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广州市20世纪50~60年代的初期阶段、80~90年代的中期阶段及2000年后的后期阶段三个时期的9个城市公园人工湖滨水区域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梳理其植物景观特点。结果显示,广州市公园常用滨水植物种类有225种,隶属81科171属;三个时期均出现的植物种类仅有31种。景观上早期阶段突出乡土特色,中期阶段注重南国风情,后期阶段强调生态体系。提出广州公园滨水植物配植不仅要注重展现时代特征,也应扩展物种应用展现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一年四季花开不断,素有“花城”之称。2009年1-3月,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广州市共有春花园林植物310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盛花期植物285种,并对广州市春花园林植物种类组成、生活型、产地、开花状况、观赏部位和应用的普遍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广州市城市绿化植物种类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湿地公园植物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提高湿地公园的生态服务能力、加强湿地公园的物种保育功能并促进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质量,对广州地区20个湿地公园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有205种湿地植物;对其物种组成、生活型、生态习性、优势科属及应用频度等的分析表明,湿地公园的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植物种类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保护和珍稀植物种类应用较少等。基于此,推荐了55种本土植物作为广州市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改造和景观配置的候选物种,同时还提出了对未来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广州市植物资源状况及生态环境变化动态,对广州市的维管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植被群落进行了调查和比较分析。在种类方面,共记录到广州市维管植物230科1 362属3 508种,其中石松类和蕨类植物25科78属174种,裸子植物8科20属34种,被子植物197科1 264属3 30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20种,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有5种;外来入侵植物有131种;种子植物区系为热带-亚热带过渡性质,表征科为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五列木科(Pentaphylacaceae)、叶下珠科(Phyllanth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卫矛科(Celastr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等7科。植被调查和评估显示,在严格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条件下,不同植被类型的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都趋向良性发展,并且森林植被继续向地带性顶极群落类型演替。这为广州市植物多样性现状以及近10年植被变化动态提供了完整的基础资料,并对制定广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战略以及保障区域生物安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广州外来入侵植物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野外调查及相关文献资料,初步探讨了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分布生境、生长特性、危害以及来源.结果表明:广州市现有外来人侵植物73种,隶属于27科59属,其中菊科(19种)、禾本科(8种)、豆科(7种)和苋科(7种)植物占了入侵植物总种数的56.2%.生活型分析发现,在广州有分布的外来入侵植物中,陆生草本植物最多(58种),其次为灌木(10种)、水生草本(3种),乔木种类最少(2种),它们主要生长在人类干扰比较频繁的低海拔地区.另外,基于对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在野外的生长和分布状况等生态学特性进行分析,可大致将它们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危害程度分为3级,其中危害严重的有11种,危害中等的有25种,危害较轻的有37种.从原产地分析来看,61种来自于热带美洲地区,占广州外来入侵植物总种数的83.6%.与国内其他地区外来入侵植物进行比较发现,广州和广西共有种数最多,有62种,然而,对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种类,在数量上广州与香港、深圳和广西相同种类较多,分别有8种、7种和6种.对广州市目前外来植物的入侵风险(潜在威胁)的评估结果表明,对一些在其它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植物,应当加强监控,防止入侵扩散并造成重大生态灾难.还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途径及防治策略做了简要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花境植物应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深圳市38个主要花境节点进行调查。统计表明,花境植物共有101科161属185种,对植物种类、应用频率、植物色彩和乡土植物应用等进行分析,针对花境植物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深圳及周边地区花境植物的选择和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是绿道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组成要素。以广州市域分布的绿道为研究对象, 进行实地调查与统计处理, 并对主要树种组成、开花时间特征、重要值、乡土植物使用情况等开展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1)广州绿道常见观花木本植物有28种; 全年皆有开花树种, 主要集中在夏季, 如6、7和8月份分别有15、14和12种; (2)优势植物主要有细叶榕、羊蹄甲、高山榕和杧果等, 乡土植物使用率占总数的73%, 但部分乔木树种(如细叶榕)运用频率较高导致群落组成单一; (3)广州绿道树木长势较为良好, 病虫害情况较少, 但也需要加强后期病虫害防护措施; (4)多数常见树种的胸径与冠幅、树高呈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为避免绿道植物群落同质化现象, 建议后续在绿道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栽植更多种类的乔灌植物, 加强林木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提升广州市绿道森林景观和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对广东省木质藤本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广州公园和校园的调查、统计,从区系地理学角度分析木质藤本的地理成分以及在园林应用中的潜力。结果显示,广东省木质藤本共有578种(含亚种、变种、栽培种和变型),隶属于59科161属。其中,热带性科占总科数的71.12%,热带性属占总属数的81.99%,表明木质藤本的地理成分具有典型的热带性,这与广东省地处东亚季风气候特点相一致。乡土种531种,占91.87%,外来种47种,仅占8.13%,说明广东省木质藤本乡土植物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应用于广州园林中的木质藤本仅28科46属61种,其中乡土植物34种,外来植物27种,应用种类较少,园林应用潜力较大。建议在园林建设中通过增加优良种类的应用数量和提高应用频率,以及驯化观赏价值高的乡土种等途径来提高木质藤本的种类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调查到广州市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植物居群的大小和数量以及受威胁等级,建议将广州市分布的14种野生植物列为市级重点保护对象。通过分析植物的生存现状和受威胁因素等,对广州市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州市屋顶自然生长的植物种类调查结果,共记录维管植物49科109属128种.通过调查及分析,推荐16种有较好屋顶绿化潜力的物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澳门路环黑沙水库植物群落与物候特征,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黑沙水库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空间结构、多样性及重点植物物候期。结果表明,在1200 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88种,隶属于47科80属。乔灌层无明显优势树种,草本层中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具有较显著优势,各层植物分布均匀程度差异小。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大部分种类各物候期存在重叠现象,萌芽展叶期持续时间长,开花期集中在5-6月,果熟期10-12月最盛。根据乡土植物群落和物候特征,筛选并推荐在澳门及邻近区域可开发的景观植物,为构建生态价值高的植被景观或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选择广州市具有较长的自然式缓坡驳岸,且植物养护管理良好的6个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其耐湿草本植物种类及其景观应用情况,分析广州公园耐湿草本植物造景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在调查区域内共记录有耐湿草本植物77种(含变种、变型和品种),隶属26科52属,其中一年生草本26种,多年生草本50种,蕨类1种;常用的耐湿草本植物以低矮型和中型草本为主。广州公园的耐湿草本植物应用于水边造景有以下四个特点:①色彩调和,展现水乡风光;②线条变化,增添湿地趣味;③适地适草,体现热带特色;④自然种植,创造观景效果。广州公园建设宜考虑适当增加地带性的多年生耐湿草本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Understanding how the landscape‐scale replacement of indigenous plants with alien plants influences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is critical in a world characterized by increasing biotic homogenization. An important step in this process is to assess the impact on invertebrate communities. Here we analyse insec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sweep collections from indigenous and alien (Australasian) woody plant species in South Africa's Western Cape. We use phylogenetically relevant comparisons and compare one indigenous with three Australasian alien trees within each of Fabaceae: Mimosoideae, Myrtaceae, and Proteaceae: Grevilleoideae. Although some of the alien species analysed had remarkably high abundances of herbivores, even when intentionally introduced biological control agents are discounted, overall, herbivorous insect assemblages from alien plants were slightly less abundant and less diverse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indigenous plants – in accordance with predictions from the enemy release hypothesis. However, there were no clear differences in other insect feeding guilds. We conclude that insect assemblages from alien plants are generally quite diverse,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and assemblages from indigenous plants are only evident for herbivorous insects.  相似文献   

15.
谷颐 《植物研究》2006,26(6):763-768
通过对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初步调查研究,报道了长春市常见园林地被植物有95种,隶属76属37科。介绍这些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及生态习性,指出了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长春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0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广州地区6个野牡丹科植物野生种及国外引进4个园艺栽培种进行物候学、抗寒性系统观察,综合评价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后对其打分,筛选出7个野牡丹科植物可大规模应用于广州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丰富了本市园林植物品种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