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记载福建省栗树害虫计昆虫纲 3目 ,6 6科 ,及蛛形纲蜱螨亚纲 1目 2科。考查 ( )( )两篇合计福建省栗树害虫约 2 90种。考查 ( )作为本刊 1 0 ( 2 )的续篇 ,含 2 6科约 1 2 6种。(四十三 )小蠹科 Scolytidae1 6 5.瘤胸材小蠹 Ambrosiodusrubricollis( Eichhoff) [1 4、1 7] 分布 :建阳、建瓯。 (黄建采集 ,黄复生鉴定 )1 6 6 .削尾材小蠹 H adrodemius mutilatus ( Blandford) [1 4 ] 分布 :将乐龙栖山。1 6 7.小咪小蠹 H ypothenemus eruditus Westwood[1 4 ] 分布 :福建。1 6 8.小滑材小蠹 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1 4…  相似文献   

2.
1978-1990年,在山东省已查明的小麦害虫蛛形纲天敌种类58种,隶属2个目、L5个科、38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明庆  王清文 《昆虫知识》1997,34(6):323-325
稻蝗是陕南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是一个混合种群。经分类鉴定,在汉中平坝稻区有4个种:中华稻蝗Oxyachinensis(Thunberg)、日本稻蝗Oxyajopanica(Thunberg)、小稻蝗Oxyaintri-cata(Stal)、无齿稻蝗OxyaadintataWill[1,2].优势种为中华稻蝗和日本精蝗两个种。在稻区共存的稻蝗种群是否独立存在,其发生规律有何差异?在稻煌的研究及其应用方面,弄清这一问题,很有必要。为此,我们将近年的有关资料,整理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捕获成虫鉴定1995~1996年8月10日~9月25日在稻田内每5天网捕1次成虫,数量200头以上,进行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4.
辣椒蚜虫种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蚜虫属同翅目蚜虫总科,是重要的作物害虫。调查海南辣椒植株的蚜虫种类,采集蚜虫标本。将上述活体蚜虫分别接种在室内盆栽辣椒植株上饲养、繁殖,并观察记录各龄期蚜虫的形态特征。经室内观察测定,鉴定出三种蚜虫:棉蚜[Aphis gossypii(Glover)]、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  相似文献   

5.
溴虫腈对家蚕和桑树害虫的毒力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比较溴虫腈在家蚕Bombyx mori和桑树害虫间的选择性毒力,采用食下毒叶法测定了溴虫腈、二嗪磷、敌敌畏、辛硫磷和三唑磷5种杀虫剂对家蚕的毒性;用浸叶法测定了5种杀虫剂对桑尺蠖Phthonandria atrilineata Butler、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和桑毛虫Porthesia xanthocampa Dyer 的毒力;在桑园喷施溴虫腈检测了其在桑树上对家蚕的残留毒性期;通过食下毒叶法系统研究了溴虫腈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嗪磷、敌敌畏、辛硫磷和三唑磷72 h对家蚕的毒性倍数分别大于溴虫腈的15.5、93.3、154 .0和188.5倍;溴虫腈、三唑磷、辛硫磷和敌敌畏48 h相对于二嗪磷对桑尺蠖的毒力倍数分别是49.1、3.2、2.3和1.4倍,对桑螟的毒力倍数分别是79.4、3.6、2.4和1.8倍,对桑毛虫的毒力倍数分别为67.2、3.2、2.2和1.7倍;对桑树喷施100、50、25和12.5 mg/L 溴虫腈,桑叶的残留毒性期分别为3、0、0和0天;用溴虫腈100、50、25和12.5 mg/L 处理的桑叶饲喂家蚕后,存活幼虫的历期、眠蚕体重、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蛹重和化蛹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据此认为溴虫腈是适合防治桑园害虫又对家蚕较安全的药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福建省荔枝、龙眼梢果蛀虫种类,比较记述了两种细蛾、龙眼亥麦蛾的形态和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鲁西南蝗虫种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地区、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境内有黄河、京杭运河和南四湖、东平湖,系黄河冲积平原,地表波状起伏,西部为平原,东部有零星山丘,气候属温带太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在700mm左右,植被繁茂,适宜蝗虫发生繁殖,是历史上的老蝗区。  相似文献   

8.
以名录形式列出了福建省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害虫2纲6目23科38种的名称、危害、寄主及分布,为控制绿竹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茶树害虫名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于1974—1976年与1990—1992年在福建省近40个县市(包括武夷山、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茶树害虫的调查。现据调查所得的材料,连同过去积累的调查记录和献资料整理成这一名录.  相似文献   

10.
【背景】降香黄檀被确定为海南省省树后,种植面积迅速增大,但对于其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方法】采用人工采集结合灯光诱集的方法,调查降香黄檀种植区的害虫种类,同时对其危害症状进行了详细描述。【结果】海南降香黄檀害虫共计19种,确定了其中18种的学名,并掌握了各害虫的分类学地位、危害部位及症状。害虫在降香黄檀植株各个组织部位均有分布,其中以叶部的分布数量较大,茎干次之。苗期以食叶性害虫居多;5年生以内的植株上蛀干害虫数量显著增多;老龄植株上的茎干害虫较少。【结论与意义】海南省降香黄檀各生育期均有害虫危害,日后仍需加强对其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朱锦懋姜志林郑群瑞蒋伟(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210037)(福建省建瓯市林委,353100)SpeciesDiversityintheForestCommunityofWanmulinNatureRe...  相似文献   

12.
本参照国内外专家对有害生物的危险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福建省森林资源状况和病虫害发生防治等情况,建立适用于福建省的有害生物潜在危险性的定量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对松突圆蚧,红脂大小蠹,萧氏松茎象,湿地松粉蚧,日本松干蚧等5种松树害虫,对福建省的潜在危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松突圆蚧,萧氏松芪象,日本松干蚧为高度危险的害虫,红脂大小囊,湿地松粉蚧属中度但接近高度危险的害虫,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记述采自福建武夷山地区蝗虫二新种,即曲缘卵翅蝗Caryanaa curvbnargina sp.n.亚武夷山雏蝗Chorthip pus wuyishanensis sp.n.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毛竹主要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结果,共查明天敌9目32科102种。其中昆虫纲螳螂目1科3种,半翅目1科5种,双翅目2科2种,脉翅目1科2种,蛇蛉目1科1种,鞘翅目4科9种,膜翅目14科37种;蛛形纲蜱螨目5科40种,蜘蛛目3科3种。  相似文献   

15.
福建苦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中国福建苦竹属(竹亚科)一新种,即罗公竹(Pleioblastus guilongshanensis M. M. Lin)。本新种与宜兴苦竹(P. yixingensis)相近似,区别在于前者节间较长(15~30 cm),幼时被微柔毛,仅节下有一圈白粉;竿箨上部无焦边;叶鞘被开展的刚毛等特征,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作者于1997-2000年对福建省九个地、市的蔬菜和花卉等作物上潜蝇科昆虫的调查结果,编制了现行福建省潜蝇科昆虫属、种检索表,以供鉴定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爬行动物区系及地理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爬行动物有123种和亚种,隶属2目17科69属.除5种海产龟鳖类及9种海蛇外,其余109种陆栖与半水栖(淡水)的种类中,属东洋界的种类有101种,占92.66%;遍布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种类共有8种,占7.34%.福建省陆栖与半水栖的爬行动物区系可划分为闽北山区丘陵省、闽东丘陵沿海省、闽西低山丘陵省、闽中丘陵平原省和闽南低丘平原省5个地理分布区,对每个地理分布区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区系的组成和特点分别进行了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标本的基础上,对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福州市及宁德市的7个海岸样带的海岸植物组成、生活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并据此筛选出适于福建海岸园林建设的原生植物种类。结果表明:7个海岸样带共包含74科229属323种海岸植物,其中原生种有278种、外来种有45种;含种数较多的科包括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共包含92属151种,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40.17%和46.75%。福建省海岸植物生活型大体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及其他5类,其中草本占优势;草本、灌木、藤本和乔木的种数分别为204、64、31和14种,草本和灌木的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63.16%和19.81%。按照生态类群可将福建海岸植物分为陆岸沙生生态类群、盐生湿地生态类群、基岩海岸及海岸林生态类群、广生境生态类群4类。福建省海岸植物园林应用综合评价体系共包含5个一级因子和19个二级因子。一级因子中权重值排在前2位的因子为生理适应性和美学特性,权重值分别为0.276 2和0.218 9;二级因子中盐碱适应能力的权重值最高(0.082 7),栽培成本、养护成本、资源数量和植株形态观赏性的权重值也较高(均在0.070 0以上)。采用这一评价体系从福建海岸原生植物中共筛选出适于海岸园林建设的植物40种,这些植物的得分均在3.00以上且观赏性强、生态功能较佳。此外,还针对滨海滩涂地带、沙滩开阔地带和基岩质海岸带提出了几种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营造的植物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兰科( Orchidaceae)植物是一类特殊且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类群[1],物种数量多、生活型多样且进化水平高,中国分布有兰科植物194属1388余种[2]1,是单子叶植物中种类数量最多的一个科;同时,野生兰又是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类群之一,全部种类都被列入《野生动植物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约占该公约涵盖的保护植物数量的9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保护植物中的“旗舰”类群[3]。  相似文献   

20.
2006-2007年对泉州市区主要园林植物上的害虫种类、分布、寄主范围和发生危害情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其危害程度与潜在危险性确定园林植物主要害虫84种,隶属于11目41科,其中外来害虫5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