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景观中有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被称为生态安全格局,他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SP对维护或控制某种生态过程中有着异常重要的意义。SP的组分对过程来说具有主动,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因而对生物保护和景观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的空间运动和栖息地的维护需要克服景观阻力来完成,所以,阻力面(流动表面)反映了生物扩散和维持的动态,SP可以根据流动表面的空间特性来判别。一个典型的生物 相似文献
2.
3.
通过构建不同水平的景观安全格局,可以为区域的生态用地规划提供相应对策。香格里拉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安全问题已经提到日程。选择研究区内的5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源\",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选择地表景观类型、坡度两个因子及相应的阻力因子系数进行分析。采用GIS中的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建立了地表景观类型、坡度两个单因子的最小累积阻力面,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叠加方法构建了两个因子的最小累积阻力面。根据最小累积阻力阈值,建立了\"源\"间生态廊道及\"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道,确定了关键的战略点,最终完成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基于生物多样性目标得到了低、中、高3个不同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81%、44.1%和80.3%。为制定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生境破碎化和生物过程的阻断是城市区域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当前以物种为中心的生物保护规划对区域生境格局关注不足,而景观导向的思路缺乏生物过程考虑。随着保护生物学、景观生态学及景观规划的发展,将物种生物过程与生境格局相结合的综合方法日益得到认可。台州是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区域,具备丰富的生物资源,但近年的分散城市化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严重的生境破坏和物种丧失问题。本文以2种鸟类作为指示物种,将其生物过程信息与区域景观格局设计相结合:黑嘴鸥作为典型迁徙候鸟,季节性停留于当地泥质滩涂,其生物行为可视作一种垂直生境选择过程;白茎长尾雉作为本地重要留鸟,其生物过程兼有垂直生境选择和水平迁移。利用景观适宜性和景观安全格局方法从垂直和水平过程对指示物种适宜生境进行判别,并叠加构建城市区域综合生物保护基础结构,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三江平原东北部为研究区域,采用\"3S\"技术和数学模型,根据景观尺度上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方法,对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规划设计.利用GAP分析方法预测湿地鸟类丰富度,并评价和计算了湿地鸟类干扰度,在此基础上构建物种运动阻力模型,并利用此模型计算物种运动阻力指数,建立物种运动等阻力面,在阻力面上识别战略点、辐射道和源间联接等景观组分.为了保护本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提出扩大保护区的面积、建立保护区与热点之间的廊道和设立微型保护地块的规划措施.提出的湿地鸟类多样性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技术与方法,不但为三江平原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生态用地是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供给者,对控制区域生态环境起到关键作用,开展生态用地分类与保护,对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基于前人对于生态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衔接研究成果,提取土地利用现状中的生态用地,借助景观安全格局理论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自然景观保护4个与生态用地相关的重要生态过程,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区域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并将综合景观安全格局与现状生态用地进行叠加,得到低安全水平、较低安全水平、中等安全水平以及高安全水平4种类型的生态用地,各类型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生态用地总面积的32.07%、44.38%、22.07%以及1.48%,针对不同等级的不同生态用地类型,提出了划定禁止建设区、防止水体污染、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与对策。研究结果为宜兴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决策依据,为其他类似地区生态用地保护规划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沙鼠亚科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标本采集记录 ,获得我国 7种沙鼠的分布资料。借助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 1∶4 0 0 0 0 0 0 ) ,运用GIS软件 ,通过沙鼠亚科的生境分析 ,确认该类群的物种分布数据。在分布资料基础上 ,绘制物种数字化空间分布图 ,获得较为准确的物种地理分布信息。按 12 3 92 4km2 的等面积栅格收集物种分布和相关的地理要素数据 ,然后进行因子分析 ,确定影响动物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 ,我国沙鼠亚科物种分布在 3 4 4~ 5 0 2°N ,74 1~ 12 4 1°E ,多分布在海拔 10 0 0~ 15 0 0m的荒漠和荒漠草原地带。分布区西部的物种丰富度相对高于东部。自阿拉山口 ,沿天山北麓至将军戈壁一带 ,以及河西走廊西段和弱水流域的荒漠区为物种丰富度高值区。因子分析表明 ,影响沙鼠亚科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是以土壤、植被、地貌和高度差为主的要素所构成的基本景观因子 ,其次是体现年总辐射量、年均降雨量和沙漠化程度的干旱和沙漠化程度因子 ,以及温度因子。变量分析表明 ,沙鼠亚科的物种丰富度与年均温度和沙漠化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 ;栅格因子得分分析表明 ,在沙鼠亚科物种丰富度高值区 ,干旱和沙漠化程度较高 ,年均温度较高 ,生境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9.
应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从村级水平对西双版纳大卡老寨农地景观与物种保护关系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斑块物种丰富度与斑块的平均大小、破碎度和分离度相关性较复杂。由于橡胶、西番莲、砂仁斑块面积的迅速发展,多样性、均匀度有所增加,而以集体林为主的景观优势度下降,景观格局的改变使得物种保护呈现出两种不同结果,一是新增加的斑块类型使物种数增加,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则是减少或消失的斑块类型造成物种流失。而森林景观是整个农地景观的重要环节,应严格加以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 总被引:96,自引:1,他引:96
景观规划设计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不同的保护哲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规划途径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以物种为核心的景观规划途径,另一种是以景观元素为核心和出发点的规划途径。前者首先确定物种,然后根据物种的生态特性来设计景观格局,后者则以各种尺度的景观元素作为保护对象,根据其空间位置和关系设计景观格局。多种空间战略被认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保护核心栖息地、建立缓冲区、构筑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引入或恢复栖息地。落实这些空间战略必须首先回答选择什么和在什么地方设计上述景观元素的问题。对此,目前尚没有很好的答案。传统的生物保护战略被动地强调现存濒危物种和景观元素的保护,如果将物种运动和生态过程作为一个能动的景观控制过程来对待,我们将会有一种全新的景观规划途径。其中有三个方面的概念对这种新的景观规划途径有启发意义:即景观的空间构型对生态过程的作用,生物进化空间轨迹与景观格局设计及景观阻力与潜在的生态基础设施的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正是在这些方向上的一个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稳定而复杂多样的自然生境有利于多样性的形成和保存,剧变并趋于简单化的干扰生境常使多样性丧失。现实中的森林破碎化使区域物种丧失。多样性保护要求具备促使物种能长久生存的生境。生物最小面积概念集中讨论物种长久生存与群落(景观)面积的关系,是多样性保护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根据自然保护实践,提出最小景观,扩充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讨论了生物最小面积概念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理论框架、了解被保护生物及其生境的自然特点以及建立更全面的自然保护网络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status assessment of threatened plant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arge scal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biodiversit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ecologists and conservationists. A threat
status assessment combined with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reatened plants in China has been conducted at a national
scale in this study based upon a distribution database that refers to both specimen records and published references. Currently,
302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are cataloged in the “National Protected Key Wild Plants” in China belonging to 92 families and
194 genera. Results of the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the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system of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Red List indicate that three species have been assessed as Extinct in Wild (EW) while a further 79, 99 and 112 species have
been assessed as Critically Endangered (CR), Endangered (EN), and Vulnerable (VU), respectively.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reatened plants were analyzed with GIS to identify areas of high species diversity. It was found that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occur unevenly within counties and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following eight hotspots: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Hengduanshan
mountain area; the southeast regions of Yunnan as well as Xishuangbanna and southwestern Guangxi; the southern Hainan island;
the border mountainous regions of Guizhou, Hunan and Guangxi provinces; the mountainous regions of southwestern Hubei and
northern Hunan; southwestern Zhejiang and western Fujian; central Sichuan and southern Gansu; and the western mountains of
Guangdong. Moreover, the 12 counties with the greatest number of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represent cumulatively more than
50% of the total listed species and, therefore, are the regions in China that should be prioritized for conservation efforts.
By overlapping the map of threatened plant speci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a gap was identified
in protected areas. This research will ultimately provide insights for prioritizing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s well as processing
the mechanisms of distribu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