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王朗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发情场的嗅味树和嗅味标记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2月底至4月中旬,我们对四川省王朗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Ailuropodamelanoleuca)发情场的嗅味标记和嗅味树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王朗大熊猫的发情时间和发情场位置,为确定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区域和时间段提供证据,同时增加对大熊猫生物学特性的了解。在海拔2500–3200m间,共对10条样带进行了36次调查,测量并记录了山脊上1801株乔木的种类、高度、胸径和嗅味标记状况。调查共发现24株被大熊猫标记的嗅味树,其中54%位于种群分布中心区域内两侧都有森林分布的山脊上,70.8%分布于海拔2700–3000m之间。嗅味树的平均胸径为37.2±17.8cm(N=24),其中92%为岷江冷杉(Abiesfargesiivar.faxoniana),96%树皮粗糙或比较粗糙。嗅味标记中,75%的嗅味标记为肛周腺分泌物,标记中心的平均高度为51.8±15.6cm(N=18),25%为尿液,尿液上沿的平均高度为64.5±14.5cm(N=6)。此外,从调查结果初步得知,春季王朗最重要的大熊猫发情场所是长白沟-解放沟等区域,这里是大熊猫种群的关键栖息地。目前保护区对这些关键栖息地加强了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2.
在1995年春大熊猫发情季节,对秦岭南坡的一个大熊猫繁殖小组的发情场进行了植被以及嗅味树,嗅味标记的调查。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大熊猫对不同森林生境的利用情况,2012年和2013年在四川省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30条调查线路开展了大熊猫生境调查,对49个大熊猫原始林利用样方和43个次生林利用样方中的16个变量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大熊猫可以利用采伐后自然恢复50多年的次生林,但原始林生境和次生林生境仍存在较大差异:与大熊猫所利用的原始林生境相比较,次生林生境的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和灌木胸径较大,倒木较少。研究发现,加强对次生林的保护对大熊猫生境的保护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卧龙大熊猫的保护与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长达16年的监测,发现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基本趋于稳定,但较之70年代种群有所下降。1983年的冷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没有造成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急剧下降,到2003年,冷箭竹更新竹林才能全面恢复到1983年前的水平。1991-1996年,卧龙共繁殖大熊猫11胎16仔,成活11只,成活率近70%,为人工繁殖大熊猫放归野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西段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调查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西段白马河保护站李子坝至邱家坝区域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该区域大熊猫喜欢选择海拔高于2500 m的中高山的山脊、坡的上部活动;喜欢在坡度21°~30°的半阴半阳坡活动;喜欢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喜欢乔木平均胸径大于50 cm,竹子高度大于2 m、盖度大于75%,生长类型为簇生,生长状况好竹林中活动;对坡形、乔木郁闭度、水源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几乎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卧龙和雅安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nca来探讨环境变化对雌性圈养大熊猫繁殖习性的影响。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卧龙基地)和雅安碧峰峡基地(雅安基地)的海拔分别是1 848 m±20 m和1 080 m±42 m,2个基地的海拔相差近800 m。通过对比研究10年间13只雌性圈养大熊猫在不同基地(各5年)的繁殖习性,发现其从卧龙基地到雅安基地以后,每胎产仔数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在卧龙基地的平均每胎产仔数为1.66±0.27,雅安基地为1.28±0.24;在卧龙基地的平均发情时间为90.05 d,雅安基地为75.54 d,在雅安基地的平均发情时间比卧龙基地早14.5 d(P0.05);雌激素峰值在卧龙基地平均为136.1 ng/mg Cr,雅安基地为129.7 ng/mg Cr(P=0.47);在卧龙基地的平均孕娠期为120.3 d,雅安基地为115.3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圈养大熊猫的管理中需要重视环境因子的影响,将来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熊猫发情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雌雄异株树种黄连木种群性比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100m×140m固定样地内黄连木种群的性比格局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样地中dbh≥4cm的黄连木植株共有2116株,其中包括526株雌树,1200株雄树,性别未确定植株390株。黄连木性比(雄/雌=2.28)显著偏雄(P0.001)。雌树和雄树平均胸径分别为7.34和7.81cm,雄树胸径显著大于雌树胸径(P0.05)。黄连木幼树、雌树和雄树均呈显著聚集性分布。黄连木幼树与雌树、幼树与雄树均在较小尺度上表现为相互吸引;雌树与雄树则在空间上相互排斥,即雌树与雄树存在空间分离现象;黄连木不同大小以及不同性别植株之间主要表现为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8.
拐棍竹是卧龙野生大熊猫春季的主要食物。2014-2016年,从设置的3条固定样线中我们发现了当地野生大熊猫有分段取食拐棍竹笋的现象,且没有到放牧活动和人为干扰严重的河谷区域取食竹林内的拐棍竹笋。它们首先在海拔较低( 2 100 m左右)、新笋发育较早且人为干扰不严重的区域觅食,当这些区域的新笋普遍超过2 m高度时会向海拔较高处迁移。大熊猫优先选择有较高比例粗大竹笋的区域作为觅食场所,且当觅食斑块内新笋普遍较小时对粗笋有倾向性选择(P<0.05),但当环境中的新笋质量较好时,选择性有所降低(P>0.05)。大熊猫在新笋质量较好的觅食斑块中取食率较高,在海拔较高处因竹笋的基径较小所以取食率较低(F=20.12, P<0.05)。大熊猫取食新笋所留残桩高度与周边竹笋的高度呈正比(r=0.50, P<0.001)。为保证大熊猫在新笋期的觅食活动免遭干扰,管理者应该在这一时期严格限制大熊猫活动频繁区域的人为干扰。  相似文献   

9.
四川青川县大熊猫栖息地主要伴生哺乳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0月25日-11月15日,在四川省青川县对大熊猫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的同时,对主要的伴生哺乳动物也进行了调查。在调查样线遇见率最高的是牛羚,其次为野猪、黑熊、竹鼠等,其遇见率分别为60.8%、16.7%、14.1%、10.1%。动物种类及种群数量分布最多的是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牛羚和野猪已在唐家河周边社区对农作物造成较大的危害。全县大熊猫栖息地内,除唐家河保护区保护较好外,其余地方的野生动物保护不容乐观,栖息地质量和动物多样性都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沈阳市城市森林结构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5,自引:10,他引:45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沈阳市243km^2范围的树木进行每木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Arc View3.2平台上建立了基于CITYgreen模型的城市森林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该信息系统分析了沈阳市土地利用及树木分布的格局、树种构成、树木密度、树高、胸径、健康状况等反映城市森林结构特征的指标结果表明,2001年沈阳市有树136种,1 914 500株树木,森林覆盖率为9.77%,25种主要树木占树木总数的84.78%,胸径小于0.25m(一类胸径)和大于0.5m(三类胸径)的树木占82.8%;幼龄树27%、中龄树58%、老龄树15%;84%的树木健康状况为中等以上,城市森林信息管理系统计算表明,沈阳市城市森林每年生态效益折合经济价值为2.65千万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