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尖嘴鱼属(Gomphosus)是一群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珊瑚礁海域鱼类,共有2种,以往在中国海域记录有1种杂色尖嘴鱼(G.varius)。我们在分析20世纪90年代采自中国南海大陆坡的鱼类标本时,发现了该属的另一种雀尖嘴鱼(Gomphosus caeruleus Lacepède,1801),为中国新纪录种。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体呈浅黄褐色(雌)或深黑色(雄);吻部特别延长呈管状;体长为体高的4.2倍,为头长的2.6倍;背鳍Ⅷ-13,臀鳍Ⅲ-11,胸鳍i(不分支)+14(分支);脊椎骨25;鳃盖条7;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在背鳍条的后部下方急剧向下弯折,侧线有孔鳞片27;头部仅鳃盖上部有9枚呈三角状排列的小鳞;背鳍起点前方有鳞8行;背鳍第一至第三鳍棘间的鳍膜具1黑斑;尾鳍截形。  相似文献   

2.
中国金线鱼科鱼类一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在广西北海市侨港镇渔港码头采获金线鱼科Nemipteridae、金线鱼属Nemipterus鱼类标本2尾,经鉴定为红棘金线鱼Nemipterus nemurus(Bleeker,1857),系我国鱼类1新纪录.其主要特征为:体延长,侧扁,体背缘前部陡高;眼较大;上颌前端具大犬牙3~4对;第1鳃弓上鳃耙钝而短,鳃耙数12~13枚;体被中等大薄弱栉鳞,侧线鳞50~53枚;背鳍X-9,臀鳍Ⅲ-7;胸鳍和腹鳍长,末端可达肛门;尾鳍叉形,上叶末端呈丝状延长.新鲜标本全身桃红色,具银白色金属光泽;体侧有2条较宽的黄色纵带;背鳍鳍膜浅黄色,背鳍前2枚鳍棘间的鳍膜上半部鲜红色;尾鳍浅红色,尾鳍上叶丝状延长呈金黄色.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辽宁阜新县大五家子镇三吉窝铺的鱼化石。该鱼具有颞孔 ,前上颌骨小 ,上颌骨大 ,辅上颌骨 1块 ,口缘有一行锥形齿 ,背鳍小于臀鳍 ,1 6根分叉尾鳍条 ,尾下骨 7块 ,尾上骨 1块 ,尾神经骨 3~ 4块。这些特征基本上是狼鳍鱼的定义特征 ,因此 ,应该属于狼鳍鱼属。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呈半圆形 ,不同于狼鳍鱼属各已知种。阜新标本的下颌长而低 ,在狼鳍鱼属中 ,只有三棵榆树狼鳍鱼和德永氏狼鳍鱼的下颌与之相似。但阜新的标本在具有 1 0根胸鳍主要鳍条、1 6根尾鳍分叉鳍条以及 1块尾上骨方面不同于三棵榆树狼鳍鱼。与德永氏狼鳍鱼相比 ,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小、半圆形、后端不伸达前鳃盖骨的前缘 ,辅上颌骨较大 ,身体较宽。根据上述阜新标本的特征 ,建立狼鳍鱼属一新种———阜新狼鳍鱼。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海蛇鳗科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纪录种(鱼纲,鳗鲡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南海蛇鳗科1新纪录属Echelus Rafinesque,1810和1新纪录种Echelus uropterus(Temminck et Schlegel,1846).该属的特征为:尾鳍、胸鳍存在;背鳍起点在胸鳍后端之前;头部无额骨孔、眶后孔和上颞骨孔;鳃孔中等大;鳃膜骨条连于舌骨或上舌骨尖前.该种的特征:尾尖柔软;颌齿和犁骨齿颗粒状,带形;后鼻孔在上唇边缘外侧.  相似文献   

5.
现报道中国(鱼芒)科一属四种的新纪录,标本分别为杨余光、李致祥、杨岚、杨德华等同志1960年采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勐崙。 长丝(鱼芒)Pangasius sanitwongsei Smith 标本3尾,全长1205—1670毫米,体长965—1450毫米。 背鳍条1,7—8;脂鳍小;臀鳍条29—32。背鳍、胸鳍、腹鳍第一根刺或鳍条末端呈丝状延长。牙细小、上颌牙、犁、腭骨牙呈连续带。  相似文献   

6.
2012年9月,在中国南沙群岛渚碧礁采集到猪齿鱼属标本1尾,经鉴定为中国新纪录种——腰纹猪齿鱼(Choerodon zosterophorus)。本种的主要鉴别特征为:吻稍突出;背鳍ⅩⅢ-6;臀鳍Ⅲ-10;体被中大圆鳞,侧线完全,侧线鳞片27;从最后几个背鳍鳍棘基部下侧至胸鳍基部上侧之间有1条较宽白带;背侧有1较大黑色斑点,白斑背鳍后端处腹鳍位置上背部也有1较大黑点,通常在白斑处以黑色边缘线形式向前腹端延伸至腹部后侧;成体尾鳍为灰色。  相似文献   

7.
记述寄生于鱼类鳃腔的纺锤水虱科Aegidae海弯水虱属Alitropus中国1新纪录种,典型海弯水虱Alitropus typus Milne-Edwards,1840.研究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1月—2015年3月,笔者在对沅江洞庭湖段进行鱼类资源调查过程中,采得标本2万余尾,其中1种为未报道的湖南鱼类新纪录——湖北圆吻鲴Distoechodon hupeinensis Yih,标本鉴定依据伍献文等(1964)、成庆泰等(1978)。标本现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标本室。湖北圆吻鲴Distoechodon hupeinensis Yih,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圆吻鲴属Distoechodon。标本7尾,全长138~170 mm,体长111~141 mm。背鳍条Ⅲ-8;胸鳍条ⅰ-15;腹鳍条ⅰ-8;臀鳍条Ⅲ-9;鳃耙45-47;下咽齿2行,4.6-6.4,齿面截形;侧线鳞59-63。  相似文献   

9.
珠江水系鱼类一新纪录——带刺光唇鱼(鲤形目:鲤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及2010年8月在广东省增城市及河源市采得一批鱼类标本,其中20尾经鉴定为珠江水系鱼类新纪录——带刺光唇鱼(Acrossocheilus spinifer Yuan,WuZhang,2006)。该种主要鉴别特征包括:(1)体侧具有5~6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每条约占2列鳞片宽,向下延伸至侧线以下2行鳞片,呈对称或不对称分布;(2)第2条垂直条纹位于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的下方;(3)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为粗壮的硬刺,后缘具细小的锯齿;(4)背鳍鳍间膜外缘2/3黑色。标本现保存于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鱼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采自云南省澜沧江的我国鱼类新纪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其良、张乃新二同志1964年4—7月在云南省澜沧江流域,采得一批鱼类标本,经鉴定有22种,隶2目5科17属,在我国为新纪录。现扼要报道于后(附星号者为属和亚属新纪录)。 1.繐颌鲃Crossocheilus tchangi Fowler 景洪,4月28日。1尾,体长83.7毫米。侧线鳞30。吻下缘形成上唇,繐状,有系带连下颌。下颌有角质锐缘。口宽约等眼径而大于吻须。体后部有一暗色纵带纹,尾鳍基前后各有一黑斑。  相似文献   

11.
见于浙江的中国及中国大陆新记录植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了笔者于1990年至1992年间在浙江海岛(大陆岛)植被资源调查工作中发现的9个地理分布新记录,其中4种为中国分布新记录,3种及2亚种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此外,还报道了同时发现的归化植物4种,其中3种为中国分布新记录,1种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中国、泰国和印度广口蝇科(双翅目)昆虫1新纪录属,刺股广口蝇属Iaerarantha Hendel及两新纪录种,斑翅刺股广口蝇Ⅰ.chalybeiventris(Wiedemann)(分布:中国云南;泰国乌太他尼;印度库沙尔纳加尔)和透翅刺股广口蝇Ⅰ.spinulosa Hendel(分布:中国云南;泰国清迈);并对其属征予以归纳总结和提供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3.
报道7种中国卡拉草螟属Culladia昆虫,包括新种郑氏卡拉草螟Culladia zhengi sp.nov.和中国新纪录种齿线卡拉草螟C.dentilinealis Hampson,1919。文中提供了新种和新纪录种的成虫和外生殖器图,给出了中国该属已知种的名录和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郑氏卡拉草螟,新种Culladia zhengi sp.nov.(图1,3,5)新种的雄性与刺突卡拉草螟Culladia hastiferalis(Walker,1865)相似,但是该种抱器背基突中部有1枚小刺,阳茎无微刺状角状器;雌性外生殖器交配囊与囊导管的界限不明显且无囊突。刺突卡拉草螟抱器背基突无小刺,阳茎末端有多枚微刺状角状器;囊导管与交配囊的界限显著,且交配囊有1枚条纹状囊突。正模♂,香港大帽山,海拔700m,2007-04-13,李后魂等采,外生殖器玻片号LWC08414。副模:7♂♂,1♀,采集信息同正模;2♀♀,香港嘉道理农场,海拔210m,2007-04-13,2009-09-20,李后魂等采;1♂,广西上思平龙山,海拔510m,2002-04-06,郝淑莲、薛怀君采;1♂,海南尖峰岭,海拔940m,2007-06-06,张志伟、李卫春采;1♂,1♀,海南五指山,海拔640~650m,2007-05-15~21,张志伟、李卫春采;1♀,海南吊罗山,海拔300m,2008-08-14,胡冰冰、张利采;1♂,云南瑞丽珍惜植物园,海拔1000m,2005-08-06,任应党采。词源:新种种名以著名昆虫学家郑哲民教授的姓氏命名。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土壤中的暗色丝孢真菌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山西省不同地区采集混合土壤样品45份,从中分离获得49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7属中的36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草原链格孢Alternaria pratensis;1个中国新记录属,锥梗围瓶孢属Chaetopsina;5个中国新记录种:锥梗围瓶孢Chaetopsina fulva、长椭暗双孢Cordana oblongispora、短小腐质霉Humicola brevis、伦德伯格小粘束霉Leptographium lundbergii和亚简黑乌霉Memnoiella subsimplex;其余30个为中国已知种.除对新种进行拉丁文描述和图示外,对中国新记录种也作了简要描述和描绘,对30个国内已报道种则只作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15.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汪兴鉴  陈小琳 《昆虫学报》2004,47(4):490-498
检视和研究了东洋界肘角广口蝇属Loxoneura Macquart(双翅目:广口蝇科)的全部种类,确认目前该属共知12种。详细记述了其中的一新种:西藏肘角广口蝇L.tibetana sp. Nov.。记载了下列5种的地理分布新记录: 大斑肘角广口蝇L. fascialis Kertesz、三带肘角广口蝇L. livida Hendel和花翅肘角广口蝇L. pictipennis (Walker) 为中国新记录种;艳丽肘角广口蝇L. decora (Fabr icius) 为马来西亚和婆罗洲的新记录种;台湾肘角广口蝇L. formosae Kertesz为印度新记录种。讨论了肘角广口蝇属的属征,并提供全部已知种类(除老挝肘角广口蝇 L. vitalisiana Frey外)的鉴别特征、分种检索表及其有关特征图。  相似文献   

17.
The genus Ptyobathra Turner is newly reported from China.Ptyobathra recta sp.nov.is described as new;P.hypolepidota Turner,1905 is newly recorded for China.Images of adults and genitalia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18.
Liu J  Li H 《ZooKeys》2012,(180):41-51
The genus Prorophora Ragonot, 1887 is newly recorded for China. Of the three species treated here, Prorophora (Reisserempista) binacanthasp. n. is described as new; Prorophora (Prorophora) albidogilvella Roesler, 1970 and Prorophora (Reisserempista) mongolica Roesler, 1970 are diagnosed and newly recorded for China. Images of adults and illustrations of genital structures are provided, along with a key to the known species.  相似文献   

19.
本文内蒙古半翅目盲蝽科齿爪盲蝽亚科2种新,克氏点盾盲蝽和棕齿爪盲蝽,1个中国新纪录属,毛膜盲蝽属,1864及6个中国新纪录种,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同时记录了新纪录种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