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生植物灰叶堇菜、白术中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PICO-TOG高效氨基酸分析仪对野生植物灰叶堇菜、白术中的氨基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灰叶堇菜、白术中都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灰叶堇菜(Viola delavayi Franch.)属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 L.)植物,全草入药,治肺炎,根治虚弱、头晕、风湿关节炎、小儿疳积、跌打损伤,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等地.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膳食文化开始注重绿色食品,强调回归自然,中医和膳食工作者开始注意食疗法的挖掘和研究.灰叶堇菜具有食疗的价值,在云南的一些地区将它作为膳食.灰叶堇菜的营养成分的分析未见报道.本文对灰叶堇菜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以期为该种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山东堇菜属Viola L.20种2变种植物的叶上、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叶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波形、浅波形或平直弓形,气孔器为不等型(偶上表皮兼有平列型)。根据其上表皮是否具有平列型气孔器,可将其分为两个类型,即①上表皮有平列型气孔器,如三色堇;②上表皮无平列型气孔器,如该属绝大多数植物。类型②又根据叶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之不同,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类型。表皮细胞形状和垂周壁式样对该属内种、变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不赞成将早开堇菜、茜堇菜合并到紫花地丁;不支持将阴地堇菜作为蒙古堇菜的鉴定;不支持将泰山堇菜合并到早开堇菜、将总裂叶堇菜降为裂叶堇菜的变种。  相似文献   

4.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V.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广东省3种新分布堇菜属植物,分别为犁头叶堇菜Viola magnifica Ching J.Wanget X.D.Wang、白花戟叶堇菜Viola betonicifolia Sm.var.albescens(Nakai)F.Maek.et T.Hashim.和假如意草Viola pseudo-arcuata C.C.Chang。  相似文献   

6.
斑叶堇菜种宗性状变异式样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继  汪劲武 《植物研究》1988,8(2):133-138
斑叶堇菜与近缘种细距堇莱之间有许多过渡类型存在, 很难依据少数几个关键性特征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划分。本文运用形象化散点图和柱状图的方法, 对从不同地点、不同居群收集的80份标本进行分析, 测量若干性状上的数量变异, 分析这些性状之间变异的相关程度, 结果表明:斑叶堇菜和细距堇菜各自应为独立的种, 支持W.Beck.1916年所作的成立细距堇菜的毛萼亚种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堇菜科堇菜属Viola的两个种进行了组合。认为过去在东南亚植物文献上记载的Viola curvistylis实为我国云南、海南等地产的云南堇菜V.yunnanensis,前者为后者的异名;而我国文献上记载的光叶堇菜V.hossei实为东南亚分布的V.sumatrana,前者为后者的异名。文中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于邱园(Kew)标本馆。  相似文献   

8.
苏雪  侯云云  高婷  王亚莉  孙坤 《植物研究》2018,38(2):189-194
块茎堇菜是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一种特有两型闭花植物,目前其分类地位存在诸多争议。据此,本文对块茎堇菜及其近缘类群鳞茎堇菜的主要数字化标本以及同域分布的几个自然种群的叶片形态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参试数字化标本被分为两个明显不同的集群,一个集群符合块茎堇菜的叶片形态,另一集群则符合鳞茎堇菜;同样,同域分布的6个自然种群也分为两个集群。此外,叶片形态变异分析还显示叶片先端和叶基部形态参数ΔW、AL、BL和LWR在块茎堇菜/鳞茎堇菜同一类群不同种群间或种群内变异幅度较小且较为稳定,然而它们在不同类群间差异却极为显著(P<0.01)。因此,块茎堇菜和鳞茎堇菜理应作为两个不同的类群处理,这也表明叶片形态特征完全可以作为鳞茎堇菜和块茎堇菜的重要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韩志国 《生态学报》2007,27(7):2983-2989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特定和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紫花地丁 (V. yedoensis)不同叶龄(幼叶和成熟叶片)叶片纵向(叶基、叶中部、叶尖)间的光合异质性特征。特定光化光照射下,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Fv/Fm、ΦpsⅡ、qP、PS/50和Abs在叶尖、叶中部、叶基间呈依次降低趋势,NPQ/4和qN变化趋势与之相反。Fv/Fm、ΦpsⅡ和Abs在两种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NPQ/4和qN均显示宝山堇菜不同叶龄的叶片纵向间存在显著差异;但NPQ/4和qN分别显示紫花地丁成熟叶和幼叶叶片的叶尖和叶基处差异显著。qP的显著差异只存在于宝山堇菜幼叶的叶尖和叶基处,PS/50在两种植物幼叶纵向间均有显著差异。快速光曲线的变化中,两种堇菜α由叶尖向叶基下降幅度不明显,幼叶纵向间Pm差异显著,成熟叶叶尖处Pm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两种堇菜成熟叶叶尖处Ik显著高于叶中部和叶基,宝山堇菜幼叶纵向间Ik差异显著,而紫花地丁幼叶纵向间Ik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反映出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Fv/Fm和ΦpsⅡ具有较高的均质性,Fv/Fm和ΦpsⅡ的下降受到NPQ/4、qN、qP、PS/50和Abs的综合影响,但Fv/Fm和ΦpsⅡ的变化与NPQ/4、qN、qP、PS/50的显著变化并不一致。叶龄对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α影响不显著,对Pm影响显著,α的小幅下降反映两种堇菜叶片纵向间捕光能力基本相同。叶片纵向间Ik的显著差异受叶龄和植物种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杨、灰叶胡杨花粉成分及生活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比较研究了胡杨,灰叶胡杨花粉的化学成分及2种花粉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室温,4℃冰箱内保存,灰叶胡杨花粉生活力保持的时间均比胡杨花粉生活力保持的时间长,同一个种的花粉贮藏相同时间,在4℃冰箱内贮藏的生活力比室温下贮藏的生活力强,耐贮藏的灰叶胡杨花粉水分,淀粉含量较胡杨花粉高,蛋白质,还原糖,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较胡杨花粉含量低。  相似文献   

11.
蔓茎堇菜(Violadiffusa)是堇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常被白色柔毛,茎短缩,匍匐茎由基部叶腋抽出,有时倾斜向上。叶互生、基生或簇生于匍匐茎的顶端,卵形,常沿叶柄下延呈翅状,边缘具圆钝锯齿,两面疏生白色长柔毛。花小,茎生,或生于匍匐茎的叶腋,白色或淡黄色。...  相似文献   

12.
记述了云南产堇菜属3新种,鸡足山堇菜,淡黄堇菜,宾川堇菜。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进行了系统学修订,确认中国堇菜属美丽堇菜亚属植物共有6种,列出分种检索表,对《中国植物志》51卷中未记载的3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塔城堇菜、深紫堇菜及隐距堇菜进行了绘图。  相似文献   

14.
野生祁白术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野生祁白术根中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糖、Vc、矿质元素及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野生祁白术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总糖含量为54.77%、Arg含量为16.1mg.g^-1干重,钙含量为9.90mg.g^-1干重。祁白术除可作为药用外,还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  相似文献   

15.
利用乙醇沉淀法提取蔓茎堇菜Viola diffusa和柔毛堇菜V.principis多糖并分别进行抑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蔓茎堇菜和柔毛堇菜多糖提取率分别为7.0%和8.3%。不同倍数体积无水乙醇沉淀提取的多糖抑菌和抗氧化能力不同。抑菌效果显示,蔓茎堇菜多糖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分别可达8.46mm和8.59mm,柔毛堇菜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均可达9.13mm,但两种堇菜多糖对黑曲霉和啤酒酵母未呈现抑制活性;抗氧化研究发现,蔓茎堇菜多糖抗氧化活性为243.64U·mL^-1,柔毛堇菜多糖抗氧化活性为411.78U·mL^-1。由此可见,无论是抑菌还是抗氧化活性方面,柔毛堇菜极显著优于蔓茎堇菜(P<0.01)。蔓茎堇菜和柔毛堇菜多糖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抗氧化活性,均可作为食药两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宝山堇菜(Viola baoshanensis)镉胁迫下的光合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邓培雁  刘威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58-1862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自然生长状态下宝山堇菜、紫花地丁镉含量与光合作用间的关系。野外调查表明,宝山堇菜、紫花地丁镉含量差异显著,地上部分镉含量分别为867mg/kg和2mg/kg,相差近450倍;镉转运系数、富集系数,宝山堇菜均大于1,紫花地丁均小于1。叶绿素荧光参数,宝山堇菜Fm、Ik、Pm均显著低于紫花地丁(p=0.05);两种植物间Fo、Fv/Fm、α均无显著差异。紫花地丁地上部分镉含量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相关性较低,宝山堇菜地上部分镉含量与Fm、Pm、Ik达到极显著负相关。Fv/Fm,宝山堇菜、紫花地丁均在0.8左右,与镉的相关性较低,表明其光合作用没有受到镉胁迫。但是,宝山堇菜Fm显著低于紫花地丁,而且与镉呈负相关,表明宝山堇菜叶片Fm会随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预示镉可能会造成宝山堇菜光系统Ⅱ叶绿素结构破坏或者抑制其电子传递。参数Ik和Pm在两种植物间差异显著及其与宝山堇菜地上部分镉含量显著负相关反映宝山堇菜光耐受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在镉胁迫下逐渐减弱。初始斜率α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镉胁迫并未对宝山堇菜捕光系统造成显著伤害。结合Fm值的变化和快速光曲线中荧光参数的变化推断镉最有可能会造成宝山堇菜电子传递能力的减弱。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灰直纹螟-青钱柳虫茶(以下简称:灰青虫茶)一般营养成分、茶特征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同时也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以仓樟虫茶、紫白虫茶和常规茶为参照,对灰青虫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青虫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物质;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其8种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9.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4.76%,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灰青虫茶的氨基酸模式接近鸡蛋且优于大豆;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以Ca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K元素,K/Na之比为208.04;按国标限量要求重金属含量无超标。灰青虫茶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较合理,是优质蛋白和安全的矿物质保健饮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孙坤 《植物研究》1994,14(3):236-236
本文发表了堇菜属球果堇菜一新变种,即光果球果堇菜Viola collina Bess.var.glabricarpa K.Sun.  相似文献   

19.
胡杨、灰叶胡杨果实空间分布及其数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杨、灰叶胡杨种间比较,果穗、种子在树冠上的垂直分布均表现为树冠上层最多,中层居中,下层最少,树冠南北侧相比较,南侧果穗量多于北侧.单果种子量在树冠各层次上差异不显著.胡杨单果重是灰叶胡杨的2.68倍,千粒重是灰叶胡杨的1.33倍,单果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2.14倍,单株种子量是灰叶胡杨的1.28倍,而单株果实量灰叶胡杨是胡杨的1.59倍.同一个种不同居群间比较,胡杨、灰叶胡杨均是单株果穗数和果穗果实数各居群间都存在差异,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单果种子量差异不显著,而灰叶胡杨各居群间单果重及单果种子量差异极显著.表明胡杨在物质和能量上对后代的投资能力强于灰叶胡杨,生殖策略是通过较高的单果种子量来保证一定数量的单株种子量;而灰叶胡杨单果种子量较低,却是通过较高的单株果量来保证单株种子量,并且较小的种子占据空间生态位的潜能较胡杨占优势.  相似文献   

20.
灰葡萄孢交配型基因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信息对灰葡萄孢的MAT1‐1‐1与MAT1‐2‐1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与结构域保守氨基酸分析,表明灰葡萄孢的交配型蛋白与核盘菌的亲源关系最近,结构域氨基酸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保守氨基酸的一致性与部分氨基酸的相似性。应用PCR技术检测灰葡萄孢交配型基因MAT1‐1‐1与MAT1‐2‐1,结果表明各种植区交配型菌株所占比例有较大的差异,多数种植区灰葡萄孢同时存在MAT1‐1与MAT1‐2两种交配类型,快速检测灰葡萄孢的交配型等位基因对于灰葡萄孢种群结构分析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