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刺桐姬小蜂发生习性及其虫瘿形成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是新发现的重要入侵害虫,在广东省深圳地区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受害植株超过10000株。寄主按受害程度依次为:杂色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金脉刺桐E.variegatevar.orientialis、鸡冠刺桐E.cristagalli和龙牙花E.corallodendron。移栽2年内的刺桐树受害严重。根据虫瘿形状,将其分为球形虫瘿、卷叶形虫瘿、肥厚叶虫瘿、分散虫瘿、粗柄形虫瘿、嫩枝肿大虫瘿、花蕾肿大虫瘿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首次报道了刺桐姬小蜂为害鸡冠刺桐花蕾。刺桐姬小蜂在深圳无休眠和滞育现象,常年发生。 相似文献
2.
新入侵种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分析了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Kim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对刺桐姬小蜂在中国的危险性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该虫的适生区。在福建、广东、海南地区风险值为2.0585,存在高度危险性;在其他东南部省区存在中度危险性。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4.
刺桐姬小蜂在五(品、变)种刺桐属植物上的危害特性及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深圳市梧桐山林场、福田区新洲滨河立交、笔架山公园等不同生境5(品、变)种刺桐属植物(刺桐东方变种、金脉刺桐、本地刺桐、龙牙花刺桐、鸡冠刺桐)上刺桐姬小蜂的危害特点及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刺桐姬小蜂危害最严重的是刺桐东方变种及金脉刺桐,龙牙花刺桐受轻微的危害,本地种刺桐和鸡冠刺桐完全不受害。此外,在刺桐东方变种不同方位树冠中,树冠东边的叶片3级危害百分比值较大,树冠东边与中部的危害指数差异显著;在刺桐东方变种和金脉刺桐的树冠上、中、下3个层次中,以树冠中上部的叶片整体受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55-660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重要外来入侵害虫,危害刺桐属多种植物。本文调查研究了金脉刺桐嫩枝上刺桐姬小蜂虫瘿的数量分布和空间格局。结果显示,金脉刺桐嫩枝上靠近生长点(芽头)一端刺桐姬小蜂虫瘿数量较多,15 cm以内占90%以上,距离越远越少,其虫瘿数量比率(Y)和枝条长度(X)关系方程为Y= 72577e-0138X。对频次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刺桐嫩枝上虫瘿主要以虫瘿集体形式出现。获得的虫瘿空间格局主要参数平均拥挤度M*、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数M*/M等均显著大于1,表明虫瘿是聚集分布且聚集程度较强。建立的Iwao M*-M方程为M*=175+351M、Taylor幂函数法则模型为lg s2=0554+1828lg〖AKx-〗。 相似文献
6.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一种新入侵的有害生物,仅危害刺桐属植物Erythrina spp.,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为了有效控制刺桐姬小蜂的危害,本研究通过施药方法、药剂浓度试验对不用作用类型的9种农药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使用树干注射施药防治刺桐姬小蜂效果明显高于包杆施药和喷雾;混剂25%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防治效果较高,10 d后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5%以上,其它药剂防治效果由高到低依次为:20%丁硫克百威、30%敌敌畏·氧化乐果、8%吡虫啉·啶虫脒、31%氟虫腈·三唑磷、20%氧化乐果、5%吡虫啉、5.1%吡虫啉·阿维菌素、10%敌敌畏.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524-528
为探明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对寄主植物上11种挥发物(4-溴丁醚苄酯、1,2-二甲苯、3-蒈烯、乙酸叶醇酯、苯甲腈、α-法呢烯、奎诺二甲基丙烯酸酯、柏木烯醇、芳樟醇、水杨酸甲酯、法呢醇)的野外引诱活性,本试验分别通过不同挥发物引诱板及不同颜色引诱板对刺桐姬小蜂进行了野外引诱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苯甲腈的引诱效果最好,除了和1,2-二甲苯差异不显著外,跟其他挥发物的引诱效果差异显著;对雌成虫的引诱作用与1,2-二甲苯、3-蒈烯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成分差异显著;对雄成虫的引诱作用苯甲腈和水杨酸甲酯的引诱作用最好,与其他成分均差异显著;在引诱板颜色试验中,刺桐姬小蜂成虫对带荧光的翠绿色具有较强的趋性,该颜色除了和无荧光的黄色差异不显著外,跟其他颜色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刺桐姬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是新近发现的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新加坡、毛里求斯、留尼汪、中国台湾、美国夏威夷和中国大陆深圳对刺桐属植物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结合田间观察和室内实验对刺桐姬小蜂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刺桐姬小蜂成虫活动与温度、光照密切相关。补充营养能显著延长雌成虫寿命,但对雄成虫寿命无影响。成虫性比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该虫的平均怀卵量为275.8粒,30℃时成虫的产卵量和产卵率最高,分别为203.63粒和73.83%。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13.37℃和458.27日·度。温度与发育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r**=-0.9161)。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刺桐姬小蜂Quadrastichus erythrinae Kim体型小,传统的形态学鉴定方法难以快速准确识别。【方法】本研究测定了刺桐姬小蜂的rDNA ITS1和ITS2序列,根据18S rDNA部分序列,利用MEGA的最大相似法(Maximum Likehood)构建系统发育树。根据刺桐姬小蜂ITS1和ITS2序列设计了特异引物,应用特异引物对单只刺桐姬小蜂进行PCR扩增,可稳定地扩增出明显的目的DNA条带。【结果】研究表明,基于ITS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用于刺桐姬小蜂的快速准确鉴定。【结论】因此,采用ITS1和ITS2区的特异性引物可对刺桐姬小蜂进行快速分子鉴定。 相似文献
11.
12.
杨扇舟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树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近年来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对之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有关该害虫的综合报道尚十分少见。文献报道显示,该害虫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每年大多发生4~5代,5~8月份的2龄和3龄幼虫危害最重,老熟幼虫结茧越冬;其天敌大约有30种以上。目前害虫的防治方法较多,主要包括人工消灭方法、诱杀方法、树干内外施药方法、微生物方法、寄生蜂方法、生物导弹方法以及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辅助方法。其中微生物方法、生物导弹方法以及农业智能专家系统辅助方法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A和B两神教学方法在护理专业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比较.方法:通过应用A和B两种教学法,对全日制护理学专科2010-2班和护理学专科2011-2班的人体形态学期末考试平均成绩和及格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采用A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1-2班的最高分为88分,最低分为42,平均成绩为75.45分,标准差为10.34.采用B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0-2班的最高分为84分,最低分为36,平均成绩为64.34分,标准差为11.65.对护理学专科2011-2班和2010-2班的平均成绩进行F检验,F=1.12<1.50,故P>0.10,方差齐,敌可用方差相等情形的两样本t检验,t=5.36>2.66,故P<0.01,两组平均成绩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1-2班的及格率为81.54%,采用B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0-2班的及格率为65.15%.对于以上两个班及格率进行卡方检验,x=4.49>3.84,故P<0.05,两组及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说明采用A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1-2班的平均成绩和及格率明显高于采用B教学法的护理学专科2010-2班.结论:在人体形态学教学中,A教学法跟B教学法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A教学法自身也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Gustavo A. Villalona Milissa A. Mckee Karen A. Diefenbach 《The Yale journal of biology and medicine》2013,86(3):385-387
Damage control surgery is a feasible and successful approach for the managementof unstable neonates with intra-abdominal catastrophes, including liverinjuries.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premature infant with a liver injury secondaryto the placement of an umbilical vein catheter who was successfully managedusing damage control surgery techniqu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