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是两种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针刺和艾灸的合称。针刺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艾灸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或艾条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古代有“一针二灸三用药”的说法,说明了针和灸的重要性。当然,针和灸临床上也常常结合应用,故称为针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刺加艾灸配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门诊病房治疗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实施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有效率为89.19%,对照组为70.2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1年疗效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59.46%,观察组94.5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评分、握力等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变化,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与类风湿因子(RF)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为2.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针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取得较好近远期疗效,提高了患者关节功能及握力,有效缓解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艾灸不同穴位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艾灸对束缚应激所致心理行为改变的作用规律。方法:将3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分层随机法分为正常组、束缚应激模型组、艾灸百会(GV20)组、艾灸关元(CV4)组、艾灸足三里(ST36)组,每组各7只。除正常组外,余各组均采用自制布袋束缚大鼠30 min,每日1次,共20次,制备束缚应激大鼠模型,于造模第2天各治疗组捆绑固定后给予艾炷灸3壮,正常组及模型组捆绑束缚20 min,隔日一次,共10次。于造模前、造模后,治疗5次、10次分别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开放臂进入次数比例(OE%)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OT%)的变化。结果:①与造模前比较,艾灸百会(GV20)组大鼠造模后、治疗10次后OE%均降低明显,治疗5次后OT%升高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关元(CV4)组大鼠造模后OT%降低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足三里(ST36)组大鼠造模后OE%和OT%、治疗10次后OE%均明显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5,P<0.05,P<0.01);与造模刚结束比较,艾灸百会(GV20)组大鼠治疗5次后OE%与OT%均升高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艾灸关元(CV4)组大鼠治疗10次后OT%升高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足三里(ST36)组大鼠治疗5次后OE%、治疗10次后OT%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P<0.01,P<0.05);与治疗5次比较,艾灸百会(GV20)组、足三里(ST36)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明显降低,艾灸关元(CV4)组大鼠治疗10次后OE%和OT%升高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与艾灸百会(GV20)组比较,艾灸关元(CV4)组与艾灸足三里(ST36)组大鼠在治疗5次、10次后OE%和OT%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趋势,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灸不同穴位可一定程度改善慢性束缚应激所致大鼠焦虑心理行为的变化;关元(CV4)、百会(GV20)、足三里(ST36)三穴均表现出一定抗焦虑效应,百会(GV20)穴在治疗早期效果显著,足三里(ST36)穴的疗效肯定,而关元(CV4)穴在长期治疗中效应更为稳定、明显,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艾灸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可以未病先防。然而仅有少量研究证实,艾灸的燃烧生成物具有抗氧化作用从而延缓衰老。本试验从行为学方面研究艾燃烧生成物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AM—W8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6月龄雄性快速老化模型(SAM)小鼠50只,其中SAM—R/1系10只作为空白组,SAM—W8系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单纯艾烟熏吸组、无烟艾灸组和常规艾灸组,每组10只。选取关元穴为治疗穴位,令常规艾灸关元组小鼠在艾灸关元穴的同时处在一定浓度艾烟的环境中;单纯艾烟熏吸组小鼠处在与常规艾灸关元组相同浓度的艾烟环境但不艾灸其穴位;而无烟艾灸关元组则是在艾灸小鼠关元穴的同时立即将艾烟抽除;其余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进行相同的空白抓取。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学习记忆行为的被动逃避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治疗前模型组及治疗各组小鼠进行被动逃避试验的潜伏期均明显变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5,P〈0.01,P〈0.01),治疗后模型组及常规艾灸关元组小鼠治疗后潜伏期均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治疗后潜伏期均明显延长,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与治疗前比较,各治疗组治疗后潜伏期均较前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P〈0.05)。结论:艾燃烧生成物可延长快速老化模型小鼠被动逃避试验的潜伏期。提示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化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为今后艾灸抗衰老在临床上的应用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梁兰 《蛇志》2014,(1):58-59
目的观察每天卯时(5~7时)饮温开水250ml加艾灸治疗腰椎骨折病人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1月在我院骨科二病区住院的腰椎骨折后导致便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不择时饮温开水250ml加艾灸治疗;治疗组40例,规定每天卯时饮温开水250ml加艾灸治疗。对两组患者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7.5%,治疗组发生便秘和相关症状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天卯时饮温开水250ml加艾灸治疗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便秘相关症状,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艾灸能够发挥温经散寒、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散瘀通滞的作用,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新血管的生成在压疮修复、愈合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为新生组织提供着氧气和营养成分。虽然现代医学对褥疮组织的血管新生分子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艾条的种类、施灸操作种类及艾灸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均可影响艾灸治疗压疮的疗效。如何将艾灸治疗褥疮的中医原创特色与现代医学对于新生血管深入的分子机制研究有机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灸与拔火罐一直是与针刺法同等重要的中医疗法,其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是由于缺乏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缺陷,这种疗法一直得不到广泛推广。本工作在中医经络机理研究取得一定进展的前提下,综合这两种疗法,设计了一种无烟、可控的复合型自动艾灸拔罐治疗仪。其原理是通过控制空气流量来控制艾绒的燃烧,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拔火罐疗法需要的负压。  相似文献   

8.
黄燕芳 《蛇志》2017,(1):46-47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摩腹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一区住院的中风后便秘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摩腹疗法,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排便显效、有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排便显效时间为(1.14±0.84)天,排便有效时间为(3.19±0.10)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排便显效时间为(1.80±0.82)天,排便有效时间为(4.66±0.2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艾灸联合摩腹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素红 《蛇志》2017,(2):174-175
目的观察穴位艾灸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产科分娩后乳汁不足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产后乳汁不足的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艾灸膻中穴、乳根穴和少泽穴治疗,并对两组产妇乳汁分泌情况和婴儿的哺乳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乳汁分泌正常有效率为90%,对照组乳汁分泌正常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膻中穴、乳根穴和少泽穴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产后母乳不足,是治疗产后乳汁不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针刺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神经功能及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2年12月,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平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各12只大鼠。空白组不进行造模,针刺组在造模完成1周后进行针刺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进行治疗。结果:所有大鼠都顺利完成实验,无死亡大鼠出现。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都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都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的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低于空白组(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对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模型组治疗后2周与4周的大脑组织5-HTR1A蛋白、cAMP蛋白、PKA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与模型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针刺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的应用能激活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能改善大鼠的脑神经功能,降低脑缺氧缺血组织体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