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倭蛙属(Nanorana)已知3种: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倭蛙(N.pleskei)和腹斑倭蛙(N.ventripunctata)的肩带作了连续切片后进行Masson染色,发现其上喙骨(epicoracoid)的融合与重叠的状况与虎纹蛙(Rana rugulosa)较相似,而与无尾目中其它物种已知的肩带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倭蛙属和虎纹蛙等与已知肩带类型的蛙亚科其它的物种在系统进化中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最近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2.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六盘水境内的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与棘腹蛙P.boulengeri的肝、肠、胃、肺等4种组织中的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 显示:两种蛙酯酶同工酶共有10条带,其中双团棘胸蛙EST同工酶有9条带,棘腹蛙EST同工酶有7条带,两种蛙EST同工酶存在较大的种间差异,同种蛙不同组织的酯酶(EST)同工酶迁移率、表达强度也不同.双团棘胸蛙酯酶同工酶酶谱较棘腹蛙的复杂.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两栖类两新纪录——合江棘蛙和合江臭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7月23~24日,在重庆江津四面山大窝铺采得蛙类26只,其中合江棘蛙(Paa robertingeri)8只,合江臭蛙(Odorrana hejiangensis)1只,为重庆市蛙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4.
叶氏隆肛蛙(无尾目,蛙科)的补充描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采自河南省商城县隆肛蛙标本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发现该标本在形态上与巫山隆肛蛙及太行隆肛蛙Paa(Feirana)taihangnicus存在明显差异,定为1新种,即叶氏隆肛蛙Paa(Feirana)yei.文中对该种作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5.
凹耳蛙的分类地位及蛙亚科一新属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丕鹏  陆宇燕  吕顺清 《四川动物》2006,25(2):206-209,F0002
对凹耳蛙模式标本产地的蛙类及蝌蚪进行了调查,并对蝌蚪进行了人工饲养和生长发育到完成变态的观察,结果发现一种没有腹吸盘的小型蝌蚪是凹耳蛙的蝌蚪.由此证明凹耳蛙不具有湍蛙型蝌蚪,应不属于湍蛙属蛙类.对凹耳蛙成体和蝌蚪特征的分析表明其与蛙亚科其他属及所辖种不同,建议另立新属.  相似文献   

6.
不同开口饵料对棘腹蛙幼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摇蚊Chironomidae midges幼虫、水蚯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蝇蛆Musca demestica、人工饵料作为棘腹蛙幼蛙的开口饵料饲养棘腹蛙幼蛙28 d,观察这些饵料对棘腹蛙幼蛙生长、存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饵料组幼蛙生长速度最慢,存活率也最低(61.88%);摇蚊幼虫组的存活率最高(79.38%),生长最快,是棘腹蛙幼蛙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7.
2012年6月23日,在重庆市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过程中采集到臭蛙属(Odorrana)标本5号,经鉴定为光雾臭蛙(O.kuangwuensis)3号、南江臭蛙(O.nanjiangensis)2号,均为重庆市两栖类新纪录.  相似文献   

8.
运用形态特征系统聚类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研究先前报道的湖南省花臭蛙(Odorrana schmackeri)各地理种群的分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结果显示,原认定的花臭蛙湖南省各地理种群已分化为花臭蛙和黄岗臭蛙(O.huanggangensis)两个物种。分布于湘西南及南部雪峰山和南岭的花臭蛙种群应修订为黄岗臭蛙,为湖南省臭蛙属物种新发现,湘西北及湘东南罗霄山脉的种群为花臭蛙,黄岗臭蛙与花臭蛙在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同域分布。湘西北武陵山与雪峰山之间以及湘中丘陵地带花臭蛙种群的分类归属,黄岗臭蛙和花臭蛙在湖南省分布格局的形成以及同域分布的机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头蛙属3个种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分析与亲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大头蛙和脆皮大头蛙线粒体ND1基因全序列长度分别为978 bp和958 bp,(对应编码325和319个氨基酸)。对所测基因序列组分进行了分析,并与福建大头蛙同源序列进行比较发现,978个核苷酸位点中,有664个保守位点和多变位点294个。同时发现福建大头蛙与大头蛙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78.77%,氨基酸序列为92.62%)。基于ND1基因全序列的氨基酸和核苷酸两种数据形式,选用M ega3.1软件中的NJ法对大头蛙属3个种、黑斑蛙、泽陆蛙及外群中国大鲵共6条基因序列进行系统树重建分析,结果表明:所得的2个NJ树均将大头蛙属3个种聚于一支,其中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为姐妹群关系(自检值均高度支持),从而证实了大头蛙与福建大头蛙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温晓敏  吴贯夫  赵尔宓 《四川动物》2005,24(4):459-462,F0003
对倭蛙属(Nanorana)已知3种:高山倭蛙(Nanorana parkeri)、倭蛙(N. pleskei)和腹斑倭蛙(N. ventripunctata)的肩带作了连续切片后进行Masson染色,发现其上喙骨(epicoracoid)的融合与重叠的状况与虎纹蛙(Rana rugulosa)较相似,而与无尾目中其它物种已知的肩带形态存在较大的差异.倭蛙属和虎纹蛙等与已知肩带类型的蛙亚科其它的物种在系统进化中可能来源于不同的最近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1.
记述湖北省星斗山蚋科-新种膨丝蚋.模式标本存在于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和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相似文献   

12.
2009年6~9月,在咸丰县丁寨乡、甲马池乡采集到一批两栖类标本,经鉴定其中中国瘰螈(Paramesotriton chinesis)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蝗总科(直翅目,网翅蝗科,斑腿蝗科)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了分属于蝗总科雏蝗属和直斑腿蝗属的两新种,即天堂雏蝗Chorthippus tiantangensis sp.nov、和短翅直斑腿蝗Stenocatantops brevipennis sp.nov..正模标本保存在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模标本分别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所和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隙蛛属4新种记述(蜘蛛目:暗蛛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7,6(2):87-92
描述采自湖北省武当山的暗蛛科隙蛛属4新种:武当隙蛛、老营隙蛛、喜悦隙蛛和王氏隙蛛。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在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一批两栖动物标本,经鉴定其中一只为尾突角蟾(Megophrys caudoprocta),系湖北省新纪录种,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角蟾科角蟾属。  相似文献   

16.
2011年7月 ~ 2012年9月,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坪阡村进行鸟类资源调查时,拍摄到一批鸟类生态照片,经鉴定其中灰背伯劳(Lanius tephronotus)为湖北省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7.
2009年8~9月及2010年7月,在湖北省宜昌市高家堰镇采集两栖类标本,其中,部分臭蛙标本被鉴定为大绿臭蛙(Odorrana graminea),属湖北省新纪录。要确定中国大绿臭蛙各居群的关系、澄清其分类问题,有必要进行适度的资源考察和深入的系统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湖北省武汉市团藻目7个属的5个新种,2个新变种,2个中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19.
刘井元  林文  陈辉 《蛛形学报》2011,20(2):115-118
自1989年以来,先后从湖北西部山地6个不同海拔、12个不同类型生境捕获的啮齿、食虫等小型哺乳动物体外采集到一大批革螨、恙螨和吸虱标本,经初步整理,鉴定有革螨l1科32属73种、恙螨有3亚科11属41种和亚种、吸虱3种,其中有中国新纪录1种,籁氏巨刺螨Macronyssus leucippe(Domrow)和湖北新纪录41种。  相似文献   

20.
湖北松滋早始新世一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连海 《古脊椎动物学报》1990,28(1):34-42,T001,T002
本文记述了采自湖北松滋县王家桥区黑档口早始新世洋溪组页岩中一保存较好的鸟化石。依其形态特征归于鹤形目内,但它与已知鹤形目各科又有某些明显的区别,与秧鸡科比较接近。建立一新科:松滋鸟科Songzidae fam. nov.代表我国已知鹤形目化石最早的记录。这一发现还证明始新世早期亚洲东部北纬30°左右已有比较原始的小型鹤形目鸟类分布。本文还讨论了松滋鸟的某些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