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邻近地区杉科特有植物的核型类型,柳杉属、水松属、水杉属均为“1A”,杉木属、台湾杉属分别为“1B”和“2B”,它们的进化水平似依序递增并组成A-柳杉属——水松属——台湾杉属和L-水杉属——杉木属二条演化路线。该结果得到某些形态学性状和古植物学的支持,基本上适用于整个杉科。  相似文献   

2.
落羽杉属植物的核型及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的核型,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 核型公式为K(2n)=22=20m+2sm,属“1A”类型。它的特点是10号染色体具“长着 丝点区域”结构。池杉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8M2+12M1。通过与落羽杉 的“1A”和墨西哥落羽杉的“2A”核型进行比较,似见它们的进化水平以落羽杉、池杉,墨西 哥落羽杉之序递增。 落羽杉属植物的核型公式均为K(2n)=22= 20m+2sm。 本文还就 核型、生态环境和地理分布(包括化石)资料讨论了落羽杉属的次生遗传歧异中心和可能的演 化式样。  相似文献   

3.
黄枝油杉和矩鳞油杉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 Cheng et L.K.Fu.和矩鳞油杉Keteleeria oblonga Cheng et L. K. Fu. 的核型。 并与江南油杉 K.cyclolepis Flous.和台湾油杉 K. formosana Mast. 的核型比较,讨论四种油杉核型进化趋势。 黄枝油杉核型公式K(2n)= 24=16m+8sm;矩鳞油杉核型公式K(2n)=24=18m+6sm。 黄枝油杉在第1、3、6号 染色体短臂上具次缢痕;而矩鳞油杉在第2、4、6号染色体短臂上具次缢痕。二者均属较对称的“2A“核型。 四种油杉核型进化趋势是江南油杉→矩鳞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  相似文献   

4.
若干铁杉属植物核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8,(4):324-328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特产的重点保护植物南方铁杉的核型,全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构成,核型公式为K(2n)=2x=24=20m+4sm,属“ 2A”类型。染色体的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12M_2+10M_1+2S。通过比较。发现东亚的南方铁杉的核型与台湾铁杉甚为相似而略具进化的趋势,但北美东部的卡罗来纳铁杉的核型比它们进化得多。本文支持Florin认为铁杉属至少在早第三纪存在一条从欧亚大陆经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的迁移路线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密叶杉属的核型分析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首次对特产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Athrotaxis cupressoides和Athrotaxis selaginoides进行了核型分析,核型公式分别为2n=22=22m(2SAT)和2n=22=20(2SAT)+2sm,均属Stebbins的1B类型,它们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2=2L+10M2+8Ml+2S和22=2L十10M2+6Ml+4S,后者比前者较为进化。根据密叶杉属和杉科其他各属核型资料的比较分析,它们由原始到进步的顺序可能为:柳杉属、水松属、落羽杉属、水杉属、巨杉属、红杉属,密叶杉属、杉木属和台湾杉属。 密叶属与红杉属、巨杉属和杉木属较为近缘。 这些在以染色体长度比和平均臂比为纵、横坐标的图上得到清楚反映。 根据核型资料,密叶杉属以隶于单型的亚科Arthrotaxoideae较为合适,这也得到形态学、胚胎学、孢粉学和地理学资料的支持。 本文还对前人系统中的密叶杉属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精属5种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玉竹P. odoratum (Mill.)Druce黄山材料2n=16=10m(3sc)+6sm,滁县琅琊山材料2n=18=10m(1sc) +2sm+6st(2sc),二者均属2B核型. 长梗黄精P.filipes Mirr. 黄山材料2n=22=8m+8sm(2sc)+6st,属3B核型,安徽繁昌材料2n=14=10m+4sm和2n=16=8m +4sm+4st,二者均属2B核型。多花黄精(P.cyrtonema Hua)安徽黄山材料2n=20=8m+6sm+6st和2n=22=6m+8sm +4st+4t,二者均属3B核型,安徽滁县琅琊山材料2n=18=8m(2sc)+6sm+4st,属2B核型。长苞黄精(P.desoulayi kom.) 2n=22=10m(2sc)+6sm(1sc)+6st,属3B核型;轮叶黄精(P.verticillatum(L.)All.)2n=18=2m+2sm+10st+2t+2T和2n=24=6m+4sm+12st+2T,二者均属3B核型。其中玉竹2n=16,长梗黄精2n=14和2n=22,长苞黄精2n=22,轮叶黄精2n=18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茶属4种2变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光涛  梁涛   《广西植物》1990,10(3):189-197
本文采用去壁低渗法研究了我国山茶属植物4种2变种的核型。根据Levan等的命名系统,各个种的核型可简式为大理茶2n=20m+2m(SAT)+8sm;勐腊茶2n=20m+2m(SAT)+6sm+2sm(SAT);德宏茶2n=20m+8sm+2sm(SAT);苦茶2n=20m+9sm+1sm(SAT);茶2n=18m+2m(SAT)+12sm;白毛茶2n=18m十2m(SAT)+9sm+1sm(SAT)。这些种都是二倍体种(2n=2x=30),未发现多倍体。在勐腊茶核型中发现2个超数染色体(B-chromosome)。核型的不对称性表明,这些种均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的2A型核型。这些种在“随体数目和位置,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着丝点端化值,染色体绝对长度”方面的变异是清楚易见的。核型的变异表明,这些种的染色体进化顺序为大理茶—→勐腊茶—→德宏茶—→普洱茶—→白毛茶—→苦茶—→茶。这一结果与张宏达提出的山茶属植物的分类系统基木吻合。本文还讨论了山茶属植物核型的杂合性和多态性。本文中勐腊茶、德宏茶、苦茶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及大理茶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当归属及近缘小属的核型演化及地理分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报道了当归属Angelica及3个近缘小属12种植物的核型,其中10种为首次报道。带岭当归A.dailingensis 2n=22=20m+2sm(SAT);丽江当属A.likiangensis 2n=22=18m+4sm; 青海当归A.nitida 2n=22=14m+4sm+4sm(SAT);林当归A.silvestris 2n=22=16m+4sm(SAT)+2st(SAT);紫花前胡A.decursiva 2n=22=16m+4sm+2sm(SAT);秦岭当归A.tsinlingensis 2n=22=18m+4sm; 阿坝当归A.apaensis 2n=22=14m+6sm+2st(SAT);隆萼当归A.oncosepala2n=4x=44=28m+12sm+4st,三小叶当归A.ternata 2n=22=10m+8sm(SAT)+4st(SAT);柳叶芹Czernaevialaevigata 2n=22=14m+6sm+2sm(SAT);短茎古当归Archangelica brevicaulis 2n=22=8m+2m(SAT)+4sm+4sm(SAT)+4st;高山芹Coelopleurum saxatile 2n=28=12m+6sm+10st。除带岭当归核型为1A型和高山芹为2B型外,其余种类均为2A型。根据染色体长度比和平均臂比绘制了本次和我们过去已报道的当归属及近缘属23种植物的核型散点图。据核型类型和近端着丝点的有无,把当归属20个种的核型分3组。并结合外部形态、花粉类型和地理分布,探讨了各近缘属的系统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北苍术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传吉   《广西植物》1989,9(2):105-109
本文报道了北苍术的核型分析资料;其核型公式为K(2n)=24=10m+4sm(SAT)+10sm属“3B”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6L+4M_2+2M_1+12S,笔者并将其与本属近缘种白术(A.mocrocepola Koidz.)的核型相比较.白苍术较为进化。 本文还计算了北苍术的染色体体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风毛菊属(Saussurea)5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耳叶风毛菊(S.macrota)核型公式为2n=2x=26=10m+12sm+4st,属2A型;长梗风毛菊(S.dolichopoda)核型公式为2n=2x=26=14m+8sm+4st,属2A型;川陕风毛菊(S.licentiana)核型公式为2n=2x=28=12m+16sm,属2B型;杨叶风毛菊(S.populifolia)核型公式为2n=2x=28=6m+18sm+4st,属2B型;尾叶风毛菊(S.caudata)核型公式为2n=2x=30=14m+14sm+2st,属2A型。这5种风毛菊属植物中,除大耳叶风毛菊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与前人报道的一致外,其余4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类型均为首次报道,并在川陕风毛菊中发现1对B染色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