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有效地治理退化湖泊需要知晓湖泊的演化历史, 并设立合理的参照目标(即环境基准)来及时评判治理效果。湖南省大通湖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中下游地区, 发挥着重要的湖泊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下, 该湖近年来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但其水环境演变的历史缺少详细的记录。研究对大通湖沉积钻孔的年代、烧失量、化学元素、沉积物总磷(TP)和沉积硅藻等沉积指标进行了分析, 重建了大通湖百余年来的环境变化历史。结果表明: 在人类干扰加强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 大通湖生态系统及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硅藻群落由中营养属种Aulacoseira granulata占优过渡到以富营养浮游类型Stephanodiscus hantzschii、S. minutulus占优的过程, 揭示了该湖自1980s以来显著的富营养化过程; 对应的, 其他沉积指标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冗余分析揭示出沉积物总磷(TP)和铅(Pb)含量是影响湖泊环境演化的2个显著变量, 这表明工农业发展带来的营养和重金属输入对大通湖环境演化影响巨大。利用区域-总磷转换函数重建了大通湖过去百余年湖水总磷变化历史, 选择1850s人类活动相对较弱时期的湖水总磷(50—60 μg/L)及沉积物磷的浓度(600 mg/kg)值作为该湖的基准环境, 为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2.
梁子湖、牛山湖和保安湖沉水植被资源现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水生植被中,沉水植被是最重要的植被类型。研究沉水植被资源量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渔业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调查梁子湖、牛山湖和保安湖沉水植被的种类、生物量及覆盖度,并与以前研究相比较,以了解三个湖泊沉水植被资源现状以及变动趋势。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地点梁子湖(114°26'-38°E,30°3'-19°N)是长江中游南岸的洼地湖,经长港与长江相通,面积22066.7hm2,水深3-5m,透明度1-2m,pH8.2-9.2。牛山湖(114°32'E,30°19'N)原为梁子湖…  相似文献   

3.
惠州西湖富营养化现状评价及治理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惠州西湖属于城市型浅水湖泊,本文通过历史和现状数据整理和分析,采用Carlson的营养状况指数(TSI)进行评判,表明惠州西湖处于富营养阶段。通过近几年的疏浚湖底沉积物、截流城市污水和换水等工程措施,惠州西湖水体总氮和总磷有所下降。日前两湖水生生态系统处于逆向演替的藻形湖泊时期,其水生植物受到严重破坏,湖水的透明度等指标没有得到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今后惠州西湖应走生态修复途径,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和非点源污染控制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云南抚仙湖、洱海、滇池水生植被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全裕 《生态学报》1985,5(4):324-335
抚仙湖、洱海和滇池是云南高原上较大的三个断层构造湖泊。作者于1981—1983年对这三个湖泊的水生植物种类、分布、产量、植被类型以及演替作了调查。其结果是:(1)抚仙湖、洱海和滇池的湖盐形态、湖水的理、化性质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是很不相同的: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洱海是半深水湖,而滇池却是一个浅水湖泊。因此,水生植物的生态特征也是各不相同的;(2)随着湖泊的逐渐发育和演化水生植物的种类由少到多,而植被类型及其演替则由简单到复杂(即抚仙湖→洱海→滇池);(3)制约水生植物生长、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深、风浪、透明度以及沉积物的组成等;(4)水生植物的生态特征指示了滇池和洱海已经进入老年化阶段,其沼泽化程度是:滇池>洱海>抚仙湖;(5)滇池自受到工业废水污染以后,水生植被遭受到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失去自然平衡,许多水生植物受到危害或者濒于绝灭(如海菜花、微齿眼子菜等),但是,漂浮植物却得到了发展(如凤眼莲)。  相似文献   

5.
水位变化是影响水生植被生长的主控环境因子,研究其对不同水文管控模式子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谷歌地球引擎(GEE)遥感云计算平台,以鄱阳湖自由连通子湖蚌湖、局部控制子湖大湖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像元二分法估算2000—2019年间水生植被生长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运用Sen+M-K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变化趋势进行模拟分析,构建水位波动参数集,分析研究期间水位变化特征,探讨不同水文连通性子湖各水文参数与水生植被覆盖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 蚌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水位变化的影响,大湖池更稳定。在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年份,水生植被呈斑状零星分布,较高的年份则呈环带状分布,且植被覆盖度由湖心至湖岸逐渐升高。蚌湖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水位波动率的影响,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覆盖度更易受17 m特征水位水淹时长的影响。19 m特征水位水淹时长与蚌湖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覆盖度均有很强的负相关性。蚌湖的水生植被变化趋势以稳定不变或轻微改善为主,而大湖池的水生植被变化趋势以稳定不变或显著退化为主。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水文连通性湖泊的水文生态系统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可为湖泊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型围隔研究自然水体的某些生态过程具有真实准确、易于控制等优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国内陆续开展了一些研究[1~ 4 ] 。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普遍问题 ,恢复水生植被可有效改善水质 ,减轻富营养化程度。武汉东湖(E114°2 3’ ,N30°33’)是一个典型的浅水城郊湖泊 ,已严重富营养化 ,为重建其水生植被 ,恢复其良性生态系统 ,在东湖建立了两个大型围隔和一个围栏 ,对其中的水生植被恢复及水质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定位研究 ,旨在为重建和优化东湖水生植被 ,改善其水质提供借鉴。1 研究方法实验区位于东湖的汤林湖区。设…  相似文献   

7.
廖梦娜  金伊丽  李晨瑜  李凯 《生态学报》2020,40(3):1089-1100
青藏高原东南部高寒山区广泛发育冰川湖泊,湖泊沉积过程同时受控于区域气候、流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湖泊形态特征。基于放射性210Pb/137Cs和14C定年法,对巴松错沉积物理(粒度、分选系数)和化学指标(TOC、TN、C/N)进行分析,发现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湖泊沉积过程显著变化,表现为迅速变缓趋势。通过分析区域树轮重建的气候序列(温度、降水及相对湿度)及冰川地貌调查资料,认为气候变化及流域冰川分布位置是影响该湖泊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冰期末期冰川前缘靠近湖区,随后温度上升导致冰川融水激增、水动力加强,从而引起湖泊沉积粒度的粗化。随着冰川前缘不断后退,径流输送距离增长、沉积分选变好、粒度细化。此外,该地区活跃的地质活动也可能是湖泊沉积过程明显变化的重要诱因。湖泊沉积硅藻是研究气候环境变化的有力指标。过去200多年巴松错硅藻组合变化不明显(DCCA=0.47 SD),说明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未超过其生态阈值。通过与其他沉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巴松错硅藻记录受到流域水文和湖泊沉积过程影响,主要表现为外源输入和/或湖岸浅水区来源的底栖属种在湖心沉积物中的相对丰度增加。1770-1901年总体上具有较低的Procruste残差,说明期间沉积硅藻和粒度具有较一致的波动过程,也说明了巴松错沉积硅藻记录对沉积过程的响应较为敏感。藏东南地区很多湖区均受到冰川和地质作用的强烈影响,因此在利用微体古生物手段对该地区湖泊进行气候变化研究时,建议考虑沉积过程的影响并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星云湖硅藻群落响应近现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与全球气候变暖的持续,近年来云南湖泊的生态系统功能持续退化,而目前对云南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单一环境压力的生态效应。以星云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记录与现代监测资料,识别在湖泊富营养化、气候变化以及人类强烈干扰下硅藻群落结构响应的过程,并甄别驱动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压力及其强度。结果显示随着湖泊生产力水平(如沉积物叶绿素a浓度)的增加,硅藻物种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了水体富营养化是驱动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r=-0.63,P0.001)。简约模型与方差分解的结果表明近200年来(钻孔长度38cm),湖泊营养水平和水动力是驱动星云湖硅藻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分别解释了群落变化的18.8%和2.9%;而1951年以后,湖泊营养水平和温度分别解释了硅藻群落结构变化的31.4%和26.8%。研究结果表明了硅藻群落长期变化的主控因子是湖泊营养水平,而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等可以通过改变湖泊水动力及湖水温度来驱动硅藻群落的演替,同时抚仙湖-星云湖的连通性也对硅藻群落的演替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湖泊水位变动对水生植被的影响机理及其调控方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永  郭怀成  周丰  王真  黄凯 《生态学报》2006,26(9):3117-3126
水位的高低及其变动范围、频率、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长和规律性等是影响湖泊水生植被的核心因子.水位变动有短期、年内季节性和年际变动3种,对湖泊水生植被有不同的影响机理.水位短期变动通过对水体中的悬浮物、透明度、光衰减系数等的影响而对水生植被产生作用;周期性的年内季节性和年际水位变动可对水生植被的生态适宜性产生影响,并进而改变其时空分布;长期的高水位和低水位以及非周期性的水位季节变动会破坏水生植被长期以来对水位周期性变化所产生的适应性,从而影响了植被的正常生长、繁衍和演替.植被的极端深度和物种多样性是水位调控的核心表征指标,可通过经验数据分析法、生态模型法和参照法等方法来确定湖泊的适宜水位变动范围和时间.研究对象选择、研究方法、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重要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等是今后相关研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太湖五里湖生态修复示范区水质改善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常是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手段。为探讨这种生态系统修复方式对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太湖五里湖水质的改善效果,论文研究了五里湖生态修复区与未进行任何修复的对照湖区为期6个月(2010年7~12月)的水质监测数据。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Chl-a)以及悬浮质(TSS)浓度显著降低,分别比对照区低43.4%、48.3%、65.5%和78.9%,透明度则明显升高,约为对照区的3倍。本研究表明以鱼类清除和沉水植被恢复为主要手段的生态系统修复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亚热带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水体的水质。  相似文献   

11.
12.
李娜  周荣汉  蒋建勤   《广西植物》1992,12(1):33-35
本文对中国球子蕨科2属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纸层和薄层析分析。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科、属、种的分类有一定相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分类问题提供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G2.1.1.1.4菌株在产生植酸酶时受无机磷的反馈阻遏,并且植酸酶的产生与淀粉酶的产生存在相互抑制。对植酸酶固体发酵进行调控和通过响应面分析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植酸酶产量。最适发酵条件下,植酸酶(PhytA)的产量可达62.1u/g.干基。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证明Paracarinachitids的外骨骼都不是由8个骨板组成,骨片具有清楚的微层构造,表明它们是由叠覆的生长层组成,每个生长节上有一个小刺,在顶端下侧面前端都有肾形缺凹。同一标本上存在顶端部的融合和远顶端部的分节彼此递交的现象表明这种表象上的差异是后期次生磷灰石包裹或腐蚀的结果;其下侧缘融合和下侧面无缝隙的现象说明将Paracarinachites spinus的骨片分成头板、中间板和尾板是没有根据的。骨片表面存在的针状体是成岩作用的产物,它是粘土矿物和磷酸盐针状结晶体而不是多板纲的骨针。凡此强有力地说明Yangtzechiton是Paracarinachites的晚出同义名。根据形态功能、组织结构,特别是叠覆状排列的骨片和孤立的生长节等特征,paracarinachitids 可能与zhijinitids有密切关系,但两者是否同源尚缺少进一步的证据、据此,笔者认为将paracarinachitids 暂置于分类位置未定的具骨片后生动物较妥。  相似文献   

15.
“秧、藕、稻”种植模式是新兴垸石桥村一带农民的一种优良农业模式。但长期以来该模式未能很好地得到总结、改进和推广普及。笔者根据这种情况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试验研究。本文报道了这一试验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6.
潘小军 《昆虫学报》1993,36(3):347-353
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鞋形共系蚤Syngenopsyllus calceatus (Rothochild)、无值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euteles (Jordan et Rothschiold)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echild)的阳茎体侧面、背面和腹面。其中三种蚤阳茎体的背、腹面和无值大锥蚤阳茎体的侧面形态结构是首次报道。鞋形共系蚤有一对明显的阳茎囊突和一对与其相连的"c-骨片", 首次报道该蚤具有前距。无值大锥蚤具一对“茄形骨片”,阳茎钩突末端分为长而宽的腹叶和短而末端尖的背叶,阳茎内突后半部分特化为“后阳茎内突”。三种蚤的钩突桩略呈牛角形,由后弯向前。三种蚤阳茎体的形态结构差异显著,指出了它们是分类上值得注意的特征。认为交配时阳茎杆只在一定范围内作定向滑动。将阳茎体从蚤体内解剖出来,并且观察其背腹面,有助于清晰、完整和准确地观察其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