等行为现象及其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结构和运动对昆虫迁飞的影响,为深化人们对昆虫迁飞行为机制的认识提供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昆虫雷达技术也逐渐从研究走向实用,已经实现了对迁飞性害虫的长期、自动和实时监测。在全国建立VLR网并与GIS相结合,可望实现对我国重大虫灾的及时预警。  相似文献   

7.
昆虫数学形态学研究及其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佐锐  于新文 《昆虫学报》1998,41(-1):140-148
数学形态学是用数学方法描述或分析一个物体图象的形状的理论和方法,是图象处理和图象识别技术的发展,但在生物学当中的应用还很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个新的分支学科——昆虫数学形态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昆虫数学形态学技术研究,涉及昆虫图象数字化技术和昆虫图象处理与识别技术;②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研究,主要以昆虫图象的解释和理解研究及昆虫数学形态学与分类学等学科的关系研究为主;③昆虫和昆虫数学形态学应用基础研究,涉及昆虫数学形态学数据库及其分析软件开发,昆虫图象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等内容。昆虫数学形态学理论和方法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在害虫虫情监测、昆虫多媒体专家系统的构建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生物控制因子,已在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兽医外寄生虫病防治的研究才刚刚起步.针对目前用于蜱化学药物防治的药效持久期短的技术难点,建立和改进蜱虫的防治体系,降低环境污染,减少或禁用化学农药势在必行,开发高效、稳定的生物农药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等结合蜱生物防治的初步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栖息土壤环境中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对蜱的致病力筛选及其生防制剂进行探讨,以促进这一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发展无污染的绿色畜牧业产品以及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昆虫围食膜是由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薄膜状结构,主要成份是几丁质、蛋白质和多糖,是昆虫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能够保护中肠上皮细胞不受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抵御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防止化学损伤.昆虫病毒增效蛋白、荧光增白剂和几丁质酶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膜上特异位点的结合,能够破坏围食膜结构,加速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感染进程.就围食膜组分、结构、功能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论述了以围食膜为害虫生物防治靶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资源与应用研究态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全部年代的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的中文文献。【结果】提取到544篇与农田捕食性昆虫相关文献及包含在这些文献中的1 747条关键信息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农田节肢动物群落与捕食性优势种;农田重要捕食者;捕食作用、食物网关系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人工繁育、人工饲料与天敌释放应用;主要农作物的重要害虫种群及其综合管理。水稻与棉花生态系统及其中的捕食昆虫与害虫被重点关注。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fuscipes、稻红瓢虫Micraspisdiscolor、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horvathi等是农田中的优势性捕食性昆虫。【结论】在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捕食性昆虫资源,它们扮演着农作物害虫天敌的角色,实现对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建议加强对重要害虫种群发生机制研究,促进有利于天敌生存、保存的条件与方法研究,提高天敌的生态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   

11.
Insect viruses are attractive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nd could b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insecticid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sect infestat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ld-type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viruses as insecticides. A new strategy of application of insect viruses in China is reviewed. Also, the assessment of bio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ovirus (HearNPV) is emphasized as a case-study.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综述了中国南方50年来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与应用概况,特别是大卵(蓖麻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的成功先例,为后来国内应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提供了宝贵经验。应用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解决了荔枝生产的主要害虫问题;引进澳洲瓢虫、孟氏隐唇瓢虫、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均是我国生物防治成功的例证;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水稻害虫综合防治研究坚持了20多年,从生产实践和理论方面均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昆虫病原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方面,利用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防治蚊虫、松毛虫质多角体病毒的发现和应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分离以及中试和工厂化生产、昆虫病原线虫的大量繁殖与应用,取得了一批有应用价值的成果;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利用基因重组扩大了病原微生物的毒力与杀虫谱。总结和继承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以虫治虫(黄蚁防治柑桔害虫)的经验,对促进我国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Insect viruses are attractive as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nd could be a feasible alternative to chemical insecticid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sect infestations. This review describ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ild-type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viruses as insecticides. A new strategy of application of insect viruses in China is reviewed. Also, the assessment of bio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Helicoverpa armigera Nucleopolyhedovirus (HearNPV) is emphasized as a case-study. Foundation itims: The 863 projects (2006AA10A210) from MOST.  相似文献   

14.
诱虫灯在中国的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诱虫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相应特点,综述了诱虫灯在害虫测报与防治和水产与家禽养殖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针对诱虫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需要侧重研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组学技术将生物的相关问题分别展现在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物等不同层次水平上,已成为解读生命过程的重要工具。本文分别从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以及组学间的联合应用等方面概括总结了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以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为代表的多组学技术在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并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对昆虫滞育中组学技术应用的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昆虫滞育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细菌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冰核基因的应用研究已成为生物冰核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涉及细菌细胞表面展示、促冻杀虫、报告基因、病原微生物高敏检测、作物抗寒育种等多个领域,显示良好应用前景。通过对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的综述,和我们在冰核基因促冻杀虫研究方面重要进展的介绍,对今后我们拟开展的这一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Quarantine insects are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ests that frequently invade new habitats. A rapid and accurate monitoring method to trace the geographical sources of invaders is required for their prevention, detection, and eradication. Current methods based on genetics are typically time-consuming. Here, we developed a novel tracing method based on insect gut microbiota. The source location of the insect gut microbiota can be used to rapidly determine the geographical origin of the insect. We analyzed 179 gut microbiota samples from 591 individuals of 22 quarantine insect species collected from 36 regions in China. The gut microbiota of these insects primarily included Actinobacteria, Bacteroidetes, Cyanobacteria, Firmicutes, Proteobacteria, and Tenericutes. The diversity of the insect gut microbiota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geographic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Different insect specie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at the phylum level. Populations of individual insect specie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based on the composition of gut microbiota at the phylum, class, and order level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geographical origins of invasive insect species has been established; however,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s before imple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白背飞虱近年来已逐步上升为我国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背飞虱以不同虫口密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与其他病虫害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及允许产量损失率和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 ,并建议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China has a very long history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citrus. Hundreds years ago, predatory ants (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 were used to manage pests by Chinese citrus growers.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placed on the use of biological control in citrus plant landscapes during last three decades. Many scientific studies have now been published, and some additional implementations have already working. In this paper, we review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citrus insect pests in China. In addition, the importance of biological control for the future control of citrus insect pests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害虫综合防治作为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策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针对我国害虫防治所存在的技术需求,科技部等部门先后通过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行业专项等对重要害虫防治研究立项支持。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我国建成了一支由国家和省级科研单位和大学组成的专业科研队伍和研究平台,对害虫监测预警技术、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的生态调控技术、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抗虫转基因作物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进展,研究建立了棉花、水稻、玉米、小麦和蔬菜等作物重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基因工程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农业技术革命的到来,推动了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发展,为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机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对害虫种群监测和预警的能力和水平,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商业化种植等技术的应用显著增强了对害虫种群的区域性调控效率。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害虫新问题,进一步发展IPM新理论与新技术将成为我国农业昆虫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