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四川省鸟类资源丰富,物种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统计全省鸟类有683种(徐雨等,2008),2014年统计有705种(付长坤等,2014),其后又有一些四川省新纪录。近年来,随着观鸟活动的蓬勃兴起,观鸟者的观鸟记录已成为鸟类物种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2.
<正>为支持《山东鸟类志》的编写工作,山东省观鸟爱好者李宗丰、成素博、孙桂玲提供了在山东省不同年份、不同地市拍到的橙头地鸫Zoothera citrina照片,经检索《山东省鸟类调查名录》(纪加义等,1988)、《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山东鸟类分布名录》(赛道建,2013)等文献资料,确认橙头地鸫在山东省未曾被报道,为山东省新分布种。  相似文献   

3.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必须以充分了解地区物种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前提。科研监测是传统而有效的数据获取手段, 但研究地点大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公众观鸟记录活动扩大了物种数据收集的时空范围, 是科研监测的有益补充, 但观鸟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强度受经济水平的影响明显, 呈现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为明确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和地区经济水平对鸟类物种多样性记录的影响, 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对比了公众观鸟和科研监测所记录的鸟类物种分布地区差异。结果表明: 从2016年至2020年, 公众观鸟为广东省贡献了17种鸟类新分布记录和10种再确认记录, 但有100种历史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种类未记录到。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各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对于公众观鸟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最高的解释率(校正R2 = 0.582), 而保护地面积则是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的主要解释因子。对于市级总体鸟类物种丰富度, GDP的解释率为保护地面积的4.2倍。研究结果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公众观鸟活动的有力支撑, 促进了广东鸟类新记录的发现, 但也显示广东省目前的物种多样性地区分布信息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根据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 制定相应的物种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措施, 并结合科研与公众力量各自的优势, 加强对物种多样性被低估地区的本底资源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4.
勘误     
正2020年第3期文章《四川省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第333页右栏"2四川省珍稀濒危鸟类"中的"四川省有分布记录的鸟类中,共有115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应为"116种"。本刊向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9月19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红旗湖(俗称千亩塘,位于汤逊湖东北部,114°24'38″E,30°26'42″N)进行鸟类观察时,发现并拍摄1种鸥科Laridae鸟类,共2只,根据野外观察,结合照片(图1),鉴定为黑浮鸥Chlidonias niger (Linnaeus,1758),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并登录eB ird、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等在线数据库进行检索,确认该物种为湖北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17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鸟类,并拍摄到了清晰的照片,根据野外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和《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确定为黑喉潜鸟Gavia arctica。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及相关文献,并检索中国观鸟记录中心2004—2017年关于黑喉潜鸟的64次观测记录,得知其在陕西省尚未记述,为陕西省鸟类新纪录。发现该鸟的具体地点为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办宣孔村(109°09'07″E,34°25'51″N,海拔358 m),生境为渭河边的河  相似文献   

7.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马敬能新编版)》(ISBN:9787100202886)近日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作者约翰·马敬能先生曾在中国工作多年,撰写了许多与中国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论文、报告和书籍,其与卡伦·菲利普斯及何芬奇先生于2000年出版的《中国鸟类野外手册》对我国观鸟事业以及鸟类研究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新版本中,马敬能先生以《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以及《中国观鸟年报》(8.0)为基础,对在中国有分布的鸟类进行了重新梳理,收录鸟种1505种(含21种补充鸟种),并在书中对有分类争议的鸟种进行了标注。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鸟类种类记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按《世界鸟类分类及分布名录》的分类体系,结合四川省近年来发现的新记录,统讣四川省鸟类有20目78科647种,占全国鸟类目的83.3%,科的77.2%,种的50.0%。其中非雀形目有19H4l科264种,雀形目有37科383种。在目级水平上的变化是将原沙鸡科和戴胜科分别提升为目。在科级水平上的变化较大,新增了许多科。近年来四川省新发现增加的科是鹈鹕科和盔鹏科。四川省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5种,Ⅱ级保护鸟类82种;列入CITES(2003)附录I的有9种,附录n的有57种;IUCN(2002)红色名录的物种有33种;有中国鸟类特有种37种,占全国鸟类特有种的53.6%。  相似文献   

9.
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等所著《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中文版)是一本很好的识别中国野生鸟类的工具书。全书记录分布于中国的鸟类1329种,是目前记录中国分布的野生鸟类种数最多的一本书。郑作新(1987)《中国鸟类区系纲要》记录中国鸟类1186种;郑作新(2000)《中国鸟类种和亚种分类名录大全》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颜重威等(1996)《中国野鸟图鉴》记录中国鸟类1253种。均未超过本书的记录。本书所记录鸟种的地理分布区域,包括中国地图上的所有陆地与海疆。所以,从地域范围而言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本书。书中所记录的1329种鸟类都绘制…  相似文献   

10.
刘阳  危骞  董路  雷进宇 《动物学杂志》2013,48(5):750-758
过去若干年里,在中国记录的野生鸟类物种数一直处于增长之中,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一版出版之后到2013年,又有多个中国鸟类新记录被发现。有部分新纪录已经被收录到2011年出版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之中,但一些新纪录在中国的记录状况、分布等信息还不为广大鸟类学工作者所熟知。本文对这些纪录的分类、分布状况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这些新纪录主要分布于三个热点地区,包括西部边境省区(新疆、西藏、云南、广西),沿海三省市(河北、天津、福建)及台湾。其中,出现在西部的新纪录物种的已知分布区邻近中国,部分种类极可能在中国境内繁殖、越冬和过境;而来自沿海和台湾的新纪录物种原有分布区距离中国较远,在中国多为偶见的迷鸟。未来这些地区仍将是产生中国新纪录的热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
段菲  李晟 《生物多样性》2020,28(12):1459-774
黄河流域幅员辽阔, 多样的地理气候、植被类型及人类活动塑造了多样化的生物多样性格局。本研究以IUCN与国际鸟盟发布的鸟类分布图层为基础, 同时收集了黄河流域2009-2019年的鸟类实地观测记录, 包括观鸟记录、GBIF数据库、红外相机监测及其他实地调查的鸟类数据, 共得到35,026条鸟类实地观测有效记录。汇总结果显示, 黄河流域记录有鸟类物种662种, 占中国鸟类物种总数的45.81%。这些鸟类分属于23目83科, 其中雀形目物种数最多(384种, 占本目全国鸟种总数的46.83%), 其次为鸻形目(67种, 占50.00%)和雁形目(39种, 占72.22%)。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类共计121种, 其中有37种和52种分别在IUCN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列为受威胁物种(即评估级别为极危、濒危或易危), 22种和73种被分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受威胁鸟种多为地栖性、体型大、营养级高或具有长距离迁徙习性的物种。黄河流域鸟类整体物种多样性由南向北递减, 以黄河上中游四川、甘肃、陕西的高原与山地内鸟种最为丰富, 而受威胁鸟类物种多样性热点区则在黄河中下游, 下游黄河三角洲及邻近平原区为受威胁鸟类最主要集中分布区。黄河流域内4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覆盖鸟种数504种(占黄河流域鸟类总种数的76.13%), 其中受威胁鸟种92种(占黄河流域受威胁鸟种数的76.03%)。区域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多分布在黄河上游, 对黄河下游的受威胁物种覆盖程度较低, 保护空缺较严重。对此, 我们建议着重加强中下游自然保护区建设与能力提升, 增加对中下游受威胁鸟种的保护力度, 在保护策略上应当积极探索高强度土地利用下的多样化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雨  冉江洪  岳碧松 《四川动物》2008,27(3):429-431
依据郑光美<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分类系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近年来发现的新分布记录,对四川的鸟类重新进行了统计.结果 表明,四川省鸟类有21目80科683种,分别占全国鸟类目的87.50%,科的79.21%,种的51.28%,其中非雀形目有20目42科273种,雀形目有38科410种.四川省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7种,Ⅱ级保护鸟类80种;CITES(2007)附录Ⅰ有9种,附录Ⅱ有62种;IUCN(2007)红色名录有42种;中国鸟类特有种37种,占全国鸟类特有种的52.1%.  相似文献   

13.
<正>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动物地理区划属古北界中亚亚界蒙新区西部荒漠亚区(杨贵生,邢莲莲,1998;张荣祖,1999),该地区鸟类分类与分布信息被详细收录于《内蒙古动物志(第三卷)鸟纲非雀形目》(旭日干等,2007)、《内蒙古动物志(第四卷)鸟纲雀形目》(旭日干等,2015)和《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近年来,随着内蒙古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民间观鸟活动的普及,内蒙古西部鸟类新分布记录被不断发现(方海涛等,2017;吴佳媛,杨贵生,2017)。  相似文献   

14.
2018年7月11日,在浙江省龙泉市车辆检测中心空地内(地理坐标为119°06'57.49"E,28°03'11.32"N)发现1只蜷缩在石子草丛、失去飞行能力的活体黑褐色鸟类由于发现时鸟类身体状况差,尝试野外放生未成功,尽全力救护仍自然死亡,标本现存放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标本号:20180632该种鸟类的鉴别特征十分明显(图1),经核对《中国鸟类野外手册》(MacKinnon et al.,2000)和《中国海洋与湿地鸟类》(马志军等,2018)等资料,确认是楔尾鹱Ardenna pacifica。进一步查阅资料,在《浙江动物志(鸟类)》(诸葛阳等,1990) X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中都没有楔尾鹱的分布记载,在其他有关文献和报道中仅上海(薄顺奇等,2012)、香港(香港观鸟会,2013)、海南和台湾有记录(郑光美,2017),因此,确认其为浙江省鸟类新记录。  相似文献   

15.
物种编目评估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基础,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监测对更新本底物种编目资料至关重要。2016年4月—2018年12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四川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兽类和鸟类多样性开展监测研究。研究期间共布设169个相机监测位点,覆盖109个公里网格,共计31 148个相机日,共获得照片27 402张,视频19 621段,物种拍摄记录数16 696份,独立有效记录数2 845次,共鉴定出野生鸟兽7目20科51种,其中兽类4目13科22种,鸟类3目7科2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共计1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兽类7种、鸟类5种; IUCN红色名录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6种,近危(NT)物种3种。兽类中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的相对多度指数和网格占有率在历年的监测结果中均最高,而鸟类中最高的是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共计33种鸟兽物种在历年监测中均被拍摄到,有12种仅在其中2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有6种仅在其中1年监测中被拍摄到。本研究为保护区成立以来首次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野生鸟兽物种的监测记录,为更新本底物种编目及后续科学研究与保护管理积累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苗秀莲  赛道建 《动物学杂志》2017,52(6):1079-1080
<正>作者近年分别在山东临沂、泰安等地拍摄到领雀嘴鹎(Spizixos semitorques),同时,在山东鸟类工作爱好者搜集的野外照片中也多次发现该鸟(表1)。经查阅《山东鸟类分布名录》(赛道建2013)、《山东省鸟类调查名录》(纪加义等1988)、《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郑光美2011)、《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最北,属典型中温带与寒温带,鸟类资源丰富。《黑龙江省鸟类志》于1992年出版,记载鸟类19目57科343种,占当时全国1186种的29%。时隔二十余年,随着鸟类新纪录不断增加与鸟类分类学研究快速发展,需要对黑龙江省鸟类的变化做出及时总结。通过查阅1990—2016年发表文献,并对比《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总结新增鸟类2目8科51种;删除1目、1科、11种;修订2科名、14属名、14拉丁种名、16鸟种亚种名、38中文名;21个亚种提升为种。由此省内目前共计鸟类20目64科384种,占国内1371种的28%;其中21种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并未记录黑龙江省分布。研究结果为今后黑龙江省鸟类志与国内鸟类分布名录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天友 《动物学杂志》2020,55(5):655-669
在《贵州兽类志》的基础上,参照最新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梳理2019年12月31日以前与贵州省哺乳动物相关的研究资料,变更了一些贵州省原记录的哺乳动物物种名称和分类地位,更新了贵州省哺乳动物名录。更新后的贵州省哺乳动物名录共记录哺乳纲9目29科84属153种。其中,翼手目56种、啮齿目38种、食肉目24种、劳亚食虫目19种、偶蹄目7种、灵长目4种、兔形目3种、鳞甲目和攀鼩目各1种。与《贵州兽类志》相比,共计新增哺乳动物36种,包括近年来在贵州发现的5个新种,水甫管鼻蝠(Murina shuipuensis)、梵净山管鼻蝠(M. fanjingshanensis)、榕江管鼻蝠(M. rongjiangensis)、荔波管鼻蝠(M. liboensis)和黑姬鼠(Apodemus nigrus);1个中国新记录种,即2011年发表的艾氏管鼻蝠(M. eleryi);14个贵州分布新记录种,以及近年来有研究证据支持分布于贵州的17个种;此外,由于标本鉴定有误,或同物异名,或被研究证实不分布于贵州等原因,删除了23个物种。贵州省境内目前记录到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9种,其中,国家Ⅰ和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5种和14种。根据IUCN受胁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9),贵州省分布的哺乳动物1种属于极危级(CR)、5种属于濒危级(EN)、5种属于易危级(VU)、9种属于近危级(NT)。根据《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蒋志刚等 2016),有6种被评估为极危级(CR)、5种为濒危级(EN)、17种为易危级(VU)、39种为近危级(NT)。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5月16日,在对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及其周边进行鸟类调查期间发现了一种鸟类,并拍摄到清晰照片,根据野外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结合所拍摄照片,后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志》(赵正阶,2001)和《中国鸟类图鉴便携版》(曲利明,2014),确定为黄额鸦雀Paradoxornis fulvifrons。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2月24日,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双山岛(120°23′45.69″E,31°59′30.50″N,海拔2m)进行鸟类调查时,发现1只在林间活动的小型雀形目Passeriformes鸟类,并拍到其停歇在树枝的清晰照片(图1),经查阅《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等,2000)、《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三版)》(郑光美,2017)等资料,确定该物种为铜蓝鹟 Eumyias thalassinus,为江苏省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