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磺胺对小麦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用低浓度(<6.0mg/L)的磺胺溶液浸泡小麦种子,能显著增加幼苗的根重,根长和根冠比,提高根系活力和叶片叶绿素的含量,降低幼苗的苗高,苗重,但对发芽率影响不大。高浓度(>10.0mg/L)和安则强烈抑制小麦幼苗根,芽的生长,并导致幼苗形态的不良变化。 相似文献
2.
赤霉素和光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拟南芥的赤霉素(GA)缺陷型突变体ga-1,ga-2,ga-3和GA不敏感型突变体ga-t为材料,研究了光和4种GA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烯效唑对ga-1种子萌发的抑制在光下可明显被GA恢复,而在黑暗中GA的作用不明显。(2)在光下低浓度的外源GA3可使ga-1,ga-2,ga03的种子萌发,而在黑暗中同样浓度的CA3则难以使种有发。(3)光可以降低子萌发所需 相似文献
3.
Cu、As对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u、As污染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As污染明显抑制黄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作物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强度、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随着Cu、As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呈负相关;而POD活性则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研究模拟酸雨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年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2.5,4.5,5.6)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萌发。模拟酸雨条件下,3种农作物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减少,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b的变化却不明显。pH4.5和5.6的模拟酸雨对玉米Fv/Fm、光化学猝灭(qP)的影响较小,非光化学猝灭(NPQ)却明显下降,表明酸雨伤害了植物PSⅡ天线对激发能的非辐射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对甜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块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甜菜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可显著地提高种子萌发率,促进幼苗生长,增加幼苗根系活力、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块根产量,并明显地降低了甜菜叶片细胞膜在低温下的透性,即提高了叶片的抗寒力。 相似文献
7.
UV-B辐射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哥伦比亚生态型(Columbia-0)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实验材料, 人工模拟UV-B辐照处理拟南芥种子, 统计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测定根长、株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丙二醛(MDA)含量, 研究UV-B辐照处理对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低剂量的UV-B辐照可以促进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并且最佳辐照剂量为1.0 kJ·m–2(P<0.05), 此时的发芽势、发芽率、根长、株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达到最大, 而丙二醛的含量变化则不明显(P>0.05)。当辐照剂量大于1.0 kJ·m–2时, 促进作用逐渐变小, 并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 表现出了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适当剂量的UV-B辐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而过高剂量的辐照则对其产生抑制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南、北2个主要栽培品种‘玉油二号’和‘秦油二号’油菜种子为供试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0~2 000mmol·L-1甲醇溶液处理下,油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特征及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10~1 000mmol·L-1甲醇处理的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指标(幼芽及幼根长度、鲜重、根冠比)均比对照显著增加,而甲醇溶液浓度为2 000mmol·L-1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两个油菜品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在甲醇溶液处理下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品种的差异,‘秦油二号’生长受影响程度低于‘玉油二号’。(2)随着甲醇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种子萌发指标和幼苗生长指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甲醇溶液浓度为100mmol·L-1时均达到最大值,继续高于此浓度后促进作用即减弱以至消失,甚至产生抑制作用。(3)随着甲醇处理溶液浓度的增加,油菜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同期叶片的MDA和过氧化氢含量却呈先降后升的相反趋势,且均在相同的100mmol·L-1浓度下分别达到最大或者最低值。研究认为,适宜浓度的甲醇溶液能够促进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9.
10.
驻极体处理对小麦和甘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电处理植物种子可促进其萌发和幼苗的生长[1~4] 。目前处理方法多采用外接电源的高压静电装置 ,此法不仅操作不便 ,而且产生臭氧、污染环境 ,高压放电和电磁场辐射还会危及操作者安全 ,因而难以推广。为了探索一条简便、无污染、安全的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新方法 ,本文以驻极体代替静电装置处理植物种子 ,观察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驻极体是永久极化的电介质 ,可用多种方法制作。本文所用驻极体是将双拉伸聚丙烯薄膜置于高压静电装置的两极板间通电数分钟 ,注入电荷使其带静电荷。用驻极体直接处理植物种子时 ,将小麦 … 相似文献
11.
12.
13.
Cd2+、Hg2+对菱幼苗生长及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不同浓度Cd2+、Hg2+处理菱幼苗,研究重金属离子对菱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比较Cd2+、Hg2+对同一植物的毒性差异。Cd2+、Hg2+各处理浓度均抑制菱幼苗生长,使叶绿素含量下降,但Cd2+的抑制作用比Hg2+的作用明显。Cd2+、Hg2+对SOD、POD活性有不同的影响效果:Cd2+处理最初诱导SOD、POD活性升高,但随浓度加大时间延长酶活性急剧下降;Hg2+处理的酶活性变化相对平缓,其中5μmol/L和10μmol/LHg2+处理的POD活性持续上升。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时间和浓度条件下,Cd2+比Hg2+对菱的毒性要大。依据实验结果,作者探讨了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利用黄瓜毛状根来修复重金属镉(Cd)污染的可能性, 研究了重金属Cd单独及其与锌(Zn)组合对黄瓜毛状根生长及其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Cd≤10 mg/L仅在培养5~15 d间促进黄瓜毛状根生长, 使根增粗; 而Cd≥15 mg/L则抑制黄瓜毛状根生长, 浓度愈高抑制作用愈明显, 侧根变得短而细小。在供试的不同浓度Cd培养的黄瓜毛状根中, 除10 mg/L Cd外, 其余Cd浓度培养的黄瓜毛状根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 但其POD和SOD活性则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与对照(仅添加25 mg/L Zn)相比, 仅1 mg/L Cd+ 25 mg/L Zn组合在培养7~15 d期间促进黄瓜毛状根生长; 其余浓度Cd和25 mg/L Zn组合都抑制黄瓜毛状根的生长, 且Cd浓度愈高抑制作用越强, 侧根数目更少且短小, 侧根根尖变得肿胀; 同时, 除培养5 d外, 25 mg/L Zn和不同浓度Cd组合培养的黄瓜毛状根的生物量、POD和SOD活性均比单独添加对应浓度Cd培养的毛状根降低, 但其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之明显提高。结果表明: 黄瓜毛状根具有较强的重金属Cd耐受能力, 高浓度Cd则抑制其生长; 而镉和锌组合会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重Cd对黄瓜毛状根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盐碱胁迫是制约作物高产优质的重要因素,Ca2+和H2O2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作物逆境响应调节。为了解Ca2+是否参与H2O2对盐碱胁迫下植物种子萌发和成苗的调控,以燕麦(Avena nude)为试验材料,采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胞外游离Ca2+螯合剂EGTA、质膜Ca2+通道阻断剂LaCl3和液泡膜Ca2+释放抑制剂钌红(RR)与H2O2共处理对盐碱混合(NaCl:Na2SO4:NaHCO3:Na2CO3=12:8:9:1)胁迫下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25~200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显著抑制燕麦的种子萌发和成苗,抑制程度随浓度提高而增强;0.001~2 mmol·L-1 H2O2能够促进燕麦种子的萌发和成苗,且0.5 mmol·L-1 H2O2可以显著缓解75 mmol·L-1盐碱混合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抑制作用;而EGTA、LaCl3和RR均能消减H2O2对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促进作用。表明Ca2+参与H2O2促进盐碱混合胁迫下燕麦种子萌发和成苗的信号转导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