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燕山西段侏罗纪门头沟-玉带山植物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化石材料产于北京西山门头沟群及河北宣化下花园玉带山群。门头沟群是叶良辅(1920)建立的,称门头沟煤系,王竹泉、计荣森(1933)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下窑坡系”、“上窑坡系”及“龙门系”。杨杰(1947)在煤系下伏玄武岩之下的页岩中发现了门头沟群的植物化石,后来又将此层位名为“杏石口亚统”。如此,门头沟群包含杏石口组、玄武岩、下窑坡组、上窑坡组及龙门组,因玄武岩在南大岭地区最发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有关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正式报道还是近十年的事,本文是新疆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首次报道,也是继山西沁水盆地(王立新、解志民和王自强,1978)及海南岛九曲江(周志炎、厉宝贤,1979)之后有关我国早三叠世植物化石的又一个记录。标本发现于西部边陲,由于地理位置及生态环境的差异,组成成分与前两个产地均不相同,植物种类丰富,有苔藓类?、有节类、真蕨类、种子蕨类、苏铁类、银杏类及松柏类等。既包括冈瓦那达穆达和潘切特植物群的分子,也含有与中亚马迪根植物群相同或相似的属种,西欧斑砂统和壳灰统及粘土煤层和芦草砂岩的一些属种,在这里也有产出。另外,在这个植物群中还见到我国南北晚三叠世植物群的一些属种。因此,新疆南部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为我国早三叠世植物群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大羽羊齿煤系为我国古生代的主要产煤层位,储煤量占全国40%以上。大羽羊齿植物群又称华夏植物群,是我国特有的古生代植物群,早已为世界古植物学界所瞩目和涉足。前几年,我们研究了山西某些化石点的华夏植物群,并有新发现,其中以中国始苏铁(Primocycas chinensis)最有意义,它证明了苏铁植物不是肇始于中生代的晚三叠世,而是古生代的晚二叠世。为研究苏铁植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1988年以来,又对湖南来阳地区大羽羊齿煤系进行了研究。该项工作由煤炭部湖南煤勘公司一队资助、合作研  相似文献   

4.
闽西南早、中侏罗世叶肢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广泛。1930年,王恒升、李春昱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创立“梨山煤系”用以代表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933年,斯行健研究了长汀珠山该地层内所产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里阿斯世。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长期为省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引用。303地质队于1963年在漳平大坑井田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下部划分出大坑组和文宾山组,所含植物化石经徐仁研究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考依波—瑞替克期;上部改称为梨山组,属早侏罗世。稍后,省区测队在梨山组上部杂色碎屑岩中采获一些淡水瓣鳃类化石,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故将其分出,称漳平群,后  相似文献   

5.
沈炎彬 《古生物学报》2023,62(2):301-308
香溪叶肢介亚科(Xiangxiellinae)以壳瓣胎壳较大、壳上具有一条或两条短脊为特征,包括两个属:原单脊叶肢介属(ProtomonocarinaTasch,1962)和香溪叶肢介属(XiangxiellaShen,1976)。该亚科化石广布于世界各地,最早出现于我国晚石炭世,三叠纪末消失。本文建立的新属叉脊叶肢介(Dicerestheriagen.nov.),以胎壳上具有两条呈“人”字形向前后分叉的、粗壮的短脊为特征,与香溪叶肢介的构造特征最为接近。推测新属壳瓣胎壳脊的形成与闭壳肌附着引起的壳瓣变异或与生态环境变化有关。化石产于江西抚州崇礼县礼陂煤矿,上三叠统安源组徐坊段。湘赣一带安源组为一套含煤地层,属于滨海、近海、沼泽沉积区,产半咸水类型的双壳类,时代认为卡尼及早诺利期。植物化石Ptiozamites–Anthrophyopsis组合是诺利期的代表,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气候,滨海环境生长的群落。因此推测新属是一个生活在炎热、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近海沼泽环境的类型。  相似文献   

6.
我国华南湘赣等省下部中生界的艮口群、门口山组(?林山组)等沉积地层,长期被人据植物化石,视作印支构造旋回以后的陆相下侏罗统或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顾知微等于1963年前,为区域地层等工作所作初步化石鉴定中,所定的费尔干蚌Fergano-concha,西伯利亚蚌Sibireconcha,假铰蚌Pseudocardinia(=Acyrena),和偏顶蛤Modiolus(=Volsella)等名称,不久,已被他自己发觉为鉴定错误,这些地层因产瓦根股蛤和江西蛤  相似文献   

7.
山东蒙阴早白垩世青山组介形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早对山东中生代地层层序和时代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是谭锡畴先生(1923)。1923年,葛利普根据山东等地的淡水软体动物、鱼类、昆虫等化石和山东莱阳群的植物化石,确定了我国陆相“下白垩统”的存在。1942—1949年,经日本铃木好一重新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二叠纪的一个Cladophlebis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ladophlebis一属植物一般视为中生代最丰盛的标准植物化石。但它也偶而发现于上部古生代的沉积中。其出现于上部古生代的种通常是当作它的“先驱(forerunner)”来解释的。东亚上部古生代地层中,已发现属于此属的植物化石,计有Cladophlebisnystroemii Halle,C.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C.ozakiiYabe and Oishi,C.aff.yongwolensis(Kaw.)Stockmans et Mathieu 等,这些化石都是出现于中、下二叠纪的石盒子统,大羽羊齿植物煤系或共同期沉积之中的。本文  相似文献   

9.
天山东部早侏罗世早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新疆吐鲁番盆地西北缘托克逊克尔碱地区三叠、侏罗纪陆相地层出露良好,动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在八道湾组底部第一个含煤层顶板附近不到5cm厚的灰色泥岩中,产有一层植物化石,保存非常精美,笔者曾于1971—1983年几次前去采集,本文研究的就是这部分材料。八道湾组之上连续沉积了含早、中侏罗世北方型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其下则与产晚三叠世北方型Danaeopsis-Bernoullia植物群和丰富甲壳类  相似文献   

10.
浙江寿昌组的孢粉化石及其区域对比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文本 《古生物学报》1989,28(6):724-729
浙江寿昌组含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又处于侏罗-白垩系的临界层位,一直为地质工作一者所重视。然而,自刘季辰、赵亚曾发表“浙江西部之地质”(1927)以来,经60年的反复研究,寿昌组的时代问题仍在争论之中。古生物工作者曾从各自所研究的化石门类对寿昌组的时代提出过各种意见。将之归入上侏罗统的有顾知微(1962,1980,1982,1983),张璐瑾(1978),张弥曼和周家健(1977),马其鸿(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余汶、潘华璋(1980)和林启彬(1980);归入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有叶春辉等(1980);归入下白垩统的有张文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