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采用生物超微弱发光探测技术,并用量子光学中的光子计数分布统计方法测量植物叶片超微弱发光的结果表明,大光金鱼花幼叶和老叶的超微弱发光强度较低,光子计数分布与泊松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已经用于肿瘤学研究,骨肿瘤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和尿液的发光强度使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进行了测量.结果指出,骨肿瘤病人血液和尿液的发光强度高于正常人(P<0.05).骨肿瘤病人尿液的发光强度在手术之后明显降低(P<0.05).裸鼠血液和各种脏器的微弱发光测量结果表明,荷瘤之后,各个脏器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已经用于肿瘤学研究,骨肿瘤病人和正常人的血液和尿液的发光强度使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进行了测量,结果指出,骨肿瘤病人血液和尿液的发光强度高于正常人(P〈0.05),骨肿瘤病人尿液的发光强度在手术之后明显降低(P〈0.05)。裸鼠血液和各种脏器的微弱发光测量结果表明,荷瘤之后,各个脏器的发光强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发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一台高灵敏的单光子计数系统,研究了108例人体血液的超微弱光子辐射.结果表明:正常人血液的发光值平均每秒每平方厘米的计数在29.9水平内波动.血液的发光强度和供血者的年龄、性别有关.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癌症患者血液的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肝、卵巢癌症患者显著.这一结果意味着血液的超微弱发光探测,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但对临床实践来说,血清的发光将更为有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制了用生物倒置显微镜和以微通道板为核心的超高灵敏度光电成像系统组成的光子计数显微成像系统,此系统具有高空间放大倍数(160×)和极高的光子放大倍数(107),可探测到大小为μm量级,发光强度为100光子/秒的发光图像。应用此系统拍摄到了单个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的发光图像,图像显示明亮发光杆菌的大小为2.4×0.60(μm)2,单个细菌的发光强度在100光子/秒量级。上述实验为明亮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提供了基本参数,也为进一步从细胞水平上研究发光细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应用实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弱发光测量仪是根据微弱发光分析技术研制的测量样品微弱发光的仪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可满足生物、医学、化学等领域研究与应用的需要.简要介绍微弱发光测量仪在DNA氧化损伤规律的研究中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这种技术和仪器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人体超微弱发光图像中的信号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期研制的具有单光子探测能力的超高灵敏度成像系统获得了人体体表生物超微弱发光的强度数据。为分析图像中的信号检验,二项分布被用于人手不同时间累积发光图像中的信号显著性检验,证实人手存在超微弱生物发光,手指的发光强度在300~550photons/s范围内,全手的发光强度在850~1200photons/s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生物中的超微弱发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超微弱发光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一种普遍现象,发光强度极其微弱,量子效率也很低,波长范围广,自1923年发现超微弱发光以来,各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对机理进行探讨,目眼微弱发光的柚是依然不很清楚。生物超微弱发光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超微弱发光研究发展为的发光检测技术快速,简便,而且不会对组织材料造成损伤。本语文就生物超微弱发光机理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弱发光分析技术应用实例(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生理变化往往伴随着发光过程,探测这种发光过程,寻求其规律性,对于农业、林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的样品室可以直接测量各种生物(植物、动物)体系的发光.超弱发光测量对于大豆种子生理变化敏感,有可能作为品种鉴定的手段之一.微弱发光动力学测量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法,可用于多种植物的抗逆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二套系统及其应用。1.高灵敏荧光显微镜系统,该系统探测灵敏度达到10-6lx量级,比普通CCD系统提高了104倍,系统用宽量程照度计对微弱光成象性能进行了标定,在给出细胞荧光图象的同时,可以给出每一象元的发光强度,并可给出视觉更易分辨的光强的三维显示和伪彩色图象。在该系统上得到了分红菌甲素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图象,Hela细胞加入竹红菌甲素后的光照损伤及抗氧化剂维生素E等对细胞的保护图象。2.光子计数成象系统,该系统灵敏度达10-8lx量级,可探测到单个光子及其分布,在其上得到了绿豆芽,树叶,昆明鼠,人手及手指的超微弱发光的光子图象,并用统计理论进行了信号检验。  相似文献   

11.
肝素对成纤维细胞促增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和抗Ⅲ型胶原以及抗5-溴脱氧尿苷单抗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肝素对体外培养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1)肝素能促使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如0.1mg/L浓度的肝素在培养第3天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当于对照值的1.3倍;(2)对成纤维细胞AgNORs的合成显示出明显的促进作用,如0.2mg/L浓度的肝素培养第3天,其AgNORs数量为对照值的2.7倍;(3)进一步分析肝素对成纤维细胞DNA和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2mg/L肝素培养第3天,S期成纤维细胞和Ⅲ型胶原阳性细胞数分别为对照值的2.7倍和1.8倍。上述实验结果为探讨肥大细胞分秘的活性介质参与器官纤维化作用的机理进而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On the basis of potent biological activity of 3′-branched-3′-deoxynucleoside analogues, novel ribavirin and tiazofurin derivatives with 3′-C-hydroxymethyl substituent were synthesized, starting from D-xylose.  相似文献   

13.
披碱草属3个种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首次报道了我国青藏高原3种披碱草属植物的核型,即短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A类型无芳芒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0m+12m(2SAT),属2A类型;硕穗披碱草,核型为2n=6x=42=32m+10sm(4SAT),属2B类型。  相似文献   

14.
亚硫酸氢钠对鱼腥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条件下研究了光呼吸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对鱼腥藻(Anabaen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的浓度在1—10μg/ml时都提高了鱼腥藻的生物量,浓度在2.5和5.0μg/ml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亚硫酸氢钠提高了鱼腥藻叶绿素a的含量,但是,对蛋白质的含量没有的影响。亚硫酸氢钠用于增加鱼腥藻生物产量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树鼩(Tupaia belangeri Wagner)三个亚种的染色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西南部树鼩(Tupaia belangeri)三个亚种的染色体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结果表明滇西亚种(T.b.chinensis),越北亚种(T.b.tonquinia)和瑶山亚种(T.b.yaoshanensis)的染色体数目均为62:G带和C带基本相似;Ag-NORs的数目相同(4—6个),有相似的分布。应用复制带的技术,确定了雄性树鼩的Y染色体。本结果为树鼩的分类鉴定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REVERSION OF 3A TYPE L FORMS OF PROTEUS MIRABILI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多瘤促活化因子(Polymoma virus enhancer-3,PEA3,)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在出生后小鼠海马CA1、CA2、CA3区中的表达,探讨PEA3和GDNF在海马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正常鼠龄分别为D1、D5、D10、D20、D30、D40昆明小鼠各5只,断头处死,迅速取出大脑,冠状面切取海马所在部位1cm厚的组织块。常规固定、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研究PEA3、GDNF的表达。结果本实验观察到PEA3免疫反应阳性光密度平均值在出生后D1、D5、D10、D20保持在一定水平,4组间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0、D40下降并保持在一定水平,两组间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D1、D5、D10、D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NF蛋白免疫反应阳性光密度平均值在出生后D1、D5、D10、D20与PEA3保持在相似水平,4组间的表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30、D40下降,两组...  相似文献   

19.
Cells of the mouse line Balb/3T3 as well as three virus-induced transformants and two spontaneous transformants grown in vitro have been studied for their topography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arent cell in confluent culture closely resembles an endothelial cell in its form and in the structure of its association with adjacent cells. The tumorigenic transformants produced by SV40, murine sarcoma virus, or polyoma viruses are fusiform to pleomorphic and distinctly different from the cell of origin. They show relatively smooth surfaces except for blebs and marginal microvilli. Perhaps most surprising is the similarity they bear to one another. This is made the more singular by the very different form shown by the tumorigenic transformants of spontaneous origin. One of these, S2-4, possesses a thickened rather than the lamellar form of the parent A31 cell and is covered by long microvilli and many spherical blebs. The other, TuT3, more closely resembles the cell of origin but shows extensive ruffling at its margins. All transformants grow without evidence of contact inhibi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ell form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将克隆的CVB3 VP1基因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EP4构建CVB3 VP1的真核表达质粒pCEP4-CVB3VP1.pCEP4-CVB3VP1转染HeLa细胞,蛋白印迹试验证明该表达体系可以在体外表达能为CVB3中和抗体识别的VP1蛋白.本研究为CVB基因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