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是一种具有药用、食用和饲用价值的荒漠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白刺被誉为沙漠樱桃,含有多种营养物质,还富含黄酮、生物碱等多种药用成分,因此人们对其药用成分、含量、功效及药理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对现有唐古特白刺黄酮类物质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调研,首先对唐古特白刺中已分离出的黄酮类物质进行分类,其次对唐古特白刺主要组织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整理和分析,另外对唐古特白刺中各种黄酮化合物的含量进行分析,最后对唐古特白刺中总黄酮、各类黄酮、黄酮单体化合物的药效及药理进行综述。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整理和分析,总结出白刺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此提出解决现有问题的思路并对未来白刺黄酮药用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唐古特白刺植物黄酮类物质药用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兰州唐古特白刺根际分离得到对植物有潜在促生效果的功能微生物,为研发相关菌种制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平板划线法从其根际分离纯化出6株细菌,并对菌株进行形态特征观察、革兰氏染色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用藜麦检测各菌株的促生功能,并对具有优良促生作用的1个菌株16S rRNA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及基因草图绘制。【结果】根据生化鉴定结果,6株细菌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中,16S rRNA基因鉴定BC4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结论】BC4具有较好的促生效果,为兰州唐古特白刺菌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西伯利亚白刺和唐古特白刺的氨基酸含量及其营养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柴达木盆地的西伯利亚白刺和唐古特白刺不同部位中氨基酸含量作了分析比较 ,并进行了营养评价。白刺中富含蛋白质 ,含有 18种氨基酸 ,其中有人体必需的 8种氨基酸 ,白刺果汁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沙棘果汁。两种白刺的蛋白质和各氨基酸在各部位中含量分布相似 ,但因种的差异 ,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稍有差别。 相似文献
4.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唐古拉特白刺和西伯利亚白刺叶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法鉴定了其成分。分别从唐古拉特白刺叶和西伯利亚白刺叶中的挥发油中鉴定出40、33个化合物,二者共有成分27个。对比二者的挥发性成分,发现唐古拉特白刺叶烃类化合物(25.54%),远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12.00%),并且以二十一烷为转折点,在此之前,各烃类化合物的在唐古拉特白刺叶中的含量均高于西伯利亚白刺叶,在此之后,烃类化合物在前者中的含量低于后者;乙酸仅存在于西伯利亚白刺叶中,且含量高达20.00%,二氢猕猴桃内酯为二者叶中的主要赋香成分。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的抗疲劳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的抗疲劳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白刺籽油高(10 mL/kg.bw)、中(5 mL/kg.bw)、低(2.5 mL/kg.bw)剂量组。小鼠每天饲喂33~100 mg/kg白刺籽油,连续给样28 d,然后测定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爬杆时间和小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肝糖原及乳酸的含量。结果显示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明显增加,运动后血清尿素氮和肝糖原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组小鼠高,并且血液中乳酸含量比相同条件下的对照小鼠明显降低。从而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古特白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ler)系蒺藜科白刺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等症,其化学成分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报道从唐古特白刺种子中分得6个黄酮类化合物:异鼠李素-7-O-α-L-鼠李糖甙、山奈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槲皮素-7-O-α-L-鼠李糖甙、异鼠李糖、槲皮素。前4个化合物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它们的存在对我国白刺属植物分类将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群落的生态特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刘建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3):36-40
对甘肃民勤西沙窝唐古特白刺 (NitrariatangotorumBobr.)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垂直结构、周期性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唐古特白刺群落由 34种植物组成 ,隶属 11科 31属 ,属的分布类型以地中海、西亚至中亚成分为主 ;灌木层平均高 0 .43m ,包括高位芽和地上芽 2种生活型层片 ,根系多分布至 1.5m以下的土层中 ,根幅 >2m× 2m ;草本层平均高 0 .0 9m ,包括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3个生活型层片 ,根系多分布于 0~ 1.5m以内的土层中 ,层片丰富 ,层片结构简单 ;群落周期性变化明显。微型叶植物占总种数的 5 0 .0 0 %,小型叶占2 3.5 3%,鳞型叶占 14.71%,中型叶占 11.76 %,无大型叶和巨型叶 ;种间关系单纯 ,种群呈聚集型分布格局 ;演替处于进展与逆行演替的阈上 ,非常脆弱和不稳定 ,必须科学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唐古特白刺果粉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由基体系和亚硝酸盐体系对白刺果粉体外总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白刺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资料。结果表明,白刺果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清除DPPH.、.OH、O2-.、亚硝酸盐,其清除效果与果粉浓度成正相关,最高清除率分别达到65.7%、71.5%、83.8%和71%。 相似文献
9.
叶功能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对策及资源利用效率密切相关,研究叶功能性状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能为理解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提供一种简便可行的测定指标。以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广泛分布的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为研究对象,对其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mass、Narea)、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叶建成成本(CCmass、CCarea)进行测定,分析这些叶功能性状及性状相关关系沿气候梯度的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叶功能性状(CCarea除外)在气候梯度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温度是决定唐古特白刺SLA变化的主要因子,SLA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降水和温度对唐古特白刺Nmass、Narea和CCmass均有显著影响,Nmass和Narea随着降水和温度的增加而降低,而CCmass呈增加趋势。沿气候梯度,唐古特白刺SLA-Nmass、CCmass-Nmass和CCarea-Narea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发生平移,导致在相同SLA、CCmass和CCarea下,降水和温度较低的地区具有更高的Nmass和Narea。这一结果表明唐古特白刺能通过调节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来适应气候的变化,并形成性状间的最佳功能组合。 相似文献
10.
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蜜腺位于花瓣内侧,按Fahn蜜腺分类法,属花被蜜腺;其由分泌表皮细胞构成,从植物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又属典型的非结构蜜腺;经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淀粉粒的动态不明显,因此又属非淀粉蜜腺。唐古特白刺的分泌表皮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特化为分泌表皮毛,分泌腔原始细胞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裂解成分泌腔,分泌表皮上具有特殊的角质层纹理,在分泌表皮细胞发育过程中,液泡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其变化与蜜汁的合成和分泌规律相关,液泡是参与了多糖物质的降解、蜜汁的转运等物质的循环而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淀粉和糖原的动态不明显。最后形成的蜜汁经分泌腔,由分泌表皮细胞特化为单细胞的表皮毛中泌出,在败花期时,分泌表皮毛萎缩并随花瓣一起脱落,泌蜜由此停止。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调节免疫、抗疲劳和耐寒冷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模型小鼠试验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果实的免疫调节作用,并进行了抗疲劳和耐寒冷试验。结果显示:唐古特白刺果实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增强模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迟发性超敏反应;1.8g/kg和3.6/kg灌胃剂量能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能力;3.6g/kgg灌胃剂量可显著减轻环磷酰胺对小鼠胸腺DNA含量的抑制作用;3.6g/kg灌胃剂量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和爬杆时间,并能提高小鼠在低温的存活时间。实验表明唐古特白刺果实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和耐寒冷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古特白刺果实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古特白刺是中国特有的白刺属植物,民间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感冒等症。本文综述了唐古特白刺果实化学成分和功效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斑地锦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斑地锦 (EuphorbiamaculataL .)系大戟科 (Euphorbiaceae)植物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 ,具有清湿热、止血、通乳的功效 ,常用以治疗痢疾、疳积、外伤出血、痈肿疮毒。药典上将其作为地锦草入药 ,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斑地锦具有抗菌及抗寄生虫的作用[1 ,2 ] 。文献[3~ 6 ] 报道斑地锦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甾醇、三萜及鞣质类化合物。为进一步寻找斑地锦的抗菌活性物质 ,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 ,从中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经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 :槲皮素 (Ⅰ )、山柰酚 (Ⅱ )、芹菜素 7 O 葡萄糖甙 (Ⅲ )、木犀…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静态吸附解析实验,确定了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初步纯化唐古特白刺红色素的条件,并根据所得条件做了扩大实验。结果表明.X-5树脂的吸附能力最好,吸附率为76.85%,pH在1—3范围内对吸附效果无影响;较高的乙醇浓度和pH值有利于色素的解析,解析液以80%酸化乙醇(含1%HCI)效果最佳,解析时间为40min;扩大实验得到紫红色色素粉末,得率为1.24%,水溶性好,不含糖类、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树脂通过回收再生可重复利用。本实验为色素产品的开发及白刺果实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籽油保护肝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柴达木盆地唐古特白刺种籽油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进行了研究.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白刺籽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联苯双酯、藏茵陈阳性对照组.小鼠连续灌胃给药15 d后,用CCl4进行肝损伤,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脏过氧化脂质(LPO)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显示,白刺籽油对血清ALT、AST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显著拮抗肝脏MDA的升高,显著提高肝脏GSH-Px含量.表明白刺籽油具有明显的保护化学性肝损伤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地理种源杜仲叶片中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是我国所特有的经济植物。传统以树皮入药,近年来研究表明,杜仲叶与皮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药效类似[1~4]。杜仲叶、皮中主含环烯醚萜甙类、黄酮类及酚酸类成分。研究不同地理种源和不同季节杜仲叶片绿原酸和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