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猎隼、阿尔泰隼和矛隼的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多年非连续性的野外观察、观察与有关文献资料,在饲养、环志和没收的隼科鸟类的基础上,进行了初步分类研究,对珍稀波涛 物种猪隼、阿尔泰隼、矛隼在地理分布、亚种划分、生活习性、繁殖行为,以及分类地位等方面进行概括性叙述,旨在为今后隼科鸟类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栖木是重要的生境因子,对于鸟类生境选择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9月-2004年3月,采用固定样地对照观测的方法,分析研究栖木在越冬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栖息地选择与捕食方式选择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增加了栖木的试验区(下称试验区),红隼的出现频率远大于未增加栖木的对照区(下称对照区);试验区红隼个体平均停留时间显著长于对照区;在试验区红隼栖停捕食占捕食次数的77.24%,而在对照区红隼只进行飞行捕食,红隼捕食方式和样地中是否增加栖木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试验区,红隼栖停行为时间占51.8%,大于对照区(30.1%),对照区中,红隼在空中的行为如飞行、翱翔、悬停等行为时间所占比例为34.8%,远高于试验区(12.1%)。这些结果表明,栖木在越冬红隼的栖息地选择和捕食方式选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栖木的存在是栖停捕食的先决条件,冬季红隼偏好于具有较好栖木条件的栖息地,并且偏向于采取低消耗低收益的栖停捕食。  相似文献   

3.
红隼和黄爪隼繁殖分布区重叠,二者的外部特征十分相似,但行为却很不相同,包括是否远途迁徙、繁殖过程、食物与食性等。2006年56月和20106月和20102011年春夏及2012年52011年春夏及2012年57月,采用焦点观察法和路线调查法,对新疆北部几个繁殖区的黄爪隼和红隼的活动规律、栖息地选择、相互距离、繁殖习性、食物组成展开调查。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比较接近,两者巢间距最近约30 m,但取食生态位却是不同的,红隼更喜欢捕捉沙鼠、小鸟、麻蜥或沙蜥等脊椎动物(占84.8%),而黄爪隼则以采食直翅目昆虫、蜈蚣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占95.3%)。二者每小时捕食育雏频次也显著不同。在中国,黄爪隼可能是一个"入侵"的或"东扩"物种,此消彼长,漂泊成性,营巢地不固定,近10年种群数量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记述采自海南省太阳隼[虫忽]属1新种:华氏太阳隼[虫忽]Heliocypha huai.sp.nov.和采自贵州省印度隼[虫忽]属1新种:赤水印度隼[虫忽]Indocypha chishu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记述采自海南省太阳隼属1新种:华氏太阳隼Heliocyphahuai,sp.nov.和采自贵州省印度隼属1新种:赤水印度隼Indocyphachishuie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自然博物馆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6.
红隼的繁殖习性及领域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隼是森林益鸟。本文着重记述了其分布和数量、活动规律、繁殖习性、雏鸟生长等,并对繁殖期的领域选择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到2004年6月对上海郊区祝桥镇、机场镇和朝阳农场及其附近区域的红隼种群密度进行了计数调查.调查通过固定路线进行,共进行调查53次.结果表明该区域红隼种群密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红隼种群的季节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红隼的迁徙及居留情况,认为红隼在上海地区的居留状况包括留鸟、冬候鸟和过境鸟3种类型.混合农作物生境和芦苇生境中红隼种群密度具有极显著差异(t=4.6506,P=0.0000〈0.001),红隼更加偏好混合农作物生境.通过红隼的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红隼的居留状况和对生境的选择情况.  相似文献   

8.
上海郊区冬季红隼行为时间分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3年11月~2004年2月采用随机个体、连续取样的方式,在上海郊区获取了越冬112只次红隼(Falco tinnunculus)123.33 h的行为数据,对红隼的时间行为分配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红隼白天活动时间大部分用于栖停(44.45%),其次为捕食(18.83%)、停落(12.17%)、飞行(9.98%)、滑翔(8.11%)、悬停(3.46%)、梳羽(1.70%)、戏耍和交互(1.32%)。栖停在早中晚占有较高的比例,而捕食在上午和下午分别具有一个高峰时段。红隼在1 d中具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在上午(8∶00~10∶00)和下午(13∶00~15∶00)。通过对行为发生时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活动高峰主要是由捕食行为及相关的飞行、悬停等行为组成。  相似文献   

9.
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多地观鸟产业的明星物种。然而,目前关于黑冠鹃隼的生态学研究非常稀缺,极大限制了我们对该物种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福建省明溪县林业局前期鸟类记录,于当地选择了32个样地开展实际调查,其中16个观测到黑冠鹃隼。基于上述样地的气候与地理特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最大熵(maximumentropy,MaxEnt)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model,GLM)对黑冠鹃隼的生境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该县域内黑冠鹃隼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以期为黑冠鹃隼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MaxEnt建模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是限制黑冠鹃隼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其中耕地和湿地类型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子;(2)黑冠鹃隼分布也受到距道路距离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GLM分析结果表明距道路距离对黑冠鹃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综上,黑冠鹃隼更偏好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或湿地、离道路较远、归一化植被指数较低的生境。  相似文献   

10.
聚焦猎隼     
马鸣 《生命世界》2008,(4):36-37
猎隼又被称之为“海东青”、“突鹘”、“兔虎”、“鸽鹘”或“鹞子”等,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四川、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省区,国外分布于中亚各国。维吾尔族人称其为“匈喀尔”,而藏民则称之为“茶”,属鸟纲,隼形目,隼科。它们稍长的尾羽将它和其他的猛禽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