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减毒甲型肝炎病毒( HAV) ( H2减毒株)在Hep G2 .2 .15细胞中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方法 在Hep G2 .2 .15细胞中,加入含3×10 - 2 ( 3×10 4 .5CCID50 / ml) ,3×10 - 3( 3×10 3.5CCID50 / ml)浓度的减毒HAV。按不同疫苗浓度,每4 d换液1次,留取第12和第16天的培养上清液;同时设立对照组。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HBs Ag和HBe Ag含量。计算减毒HAV在不同浓度,以及不同作用时间长度的条件下,对Hep G2 .2 .15细胞表达HBs Ag和HBe Ag的影响。结果 3×10 - 2 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e Ag浓度为( 4 7.2 3±6 .18) S/ CO,低于对照组的( 10 1.15±15 .77) S/ CO,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 .0 1) ;16 d后,上清液HBe Ag含量为( 4 0 .2 7±13.30 ) S/ CO,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 5 .85±3.4 6 ) S/ CO( P<0 .0 5 ) ;HBs Ag含量为( 2 .6 8±0 .31) S/ N,低于对照组的( 5 .10±1.2 7)S/ N,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而3×10 - 3Ampoule/ ml的减毒HAV作用Hep G2 .2 .15细胞12 d后,培养上清液的HBs Ag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 P<0 .0 5 )。结论 一定浓度的减毒HAV可能有直接抑制HBV表达HBs Ag,HBe Ag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献血人群中谷丙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和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探讨前S1抗原检测在献血人群中筛查乙肝病毒感染者的应用价值。方法:1080份献血样本中,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PCR法检测HBV-DNA,分析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的一致性。结果:(1)1000例合格的献血人群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为0.3%,HBV-DNA阳性率为0.1%,两者呈中度一致性(Kappa值=0.499),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2)1080例样本中,ALT、HBs Ag、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5.83%、1.76%、1.67%,HBV-DNA阳性率为0.93%,ALT检测法与HBV-DNA检测无一致性(Kappa值=-0.0162);HBs Ag检测与HBV-DNA检测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0.6160),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呈高度一致性(Kappa值=0.7108),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T和HBs Ag两项联合检测及ALT、HBs Ag和前S1抗原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69%,HBV-DNA阳性率为0.93%。两项联合检测法与HBV-DNA检验结果一致(Kappa值=0.1866),三项联合检测法与HBV-DNA检验结果一致(Kappa值=0.20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检测与HBV-DNA检测有较高一致性,能够减少献血人群中HBV感染的漏检;将ALT、HBs Ag和前S1抗原进行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BV感染筛查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口市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状况,评价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按接种率高、中、低分为3层,每层采取完全随机的方式将调查对象分为8个年龄组,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Bs Ag和抗-HBs检测分析。结果共筛选调查对象1 162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4.18%,15岁以下者乙肝疫苗接种率(83.61%)明显高于15岁以上者(58.82%)。HBs Ag阳性率为5.94%,15岁以下者HBs Ag阳性率(4.16%)低于15岁以上者阳性率(8.82%)。抗-HBs阳性率为57.32%,15岁以下者与15岁以上者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0.69%和51.81%。接种率越高地区HBs Ag阳性率越低,抗-HBs阳性率越高。结论海口市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15岁以下儿童HBs 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上升幅度明显,乙型肝炎的控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检测了 43例乳腺癌中的组织蛋白酶 D和 nm 2 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76 .7% (33/43)。 43例乳腺癌中 2 5例伴有淋巴结转移 ,18例无淋巴结转移 ,其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2 % (2 3/2 5 )及 5 5 .6 % (10 /18) ,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nm 2 3基因蛋白在 43例乳腺癌中阳性率为 72 .1% (31/43)。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 nm2 3基因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6 0 % (15 /2 5 )及80 .9% (16 /18) ,nm2 3基因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 (P<0 .0 5 )。结果提示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无淋巴结转移 ,但组织蛋白酶 D表达阳性 ,nm2 3基因蛋白表达阴性的患者 ,可能具有潜在的复发和转移倾向 ,应多加关注 ,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测中国北方人群HLA-B27阳性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组和281例健康人组,以及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进行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HLA-B27阳性率的检测使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FC500流式细胞仪和BD公司的HLA-B27检测试剂盒(流式细胞法)。结果:149例HLA-B27阳性的AS患者中仅有2例为HBs Ag阳性(1.34%),281例健康人对照组中有9例为HBs Ag阳性(3.20%),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进一步检测发现264例HLA-B27阳性样本组和239例HLA-B27阴性样本组中HBSAg阳性样本分别为7(2.65%)和5例(2.09%),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卡方检验)。结论:中国北方HLA-B27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用不同方法检测淋巴瘤标本中EB病毒LMP 1的表达率以选择一种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 :运用SP法、CSA法检测EB病毒LMP 1在Raji细胞株细胞学涂片、12 3例淋巴瘤 (其中 10 4例NHL ,19例HL)切片中的表达 ,部分病例结合PCR加以验证。结果 :(1)细胞学涂片SP阳性细胞率为 70±10 % ,CSA法 10 0 %阳性。 (2 )HL中 ,SP法检测LMP 1阳性率为 6 / 19(32 % ) ,CSA法阳性率 8/ 19(4 2 % ) ,PCR阳性率为 11/ 19(5 8% )。 (3)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中SP法阳性率为 3/ 10 4 (其中B NHL 1/ 79,1 2 6 % ,T NHL2 / 2 5 ,8% )。CSA法阳性率为 9/ 10 4 ,其中B NHL4 / 79(5 % ) ,T NHL 5 / 2 5 (2 0 % ) ,ITCL达 2 / 10 (2 0 % )。结论 :SP法在检测低丰度抗原时漏检率较高 ,CSA法为一种较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 ,结合PCR方法可有效检测低丰度抗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寿光市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慢性感染者HBV DNA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乙型肝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寿光市3个镇街道居民体检发现的HBs Ag阳性者静脉血5 m L,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分析HBV DNA与性别、年龄、有无乙肝/肝癌家族史、密切接触史、输血史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2 026例HBs Ag阳性感染者中,HBV DNA阳性率为49.41%(1 001/2 026),HBV DNA载量的平均值为6.27×107拷贝/m L。其中男性HBV DNA阳性率为53.28%(585/1 098),女性为44.83%(416/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0,P<0.01);HBV DNA均值男性为(6.72×107±2.07×108)拷贝/m L,女性为(5.56×107±1.44×108)拷贝/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7,P>0.05)。HBVDNA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983),与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乙肝/肝癌家族史、密切接触史、输血史等均无关。结论 HBV DNA阳性率与慢性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有关,与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8.
于文龙 《蛇志》2003,15(4):21-22
近年来 ,我们对体检中发现的 5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 ,采用百令胶囊为主 ,伍用维生素 E(Vit E)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0例 ,男性 38例 ,女性 1 2例 ,年龄在 2 6~ 52岁之间 ,平均年龄 (40± 2 )岁。50例中 ,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均为阳性 ,兼有乙肝 e抗原 (HBe Ag)阳性 1 8例 ,乙型肝炎病毒前 S1抗原 (简称前 S1抗原 )阳性者 2 1例。1 .2 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病例均服用百令胶囊 ,每粒含原粉 0 .2 g,每次 5粒 ,每天 3次 ;维生素 E,每次 0 .1 g,每天 3次 ,2个月为 1个疗程 ,共服用2个疗程。1 …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模式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血清标志模式与病毒载量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选择符合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慢性肝炎血清 1343份 ,分别用ELISA法、PCR ELISA法检测HB血清标志、HBV -DNA和 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显示 :HBsAg阳性血清 10 97份 (81.6 8%、)HBsAg阴性血清 2 4 6份 (81.31% )。在HBsAg阳性血清中 ,HBsAg、HBeAg、抗 HBc(1 3 5 )阳性组 4 0 4份 (30 .l% ) ,HBV -DNA阳性 347份 (85 .89% ) ,DNA阳性值呈递增趋势 (10 4~ 10 6拷贝 /ml,各占 8.6 5 %、33.71%、5 3.6 1% ) ;而HBsAg、抗 HBe阳性组血清 6 0 6份 (45 .12 % ) ,DNA阳性值 10 5拷贝 /ml,占优势 (6 4 .18% )。在HBsAg阴性血清中 ,抗 HBs、抗 HBe、抗 HBc(2 4 5 )阳性组 2 32份 (17.2 7% ) ,DNA阳性占 7.32 % ,DNA阳性值递减由 10 4~ 10 6拷贝 /ml,各占 5 2 .9%、4 1.l%、5 .9%。结论 ,各血清标志模式中的病毒载量为HBsAg阳性组 >HBsAg阴性组 ,阳性组 1 3 5 >1 4 5 >l 5 >2 4 5。但 1 3 5阳性组中 14 %在界值以下 ,1 4 5阳性组中 1896位点自然变异达 78.6 % ,2 4 5阳性组中仍存在DNA+ 血清 ,以上提示在临床判定和治疗时要慎重对待(注 :l=HBsAg,2 =抗 HBs,3=HBeAg ,4 =抗 HBe ,5 =抗 HBc)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本院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间 4 3例G 杆菌泌尿系感染进行调查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4月间选样符合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人 ,取中段尿分离出 4 3例G 杆菌。1 2 方法 采取中段尿 ,利用复星公司FOUTUNE .IMS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2 结果2 1  14 3例尿标本中尿培养阳性率及各种细菌的比例  14 3例尿标本中尿培养阳性为 6 4例占 4 4 8% ,其中G 杆菌 4 3例占 6 7 2 % ,葡萄球菌次之 ,14例占 2 1 9% ,霉菌 6例占9 4 % ,其他 1例占 1 5 %。2 2 G 杆菌分类情况及所…  相似文献   

11.
重瓣矮牵牛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植物名称 重瓣矮牵牛 (Petuniahybrida)。2 材料类别 花朵。3 培养条件 培养基 :( 1 )MS + 6 BA 1 .0mg·L- 1(单位下同 ) +NAA 0 .1 ;( 2 )MS + 6 BA 2 .0 +NAA0 .1 ;( 3)MS + 6 BA 0 .5 +NAA 0 .1 ;( 4 )MS + 6 BA0 .5 +NAA 0 .0 2 ;( 5 ) 1 /2MS +NAA 0 .5 ;( 6) 1 /2MS+NAA 1 .0。上述培养基均加入 0 .7%琼脂 ;( 1 )~( 4 )加 3%蔗糖 ,( 5 )和 ( 6)加 2 %蔗糖 ;pH 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1 4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田间选取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12.
袋鼠花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植物名称 袋鼠花 (Anigozanthosflavidus) ,又名袋鼠藤。2 材料类别 茎尖、幼嫩的茎段。3 培养条件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丛生芽诱导培养基 :( 1 )MS + 6 BA 2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 ;( 2 )MS + 6 BA 1 .5 +NAA 0 .2 ;( 3)MS+ 6 BA 0 .5 +IBA 0 .2。增殖培养基 :( 4 )MS + 6 BA 1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5 ) 1 / 3MS +IBA0 .1~ 0 .5 + 0 .7%琼脂粉 + 0 .5 %活性碳 + 1 .5 %蔗糖 ;( 6) 1 / 2MS +NAA 0 .5。除培养基 ( 5 )外 ,其它均加 3%的蔗糖。培养基 ( 1 )~ ( 4 )琼脂含量均为0 .7%。pH 5 .8。培养…  相似文献   

13.
1 植物名称 天人菊 (Gaillardiapulchella)。2 材料类别 种子。3 培养条件 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 :( 1 )MS + 6 BA 2 .0mg·L- 1 (单位下同 ) +NAA 0 .2。生根培养基 :( 2 ) 1 /2MS +IBA 1 .0 +IAA 0 .2 +6 BA 0 .5 ;( 3)H + 6 BA 0 .0 1 +IBA 0 .5 +IAA 0 .5。培养基 ( 1 )加入 3%蔗糖 ,( 2 )、( 3)加入 2 %蔗糖和0 .2 %活性碳 ,琼脂均为 0 .75 % ,pH 5 .8。培养温度 2 2~ 2 5℃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 ,每日光照 1 4h。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将种子装入干燥无菌消毒瓶中 ,先用无菌水冲洗 2~…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潮汐锋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洪波  肖天  刘桂梅  吕瑞华  丁涛 《生态学报》2004,24(11):2608-2615
2 0 0 1年 5月 16~ 2 3日、6月 10~ 2 4日和 2 0 0 2年 6月 5~ 12日 ,利用“北斗号”船只对南黄海鱼产卵场进行了 3次专项调查。研究了潮汐锋断面叶绿素 a浓度、浮游细菌生物量的分布 ,目的是阐明潮汐锋的存在对浮游细菌生物量分布的影响。3个航次中的叶绿素 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 0 .0 6~ 2 .34mg/ m3(2 0 0 1- 0 5 )、0 .0 8~ 0 .9mg/ m3(2 0 0 1- 0 6 )、0 .14~ 3.0 4 mg/ m3(2 0 0 2 - 0 6 )。 3航次的聚球藻 (Synechococcus spp.)蓝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6 2~ 2 2 .0 6 mg C/ m3(2 0 0 1- 0 5 )、8.5 3~2 7.5 2 mg C/ m3(2 0 0 1- 0 6 )、0 .6 9~ 5 5 .90 m g C/ m3(2 0 0 1- 0 6 )。异养细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7.5 6~ 5 1.82 mg C/ m3(2 0 0 1-0 5 )、8.5 4~ 2 4 .77mg C/ m3(2 0 0 1- 0 6 )、3.12~ 10 .0 5 mg C/ m3(2 0 0 2 - 0 6 )。而聚球藻蓝细菌对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贡献 (CB:PB)平均值分别为 :5 8% (2 0 0 1- 0 5 )、77% (2 0 0 1- 0 6 )、31% (2 0 0 2 - 0 6 )。结果表明 :南黄海鱼产卵场在春末夏初 (5~ 6月份 ) ,叶绿素 a浓度最大值及次大值主要分布在锋区及其邻近的层化区2 0 m以浅位置 ;聚球藻蓝细菌生物量最大值主要分布于锋区及层化区表层和水体中层 ;异养  相似文献   

15.
过路黄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植物名称 过路黄 (Lysimachiachristinae)。2 材料类别 茎段。3 培养条件 芽生长培养基 :( 1 )MS +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IBA 0 .2。增殖培养基 :( 2 )MS+ 6 BA 1 .0 +IBA 0 .2 ;( 3)MS + 6 BA 1 .5 +IBA 0 .5 ;( 4 )MS + 6 BA 1 .5 +NAA 0 .5。生根培养基 :( 5 )MS ;( 6)MS +IBA 0 .1。所用培养基均加 0 .8%~ 0 .9%琼脂、3%白砂糖 ,pH 5 .6~5 .8,培养温度为 ( 2 5± 2 )℃ ,相对湿度 65 %~ 75 % ,光照 1 2~ 1 4h·d- 1 ,光照度 1 5 0 0~ 2 0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选取秦…  相似文献   

16.
红蛋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植物名称 红蛋 (Echinodorusosiris)。2 材料类别 茎尖 (budofthestem)。3 培养条件  ( 1 )诱导芽培养基 :1 / 3MS + 6 BA1 .0mg·L- 1 (单位下同 ) +IBA 0 .1 + 3%蔗糖(sugar) ;( 2 )增殖培养基 :MS + 6 BA 1 .0 +IBA0 .0 5 + 3%蔗糖 ;( 3)生根培养基 :1 / 2MS + 6 BA0 .0 5 +IBA 0 .7+ 2 .5 %蔗糖。上述培养基加入 5 .0 g·L- 1 倍力凝 (一种微生物多糖固化剂 ,河北科技大学生产 ) ,pH 5 .8。培养温度为 2 0~ 2 8℃ ,光照度为 1 5 0 0~ 2 0 0 0lx ,光照时间 1 0h·d- 1 。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处理 在超…  相似文献   

17.
探讨 CD44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侵袭及转移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 SABC法检测 5 7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粘膜、正常粘膜组织中 CD44 v6 、 CD44 S、 nm 2 3- H1 的表达 ,并分别比较其与大肠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肠癌组织 CD44 v6 的阳性率 (70 .18% )显著高于癌旁粘膜 (阳性率为 12 .0 2 % )及正常粘膜 (阳性率为 0 ) (P<0 .0 5 ) ;大肠癌组织 CD44 S和 nm2 3- H1 的阳性率 (分别为 42 .11%和 5 4.39% )显著低于癌旁粘膜 (分别为 89.47%和 91.2 3% )及正常粘膜(分别为 10 0 %和 94.74% ) (P<0 .0 5 )。CD44 v6 、nm2 3- H1 的表达与大肠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 (P<0 .0 5 ) ,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无关 (P>0 .0 5 )。CD44 v6 与 nm2 3- H1 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s=- 0 .117,P>0 .0 5 )。结果表明 CD44 、nm2 3-H1 可作为大肠癌侵袭与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类球红细菌的免疫活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评价类球红细菌的免疫活性。方法 :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IL- 2的诱生和检测试验。结果 :类球红细菌 1号株具有调节和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表现在免疫抑制组小鼠用光合细胞灌胃数周后 ,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提高 6 1% ,吞噬指数提高 5 9% (P<0 .0 1)。在体外实验中 ,光合细菌三种不同抗原 (Ag1 、Ag2 、Ag3 )在一定程度上都有刺激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特别是 Ag3 作用更为明显 ;在正常组 ,刺激指数提高了 6 5 % ;免疫抑制组 ,提高了 38% (P<0 .0 5 )。不管在正常组或免疫抑制组 ,Ag1 、Ag2 、Ag3 都具有诱生脾淋巴细胞产生 IL- 2的活性 ,其中 Ag2 的活性较明显 .结论 :类球红细菌 1号株对机体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植物名称 美国红叶石楠 (Photiniafrascri)。2 材料类别 顶芽。3 培养条件 诱导丛生芽培养基 :(1)MS +6 BA 1mg·L- 1(单位下同 ) +NAA 0 .5 +0 .6 %琼脂 +3%蔗糖 ;增殖培养基 :(2 )MS +6 BA 2 +NAA 0 .2 +0 .6 %琼脂 +3%蔗糖 ;生根培养基 :(3) 1/ 2MS +NAA0 .1+2 %蔗糖 +0 .6 %琼脂。培养基 pH值为 5 .8,培养温度为 (2 5± 1)℃ ,光照度为 15 0 0lx ,光照时间12h·d- 1。4 生长与分化情况4 .1 无菌材料的获得 取顶芽 ,洗净后用 70 %~75 %的乙醇处理 2 0s ,无菌水冲洗 2次 ,再用 0 .1%升汞灭菌 6~ 8min ,无菌水冲洗…  相似文献   

20.
蓖麻单性雌株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植物名称 蓖麻 (Ricinuscommunis)。2 材料类别 单性雌株的顶芽、腋芽、带节的茎段。3 培养条件  ( 1 )起始培养基 :1 /3MS 6 BA 0 .5mg·L- 1 (单位下同 ) IBA 0 .0 1 ;( 2 )芽增殖培养基 :MS(改良 ) 6 BA 0 .5~ 0 .8 IBA 0 .0 1~ 0 .0 3;( 3)生根培养基 :1 /2MS NAA 0 .0 5 活性炭(适量 )。培养基中添加 3%蔗糖、0 .7%琼脂 ,pH5 .8。培养温度 2 4~ 2 7℃ ,光照 1 2~ 1 4h·d- 1 ,光照度约为 1 5 0 0lx。4 生长与分化情况4.1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以蓖麻单性雌株的芽尖和带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