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三种蝙蝠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信号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马铁菊头烟、萨氏伏翼与白腹管鼻蝠在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铁菊头蝠的回声定位为长恒频一调频声(CF-FM)叫声(叫声持续时间均长于10ms),具有两个谐波;萨氏伏翼与白腹管鼻蝠的回声定位均为宽频调频声(FM)叫声,叫声持续时间分别为3.0±1.3ms和3.6±3.0ms,具有两个或三个谐波。这些回声定位叫声的特性可能与它们所处的生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于2006年5-8月在桂林市七星公园七星岩洞进行,比较分析了共栖2科(蹄蝠科和蝙蝠科)6种共75只蝙蝠的同声定位信号和翼型特征.普氏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而多谐波的CF/FM型,主频率为61.2±0.8 kHz,具有高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单CF/FM型,主频率为68.6±0.7 kHz,具有高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中蹄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单CF/FM型,主频率为85.2±0.5 kHz,具有中等翼载、低翼展比和中等翼尖指数;高颅鼠耳蝠的回声定位叫声为长带宽的FM型,主频率为50.7±3.8 kHz,具有低翼载、中等翼展比和低翼尖指数;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叫声为FM型,主频率为39.9±3.2 kHz,具有中等翼载、低翼展比和高翼尖指数;绒山蝠回声定位叫声为短而多谐波的FM型,主频率为49.0±0.4 kHz,具有高翼载、中等翼展比和低翼尖指数.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6种蝙蝠之间绝大部分的形态和声音参数差异显著(One-way ANOVA,P<0.05).以上结果说明,6种同地共栖蝙蝠种属特异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形态结构体现出了相互之间的生态位分离,从而降低了种间竞争压力,使得6种蝙蝠能够同地共存.  相似文献   

3.
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可塑性对其适应不同状态、生境以及捕食和社会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在不同状态和生境下的可塑性,通过室内行为实验,对大蹄蝠在4种不同状态(室内飞行、静息、布袋内和手持)和4种不同生境复杂度(室外、室内0棵树、室内1棵树、室内5棵树)条件下飞行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为CF-FM型,通常连续发出2-4个脉冲组成一个脉冲组。对比大蹄蝠在4种不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叫声发现,主频按静息、布袋内、手持、飞行的顺序依次降低,后端FM频宽则按手持、布袋内、飞行和静息的顺序依次变短;而脉冲间隔和脉冲时程则均按静息、飞行、布袋内、手持的顺序依次增加。对比大蹄蝠在4种不同生境复杂度中飞行的回声定位叫声发现,主频按室外、室内0棵树、室内1棵树、室内5棵树依次提高,而脉冲时程及脉冲间隔则依次缩短;室外放飞条件下的后端FM频宽比室内飞行的短。研究结果说明,大蹄蝠在不同状态、不同生境复杂度条件下的回声定位叫声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生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噪声会降低动物声信号可探测性,是动物声信号进化的压力。为了避免人工噪声干扰,多数脊椎动物调整其叫声的频谱-时间结构,如采用延长叫声持续时间、提高频率和增加强度等策略。本研究选择回声定位声波频率范围与交通噪声频率范围相互重叠的东方蝙蝠(Vespertilio sinensis)为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开展实验,研究交通噪声对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影响。本实验选择交通噪声强度存在差异的两个样点,分别录制东方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分析其结构参数。在交通噪声强度较高的样点,东方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持续时间、斜率均未显著改变,但起始频率、主频、终止频率及带宽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东方蝙蝠的回声定位行为在交通噪声干扰下具有明显的可塑性。  相似文献   

5.
许多动物的叫声频率呈现性二态现象。蝙蝠夜间活动,主要利用声音信号导航空间、追踪猎物、传递交流信息。本研究选择成体菲菊头蝠作为研究对象,检验回声定位声波频率性二态是否有利于性别识别。研究发现,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参数具有显著性别差异。播放白噪音、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雌性回声定位声波期间,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减。播放白噪音、雌性回声定位声波及雄性回声定位声波后,实验个体的反应叫声数量依次递增。白噪音诱导反应叫声强度高于回声定位声波诱导反应叫声强度。研究结果表明,菲菊头蝠回声定位声波的频率参数编码发声者性别信息,有利于种群内部的性别识别。本研究暗示,回声定位声波可能在蝙蝠配偶选择中扮演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回声定位声波地理差异及其形成原因是蝙蝠生态学研究领域一个基本而关键的问题,对于探索物种生存机制、物种形成及其保护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从较大地理尺度上(9个地理种群)研究了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回声定位声波结构的地理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地理种群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菲菊头蝠雌性的体型较雄性略大,其主频较高。不同地理种群之间回声定位声波差异明显,包括脉冲持续时间、脉冲间隔、主频以及带宽在不同的地理种群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雌性菲菊头蝠前臂长和体重均与主频呈较弱的负相关,降雨量与雌性的主频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雄性前臂长、体重和降雨量与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均无相关性;此外,地理距离、温度、湿度均与雌雄回声定位声波参数无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菲菊头蝠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回声定位声波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体型和降雨量为主要影响因子,说明蝙蝠回声定位叫声的进化主要受到了当地生境的影响,表现出动物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进化。  相似文献   

7.
菊头蝠耳长与叫声频率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蝙蝠亚目 (Microchiroptera)的蝙蝠利用高频声学信号定向并感知周围环境 ,很多种类还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和捕捉猎物。生境的不同使蝙蝠进化出多种捕食策略 ,并形成相应多样的回声定位叫声类型 (Fenton ,1982 ;Neuweiler,1989;张树义等1999a) ,其基本类型有两种 :调频 (Frequencymodulated ,FM )叫声和恒频 (Constantfrequency ,CF)叫声 (Metzner ,1991;张树义等 ,1999b)。旧大陆热带的菊头蝠科 (Rhinolophidae)和蹄蝠科(Hipposider…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于 2 0 0 2年 5月初至 2 0 0 3年 9月中旬在北京房山区霞云岭四合村蝙蝠洞进行 ,分析了共栖同一山洞四种蝙蝠的形态特征、食性和回声定位信号。大足鼠耳蝠食谱中以宽鳍等三种鱼为主 (体积百分比为5 3% ) ,回声定位主频 4 1 87± 1 0 7kHz;马铁菊头蝠主要掠捕鳞翅目昆虫 (73% ) ,恒频叫声主频 74 70± 0 13kHz ;中华鼠耳蝠以近地面或在地表活动的鞘翅目昆虫步甲类和埋葬甲类为主要食物 (6 5 4 % ) ,声脉冲主频较低 35 73± 0 92kHz;白腹管鼻蝠捕食花萤总科和瓢虫科等鞘翅目昆虫 (90 % ) ,回声定位信号主频为 5 9 4 7±1 5 0kHz。结果证实同地共栖四种蝙蝠种属特异的回声定位叫声和形态结构的差异 ,以及不同的捕食生境和捕食策略 ,导致取食生态位分离是四种蝙蝠同地共栖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降雨噪声属于常见的自然噪声,由雨滴撞击物体表面产生。目前,有关降雨噪声对动物的潜在影响被普遍忽视。回声定位蝙蝠主要利用声信号在黑暗环境导航空间、探测猎物及社群交流,是开展降雨噪声影响研究的理想类群。本研究选择菲菊头蝠 (Rhinolophus pusillus)作为研究对象,检验降雨噪声是否影响蝙蝠出飞行为。我们在集群栖息地外,播放强降雨噪声、空白对照和种内回声定位声波,开展野外回放实验。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其事后检验,评价菲菊头蝠对不同回放刺激的反应差异。研究发现,相比空白对照,强降雨噪声导致菲菊头蝠的通勤数量百分比平均降低2.82倍,回声定位脉冲数量平均减少4.86倍,集群出飞时间延长3.75 min。相比空白对照,同种回声定位声波对菲菊头蝠出飞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果证实强降雨噪声抑制菲菊头蝠的出飞行为。本研究表明,降雨引起 的噪声干扰可能是导致蝙蝠躲避降雨的重要因素,为野生蝙蝠物种保育与管理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澳门翼手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2年,对澳门翼手目(蝙蝠)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捉到10个物种,属5科8属,其中包括澳门原来记载的2个物种,即蹄蝠科的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蝙蝠科的东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本研究新增加8个物种,即狐蝠科的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鞘尾蝠科的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菊头蝠科的菲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以及蝙蝠科的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普通伏翼(P.pipistrellus)、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和南长翼蝠(M.pusillus).另外,通过野外录音和分析,并与已发表物种声音特征比较核对,发现菊头蝠科和蹄蝠科各一种,前者可能是泰国菊头蝠(R.siamensis)或者中菊头蝠(R.affinis),后者可能是果树蹄蝠(H pomona)或者三叶蹄蝠(Aselliscus stoliczkanus).本文对已捕捉10种蝙蝠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回声定位叫声特征进行报道,同时对其种群数量和保护现状进行了讨论.保护蝙蝠栖息生境(洞穴、古老建筑和蒲葵树等)对保护澳门蝙蝠物种多样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