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不同种源药用菊花、野菊和菊花脑的ISSR分子标记及遗传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19份药用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种源、4份野菊(D.indwum L.)种源、1份菊花脑(D.nankingese Hand.-Mazz.)种源和1份杂交菊花‘黄金菊’(D.indium×D.morifolium‘Gongju’)种源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从38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共扩增出66条带,平均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95.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取λ=16,25份种源可分成2大组,即野菊、菊花脑和杂交菊花归为一组,19份药用菊花种源归为一组;19份药用菊花种源又可根据原产地进一步分成2组,大部分原产北方的药用菊花种源的遗传关系较近,而大部分南方栽培的药用菊花种源也有相对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2.
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反复柱层析、纯化,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方法分离鉴定为香叶木素(chrysoeriol,1),木犀草素(luteolin,2),芹菜素(apigenin,3),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chrysoeriol 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luteolin 7-O--βD-glucopyranoside,5),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acacetin 7-O--βD-glucopyranoside,6),刺槐苷(acacetin 7-O--βD-glucopyranosyl(6→1)--αL-rhamnopy-ranoside,7),金合欢素7-O-(6″-O-乙酰)--βD-葡萄糖苷(acacetin 7-O-(6″-O-acetyl)--βD-glucopyranoside,8),金合欢素(acacetin,9),山奈酚(kaempferol,10),异泽兰黄素(eupatilin,11),大黄素(emodin,12),大黄酚(chrysophanol,13)和大黄素甲醚(physcion,14)。其中化合物8~14均为首次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报》2017,(1):1-5
本期《菌物学报》"药用真菌专刊"刊登了10篇文章,涉及了8种重要的药用真菌,包括综述4篇,研究论文6篇。综述分别对虫草、白囊耙齿菌和猪苓的研究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总结和热点论述。研究论文分别对猪苓菌丝形成菌核差异蛋白质组学、猪苓甾酮类化合物含量及指纹图谱、MC-UVE波长选择法在近红外光谱对茯苓的鉴定、光照和pH对二型附毛孔菌抗氧化活性、桑黄液体培养抗氧化活性,以及蝉花虫草镇痛化合物对痛风大鼠转录组疼痛相关基因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期内容基本体现了我国对虫草类、白囊耙齿菌、猪苓、茯苓、二型附毛孔菌和桑黄等药用真菌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今后开展相关药用真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药用拟层孔茵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药用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培养基优化、HPLC -指纹图谱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拟层孔菌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药用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培养基优化、HPLC -指纹图谱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拟层孔菌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不同药用菊花品种绿原酸含量的RP-HPLC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药用菊花系菊科植物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清心、明目、疏散风热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和高血压等[1].菊花为常用中药,使用量大,产地多,加工方法各异.中国菊花的药用类群通过人工长期栽培选育已形成一些相对稳定的栽培变种[2],由于受产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菊花药材品种所含主要成分差异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采用绿原酸作为菊花含量测定的指标[3],据此,本实验采用RP-HPLC法测定了来源于4省13个菊花品种的绿原酸含量,以期为药材菊花种质资源评价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中药桑白皮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桑白皮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本文概述了桑白皮的药用化学成分及其药理研究进展,桑白皮具有降血糖血压、平喘利尿、抗HIV及抗肿瘤等功效,具有广阔的药物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牛蒡是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补肾壮阳等作用的药食两用滋补佳品,近年来对其种子、根、叶等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已有部分研究,其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有木脂素类、黄酮类、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生物碱类、酚羟基化合物等,其根的主要化学成分有蛋白质、低聚糖、牛蒡酸、醛类、多炔类及挥发油等,其叶子的主要学学成分有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目前对牛蒡的化学成分研究尚不够深入,其物效机制尚不明确,限制了牛蒡的综合开发利用.因此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骆驼刺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了相关研究情况.现代植化和药理研究表明,骆驼刺含有黄酮、木脂素、有机酸、生物碱、萜类等成分,在抗肿瘤、抗炎、改善腹泻型肠应激综合征、双向调节小肠推进运动方面有良好的活性.将为骆驼刺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芦荟属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荟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广泛地供作药用及食用。本文从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两方面综述了芦荟属(Aloe)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为芦荟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