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所描述的二迭纪、三迭纪腕足类化石,是祁连山地质志第四卷第四分册的补遗部分,对过去已发表的某些属种提出修正的意见。材料是杨遵仪教授带领的祁连山上古生代地层队,于1957年在青海天峻县羊康盆地采集的。该队所实测的二迭系和三迭系剖面,位于天峻县布哈河上游羊康盆地南二公里布哈河东西两岸。河的西岸主要发育石炭系,河的东岸主要发育二迭系和三迭系。石炭系形成低山丘陵,二迭和三迭系形成中极山区。地层走向近东西,向北倾,倾角一般在20°左右。现将地层剖面和化石层位(插图1)自新而老列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部三迭纪嘉陵江石灰岩的有孔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何炎 《古生物学报》1959,(5):387-405
一、绪言三迭纪地层里的有孔虫,在世界各地还很少发现,也没有特殊的代表,它们大部分只是古生代某些种族的延续。德国中三迭纪介壳石灰岩(Muschelkalk)、英国的瑞替克层(Rhaetic),阿尔卑斯,澳大利亚三迭纪地层中的有孔虫在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初叶已有报导。近年来,在阿拉斯加、苏联、波兰、突尼斯也有发现。因此继续探索这一时代有孔虫的分布,就成为极其引人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970年,湖南省405地质队于湖南省桑植县芙蓉桥公社三迭纪巴东组地层中发现了一些脊椎动物化石。经我们进行发掘和初步研究后,了解到此动物具有很特殊的性质,如背上具有类似盘龙类的“帆”状装置;上下颌均无牙,吻部尖小而下弯,有些像乌龟的喙;脚趾末端不为左右侧扁的利爪状,而是背腹扁平末端钝圆状的(见图版)。显然应是一新属新种,命名为无牙芙蓉龙(Lotosaurus adentus gen.et sp.nov.)。属名即化石产于湖南省(别名芙蓉国)和具体产地芙蓉桥公社的意思;种名表明此动物的特征。芙蓉龙的发现为我国三迭纪脊椎动物化石的地点、层位和种类增添了新内容。这是继我国北方下三迭统肯氏兽动物群和南方上三迭统蜥龙动物群之后发现的中三迭世的脊椎动物化石。同时这次发现或许能为南方贡瓦纳大陆陆相中三迭世地层和北半球海相中三迭世地层的对比提供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部早二迭世床板珊瑚化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言中国南部二迭纪床板珊瑚化石,前人曾做过较为详细的研究,并确定其对划分二迭纪,主要是早二迭世地层的重要作用。解放后,在我国南部地区开展了广泛的普查和区测工作,各野外队送来大批的床板珊瑚标本。在鉴定过程中,作者发现许多新的材料,分别描述,草成本文,希望有助于二迭纪地层的划分。在研究过程中,承苏联索科洛夫教授审阅了图版部分,孙云铸教授审阅了中文稿,并提出了许宝贵意见。本院地质所制片室和照相室同志分别代为制片和照相,作者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5.
记裂齿鱼属(Perleidus)一新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在安徽和县发现的裂齿鱼属一新种——扬子裂齿鱼(Perleidus yangtzensis,sp.nov.)。根据其形态特征,与相近的种作了对比,认为和马达加斯加早三迭世的皮氏裂齿鱼(P.pivetcaui)最为接近。从而认为含鱼化石地层的时代为三迭纪或可能为早三迭世。  相似文献   

6.
1963年,中国科学院吉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二、三迭纪地层中采集到一批爬行动物化石,其中大多数是水龙兽类。在正在进行修理的标本中,有一个保存在结核里的小型水龙兽个体。修理之后,发现头骨保存极为完好。它虽然代表的是一个年轻的个体,但很清楚与任何已知种有所区别。这个标本采自新疆吉木萨尔东小龙口,层位是仓房沟岩系韮菜园子组。由于水龙兽是三迭纪最早期的标准脊椎动物化石,因此也可以确定韮菜园子组代表三迭纪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世界各大洲,在二迭纪和三迭纪的似哺乳类爬行动物,和中生代哺乳类化石方面,有大量的新的发现。在国际古脊椎动物界中,引起了研究这些化石的高潮。而大部分的工作除了属于形态、分类和地层方面的外,焦点都集中在哺乳类的起源和早期哺乳类的系统和进化问题。1960年9月,由比利时法兰德斯皇家科学院主持,在布鲁赛尔召开了一次“低等和非特化哺乳类进化问题”的国际科学座谈会。在会上有代表八个国家的十五位古脊椎动物学家宣读了16篇论文。其中  相似文献   

8.
“牙形石”是一类绝灭动物的化石。关于这类动物的完整体形、分类地位等,长期以来都不清楚。远在1856年,在欧洲北部早古生代(奥陶纪)地层中,第一次找到“牙形石”。这是一些形状象笔架、梳子或锯条状的小骨片,大小一般不超过二毫米,在颌状的骨片上有尖锥形的“牙齿”,所以称为“牙形石”(图1)。化石通常都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代表几个“形态属”)同时在一起发现,成为“牙形石组合”。化石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古生代海相地层中,时代从寒武纪到三迭纪,主要发现于黑色片状页岩中,很少与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在某些石油和天然气田地下地层对比研究上,牙形石是一类重要的微体  相似文献   

9.
地质     
九寨沟奇特的地貌形成、演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地质地貌作用过程。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根据本区地层出露是以上古生代海相地层为主的特点看,从上古生代到三迭纪时,本区还曾是一片汪洋和浅海、滨海的环境,沉积了厚层的灰岩,局部有砂岩夹层。以后经历了华力西造山运动和燕山运动。其中尤其是华力西造山运动的运动,使本区古生界与三迭系整体一致卷入,成为区内碳酸盐类最集中、褶皱最频繁的地段。以后又经燕山运动的反复作用,终于海洋变为陆地,岩层发生变质,褶皱和断裂(包  相似文献   

10.
华北地区二迭纪、三迭纪陆生四足类的性质及其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关华北陆相二迭纪、三迭纪地层里的四足类化石,过去除了二马营上部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以外,在其他层位里很少或根本没有记载。近年来,收集到不少这方面的资料,足以对该地区这一段时期内脊椎动物的面貌有一个梗概的了解。本文介绍了晚二迭世到早、中三迭世的四个含骨化石层位,即石千峰组和石盒子组顶部;和尚沟组;二马营底部和二马营上部,对各层位的动物化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与我国新疆及其他大陆上的有关动物群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