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麻胚胎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麻的一个花药内通常包含300—400个大小不等的花粉团,每个花粉团内复花粉粒的集合范围一般是几百个至一千个左右。小孢子四分体形成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绒毡层属分泌型,细胞具单核。胚珠结构十分简化,单珠被发育不完全,不形成珠孔。胚囊合点端仅一个珠心细胞,成熟胚囊由珠孔端四细胞组成。传粉到受精的时间间隔为4天,双受精正常。初生胚乳核少有一次分裂,常于受精后6—7天解体。种子于开花后20—21天成熟。16—20天的种子人工萌发率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药天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天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止痛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外周血压,抗缺血缺氧,并能增强免疫功能.天麻能提高SOD抗氧化酶的活力,消除氧自由基。天麻无任何毒副作用,可反复给药,是一种药理作用广泛的中药材。  相似文献   

3.
天麻幼苗菌根细胞内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萁小茹侵入天麻幼苗以后,在根的皮层细胞内形成两类不同的染菌细胞:外部1-2层是包含紧密缠绕的菌丝团的细胞,简称为菌丝结细胞;内部一层细胞形态较大,只含少量菌丝,称为真菌消化细胞。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研究表明,菌丝结细胞内酶活性很低,只在少数老的菌丝内部具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未见植物细胞释放水解酶,因而菌丝结细胞内少量菌丝的溶解应属于自溶。真菌消化细胞内大量的小颗粒和小液泡中具有很高的酸性磷酸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天麻种子萌发过程中与其共生真菌石斛小菇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范黎  郭顺星 《菌物系统》1999,18(2):219-225
天麻Gastrodia elata种子与石斛小菇Mycena dendrobii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石斛小菇可与天麻共生,促进天麻种子发芽并形成原球茎。菌丝主要分布于原球茎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内皮层细胞中的菌丝则被消化。原球茎细胞中的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进一步液泡化并最终被水解。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常被菌丝  相似文献   

5.
基于相似性克隆策略和RT-PCR,从兰科植物乌天麻(Gastrodia elataf.glauca)球茎克隆得到两个新的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命名为gastrodianin-4A(ga4A)和gastrodianin-4B(ga4B),并首次用Northern杂交研究了该基因在植物不同部位的转录表达。结果表明,天麻个体的不同部位只转录表达同一种Gastrodianin基因,纯化自球茎的Gastrodianin蛋白质的肽质量指纹谱与推导的Ga4A和Ga4B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吻合;Northern杂交证明天麻的地上器官Gastrodianin基因转录表达量远远高于地下球茎,而次生球茎皮层组织的表达量比中柱和整个营繁茎的都高一些。天麻球茎Gastrodianin的外周表达模式可能是天麻在地下抵御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 Karst)入侵球茎皮层内部的防卫机制之一,但该基因在天麻地上部分的高丰度表达暗示Gastrodianin可能蕴藏其它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天麻作为著名名贵药材和药食同源试点品种,其产量和消费量逐年上升,炮制加工对其化学成分及活性的影响成为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炮制加工(以蒸制和干制为代表)对天麻营养成分(如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功效成分(如腺苷、多酚及其酚苷和活性多糖等)及天麻微观结构的影响视角深入详细分析了天麻最近5年的研究进展,结果证实在加工过程中天麻化学成分的变化与其微观结构有一定的关联性,揭示了炮制加工影响天麻化学成分及其微观结构的内在原因,最后总结了天麻开发利用现状,为天麻的精细加工及多功能化研发提供了基础与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2′,4′-四羟基二氢查尔酮(1)、紫铆花素(2)、3,4,2′,4′,α-五羟基查尔酮(3)、金色草素(4)、芒果苷(5)、没食子酸(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6β-羟基-豆甾-4-烯-3-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棕榈酸甲酯(11)、1-棕榈酸单甘油酯(12),其中化合物1~4、6~8均为首次九子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具有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0.3、61.5、56.0μg/mL。  相似文献   

8.
天麻Gastrodiaelata种子与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石斛小菇可与天麻共生,促进天麻种子发芽并形成原球茎。菌丝主要分布于原球茎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内皮层细胞中的菌丝则被消化。原球茎细胞中的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进一步液泡化并最终被水解。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常被菌丝重新定殖。这一菌丝被消化及菌丝的重新定殖过程在整个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可不断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文章报道了发现于云南省兰科植物纤弱天麻(Gastrodia exilis Hook.f.)的中国新记录,比较和归纳了其形态近缘种勐海天麻(G. menghaiensis Z.H. Tsi & S.C. Chen)、葡萄天麻(G. putaoensis X.H. Jin)和白花天麻(G. dyeriana King & Pantl.)的分类特征。【方法】使用体视显微镜对上述物种野外居群标本进行了解剖观察,并用接驳微距镜头的数码相机进行了拍摄记录。【结果】纤弱天麻唇瓣与花被筒分离,唇瓣前部表面有两个明显的三角形薄纵脊,花被筒裂片先端撕裂状,易于区分。【结论】纤弱天麻是中国新记录兰科物种,本发现扩大了其分布区,也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天麻Gastrodiaelata种子与石斛小菇Mycenadendrobii的共生萌发试验表明,石斛小菇可与天麻共生,促进天麻种子发芽并形成原球茎。菌丝主要分布于原球茎的柄状细胞、外皮层细胞和内皮层细胞,在外皮层细胞中形成菌丝结,内皮层细胞中的菌丝则被消化。原球茎细胞中的菌丝均被电子透明物质和原球茎细胞质膜包围而与原球茎细胞质相隔离,菌丝进一步液泡化并最终被水解。含有衰败菌丝的原球茎细胞常被菌丝重新定殖。这一菌丝被消化及菌丝的重新定殖过程在整个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可不断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天麻3种变型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对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POD)的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麻3种变型的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活性不同,酶谱条带数在5~7条之间,且具有特征谱带。其中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带数相同,两者的酶谱条带数均多于绿天麻;绿天麻、乌天麻和红天麻的酶谱条数依次分别为5条、7条和7条;其中基本酶带有5条,Rf值分别为0.06、0.24、0.83,0.89、0.98;乌天麻与红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86,说明这两个种亲缘关系近;乌天麻与绿天麻的相似度指数为0.71,反映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相似文献   

12.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不同产地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差异,采用日立L-8800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7个分别产自四川荥经县、剑阁县和云南小草坝的野生及引种天麻品种的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7种天麻的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均较高,其中以四川荥经县野生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四川荥经县引种云南小草坝样品中氨基酸含量最低.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中氨基酸的含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天麻生长过程中酸性磷酸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伴生的天麻(Gastrodia elata)块茎为材料,研究了天麻生长发育过程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天麻生长90d时,其酶谱中有3条谱带,且均显色较弱;生长至120d时,其酶谱与生长90d的酶谱相同,但谱带显色加深;而在生长150d时,酶谱中缺少了一条Rf 0.852的谱带。在90~150d的天麻生长发育过程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讨论了酸性磷酸酶(ACP)同工酶变化的生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属兰科植物,从天麻中提炼出的化学成份有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醚苷、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1]。其中活性成份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份是天麻素(化学名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又称天麻苷)[2]。天麻素在非酶体系中稳定,在肝、肾、脑组织匀浆中天麻素可被代谢为天麻苷元。在组织中的代谢,以肾最快,脑次之,肝最小;在脑组织中,天麻素在小脑、丘脑、脑桥与延脑区域代谢速度快于皮层、纹状体和海马区[3]。有关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可见天麻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远无止境,但是某些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和阐明,本文对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湖北野生天麻的遗传分化及栽培天麻种质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7条ISSR引物对天麻(Gastrodiaelata)8个自然居群和6个人工栽培居群共483个样本的居群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检测,共检测出清晰、重复性好的DNA带77条,其中64条为多态性带,总多态位点百分比PPB=83.12%。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天麻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多态位点百分比PPB=59.09%,有效等位基因数Ae=1.29,Nei’s遗传多样度H=0.176,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I=0.270,明显高于人工栽培居群(PPB=35.71%,Ae=1.16,H=0.100,I=0.155),揭示出栽培居群存在明显的遗传基础狭窄和遗传均质性问题。UPGMA聚类分析表明,自然居群与栽培居群存在明显的分化而分别聚为两大类群。自然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0.2558,与AMOVA分析所揭示的居群间遗传变异量占总变异的27.25%的结果相近,说明天麻自然居群间亦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基因流(Nm)为1.4547,相对较弱,可能对自然居群的遗传分化有一定影响。自然居群聚类结果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地理区域聚类趋势,但Mantel检验表明自然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并不存在显著相关(r=0.1669,P=0.2110),揭示出天麻自然居群的分化现状可能是其生活史特性、地理隔离与人为破坏综合作用的结果。栽培居群的遗传均质化趋势,揭示了引种驯化的瓶颈效应和长期无性繁育所导致的遗传多样性丧失,也反映出栽培天麻种质的遗传基础狭窄。而栽培居群与自然居群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反映天麻栽培居群与自然居群间可能存在基因流的阻断。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对产地、品种、以及炮制方法等因素对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炮制对天麻药材中天麻素的含量影响最大.对不同炮制方法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蒸制法可显著提高天麻素的含量.本文还讨论了天麻素在炮制过程中形成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从采自贵州、陕西、四川和云南的天麻组织中共分离获得62株内生真菌。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鉴定,62株内生真菌分属于3个亚门、5纲、7目、9科、13属。研究结果还表明采自不同地点的天麻以及天麻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的类群与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天麻Gastrodia elata是典型的腐生型兰科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需要小菇属Mycena真菌的侵染和共生,目前天麻种子共生萌发分子机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我们首次对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采用iTRAQ标记的液质联用技术,成功鉴定了天麻成熟种子和萌发后原球茎的蛋白质组,共鉴定蛋白1 769个(global FDR 1%)。两组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差异蛋白269个。差异蛋白GO注释结果表明,在天麻种子共生萌发过程中,差异蛋白参与的功能和生物过程多样,以催化和结合为主,还参与感知环境刺激、分子信号等功能。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蛋白还主要参与了转导、能量代谢、次生代谢和环境适应等过程。我们发现,一些参与内吞作用的蛋白在共生萌发过程中存在差异表达,表明内吞可能参与到二者互作过程中。对差异蛋白质组的深入解析和研究有利于揭示天麻种子共生萌发的分子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4个天麻种子萌发菌菌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个天麻萌发菌的最佳生长温度为25℃,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5.0~6.0,最佳培养基为木屑-麸皮培养基。综合试验结果筛选出西乡为一株优良天麻萌发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