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异穗卷柏(Selaginella heterostachysBaker)药材的外观形态、孢子与茎的显微特征及近红外光谱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异穗卷柏的植株性状虽有明显不同,但其孢子形态、茎的解剖特征及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特征一致。研究结果为异穗卷柏物种分类与药材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邓宽平  杨胜伟  杨秀伟  张永刚 《广西植物》2021,41(12):1981-1987
为了解钩藤钩的微观形态发育过程,该文利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钩藤营养器官分枝茎钩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钩与茎之间在解剖学上既有相关性,又各有其自身的特征; 其相关性表现在茎的内部结构大体上决定着其钩的内部结构,充分体现钩是由着生在茎上的侧枝变态发育形成的; 在钩发育中期逐渐形成与茎类似的内部结构; 茎的内部结构组成在数量上比钩更丰富,钩只有初生结构; 钩藤茎与钩的药用成分积累没有本质的区别,均主要分布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由此可知,钩藤钩器官是由茎变态发育形成,但只有初生结构。该研究结果可辅助解决某些仅靠形态学性状难以解决的分类鉴定问题,为判断钩状茎或卷须茎的变态来源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新种棱皮龟套茎吸虫Elytrophallus dermochelysi sp.nov.对套茎属和其近缘属拟套茎属的分类历史作了回顾,讨论了所存在的分类问题及其渊源.套茎属的分类在历史上对于体表横纹环褶(plications)的有无这个特征有着不同的对待,存在一定的混乱,但目前此特征是区分两属最为可行的鉴别特征.对于两属吸虫其他的形态性状,本文亦作了综合讨论.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自四川西部发现的毛茛科唐松草属三新种,康定唐松草、细茎唐松草和九龙唐松草,并给出其与近缘种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结合在模式产地采集的高茎紫菀(Aster procerus Hemsley)以及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原始文献对其形态描述不充分且缺乏细胞学和分子系统学方面的报道。本研究对高茎紫菀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以及核型特征和系统位置分析,为紫菀属的修订提供资料。结果表明:(1)依据观察结果,补充了高茎紫菀新的形态特征:基生叶羽状分裂,成熟的基生叶较大,长可达26 cm,宽可达8 cm;花序托圆锥状。(2)高茎紫菀的染色体数目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6 m+2 M,核型属于1 A。(3)基于ITS和ETS标记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高茎紫菀不同居群的2个个体在同一进化支上(LP=100,PP=1.00),且位于核心紫菀属(LP=100,PP=1.00),与女菀[Turczaninovia fastigiata(Fischer)Candolle]构成姐妹类群(LP=52,PP=0.99)。研究认为,高茎紫菀基生叶和花序托的特征可为紫菀属的分类提供新的证据,支持高茎紫菀位于紫菀属(Aster L.)内,建议将女菀并入紫菀属。  相似文献   

6.
对引自墨西哥的香荚兰VanilaplanifoliaAndr.和生长于云南河口县城附近沟谷雨林下的滇南香荚兰V.siamensisRolfeexDownie进行了茎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在茎的解剖特征上有显著差异。从茎的横切面上看,引自墨西哥的香荚兰,在皮层最内方与维管区之间存在一环带状的厚壁组织,而滇南香荚兰茎则没有形成这种厚壁组织环;香荚兰茎的皮层细胞小,易于与维管区域的薄壁组织细胞相区别,而滇南香荚兰茎的皮层细胞较大,难与维管区域的薄壁组织细胞区分开来。在同属不同种植物茎中存在如此大的解剖学特征差异实属罕见。它不仅为区分这两个种提供重要的解剖特征依据,而且对于开展种间杂交和对杂种后代的识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筱  王桔红  罗娅婷  崔现亮  段富院 《广西植物》2022,42(12):2064-2074
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是一种生态危害性较大的入侵植物。为探讨不同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的化学计量特征,进一步揭示其营养策略与入侵机制,该研究以紫茎泽兰及其本土伴生种条叶猪屎豆(Crotalaria linifolia)为对象,测定研究了轻度入侵、中度入侵和重度入侵下紫茎泽兰根、茎、叶中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与其入侵地土壤养分状况,并进一步比较了紫茎泽兰和条叶猪屎豆的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3种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叶N、P含量均显著大于根和茎N、P含量,将更多的N和P分配至叶,增加资源获取,以利快速生长。(2)3种入侵程度下,紫茎泽兰茎N:P<根N:P<叶N:P,且茎N:P在中度入侵下显著大于轻度入侵,在入侵过程中其茎呈现出较高的生长速率,可促进其获取更多环境资源,增强生长竞争优势。(3)与本土种条叶猪屎豆相比,紫茎泽兰具有更高的根P、茎P含量,根和茎C:P、N:P均显著小于条叶猪屎豆,各器官C:N均显著大于条叶猪屎豆,显示出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及较低的资源需求量。(4)紫茎泽兰茎C和叶C、茎N和叶N均呈显著正相关,茎C:P与根C:P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对能量和资源的分配在生长和贮存之间存在权衡。研究认为,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采取增加地上部分的资源分配与利用以利于快速生长,同时具有较高的资源获取能力及较低的资源需求量,进而提高竞争能力,成为一种重要的入侵策略,促进其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中国兰科毛兰属一记录种——孟连毛兰,本种主要特点是花序短且一般具2朵花,花梗基部具较大的花苞片,唇瓣上有2条形状各异、增厚的附属物。但其茎长达30 cm,花梗和子房、花萼背面光滑无柔毛,唇瓣侧裂片大于中裂片等特征可与棒茎毛兰明显区别开。  相似文献   

9.
典型盐地植物小獐毛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茎、叶显微结构的解剖观察,表明小獐毛(Aeluropuslittoralis(Gouan)Parl.)与其它盐地植物相比,具有含晶细胞数目多,叶片中鞘细胞伸展区发达,茎、叶表皮细胞外壁硅质化明显,叶栅栏组织发达,而机械组织不发达等特点。结合小獐毛自然生境、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其外部形态、解剖结构与盐地生境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福建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连城冠豸山开展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有铁皮石斛分布。对其茎、叶组织构造及茎的显微粉末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维管束外侧的纤维群呈帽状,草酸钙针晶束于近表皮处多见,粉末中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以及纤维束外具有含硅质块的细胞等特征可作为该药正确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AnAmanita species, known as “haikagura-tengutake” in Japan and recently collected in Nepal, is identified asAmanita sinensis. Previously reported only from Southwest China, this species, distributed in Japan, Southwest China, and Nepal, is now considered to be a Southeast Asiatic element.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东缘,地域辽阔,环境复杂,植被类型多样,是我国北方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演变发展的重要地区。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及资料分析,报道了东北地区2种新分布植物,分别是野生堇菜(Viola arvensis)、线叶毛膏菜(Drosera anglica)。野生堇菜为东北地区新归化种,分布于哈尔滨市帽儿山,该种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分布,原产于非洲北部、亚洲西南部和欧洲;线叶毛膏菜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布于东北长白山区。该属在东北地区还有1种,即圆叶茅膏菜(D.rotundifolia)。两者的主要区别:前者叶为线状匙形,花柱3,每个花柱2分裂至中部;后者叶片近圆形,花柱3,每个花柱深裂至基部。凭证标本保存于东北林业大学植物标本室(NEFI)。这些新资料种的发现,对于丰富东北地区植物种类及对本地区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志荣  覃营  刘晟源  刘演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1):1971-1974
报道了中国兰科(Orchidaceae)鹿角兰属(Pomatocalpa)一新记录种——纹瓣鹿角兰[P. tonkinense (Gagnep.) Seidenf.],凭证标本保存于广西植物研究所标本馆(IBK)。纹瓣鹿角兰的花序疏生多数花,萼片、花瓣均具2条紫色条纹,中萼片及花瓣远长于侧萼片,与中国原记录的2种鹿角属植物容易区分。该研究提供了新记录种的形态描述、中国鹿角兰属植物图版及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4.
台湾坡天牛一般随着木制品及包装制品进行远距离传播入境。目前我国台湾地区和日本有分布,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9年5月凭祥口岸从来自越南的相思木板上截获了台湾坡天牛,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台湾坡天牛种类鉴定。台湾坡天牛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其鞘翅基部具明显的黑褐色宽横带。通过入侵可能性分析,来自我国台湾地区、日本的台湾坡天牛入侵我国大陆地区的可能性很大。台湾坡天牛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区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一旦传入我国,将对我国的农林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各口岸应对进境的木制品及包装加强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5.
喻丁香  杨锦超  肖之强  杜凡 《广西植物》2018,38(11):1446-1453
植物资源调查是探讨系统发育、植物区系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的基础,是我国植物研究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虽然我国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有了丰富的积累,并以《中国植物志》和各地方植物志为代表,但部分偏远地区的植物资源状况仍然缺乏数据。该研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分析,发现云南省被子植物新记录3种,即柳叶黄肉楠(Actinodaphne lecomtei C. K. Allen)原分布于四川、贵州、广东(乳源)、广西,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八角樟(Cinnamomum ilicioides A. Chevalier)原分布于中国的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为其新记录点;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 A. M. Lu ex Chang et Lu)原分布于贵州安龙、望谟、册亨、兴义等,云南省丘北县为其新记录点。柳叶黄肉楠和八角樟在云南的新分布点是对我国樟科薄弱地带的补充,为分析滇产原始种类对相关属的起源发生和中国樟科分类学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贵州山核桃在物种层面上对确定贵州山核桃与喙核桃(Annamocarya sinensis)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案例,并为云南发展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生产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6.
白毛算盘子(叶下珠科)在中国无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华  郭永杰  李玉玲  姚纲 《广西植物》2022,42(10):1645-1651
长期以来,白毛算盘子(Glochidion arborescens Blume)被认为广布于中国云南西部至南部地区。该研究基于多年野外考察及标本查阅工作发现,由于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实为标本错误鉴定所致,相关错误鉴定的标本绝大部分属于绒毛算盘子 [G. heyneanum(Wight & Arn.)Wight],少部分属于里白算盘子(G. acuminatum var. acuminatum Müll. Arg.)、毛果算盘子(G. eriocarpum Champ. ex Benth.)、艾胶算盘子 [G. lancolarium(Roxb.)Voigt]或厚叶算盘子 [G. zeylanicum var. tomentosum(Dalzell)Trimen]等物种,故在此将白毛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予以排除。另外,对白毛算盘子进行了后选模式指定,并提供了白毛算盘子与相关混淆种的物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主要分布于澳洲的扇盘衣属地衣,缝裂扇盘衣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从而为中国地衣区系增加了一个新记录属。文中报道的该属的地衣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范围也十分珍异。因而,对于该属及种的特征从形态学、解剖学与化学方面给以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18.
原唇柱苣苔属(Chirita Buch.-Ham. ex D. Don)为一个人为界定的属, 2011年在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及其近缘属开展了系统发育重建工作,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唇柱苣苔属唇柱苣苔组(Sect. Gibbosaccus C. B. Clark)的物种被并入了广义报春苣苔属(Primulina Hance)。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早期经典分类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以及对现报春苣苔属部分物种的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认知不够,该属下一些物种的分类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比如,在对中国和越南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个报春苣苔属的物种——广布于中国西南和华南直至中南半岛中部的钟冠报春苣苔[Primulina swinglei(Merr.)Mich. Möller & A. Weber]命名人和原被认为是中国与广西特有种的疏花报春苣苔[P. laxiflora(W. T. Wang)Yin. Z. Wang]之间的鉴定存在分类学问题,需要进一步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该文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形态比较,同时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原始描述对比、植物标本检查、栽培观察以及野外实地观察,确定疏花报春苣苔是钟冠报春苣苔的异名。此外,还明确了钟冠报春苣苔的后选指定模式标本。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道了兰科(Orchidaceae)鸢尾兰属(Oberonia Lindl.)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 Hooker f.)和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 Gagnep.)。其中,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与国内分布的全唇鸢尾兰(O. integerrima)和扁葶鸢尾兰(O. pachyrachis)均较为相似,但该种花葶中下部两侧具狭翅,不与叶合生,唇瓣边缘具明显的啮蚀状齿或细流苏状,先端中部具明显凹缺,可明显区别。心唇鸢尾兰(O. orbicularis)于2013年首次发现于云南省勐腊县,为中国新记录种。凭祥鸢尾兰(O. delacourii)与剑叶鸢尾兰(O. ensiformis)最为相近,但前者唇瓣中裂片先端小裂片近方形,小裂片先端边缘具流苏状齿,可明显区别于后者。凭祥鸢尾兰自1929年发表以来,除模式产地老挝外,至今未见新分布点的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文中提供了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相似文献   

20.
云雾算盘子(Glochidion nubigenum Hook. f.)于1988年被描述为中国分布新记录种,但同时所引证的凭证标本(李渤生、程树志4533;采于西藏墨脱)实际属于米什米算盘子(G. mishmiense Hook. f.),而《中国植物志》及Flora of China等分类学著作中关于云雾算盘子的形态特征描述与上述凭证标本及云雾算盘子原始形态描述均不符,因此前人关于云雾算盘子在中国的分布记录属于标本鉴定错误所致。近期在西藏日喀则市亚东县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真正的云雾算盘子野生居群,证实中国确实有该种分布,故对该种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区信息予以修正,并提供了该种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与野外活体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