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全世界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体,免疫缺陷个体容易发生严重感染,目前尚无理想RSV感染动物模型用于研究。我们用细胞免疫缺陷裸鼠感染RSV,旨在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为RSV感染的防治研究奠定基础。裸鼠滴鼻感染RSV后肺组织分离到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RSV抗原阳性,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第3天达高峰,并持续到第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检测RSV抗原主要分布在细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细胞胞浆内。肺组织病理学显示RSV感染导致裸鼠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间质性炎症,电镜分析超微结构可见到细胞内病毒颗粒和气血屏障的破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显示裸鼠RSV感染炎症高峰在感染后第9天。裸鼠RSV感染的病毒复制和病理改变特点与人相似,病毒持续高水平复制,是客观而实用的评价抗RSV制剂效果的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动物模型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动物肺泡灌洗液中特异抗原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小鼠经鼻自然感染肺炎支原体,分别采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点小鼠的支气管灌洗液,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感染鼠肺泡灌洗液中肺炎支原体P1特异抗原,同时通过PCR检测肺组织肺炎支原体DNA及肺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肺部炎性变化确定小鼠感染。结果显示,感染鼠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后第3天检出阳性率为75%,第7天达高峰为83%,之后随病程延长,抗原检测的阳性率逐渐下降,在感染后第14、21天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8%和25%。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在感染早期检出率高。应用量子点标记肺炎支原体P1蛋白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抗原可应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主要高危人群为六个月以下新生儿及65岁以上人群。目前BALB/c小鼠是RSV感染的有效动物模型,但不同周龄BALB/c小鼠感染RSV后的差异性尚未有报道。本研究分别选择10、30、60周龄BALB/c小鼠,在鼻腔接种106及107PFU RSV后,对不同龄期小鼠临床一般症状、体重、鼻/肺部病毒滴度及肺组织炎症病理变化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显示感染106PFU RSV后小鼠未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而107PFU RSV感染后能有效引发小鼠在感染后6-11天出现明显的体重下降。检测结果显示,在107PFU感染的小鼠的鼻、肺组织能够检测到明显的病毒复制,肺部免疫组化显示病毒主要定位于肺泡周围,炎症观察结果显示出明显的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及组织病理损伤。同时本研究还观察到随着小鼠周龄的增大,感染后体重下降越明显,并能检测到更为明显的肺部病毒及验证损伤。这些结果显示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不同周龄BALB/c小鼠RSV感染差异模型,为不同年龄人群RSV感染免疫机制的深入探讨及RSV相关抗体和疫苗药物的选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崇海  杨锡强  李瑗 《病毒学报》2006,22(5):345-349
探讨用灵长类动物树鼠句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动物模型的可行性。28只树鼠句随机分为7组,每组4只,鼻内滴入106PFU RSV,感染后每24h检测1组。另取7只树鼠句鼻内滴入100μl Hep-2细胞培养液,滴鼻后每24h检测1只作对照。无菌取树鼠句肺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空斑形成实验检测病毒滴度、病理检查和RT-PCR检测肺组织内RSV mRNA表达。结果显示:树鼠句感染RSV后,无明显呼吸道感染症状;树鼠句肺组织匀浆接种于Hep-2细胞上,第3、4、5实验组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树鼠句感染RSV后肺部病理改变在3~7d较为明显,主要为间质改变;在106PFU感染浓度下树鼠句肺组织内RSV处于低水平复制,复制的高峰期在3~5d,峰值在第4d。提示:树鼠句可以用来建立RS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抗生素雾化暴露引起的呼吸道菌群缺失对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意见。方法32只BALB/c小鼠分为2组:雾化ddH2O对照组和雾化ABX组合抗生素组,处理6 d后,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构建呼吸道菌群缺失小鼠模型。上述2组组内再随机分为2小组,即PBS对照组(ddH2O+PBS,ABX+PBS)和RSV感染组(ddH2O+RSV,ABX+RSV),饲养至第14天。检测和分析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8、IL-10及MCP-1)的数量和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状况及检测病毒载量。结果BALF中细菌DNA提取和16S rRNA基因PCR检测显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处理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BALF中炎症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检测显示,ABX+RSV组炎症细胞总数明显增多(P<0.05),分类以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且细胞因子TNF-α、IL-8、MCP-1及IL-10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肺部HE染色显示,感染RSV后ddH2O+RSV组和ABX+RSV组小鼠肺部损伤明显加重(均P≤0.01),与ddH2O+RSV组相比较,ABX+RSV组的病毒载量明显升高(t=2.7160,P=0.0217)。结论雾化ABX组合抗生素不仅能够有效地剔除呼吸道菌群,而且明显增加了小鼠感染RSV的风险,导致呼吸道炎症加重,以及病毒载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天然辅助细胞(natural helper cell,NHC)是近期发现的二型固有淋巴细胞的一种,因其在病毒感染后分泌大量Th2型细胞因子,故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也是一个反复感染的过程。NHC在RSV感染过程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在再次感染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故本研究建立初次及再次感染模型,通过计数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HE染色观察肺病理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肺组织及NHC内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mRNA的表达,膜表面染色检测肺组织内CD45+Lin-ST2+标记的NHC数量,细胞膜内染色检测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IL-5、IL-13的NHC数量,探讨NHC在初次及再次RSV感染所诱发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结果显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引起的肺炎症反应明显加重,且肺组织内Th2型细胞因子IL-5、IL-13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多,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机体产生更多的Th2型细胞因子,进而导致较重的气道炎症。流式细胞分析术发现初次RSV感染鼠肺组织内NHC总数及IL-5+NHC,IL-13+NHC数量明显多于再次RSV感染组,提示与再次RSV感染相比,初次RSV感染诱导更多的Th2型NHC进入肺组织,参与气道炎症。研究证实NHC通过分泌Th2型细胞因子,尤其是IL-5和IL-13,介导RSV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甜橙黄酮通过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大鼠肺组织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甜橙黄酮低剂量组(14 mg/kg)、甜橙黄酮中剂量组(28 mg/kg)、甜橙黄酮高剂量组(56 mg/kg)、甜橙黄酮高剂量+AICAR组(56 mg/kg+500 mg/kg的AMPK激活剂AICAR),计算大鼠肺指数。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测定肺组织RSV病毒载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水平,HE染色测定肺组织病理,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AMPK/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存在炎性浸润,排列松散,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甜橙黄酮低剂量组、甜橙黄酮中剂量组、甜橙黄酮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减轻,大鼠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甜橙黄酮高剂量组相比,甜橙黄酮高剂量+AICAR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加重,肺指数、肺组织RSV病毒载量、肺泡灌洗液IL-1β、IL-6、TNF-α水平、炎症评分、p-AMPK/AMPK、MTORC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甜橙黄酮可能通过抑制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对RSV诱导的大鼠抗炎、抗病毒、抗肺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Balb/c小鼠经鼻吸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悬液感染成RSV肺炎。于感染第5天后连续隔日取肺,光镜与透射电镜检查。感染第5~7天,肺组织病理改变最严重,多数小鼠表现为间质淋巴细胞(LC)套状浸润,肺泡隔增宽;少数小鼠出现间质内大量LC浸润与肺泡内大量单个核细胞渗出的两种病理改变。病毒包涵体出现于肺泡上皮细胞内,细胞受感染后发生肿胀、坏死。Ⅰ型细胞核周胞质内有核衣壳复制,表面病毒芽生形成长短不等的丝状体。第9天,肺泡隔增宽与间质LC浸润逐渐减轻。第12天,病毒包涵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国际动态     
SARS病毒感染金黄地鼠研究RobertsA等人为了评价疫苗和抗SARS病毒药物的有效性,建立了金黄地鼠小动物模型。他们用滴鼻的方法用SARS病毒感染了5周龄金黄地鼠。根据检测结果,SARS病毒在肺脏和鼻甲骨中以高滴度复制。下呼吸道的病毒滴度在攻毒第2天达到高峰,第7天后消失。在攻毒后第14天,在部分地鼠鼻甲骨检测出有低滴度病毒复制。病毒在攻毒早期就在上呼吸道复制,病理检查发现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随后引起炎症反应,局部硬化,病毒被清除,肺组织最终被修复。在呼吸道中,病毒复制滴度较高,病理变化明显,但地鼠没有发病。在攻毒后第7天可…  相似文献   

10.
IL-33是新发现的细胞因子,在病毒感染所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BALB/c鼠肺组织内IL-33水平明显升高。但RSV感染后分泌IL-33的免疫细胞类型,尤其是感染早期分泌IL-33的固有免疫细胞类型目前尚不清楚。通过分离培养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采用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固有免疫细胞RSV感染后IL-33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RSV感染72 h后BALB/c鼠肺泡巨噬细胞IL-33mRNA水平明显升高,而树突状细胞RSV感染24 h后IL-33mRNA水平开始上升,48 h达峰值。研究证实RSV感染诱导BALB/c鼠固有免疫细胞分泌IL-33,进而介导感染后炎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