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陈立红  闫伟 《植物学报》2003,20(1):94-97
在黑蘑圈上、圈内及圈外分别作测产样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蘑圈可极显著地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其中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影响较大,圈上羊草的 生物量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圈内、圈外;对其它植物的影响不明显。黑蘑圈可增强植物的吸水力和储水力。  相似文献   

2.
草原黑蘑(Agaricus arvensis)圈对牧草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蘑圈上、圈内及圈外分别作测产样方,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黑蘑圈可极显著地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其中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的影响较大,圈上羊草的生物量和密度均明显高于圈内、圈外;对其它植物的影响不明显。黑蘑圈可增强植物的吸水力和储水力。  相似文献   

3.
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土壤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新疆巴音布鲁克草原为我国第二大高山草原,草原上生长的白蘑(Tricholoma mongolicum Imai)属于口蘑属(Tricholoma)的一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目的】了解巴音布鲁克草原白蘑蘑菇圈圈上及其两侧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点,为研究白蘑蘑菇圈的形成与生长及其子实体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平台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白蘑蘑菇圈周围土壤真菌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菌群结构多样性。【结果】测定有效序列经注释得到809个操作分类单元(Optical taxonomic unit,OTU),分为5个门、26个纲、79个目、166个科、232个属;蘑菇圈上土壤真菌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多样性以及特异性物种均低于圈外及圈内,蘑菇圈上特有真菌物种为Xylodonnothofagi、Agaricales、Phaeococcomyces、Ochrocladosporium adansoniae、Coniochaeta ligniaria、未知子囊菌、 Tomentella amyloapiculata、 Dothideomycetes、Incertea_sedis_Helotiales。【结论】研究表明白蘑蘑菇圈的形成影响土壤真菌的分布,圈上优势真菌类群对其他真菌类群具有抑制作用,蘑菇圈向外生长可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2011—2012年间在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3个蒙古白丽蘑蘑菇圈样地的调查、采集和实验室研究,共分离得到蘑菇圈内、外可培养土壤真菌26属,其中圈上分离得到19属,圈外分离得到24属,圈上、圈外共有属17属。形态和分子鉴定确认特异性地存在于蘑菇圈上的土壤真菌有印度毛壳Chaetomium indicum Corda、花序棘壳孢Pyrenochaeta inflorescentiae Crous,Marinc.M.J.Wingf两种。7月1日到9月18日期间,蘑菇圈圈上与圈外土壤真菌数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但8月11日圈上的数量明显多于圈外。种类数目除了圈外在7月24日变化较大外,其余圈上和圈外均相对平稳。蘑菇圈外土壤真菌数量和种类随着土层加深呈减少趋势,但深度为7~14 cm的土层圈上土壤真菌数量大量增加,圈外的种类丰富于圈上。分析认为蘑菇圈抑制土壤真菌的种类,但对一些特定种类的生长有利,同时圆形闭合且活跃的蘑菇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壤真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双色蜡蘑(Laccaria bicolor)对黑松(Pinus thunbergii)幼苗生长及其根系形态的影响,在营养杯培育条件下,用双色蜡蘑液体菌剂对黑松幼苗进行接种处理,接种第15、30、60、90、120天时取样,比较接种和未接种黑松幼苗的生物量、根系形态及根系分形维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双色蜡蘑在黑松幼苗地上植株、地下根系的生长及其生物量的积累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接种双色蜡蘑也显著改善了根系总长度、分支数、表面积、体积等参数和根系分形维数,并对地下根系生长的促进作用时间早于地上部分,且效应显著高于地上部分。接种双色蜡蘑第15~30天时对地上部分基本无影响,但对根系促进作用明显,而地上部分在第60天时开始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效应。研究发现,双色蜡蘑能够成功定殖于黑松根部,促进黑松幼苗生长及其生物量的积累,同时显著促进根系总长度、分支数、表面积和体积增加,并使根系分形维数增大,表现出明显的促生作用,且对根系发育的显著促进作用早于地上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我国西南地区拟白蘑属Tricholomopsis Singer 8种1变种,其中2新种,1新变种和3个我国新记录种;新种是青盖拟白蘑T.lividipileata P.G.Liu和黑鳞拟白蘑T.nigrosquamosa P.G.Liu;新变种是竹生拟白蘑变种T.bambusina Hongo var.megasporaP.G.Liu;新记录种是南美杉拟白蘑 T.araucariae Sing.,丝囊拟白蘑T.flavissima(smith)Sing.和长根拟白蘑T.radicata(Pk.)Sing.。新种和新变种均有拉丁文描述和插图;本文所引证标本均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  相似文献   

7.
黄绿蜜环菌蘑菇圈生长对土壤及植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调查青海省祁连县峨堡乡野生黄绿蜜环菌蘑菇圈发生季节蘑菇圈上、圈外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多度变化 ,分析了蘑菇圈上、圈外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变化、土壤水分、速效养分、交换性阳离子及pH等的差异。结果表明 ,蘑菇圈上和圈外植物群落组成种类不同 ,圈上物种数明显高于圈外物种数 ;圈上各物种分盖度总和比圈外高出 4 9 .16 % ,但圈上和圈外优势种及主要伴生种相同。在 0~ 10cm土壤层 ,圈上土壤含水量、速效磷、硝态氮、氨态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圈外 ,但土壤有机质、交换性Ca2 + 、交换性Mg2 + 和pH值的变化不明显 ;在 10~ 2 0cm土壤层 ,圈上速效磷、硝态氮、氨态氮的含量仍明显高于圈外 ,但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反 ,圈外高于圈上。在 0~ 10cm土壤层 ,细菌、放线菌、真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 ,均以圈上显著高于圈外 (P <0 . 0 5 ) ;在 10~ 2 0cm土层 ,它们的数量差异不显著 (P <0 . 0 1)。在两层土壤中 ,各类微生物数量表现为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纤维素分解菌。  相似文献   

8.
SCAR标记技术鉴别榆黄蘑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套基于DNA分子标记技术快速鉴定榆黄蘑菌株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生产上常用的16个榆黄蘑菌株进行SRAP多态性分析,从榆黄蘑2号菌株中扩增获得了一个片段长为537bp的特异片段,将其克隆、测序并设计引物,成功转化为稳定的SCAR标记。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特异SCAR标记,能在1d时间内准确鉴定出榆黄蘑2号菌株。由此可见,SCAR分子标记是一种快速、稳定、准确鉴定榆黄蘑菌株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氮素对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种群的影响,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实施了长期的氮素添加试验。就两年来不同梯度氮素处理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种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氮素对羊草种群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羊草种群密度、种群高度、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增加,羊草种群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比值逐渐降低。氮素对羊草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羊草种群生物量向根茎的分配比例显著降低,向叶片和根系的分配比例显著提高。羊草种群的相对密度和相对生物量也随着氮素梯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松嫩草原黄墩蚁对羊草群落组成与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松嫩草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黄墩蚁对羊草群落和羊草 虎尾草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墩蚁改变了其生境中的植被组成,两群落中的羊草密度增大,结穗率降低,但重量增加。受其影响,羊草和虎尾草的高度明显较大,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草原蘑菇圈的土壤-植物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比较研究了蒙古口蘑形成的蘑菇圈各环带的植物生长状况和土壤生态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草环上的植物体内营养元素和叶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其地上部分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正常草区,产生增产效应;枯草环上的植物生长则受到抑制。蘑菇圈土植物的区系组成有所变化。蘑菇圈上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态的N和P含量有显著增加。蒙古口蘑菌丝体生长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并产生明显的土壤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2.
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冬  图力古尔 《菌物研究》2013,11(3):172-175
利用LSU序列分析技术研究蒙古口蘑分类地位,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蒙古口蘑形成一独立分支,与白蘑属Trciholoma亲缘关系较远,蒙古口蘑应从Trciholoma属中划分出来,放入新属———白丽蘑属(新拟)Leucocalocybe,并命名为蒙古白丽蘑(新拟)Leucocalocybe mongolicum(Imai)X.D.Yu&Y.J.Yao。  相似文献   

13.
在观察研究蒙古口蘑生态的基础上,通过菌种分离、驯化,选出87-B-2优良菌株。在以马粪、麦秸等配制的发酵料进行瓶栽、箱栽试验的基础上,1990年用床式栽培方法驯化栽培成功蒙古口蘑。  相似文献   

14.
“口蘑”食菌研究札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5.
对蒙古口蘑干燥子实体研磨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浸提,得到蒙古口蘑子实体的凝集素粗提物。对其性质进行分析表明,蒙古口蘑子实体凝集素对牛血和羊血都能凝集,且对羊血的凝集作用较强;D-果糖、β-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对蒙古口蘑子实体凝集素均具有抑制作用;弱酸或弱碱性浸提液有利于凝集素的提取;蒙古口蘑子实体凝集素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直到70℃以后凝集红细胞的活力才丧失;凝集素的凝集活性对Ca2+、Mg2+、Mn2+和Fe3+这4种离子有不同程度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蒙古口蘑是一种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为了辨别蒙古口蘑与其相似的草原蘑菇种及分离菌株的真伪.方法:采用ITS序列分析方法对从内蒙古地区采集的子实体和纯培养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在20个供试材料中,从呼伦贝尔草原采集的4个子实体(来源于不同地区)中有2个属于蒙古口蘑,从子实体分离得到的纯培养物中有2个为蒙古口蘑菌株;在呼伦贝尔地区购买的蘑菇干品和冷冻品都属于蒙古口蘑;从锡林郭勒草原的不同地区采集分离得到的10株纯培养物中有6株为蒙古口蘑菌株.结论:在呼伦贝尔地区和锡盟地区都有蒙古口蘑存在,而且从不同地区采集的蒙古口蘑亲缘关系比较近.  相似文献   

17.
Tricholoma matsutake (matsutake) is an ectomycorrhizal (ECM) fungus that produces economically important mushrooms in Japan. Here, we use microsatellite markers to identify genets of matsutake sporocarps and below-ground ECM tips, as well as associated host genotypes of Pinus densiflora. We also studied ECM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inside, beneath and outside the matsutake fairy rings, using morphological and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 polymorphism analysis. Based on sporocarp samples, one to four genets were found within each fairy ring, and no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six sites was detected. Matsutake ECM tips were only found beneath fairy rings and corresponded with the genotypes of the above-ground sporocarps. We detected nine below-ground matsutake genets, all of which colonized multiple pine trees (three to seven trees per genet). The ECM fungal community beneath fairy rings was species-poor and significantly differed from thos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airy rings. We conclude that matsutake genets occasionally establish from basidiospores and expand on the root systems of multiple host trees. Although matsutake mycelia suppress other ECM fungi during expansion, most of them may recover after the passage of the fairy rings.  相似文献   

18.
李强  李小林  黄文丽  熊川  杨阳  杨志荣  郑林用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316-3322
为了解松茸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以采自四川7个松茸主产区的14个松茸样品为材料,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其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结果表明: 各个产区松茸样品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但采自相近地点、相似环境的松茸样品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样品的丰度范围为15~25,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盐源>冕宁>会东>木里>雅江>盐边>小金;条带回收测序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松茸内生细菌种群丰富,各个产区松茸优势种群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假单胞菌属、爱文菌属、芽孢杆菌属在所有样品中均有分布,而且都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产碱杆菌属与鞘氨醇杆菌属在大部分样品中为优势种群;而杜擀氏菌属、赖氨酸芽孢杆菌属在特定样品中为优势种群.表明松茸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筛选促进松茸生长的内生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