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间断下体负压暴露方式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反复下体负压锻炼对下体负压耐力的影响,以期筛选最佳的负压锻炼方式。方法:27名男性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5.33kPa8min(A组)、6.67kPa4min(B组)、6.67kPa8min(C组)的下体负压锻炼后累积应激指数(CSI)、总耐受时间(DNP)较锻炼前显著提高,A、B组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下体负压暴露时的心率较平静状态显著升高,收缩压显著降低,舒张压无显著变化。结论:经过-6.67kPa/d8min连续8d的间断下体负压可以显著提高下体负压耐力。 相似文献
2.
激光辐照血液疗法和激光磁化血液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简要回顾光辐照血液疗法的发展和类型以及激光磁化血液疗法的兴起。概述光、激光和磁场对血液的生物效应,初步探讨激光磁化血液疗法可能的作用机制。最后进行了多种光辐照血液疗法的初步对比。 相似文献
3.
真空负压和常规ABC法显示HPV—1抗原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真空负压 ABC 法显示 HPV-1抗原比常规 ABC 法效果好,敏感性高,时间短,整个过程只需一个多小时,阳性物明显突出,颗粒均匀,色泽鲜艳,呈黄棕色,背景清晰等优点。还可提高抗体的稀释度,降低成本。与微波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安全可靠,不受条件限制,经对26例尖锐湿疣的病例进行多层次稀释度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认为该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运用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治疗飞行恐惧症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现实暴露疗法是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新方法。与传统的暴露疗法相比,虚拟现实暴露疗法集合了实体暴露疗法和想象暴露疗法的优点。避免了二者的不足,具有灵活、高效、安全、可重复和易于操控的特点。研究者们利用数据头盔、双通道立体声耳机、追踪设备、感应器等设备给飞行恐惧症患者呈现实时的计算机动画、双通道立体声和触觉刺激,使之沉浸在虚拟的飞行情景中,从而激发出患者的恐惧情绪。在虚拟现实暴露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根据患者的情况使之逐步暴露在不同等级的刺激性情景中,经反复练习逐渐耐受并适应这些情景,最终克服不合理的恐惧。近10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暴露疗法能有效地治愈飞行恐惧症,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比较虚拟现实暴露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疗效,并开发出成本更低、临场感更好的虚拟现实设备以扩展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在飞行恐惧症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田间试验是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途径的科学试验。它是农业科学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理论与生产实践之间的桥梁。因此,掌握有关田间试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科学地进行田间试验,对加速农业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促进科学种田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9月治疗的92例毒蛇咬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VSD组和对照组各46例,VSD组给予VSD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引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VSD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D技术治疗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立位加下身负压耐力与 Gz耐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立位75°加-5.333KPa下身负压试验(负-立),检查18名18-25岁健康青年男性,同时作人体离心机 Gz耐力检查。结果发现负-立试验中心血管反应特点与 Gz耐力相一致。不同状态下心血管反应的各个参数输入计算机,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处理,筛选出对 Gz贡献率大的13项指标。主要有反映血管调节能力的平均动脉压,脉压和外阻血管阻力,反映心脏调节的SV、CO、SV/HR和HR的动态变化斜率等。作者认为负-立试验时,心血管功能优劣主要由外周血管阻力调节作用和心率的反应决定。负-立试验中心血管反应与 Gz耐力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根据这种考虑,得到一个回归式: YGz=2.13 2.11×10~(-4)Rb 1.66×10~(-3)SV/HR 0.13tr=0.8473,P<0.001。式中YGz=预测 Gz耐力;Rb=负-立试验中外周血管阻力变化斜率;SV/HR=负-立试验中SV/HR的增长值,t=负-立试验的耐受时间。经用另外10人验证,估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13,P<0.0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160例乳腺癌患者根据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都采用保乳手术,对照组常规缝合切口及加压包扎,治疗组缝合切口时留置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及普通包扎。结果:治疗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和引流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的术后72小时引流量和术后72小时引流日平均引流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两组都无皮瓣坏死、上肢淋巴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治疗组术后积液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症处理后痊愈。J-P负压引流系统所能提供的负压明显低于文献提供的数据。结论:乳腺癌术后发生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最常见并发症,真空负压引流瓶引流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能减少引流量与引流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严重而复杂的四肢创伤和慢性溃疡,常伴有大面积皮肤或软组织缺损,骨和肌腱外露,常合并感染。导致创面经久不愈,是骨科术后创面处理的难点之一。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种治疗急、慢性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技术.我们应用VSD技术治疗肢体创面1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间歇和持续负压下缺血创面不同处理与愈合的关系。方法:实验前1天,用脱毛剂(Nair,美国)对兔耳背脱毛。动物用1%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注射麻醉(30 mg/kg体重),固定于手术台。75%乙醇消毒双侧耳背皮肤。距耳根3-3.5cm处分离、结扎兔耳中央神经血管束。在耳背中部形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保留软骨膜)[1]。止血后置动物于特制木盒内。42只大白兔共84个创面,随机分为-50mmHg-75mmHg和-100mmHg 3大组,分别施以间歇负压(运行2分钟,停1分钟)和持续负压组。实验分别运用-50mmHg,-75mmHg,-100mmHg三个不同负压值进行连续、间歇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观察伤后1,3,7,10,14,20d创面愈合情况,取伤后7d组织标本进行Western blot、HE染色,观察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的表达及创面上皮的再生和肉芽组织生长情况[1]。以及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50mmHg(纱布+海绵)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愈合最快,-75mmHg治疗组次之,-100mmHg治疗组创面愈合最慢。在同一时间点上,-50mmHg治疗组与-75mmHg,-100mmHg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相比,能够更快地促进创面VEGF的表达和肉芽组织的再生,毛细血管增多。封闭负压治疗能够降低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结论:(1)封闭负压治疗能够促进缺血创面的肉芽组织再生及VEGF的表达,减少创面组织细胞的凋亡的发生;(2)-50mmHg间歇封闭负压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爆炸伤后肌肉组织中AQP4蛋白表达变化的规律,以及应用创面负压吸引技术后AQP4蛋白表达的变化影响,探讨创面负压吸引技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猪软组织爆炸伤模型基础上将10只家猪的双侧臀部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爆炸致伤造成的创面分别应用传统纱布爆炸治疗及负压创面治疗。应用Western-Blot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创面组织中AQP4蛋白和AQP4 mRNA的表达水平,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致伤3天后对照组和实验组创面组织AQP4蛋白和AQP4 mRNA表达均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对照组创面AQP4蛋白和AQP4 mRNA水平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AQP4 mRNA与AQP4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可减低创面组织AQP4蛋白表达。AQP4蛋白表达变化可能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治疗兔耳缺血性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1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m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1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集吸乳和挤乳为一体的新型全自动多功能吸乳挤奶器,它克服以往人工吸奶器使用不方便,效果不理想等缺点,能安全,自动,舒适地对产妇进行负压吸乳和正压挤乳,以促进乳汁的分泌和排出,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6.
噬菌体展示技术因其高效、实用、便捷的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抗原表位分析、抗体制备、药物筛选、疫苗研制以及免疫学疾病诊断、治疗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领域。现将近年来PDT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生物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徐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8):1268-1268,127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传统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矫治乳房下垂效果。方法:在传统的双环形切口乳房缩小整形术的基础上在皮肤与乳腺的腺体表面之间行广泛剥离后,在乳腺的下半象限正中将腺体垂直切开,将形成的两部分乳腺复合组织瓣向内上及外上方向旋转后互相交叉重叠缝合固定成形,并将乳晕内外环的真皮行荷包缝合。术后将乳房塑形包扎。结果:应用改良传统双环法行乳房悬吊术的方法矫治乳房下垂13例,术后乳房外形美观持久,乳头、乳晕感觉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应用改良传统手术方法其技术简便易行,组织损伤小,瘢痕不明显,是矫治轻、中度乳房下垂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基于电场作用下核酸主动杂交原理的微电子芯片的微加工方法、分析系统组成、杂交分析技术原理,综述了该技术在点突变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简单串联重复序列分析、芯片上多重链替代扩增、病原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