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边小熊猫对生境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1991年和1992年作者在马边自然保护区设点对与小熊猫生存有关的生态因子(植被型、竹子密度、郁闭度、坡向、坡位、水源和人为干扰)进行了调查统计。利用数量化理论分析后发现:影响小熊猫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植被类型、水源和人为干扰,其次是郁闭度和竹子密度,而坡位和坡向的影响不明显。小熊猫的最适生境为离水源较近(<250m)、人为干扰较远(>1000m)和郁闭度及竹子密度适中的常绿落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2.
3.
4.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小熊猫巢域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02年5~11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利用无线电遥测技术对6只小熊猫的巢域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6只戴颈圈个体M1、M2、M3、F1、F2、F3的巢域面积分别为330·26hm~2、135·18hm~2、190·67hm~2、98·23hm~2、141·60hm~2、204·80hm~2;雄性个体平均巢域面积为218·70hm~2,雌性个体为148·21hm~2。小熊猫个体间巢域重叠普遍,平均重叠率达25·33%,其中雄性个体之间为26·00%,雌性个体之间为23·67%,两性个体之间为25·67%。可能受人为干扰的影响,M1在6只监测个体中巢域面积、日均移动距离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莫莫格自然保护区白鹤秋季迁徙停歇期觅食生境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秋季(10月8日—20日)及2009年秋季(9月20日—10月16日),通过样方法对觅食生境11个生态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卡方检验、资源选择指数和资源选择函数在莫莫格保护区对秋季迁徙停歇期白鹤觅食生境选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鹤对距人为干扰源距离、植被密度、盖度、高度、植物性食物密度以及水深均具有选择性,但对宏观尺度干扰因子的选择性较低。其偏好觅食生境的特点为:距一级路>5000m,>二级路1500m以上,>三级路1000m以上,>居民点1000m以上,农田>1000m;植被密度20~50株/m2,盖度<10%,高度<20cm,扁杆藨草密度1~50株/m2,藨草密度1~10株/m2,水深40~60cm。白鹤秋季觅食生境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stic(P)=0.663+0.565×与一级道路距离+0.042×与二级道路距离+0.519×与三级道路距离+0.353×与居民点距离+0.169×与农田距离–0.455×植被密度–0.618×植被盖度–0.548×植被高度–0.158×扁杆藨草密度–0.404×藨草密度+0.920×水深,T(x)=eLogistic(p)/[1+eLogistic(p)],模型正确预测率为82.9%。 相似文献
6.
7.
2002 年4 ~11 月,在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对小熊猫的觅食特征和营养对策进行了研究,并采用Vanderloeg 和Scavia 选择指数Ei衡量小熊猫对竹笋和竹茎年龄的选择程度。结果表明,小熊猫食物由竹叶(70.5% )、竹笋(22.1% )、野果(7.2% )以及毛(0.2% )等组成。小熊猫几乎全以冷箭竹为食,未发现采食短锥玉山竹。春季食物主要由竹叶和竹笋组成,夏秋季主要由竹叶和果实组成,而冬季以竹叶为主。小熊猫对竹笋、竹叶的觅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基径在3 mm 以上被采食竹笋,Ei的值为0.071 9 ~0. 094 4,竹高在10 ~70 cm 未被采食竹笋, Ei 的值为0.149 6 ~0.1989。对不同年龄竹茎和竹叶的选择在各个月份间存在变化,4 ~6 月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竹竹叶Ei分别为0. 036 2 、0.224 8 和0.487 6, 7 ~8 月三者Ei分别为0.0071、0.0027 和0. 0098,9~11 月特别喜食当年生老笋上的竹叶(Ei =0.552 1)。此外,小熊猫在6 ~ 8 月还特别喜食已展开(53.4% )和未展开的卷曲嫩叶(36.3% ),不喜食较老的竹叶(10.3% )。小熊猫的食性及其对食物的选择体现了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觅食对策的优化,可最大化觅食过程中的物质或能量摄入。 相似文献
8.
四川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毛冠鹿(指名亚种)的春季生境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3~4月对四川宝兴县蜂桶寨自然保护区毛冠鹿春季的栖息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毛冠鹿春季喜欢在离食物与水源地较近,隐蔽条件较好,远离干扰的中低山(海拔1600~2000 m)的向阳面、下位坡、坡度约20°~30°的阔叶林活动. 相似文献
9.
10.
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59,自引:9,他引:59
作者通过设置167个20×2m的样方,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对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喜欢选择在常绿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东、南坡向,坡度平缓(小于10°),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大于50%)的大叶筇竹林中觅食,并且对于基径较粗(大于10mm)、幼竹比例较高(大于5%)、密度适中(10~30株/m2)的大叶筇竹林更加青睐。 相似文献
11.
甘肃白水江保护区西段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指数,调查分析了白水江保护区西段白马河保护站李子坝至邱家坝区域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结果表明:该区域大熊猫喜欢选择海拔高于2500 m的中高山的山脊、坡的上部活动;喜欢在坡度21°~30°的半阴半阳坡活动;喜欢原始的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喜欢乔木平均胸径大于50 cm,竹子高度大于2 m、盖度大于75%,生长类型为簇生,生长状况好竹林中活动;对坡形、乔木郁闭度、水源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几乎是随机选择。 相似文献
12.
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交配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On March 26 and 27, 2003, we observed six and five giant pandas assembled together respectively in Huodiba and Lijiagou districts of Sanguanmiao, Foping Nature Reserve,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he mating sites were located in the coniferous forest and mixed coniferous and deciduous forest, with steep slope and sparse shrubs and bamboos. Wind power was estimated over 3rd category in those two days. The competition and lighting among male pandas were observed, and the mating right with the female panda was mainly based on the hierarchical ordering. However, not all the winners during competition can be access to mating with the female panda. For wild giant panda, its mating system is maybe plastic, which perhaps is affected by environment, time and panda population itself. Cubs or sub-adults are observed oceurring at the mating sit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linked with the learning of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ur results maybe provide a useful guideline to the management and breeding of giant pandas in the captivity. 相似文献
13.
放牧对冶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周边村民的牲畜基本上都在保护区内放养。为研究放牧和大熊猫对竹类的利用及放牧强度与竹类的关系 ,利用Forageratio选择指数 ,Pearson相关分析和联列表独立性检验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大熊猫活动区海拔为 2 870~ 390 0m ,并喜欢选择竹类盖度为 5 0 %~ 10 0 % ,竹类高度 2~ 3m ,竹类生长状况好的竹林。而放牧海拔为 2 70 0~ 4 0 0 0m ,放牧对竹类的盖度、高度、生长状况没有选择性 ,为随机利用。放牧海拔与大熊猫活动海拔无显著相关。大熊猫在放牧生境活动的频率较低 ;放牧生境中竹类的成竹平均密度和竹子平均密度都低于大熊猫活动生境 ,枯死竹比例高于大熊猫活动生境。放牧强度与竹类的有、无和竹类盖度是相关联的 ,大熊猫出现与否也与放牧活动相关联 (在 95 %的置信度 ,P <0 0 5 )。放牧强度强的生境没有大熊猫活动 ,竹子的盖度也较低。由于放牧活动对竹类的生长和盖度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大熊猫对放牧生境的利用 ,在保护区内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放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应用资源选择函数研究朱Huan的巢址选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介绍了资源选择函数的原理与方法,并分析了朱Huan(Nipponia nippon)的巢址选择。我们将上述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展两种方法都显示水田面积,营巢树高度,海拔高度和人类干扰程度对朱Huan巢址选择有较大影响,而巢向,巢上郁闭度,坡向和坡度对朱Huan影响较小。然而,两种方法也有明显的差异,资源选择函数显示营巢地的坡位非常重要,而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密度比较重要。分析表明资源选择函数更好地反映了多种生境因素对朱Huan巢址选择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应用资源选择函数所必须注意的对照样方选择和参数的独立性问题,并提出了对朱Huan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邛崃山系大熊猫和小熊猫生境选择的比较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采用随机样方法,对邛崃山系同域分布的大熊猫与小熊猫的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13个生境因子48个项目中,植被、食物、水源、外界干扰、地形等概括了两种熊猫生境的主要特征。在对生境的利用上,两种熊猫均喜欢选择离水源较近、兽类和人为干扰程度较小、竹子生长发育较好的位于山体中、上部的原生针阔叶混交林或针叶林中的生境;大熊猫更喜好选择东南坡向、坡度相对较小、郁闭度相对较大、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少的竹林,小熊猫则更喜好选择南坡或西坡、坡度相对较大、郁闭度相对较小、林中倒木和树桩等较多的竹林。两种熊猫在生境利用上的差异可能是其同域分布长期共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江苏盐城保护区獐的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1999年3月至2000年9月期间在江苏盐城保护区对獐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了123个栖息地利用样方和300个任意样方,在样方中测定了5种生态因子(植被类型、植被高度、植被覆盖度、距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距离)。不同季节獐对植被类型、植被高度和距水源距离的利用有显著差异,对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干扰距离的利用有极显著差异。春季獐偏好选择白茅草滩、大穗结缕草滩、芦苇地和獐毛草滩;夏季主要选择碱蓬地、芦苇地和盐蒿草甸;秋季倾向于选择獐毛草滩、盐蒿草甸、藨草滩和大米草滩。在春、夏、秋季,獐都倾向于选择高度在90-110cm的植被。在不同季节獐都偏好选择植被覆盖度>90%的栖息地,主要选择距离水源200-599m之间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