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分别嫁接在杜梨和豆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为试材,研究了2008和2009年11~12月气温变化和不同砧木对‘丰水’梨叶芽休眠进程的影响,分析叶芽中游离态和束缚态内源多胺种类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嫁接在豆梨上的‘丰水’叶芽自然休眠结束的时间要比嫁接在杜梨上的‘丰水’叶芽早10d左右,且游离态和束缚态腐胺(Put)、戊二胺(Cad)、己二胺(Hex)、亚精胺(Spd)和精胺(Spm)5种内源多胺含量开始升高的时间与供试材料叶芽自然休眠结束的时间一致,表明梨叶芽的休眠进程与砧木种类和多胺代谢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与束缚态多胺含量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3.
梨树花芽休眠解除与活性氧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树(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自然休眠和休眠解除时,花芽的活性氧代谢发生变化.O2-·产生速率和H2O2的含量在休眠期间上升,在休眠后期下降.抗氧化系统中SOD活性在自然休眠期呈下降趋势,自然休眠结束活性上升.POD和CAT活性在自然休眠期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含量随休眠进行而下降,休眠解除过程中重新升高.APX和GR的活性在休眠期间活性下降,休眠结束活性迅速上升.这些结果表明:花芽的休眠与活性氧的代谢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3年生盆栽‘曙光’油桃为材料,研究油桃自然休眠过程中50℃高温和单氰胺对花芽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和单氰胺均可以打破油桃的自然休眠,导致休眠花芽呼吸代谢显著下降,其呼吸代谢的衰减可持续数小时.主要呼吸途径三羧酸循环(TCA)和磷酸戊糖途径(PPP)的运行均受到影响.未经破眠处理的花芽TCA和PPP均呈衰减趋势,而高温和单氰胺诱导了早期呼吸衰减结束后PPP的迅速活化.高温还表现出对TCA恢复的诱导,而单氰胺在96 h内未表现出这种作用.在高温和单氰胺打破自然休眠的机制中,呼吸衰减和随后出现的PPP活化可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外源多胺对离体黄瓜(CucumissativusL.)子叶内在多胺含量和花芽构建的影响。在MS培养基中添加5×10-2mmol·L-1亚精胺(Spd)、精胺(Spm)能明显提高子叶内Spd含量和SpdPut值,子叶成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添加5×10-2mmol·L-1Put、5mmol·L-1环己胺硫酸盐(CHAS)培养的结果则相反。表明子叶内Spd含量和SpdPut与成花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添加5mmol·L-1D精氨酸(DArg)处理后,子叶内SpdPut高于Spd处理,但子叶成花率低于对照组,表明Put、Spd含量也影响离体子叶花芽的构建。在实验中添加CHAS处理后子叶内Spm含量高出对照组10倍,子叶成花率却为0,其它各处理与对照组的内源Spm变化基本一致,成花率却差别明显,表明子叶内Spm含量与黄瓜子叶花芽构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外源多胺对离体黄瓜( Cucumis sativus L. ) 子叶内在多胺含量和花芽构建的影响。在MS 培养
基中添加5@ 10- 2 mmol#L- 1 亚精胺( Spd) 、精胺( Spm) 能明显提高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值, 子叶成
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添加5 @ 10- 2 mmol#L- 1 Put、5 mmol#L- 1 环己胺硫酸盐( CHAS) 培养的结果则相
反。表明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与成花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添加5 mmol#L- 1 D- 精氨酸( D-Arg) 处理后,
子叶内SpdPPut 高于Spd 处理, 但子叶成花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Put、Spd 含量也影响离体子叶花芽的构建。
在实验中添加CHAS 处理后子叶内Spm 含量高出对照组10 倍, 子叶成花率却为0, 其它各处理与对照组的内
源Spm 变化基本一致, 成花率却差别明显, 表明子叶内Spm 含量与黄瓜子叶花芽构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基中添加5@ 10- 2 mmol#L- 1 亚精胺( Spd) 、精胺( Spm) 能明显提高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值, 子叶成
花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添加5 @ 10- 2 mmol#L- 1 Put、5 mmol#L- 1 环己胺硫酸盐( CHAS) 培养的结果则相
反。表明子叶内Spd 含量和SpdPPut 与成花率呈正相关关系。在添加5 mmol#L- 1 D- 精氨酸( D-Arg) 处理后,
子叶内SpdPPut 高于Spd 处理, 但子叶成花率低于对照组, 表明Put、Spd 含量也影响离体子叶花芽的构建。
在实验中添加CHAS 处理后子叶内Spm 含量高出对照组10 倍, 子叶成花率却为0, 其它各处理与对照组的内
源Spm 变化基本一致, 成花率却差别明显, 表明子叶内Spm 含量与黄瓜子叶花芽构建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多胺对裸大麦离体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裸大麦离体叶片分别在光照和暗诱导下,以腐胺、亚精胺和精胺等3种多胺,分别用2mmol/L,0.5mmol/L,和0.2mmol/L3种浓度处理,均使丙二醛累积减少,延缓过氧化氢酶和SOD活性的下降。以CaCl2(5mmol/L)+Spd(0.5mmol/L)处理,可降低Spd(0.5mmol/L)的效应,因此多胺延缓离体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有关,并且进入细胞时,与Ca发生竞争。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添加TDZ的MS培养基离体培养铁皮石斛去根苗;研究了TDZ对花芽形态建成及内源多胺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0.1 mg·L-1 TDZ处理的铁皮石斛去根苗的成花率达21.1%;而ck组的为0;在花芽形态建成中铁皮石斛顶枝中内源Spd(亚精胺)、Spm(精胺)含量;Spd/Put(腐胺)、Spm/Put高于对照组的;在花芽初现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ut、DAP(1;3-二氨基丙烷)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明外施TDZ可引起铁皮石斛内源多胺代谢及其比值的变化进而有利于花芽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剥鳞与激素处理对大樱桃花芽休眠解除及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D、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花芽中的ABA主要分布于鳞片内,鳞片中的GA3和ZT含量远低于去鳞芽,也低于完整芽。剥鳞能明显增加休眠花芽中内源GA2和ZT的含量,降低ABA的含量,对IAA含量的影响不大。剥鳞降低了ABA/GA3、ABA/ZT的比值,使花芽向促进生长、抑制休眠的方向转化。同时,休眠前、后期剥鳞均能明显提高萌芽率,中期剥鳞效果不明显。剥鳞后施用外源激素随休眠时期不同而有不同的破眠效果,早期剥鳞GA3的效果最好,6-BA次之,IAA最差;中期破眠效果不如早期,GA。和6-BA没有明显差别;后期以6-BA效果最好,其次是GA3和IAA;3次处理中ABA均明显抑制花芽萌发。 相似文献
12.
休眠期间油桃花芽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年生大田和三年生盆栽‘曙光’油桃花芽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休眠期碳水化合物含量、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季节性表达及低温处理下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旨在探讨碳水化合物及低温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休眠期间可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则呈相反趋势。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不同: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口GPase)无明显变化;组氨酸H3基因(HisH3)和己糖激酶I基因(胱,)在进入内休眠前有明显上升,蔗糖合酶基因(SuSy)则与之相反;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表达总体上呈上调趋势,在进入内休眠后稍有下调。表明进入内休眠后,依赖HKl的糖信号转导途径起重要作用。在4℃处理后,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HisH3含量急剧升高,而后下降,说明细胞分裂的减少并不是休眠期间抑制生长的原因;UGPase表现出与内休眠期一致的变化趋势,说明对低温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生甜樱桃砧木‘吉塞拉6号’和‘考特’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0、50、100、150 mmol·L^(-1))处理对其主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究甜樱桃砧木对盐胁迫响应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NaCl处理促进了甜樱桃砧木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2)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中SOD活性呈现升高趋势,而POD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升高,甜樱桃砧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逐渐降低,而胞间CO_(2)浓度(C i)逐渐升高,非气孔限制为甜樱桃砧木叶片P_(n)下降的主要因素。(4)NaCl处理抑制了甜樱桃砧木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和电子传递效率(ETR),增加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研究发现,盐胁迫破坏了甜樱桃砧木的光合机构,抑制了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量子效率,降低了对光能的利用率,导致光合速率降低;甜樱桃砧木在盐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缓解渗透胁迫并降低氧化损伤,从而提高对盐胁迫的适应能力;‘吉塞拉6号’在盐胁迫条件下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其耐盐性更强;甜樱桃砧木在高于100 mmol·L^(-1)NaCl处理时表现出明显受害症状。 相似文献
14.
Sara Basconsuelo Herminda Reinoso Eugenia Lorenzo Rubén Bottini 《Plant Growth Regulation》1995,16(2):113-119
Morphological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with peach flower buds collected monthly in 1989 and 1990, from two months before leaf fall (7 March) until two to three weeks before bloom (7/8 August). Chilled (2–4°C for 30 days) and unchilled buds were exposed to 20 to 25°C, 100% RH and continuous light. Gibberellin A3 (3 ng or 30 ng) was applied to some of the non-chilled cuttings at three days intervals. Then, 12, 19, and 26 days after they were planted, the buds were sampled and processed for histological studies. Cultured flower buds (chilled or unchilled) had accelerated anther and gynoecium morphogenesis after 12 day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compared to buds processed immediately after collection from the field. Chilling treatment augmented the bud culture effect, while Gibberellin A3 applications to the excised buds retarded bud morphogenesis to a stage comparable to that of buds collected directly from the field. This, suggests that the comparatively high levels of Gibberellin A1/3 we previously found in mid winter [15, 18] could be at least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ontrols floral bud dormancy by retarding anther and gynoecium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利用RAPD技术,从1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6个引物,对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马哈利樱桃和野生中国樱桃4个类型樱桃种,以及欧洲甜樱桃与中国樱桃的种间杂交种共15个品种的基因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6个随机引物均得到了稳定可重复的RAPD图谱,扩增出的DNA条带大小在100~2625bp之间,多态性位点数51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8.85%,每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DNA条带数在4~23条。品种间Nei遗传距离在0.166~0.479之间,平均遗传距离0.329;甜樱桃新品种‘秦樱1号’与‘秦岭玛瑙’、‘CDR-1’等10个樱桃砧木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48~0.376,并且根据遗传距离可以相互区分,所分析的15个樱桃品种均扩增出了特有的DNA条带,每个樱桃特有标记带在2~17个之间,共扩增出149个特有标记,据此可以进行樱桃品种及砧木的RAPD鉴定。研究认为利用RAPD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甜樱桃品种及其砧木进行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16.
甜樱桃品种绝大部分自交不亲和,限制了甜樱桃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利用,因此自交不亲和基因型的鉴定对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24个甜樱桃主栽品种为材料,用5对蔷薇科李属引物组合对24个甜樱桃品种进行了S等位基因的PCR扩增,克隆S基因的扩增片段,用核酸序列在Gen Bank上搜索,确定了5种S基因的核酸序列和大小。结果表明:Pru C2+Pru C4R引物组合扩增效果最好;在琼脂糖凝胶上位置相同的扩增带其核酸序列相同,是同一种S基因;5种S基因扩增片段的大小分别是S1为800 bp,S3为762 bp,S4为962bp,S5为300 bp,S6为456 bp,S9为650 bp;24个甜樱桃S基因型是红手球、早红宝石为S1S3,拉宾斯S1S4',红宝石S1S6,布鲁克斯S1S9,那翁S3S4,秦林、泰安大紫、先锋、早大果、丽珠、美早、5-106、左滕锦、桑提娜为S3S6,黑珍珠、红灯、萨米脱、秦樱为S3S9,胜利为S5S9,明珠、红蜜、雷尼、滨库为S6S9。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植物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种子休眠的多形性。种壳障碍、胚形态发育不全和生理后熟以及种子中含有化学抑制剂都可导致种子休眠。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种子休眠可分成不同类型,但通常将休眠分为外源休眠、内源休眠和综合休眠。影响休眠的因素是复杂的,植物种类不同,休眠特性不同;同种植物的种子,来源于不同居群和植株,在不同时期采集,位于母株不同位置,其休眠有可能不同;甚至同一果实中的不同种子,休眠特性都会有差异。影响休眠性状表达的基因既有核基因,又有质基因,休眠通常表现为一种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种子休眠的多形性有利于调节种子萌发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