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自交系CML470抗南方锈病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方锈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玉米抗病品种的利用是控制其为害的一条最为安全和经济的途径。但是,在我国当前的玉米育种中,所利用的玉米南方锈病基因多来自美国杂交种78599等。为寻找新的南方锈病抗病基因,本研究对CIMMYT自交系CML470的抗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发现CML470的抗性由一个显性抗病基因(定名为RppC)控制,该抗病基因被定位于10号染色体短臂端部,位于SSR标记umc1380和umc1291之间,分别与两标记相距3.5 cM和8.8 cM。通过回交,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RppC被转移到了优良自交系昌7-2中。  相似文献   

2.
玉米自交系齐319高抗南方玉米锈病。利用SSR标记技术和BSA分析对齐319抗南方玉米锈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phi041和phi118与齐319抗南方锈病基因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7.69cM和8.55cM。因此南方玉米锈病抗病基因定位于玉米10号染色体短臂上。本研究进行的抗病基因标记,选择使用了两个杂交组合的3个分离群体,标记结果显示同一杂交组合的不同分离群体其标记结果是一致的,而不同组分分离群体的标记结果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基因的遗传背景相关。因此,在进行基因标记分析时,选择合适的分离群体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南方锈病基因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新的抗南方锈病基因资源,本研究以感病自交系黄早四为母本、抗病自交系W456为父本,构建F2群体并开展抗病基因定位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对两个亲本、F1、F2群体及对照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利用均匀覆盖10条染色体的200个SSR标记,分析240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构建含有200个SSR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连锁图总长度3331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6.6 cM。使用QTL IciMapping V4.1软件中的完备区间作图法对抗病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个控制南方锈病的QTL:qSCR3、qSCR7、qSCR8-1、qSCR8-2、qSCR9和qSCR10,邻近标记分别为umc2105和umc1729、umc1066和bnlg2271、umc1904和umc1984、umc1984和bnlg1651、umc1957和bnlg1401、umc2034和umc1291,分别位于3、7、8、9和10号染色体上,其中8号染色体上有两个位点,标记区间长度在5~19 cM之间。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在2.61%~24.19%之间,可以解释表型总变异的62.3%,其中3个QTL贡献率大于10%,位于10号染色体上的qSCR10贡献率最大,可解释表型变异的24.19%。通过对目标区间标记加密,将该位点的定位区间进一步缩小到2.51 cM内,与两侧标记的距离分别是2.15 cM和0.36 cM。初步定位得到10号染色体上存在抗南方锈病的主效QTL,可为抗病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特异分子标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52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含有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近等基因系材料NM4及其轮回亲本Bison进行RAPD分析,其中OPA18引物在NM4材料中稳定地扩增出特异的DNA片段。用Bison与NM4杂交产生的F2分离群体进行的遗传连锁性分析表明,RAPD标记OPA18432与M4基因紧密连锁,二者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1cM。将OPA18432片段回收,克隆和测序,成功地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对不同抗源材料的扩增分析表明,该标记是M4基因的特异标记。目前这一标记已成功地应用于亚麻抗锈病基因M4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产量性状基因定位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8  
利用中国农大培育的高产,多抗性玉米杂交组合农大3138的F2:3家系为材料,构建了具有80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标记间平均距离25.42,覆盖玉米基因组的2033.4cm,采用随机区组田间设计,考察了230个家系的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重,单株粒重,利用区间作图法分析了影响各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共检测到30个QTLs,单个性状的QTLs为3-5个,QTLs解释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9.5%-55.3%。  相似文献   

6.
基于荧光SSR标记的玉米自交系遗传结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重SSR-PCR荧光标记检测技术,对本单位自育和引进的25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并以11个归属于不同杂种优势群的代表自交系为参照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5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14个等位基因变异,基因多态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50,每个SSR标记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平均值为0.44。用UPGMA方法将270份自交系划分成3大类群,进一步进行数值化杂种优势群分析,以明确所用种质资源的杂优类群利用方向,为玉米自交系的有效利用和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齐319携带的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的遗传初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翠霞  杨典洱  王振林  金德敏  王洪刚  王斌 《遗传学报》2002,29(10):903-906,T002
我国选育的优良玉米自交系齐319高抗南方玉米锈病。通过用病原菌接种齐319分别与5个不同感病自交系的杂交,回交4个世代的P1,P2,F1,F2,BC1F110个分离群体和抗病感病参数的调查结果表明:F1整齐一致,表现抗病;F2和BC1F1抗感分离,经x^2-检验分别符合3:1和1:1的分离比例。据此,齐319携带的南方玉米锈病抗性基因是由显性单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8.
从波兰小麦与普通小麦感病品系‘中13’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小麦抗源材料WP6192,田间表现高抗白粉病,遗传分析表明其含有1对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暂定名为PmWP6192。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筛选多态性SSR标记,并用F2代群体进行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Xgwm515、Xgwm249、Xgwm425、Xgwm372、Xg-wm630、Xbarc10、Xbarc220、Xbarc201和Xbarc353与PmWP6192基因连锁,相距最近的标记是Xbarc353,遗传距离为2.3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的染色体位置,将PmWP6192定位于2AL染色体。通过基因来源分析和2AL染色体上已有抗白粉病基因的等位性分子检测,推断PmWP6192可能是1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9.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与分子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定位与分子标记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小麦抗白粉病的遗传,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刘杰  陈刚 《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741-750
采用SSR和杂种优势聚类方法分析我国15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遗传变异,并初步进行了杂种优势类群划分,从62个SSR引物中筛选的40对有效引物对15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188个等位基因变异,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2-9个,平均为4.7个,SSR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平均为0.675,分布范围在0.360-0.851之间,根据SSR数据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Nei氏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574-0.777之间,10对多态性高的SSR引物可有效区分15个自交系,应用SSR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系谱关系相一致,与杂种优势类法相比较,SSR方法具有效率高,结果可靠,可标准化的特点,对SSR方法在玉米育种实践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分析玉米轮回选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黄素华  滕文涛  王玉娟  戴景瑞 《遗传学报》2004,31(1):73-80,B001,B002
利用SSR标记技术分析了玉米基础群体DC0及其选择两轮后的群体HSC2和MSC2以及基础群体XFC0和其选择一轮后的群体XFC1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9对引物在5个玉米群体中共扩增出185个等位位点,每个SSR座位的等位基因数目为1~7个,平均为3.8个;基础群体多态性位点总数和多态性位点比例比其改良群体的略高;DC0、HSC2和MSC2 3个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XFC0与XFC1的基因平均杂合度相似;基础群体与改良群体的平均遗传距离也相似;累加各引物扩增的基因型种类,改良群体的基因型种类偏少,但这些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与其改良后群体的遗传变异相似,轮回选择可以保持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从芽鞘有紫线和无紫线的杂交组合中发现6个组合的F。代紫线有无比例为13:3,以无紫线且为不育系的亲本XNA为母本对组合XNA/21A150进行回交,BF,代的分离比例符合1:1。遗传分析表明:水稻芽鞘紫线表达受抑制基因,和反抑制基因A『(f)的影响,,抑制芽鞘紫线C_A_P_系统中的P基因,Ai(t)抑制,基因。以BF1构建了Ai(t)基因的定位群体,SSR分析表明:Ai(t)基因与RM335、RM295、RM287、RM21连锁,其遗传距离分别为2.8cM、10.2cM、13.9cM、26.1cM。  相似文献   

13.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小麦抗条锈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抗条锈病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并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潜力作了比较分析,特别是对SSR、ISSR、AFLP等新型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转SAMS基因玉米自交系获得及抗旱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自交系‘掖478’的茎尖为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小麦抗旱SAMS基因转入玉米中,用PCR和RT-PCR法对转化玉米进行检测,并以18%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对T1代转基因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显示:(1)共转化518个玉米芽,得到453株转化苗。获得T0代阳性植株16株,转化率为3.53%,有14株自交结实,经RT-PCR检测,T1代转基因玉米有9个株系为稳定遗传阳性株系。(2)在同一水分胁迫时间下,转基因玉米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玉米,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均低于非转基因玉米。在60 h水分胁迫处理下,转基因玉米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和SOD活性比非转基因玉米上升8.16%、20.02%、32.21%、22.77%,而转基因玉米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比非转基因玉米下降14.38%、29.41%。研究表明,通过导入SAMS基因,可以提高玉米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5.
普通小麦Qz180中一个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作图(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材料Qz180具有良好的抗条锈病特性,经基因推导发现其含有一个优良的抗条锈病的基因,暂定名为YrQz。用Qz180与感病材料铭贤169和WL1分别杂交构建了两个F_2群体,用条中30号条锈菌小种对这两个群体进行的抗性测验表明,YrQz为显性单基因遗传。通过SSR和AFLP结合BSA的方法对这个基因进行了分子作图,结果鉴定出与YrQz连锁的2个SSR标记和2个AFLP标记。根据SSR标记的染色体位置,该基因被定位在2B染色体的长臂上,位于两个SSR位点Xgwm388和Xgwm526之间;两个AFLP标记P35M48(452)和P36M61(163)分别位于该基因的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3.4cM和4.1cM。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of quantitative traits,the author suggests the major gene and polygene mixed inheritance model.The model was considered as a general one,while the pure major gene and pure polygene inheritance model was a specific case of the general model.Based on the proposed theory,the author established the segregation analysis procedure to study the genetic system of quantitative traits of plants.At present,this procedure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genetic effect of individual major genes (up to two to three major genes),the collective genetic effect of polygene,and their heritability value.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establish the procedure,its main achievements,and its applications.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steps,methods,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ced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