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2006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出生麋鹿幼仔224只,新生麋鹿幼仔存活率81.70%,死亡率18.30%.41只麋鹿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死胎、弱胎和弃子等.分析仔鹿初生体重与仔鹿死亡关系发现,存活仔鹿与死亡仔鹿的初生体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体重大的幼仔更容易存活,事实上初生体重小于6.00 kg时仔鹿基本不能存活.北...  相似文献   

2.
室内饲养条件下,测量了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的体重,并探讨了胎仔数(分别为1只、2只、3只和4只)及父本缺失(母鼠单独抚育)对幼仔体重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出生后第一周体重的瞬时生长率最高,此后逐步下降;出生后28~35 d,体重增益最大(P<0.05).出生后7 d,不同胎仔数的体重没有明显差异,但至断乳时(出生后21 d),胎仔数为2只的幼仔平均体重明显高于其它胎仔数的平均体重(P<0.05).与双亲抚育相比,母鼠单独抚育的幼仔在断乳时的体重明显下降(P<0.05).这些结果说明,哺乳期内棕色田鼠幼仔的体重发育与胎仔数有关.由于棕色田鼠是单配制,双亲育幼,父本雄鼠的缺失减少了亲本投资,影响了幼仔的身体发育.  相似文献   

3.
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192只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体幼仔为研究对象,分析大熊猫出生体质量的统计学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大熊猫出生体质量主要分布在[100,210),且处于[100,110)和[200,210)区间的个体频率也较高,而出生体质量低于60 g的幼仔个体极少;因此,根据大熊猫出生体质量划分,100~210 g为正常体质量个体,高于或等于210 g为高出生体质量个体,低于100 g为低出生体质量个体,低于60 g为极低出生体质量个体;雄性幼仔的出生体质量更集中。合理划分大熊猫活体幼仔的出生体质量,有利于调整大熊猫幼仔的饲养管理方式和育幼人员的搭配。  相似文献   

4.
群居性动物的幼仔对亲本的识别有利于获得最大化的亲本抚育.雄性棕色田鼠对幼仔具有较高水平的父本投资,那么幼仔在断乳前是否能够识别父鼠并形成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呢?本研究通过双向选择测试、社会互作测试以及CPP测试探讨了这一问题.双向选择结果显示,与陌生雄鼠相比,出生后14 d和21 d的幼仔对父鼠访问的持续时间及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社会互作结果表明,14 d幼仔对父鼠的跟随行为较陌生雄鼠多,但探究行为及亲密行为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1 d幼仔对父鼠的探究行为较少、跟随行为和亲密行为较多(P<0.05).CPP结果表明,在连续4d(出生后13~16 d;19 ~22 d)的父鼠强化后,第17 d和第23 d的幼仔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P>0.05).这些结果说明断乳前的棕色田鼠幼仔已能够识别父鼠和陌生雄鼠,但不能形成对父鼠的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5.
对成都动物园2005年和2008年出生长颈鹿幼仔在母兽哺乳情况下的1月龄内幼仔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发现幼长颈鹿的主要行为有卧、走、站、吃奶、跑等,其中卧和站的行为分别占全天时间的61.7%和32.3%;幼长颈鹿在10 d左右开始学习采食青草,4周龄时明显能吃到一些青草.  相似文献   

6.
上海作为典型的低海拔地区,气候、环境等条件均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栖息地存在很大差异。为了研究在上海出生并生活的大熊猫幼仔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与四川雅安的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是否存在差异,本文比较分析了上海、雅安两地大熊猫幼仔在母兽哺育、人工辅助育幼2种育幼方式下的体质量、体尺和其他器官的生长发育情况,并采用Chapman生长模型模拟了两地大熊猫幼仔的生长曲线。研究发现:上海大熊猫幼仔40 d、60 d和7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四川雅安大熊猫幼仔(P 0. 05);母兽哺育的大熊猫幼仔40 d、60 d和7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人工辅助育幼的大熊猫幼仔(P 0. 05);雄性大熊猫幼仔40 d、60 d、70 d和100 d的体质量显著大于雌性大熊猫幼仔(P 0. 05)。整体而言,大熊猫幼仔的体长增长最快,其次为腹围,尾长最慢。母兽哺育大熊猫幼仔的体尺数据稍高于人工辅助育幼,与海拔无关;而相同育幼方式下,高、低海拔组幼仔体尺之间的差异无明显规律。Chapman生长模型很好地模拟了上海和雅安两地大熊猫幼仔0~120 d的生长曲线,但2条曲线在拐点日龄、拐点体质量、最大生长率均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两地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的差异研究,为上海地区繁育大熊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用消毒鲜牛奶全人工哺育美洲狮幼仔的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消毒鲜牛奶先后2次对出生后即遭母兽遗弃的美洲狮幼仔进行全人工哺育。初步探讨了取出幼仔进行人工哺育的时机,人工乳的配制,幼仔的疾病防治以及保健护理等技术问题,并取得了试验成功。  相似文献   

8.
于2006年6~11月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繁殖的毛冠鹿母仔的自然育幼行为采用瞬时观察法,每天8∶00~17∶00进行连续观察,每隔1min收集1次数据。结果显示母舔仔和仔吮乳的行为发生次数在出生20d内较多,之后逐渐下降,到60d以后几乎为0;而仔摄食和排便行为在出生20d以内几乎没有,20d后大幅增加;幼仔的活动频率也逐渐增加,40d以后活动很频繁。不同幼仔间存在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非自由生活的4窝11只猞猁幼仔的玩耍行为、亲和及入侵关系的变化.观察到36-57日龄幼仔的同胞打斗行为,这些打斗减少了这些幼仔之间游戏性接触的频次.这个"打斗期"与游戏行为和食性的变化同步发生.打斗后,幼仔游戏性接触的非对称性以及同胞之间的偏爱更加清楚.这些打斗导致了不同窝的幼仔之间等级结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顽固性腹胀是大熊猫幼仔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笔者对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人工繁殖出生的一例大熊猫幼仔因患该病进行了探索性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于下.1 病史大熊猫幼仔“龙龙”,雄性.8月龄时发生腹泻,口服氟哌酸并肌注庆大霉素等治疗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1岁2月龄时再次发病,表现为腹泻、腹胀并继发呼吸道感染,仍以前法治疗,辅以消胀片、维生素等,一周后病性基本得到控制.但腹胀未能治愈,特别是在进食精料馍和牛奶后腹胀加重,以至引起呼吸不畅.腹胀反复发生病程达3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