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食用菌跻身我国第五大农作物,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食药用菌大国。本文对近十年来食药用菌重要种类名称变更、人工培植或栽培技术的突破和基因组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深入,灵芝、黑木耳、毛木耳、桑黄等重要种类的名称得到更正和完善;冬虫夏草、羊肚菌、暗褐网柄牛肝菌等难栽培种类在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实现人工栽培;大多数常见食药用菌种类完成了基因组解析。分析了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生物学研究、组学研究与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的关系,基础研究促进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同时产业发展为基础研究提出更多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在食药用菌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综述了超声波法,酶解法,超滤法,透析法,色谱法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在食药用菌多糖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简单阐述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种异质性的免疫调节细胞。在癌症机体中,MDSCs是主要的免疫抑制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诱导T淋巴细胞衰竭和凋亡,促进肿瘤细胞逃逸,从而导致肿瘤不受控制地生长,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目前,MDSCs是癌症药物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靶点。近年来,研究报道显示多糖可下调MDSCs在癌症患者及肿瘤实验动物体内数量和比例,并诱导免疫抑制功能丧失。食药用菌多糖是天然多糖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激活肿瘤免疫应答,其抑制MDSCs功能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多,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香菇多糖、灵芝多糖等部分种类。因此,本文简要描述髓源性抑制细胞在癌症中的免疫抑制功能,然后详细地综述食药用菌多糖对髓源性抑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食药用菌多糖在肿瘤免疫药物开发及辅助增强(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诱变育种是一项借助诱变剂人为的诱导突变,创造出杂交育种中无法创制的新性状的育种技术。自然界中的突变只有0.1%,而诱变育种可以提高到3%左右,比自然突变高100倍以上。诱变技术已经在食药用菌育种中广为利用,本文针对诱变育种的原理、方法、在食药用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最后为食药用菌诱变育种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探讨和展望,这为利用诱变技术进行食药用菌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记载了2011年在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波密县,海拔高度在2 700~3 500 m范围内采集的野生食用菌,共9个目25个科35个属115个种.  相似文献   

6.
《菌物研究》2012,10(2):60+125-F0002,F0003
<正>食药用菌工程研究中心于2007年由教育部批准成立。该中心是在原吉林农业大学菌物研究所的基础上建成的。在老一辈菌物学家周宗璜先生及其弟子李玉院士的带领下,经过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走过了从植物病理学专业、菌类作物学科,到菌物研究所、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发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我国食药用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需要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驯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公共数据库关键词搜索,统计栽培驯化食药用菌种类,经过拉丁名以及中文名称的核实,本名录收录了192种驯化栽培的食药用菌,隶属于2门15目48科89属,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 26个种,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66个种,其中在科水平上,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侧耳科(Pleurotaceae)以及泡头菌科(Physalacriaceae)种类最多;在属水平,侧耳属(Pleurotus)、蘑菇属(Agaricus)、木耳属(Auricularia)、灵芝属(Ganoderma)等栽培驯化种类较多。通过本名录发现,我国已经完成栽培驯化的食用菌种类繁多,还有大量食药用菌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多糖降血糖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国内外对食用菌多糖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许多食用菌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功效,并可通过不同途径发挥降血糖作用。即可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加速肝葡萄糖代谢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对葡萄糖的吸收等途径发挥降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9.
食药用真菌中多糖和寡糖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寡糖一般通过多糖降解获得,与多糖相比,寡糖分子量低、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吸收。挖掘高活性寡糖链,阐明寡糖结构和活性的构效关系,有助于突破解析多糖复杂结构的技术瓶颈,揭示食药用真菌药理活性的作用机制。目前,人(乳)、动物和微生物(细菌)源的寡糖开发利用已有大量研究报道,而食药用真菌寡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文中系统总结了国内外食药用真菌寡糖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评述了寡糖活性评价与结构鉴定的相关研究手段及成果。我国食药用真菌资源丰富,构建食药用真菌寡糖库,高通量筛选活性寡糖,阐明寡糖活性的作用机制对食药用真菌的产品开发,研发及临床应用食药用真菌相关保健品、药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CRISPR/Cas9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成为目前最成功的基因编辑技术。本文综述了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双孢蘑菇、球孢白僵菌、蛹虫草、灰盖鬼伞、灵芝、裂褶菌、竹黄、玉蜀黍黑粉菌和金针菇等食药用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食药用菌CRISPR/Cas9系统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CRISPR/Cas9系统有望在食药用菌分子育种、多基因功能研究和高通量基因筛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蛹虫草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食用菌中海藻糖的含量,以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海藻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海藻糖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为:1g子实体粉中加入100mL 90%乙醇热回流提取1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藻糖,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SUGAR SP0810柱(300mm×8mm),超纯水洗脱,流速0.5mL/min,柱温7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进样量10μ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对海藻糖标准品的检测特异性良好,适用于蛹虫草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的  相似文献   

12.
赣西北食(药)用菌的种质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晔  罗敏  许祖国  李军  方亮 《菌物研究》2004,2(2):31-37
报道了赣西北地区的食 (药 )用真菌 12 4种 ,其中 7种为江西的新记录种。为本地区大型野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食用菌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用菌多糖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和极高的药用价值,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热点。从食用菌多糖的化学结构、提取分离、药用价值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食(药)用真菌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其遗传多样性研究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物保护学研究的基础,有利于食(药)用真菌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也有助于其分类学、系统学及进化等的研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很多,分子标记是目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综合分析了分子标记在食(药)用真菌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比较了各种标记的应用范围、优缺点,探讨了分子标记用于食(药)用真菌遗传多样性评价的前景及问题。  相似文献   

15.
白灵侧耳纤溶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侧耳子实体浸提液经过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羟基磷灰石色谱柱层析后,纯化得到一种纤溶酶。该酶在SDS-PAGE中显单条带,其分子量约为30kDa。该酶在45℃以下,pH6.5-10.0的范围内稳定,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25℃。金属离子K+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Mg2+、Cu2+对酶有部分抑制作用。金属离子鳌合剂EDTA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不抑制该酶活性,初步说明此酶既不是金属酶,也不是丝氨酸类蛋白酶。该酶既具有纤溶酶作用,又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真菌可以产生多种酶系家族来降解环境中的木质纤维素,从而获得营养或与植物共生或寄生。通过注释和比较不同营养模式的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的酶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食(药)用真菌的生活模式,并进一步改善培养条件。本文系统地研究了46个食(药)用真菌和3个降解木质纤维素模式真菌的基因组,根据预测蛋白质组解析了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es,GTs)、多糖裂解酶(polysaccharide lyases,PLs)、碳水化合物酯酶(carbohydrate esterases,CEs)、碳水化合物结合模块(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s,CBMs)以及附属活力酶(auxiliary activities,AAs)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s P450)的种类分布。比较基因组学结果显示,食(药)用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酶系家族的数量和种类差别很大,同时酶系家族的多样性与食(药)用真菌的生态类型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腐生营养真菌比共生营养真菌中降解木质纤维素酶类更多,而腐生营养中的白腐真菌和草腐真菌的酶系比褐腐真菌多。  相似文献   

17.
黑木耳多糖AAPS-3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广磊  杜琪珍 《菌物学报》2010,29(4):576-581
利用逆流色谱分离技术从黑木耳中分离了黑木耳多糖AAPS-3。通过完全水解、甲基化、一维和二维1H和13C核磁共振(NMR)阐明AAPS-3的化学结构。经完全水解证实AAPS-3主要由Glc单糖组成,用HPLC方法测得其分子量为4.83×105,通过甲基化反应数据和1H和13C NMR等分析发现AAPS-3为由β-D-1,4-Glc,β-D-1,3-Glc和β-D-1,6-Glc残基构成主链的葡聚糖。  相似文献   

18.
冯娜  吴娜  杨焱  张劲松  唐庆九  邵倩 《菌物学报》2015,34(1):124-130
鲍姆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1),星鱼甾醇(2),灵芝醇B(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灵芝酸DM(5)和Inoscavin A(6)。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一步作了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4、5、6对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有不用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63.5、10.3、70.6、35.9和3.5μg/m L。化合物5对肿瘤细胞Hep G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为50.3μg/m L。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于2010至2021年对海南省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植物园内的木生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标本2 212份,经形态和分子系统研究,发现木生大型真菌702个种,根据最新分类系统隶属于19个目、68个科、256个属。其中多孔菌科、锈革菌科、炭角菌科、炭团菌科和丝齿菌科等16个科为优势科,共529个种,约占总数的75%;炭角菌属、锈革菌属、木层孔菌属、环纹炭团菌属、褐孔菌属、多年卧孔菌属、栓菌属和灵芝菌属等32个属为优势属,共357个种,约占总数的51%。此外,共有3个新属和92个新种是本研究根据采自海南省的模式标本发现发表的。这些物种中22种为食用菌,71种是药用菌,6种是有毒菌类。  相似文献   

20.
菌核侧耳是一种珍稀药食同源真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为了充分保护和利用该类野生真菌资源,本研究对采自海南黎母山自然保护区的一株野生侧耳属子实体进行了菌株分离纯化培养,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为菌核侧耳Pleurotus tuber-regium。以此菌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pH和温度4个方面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出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该菌株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氮源为蛋白胨,pH 7.0,温度35 ℃。驯化出菇试验中,二级种选用玉米粒,25 ℃黑暗培养;出菇栽培的基质为杂木屑52%、玉米芯25%、麦麸20%、石灰2%、石膏1%,50 d左右出现原基,加大空气湿度至85%-90%,在28 ℃以上培养5 d后子实体成熟。本试验成功对野生菌核侧耳进行了人工出菇栽培,为该菌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