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宁夏枸杞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确定宁夏枸杞的适宜灌溉量,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月灌溉定额对宁夏枸杞叶片结构、光合生理以及果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月灌水定额<900 m3·hm-2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枸杞的叶面积、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叶片结构紧密度、叶片光合速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气孔限制值和枸杞果实产量显著增加,而气孔密度和胞间CO2浓度则呈下降趋势;月灌水定额>900 m3·hm-2以后,叶片胞间CO2浓度随月灌溉定额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而叶面积、气孔密度和枸杞果实产量变化不显著,其他指标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枸杞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以450 m3·hm-2处理最高,分别达8.02和324 mmol·m-2·s-1;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在节水条件下,900 m3·hm-2的月灌溉定额较适合枸杞的灌溉.  相似文献   

2.
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完全随机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灌水(0、900、1200、1500 m3·hm-2)和施氮(0、90、150、210、270 kg·hm-2)处理对田间冬小麦生长、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吸收量、氮肥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效率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氮肥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施氮量在0~150 kg·hm-2时,冬小麦籽粒产量、氮吸收量和氮收获指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超过150 kg·hm-2时不再显著增加;随灌水量的增加,冬小麦耗水量和整体水分利用效率增加,降水和土壤供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及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随施氮量的增加,降水和灌水量占耗水量的比例降低,土壤供水占耗水量的比例增加,整体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且均在施氮150、210和270 k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因素,本试验条件下,生育期灌水1500 m3·hm-2、施氮150 kg·hm-2的处理为产量和效益兼优的最佳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3.
水钾互作对高产夏玉米茎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采用干旱棚池栽试验,研究了水钾互作对夏玉米茎秆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水可显著提高茎秆的伤流量,施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水分缺乏对茎秆伤流量的影响,在灌水2250 m3·hm-2时施钾可显著提高各生育时期茎秆的伤流量.水钾互作可显著提高茎秆穿刺强度和茎粗,在灌水2250 m3·hm-2时施钾处理的穿刺强度和茎粗较不施钾处理分别高46.0%和36.4%,施钾条件下灌水2250 m3·hm-2较灌水450 m3·hm-2处理的穿刺强度和茎粗分别高30.7%和8.6%.灌水2250 m3·hm-2时施钾显著提高了茎秆维管束数目、面积及维管束内厚壁细胞、皮层和硬皮组织厚度.即水钾互作能够显著提高夏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本试验条件下,施180 kg K2O·hm-2、适当增加灌水量可显著提高夏玉米抗倒伏能力和产量.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动式遮雨棚水分精量控制试验研究了交替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溉定额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替地下滴灌春玉米需水关键时期为拔节-抽雄期、抽雄-灌浆期,具体表现为耗水模系数与耗水强度大,且对水分敏感性高,在灌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要优先满足春玉米这两个时期的水分需求.随着灌溉定额的增加,产量呈现增加趋势;灌溉定额小于2764.5 m3·h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增加快速增加,大于2764.5 m3·hm-2时产量随灌溉定额增加缓慢增加;当灌溉定额为3357.1 m3·hm-2时产量最高,达12109.0 kg·hm-2.与固定地下滴灌相比,在灌溉定额相同条件下,交替地下滴灌产量提高5.4%,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5.6%.与固定地下滴灌相比,灌溉定额减少20%时,交替地下滴灌虽然产量下降1.8%,但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1.0%,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22.7%.综合考虑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两个指标,确定试验区春玉米交替地下滴灌的适宜灌溉定额为1600.4~3357.1 m3·hm-2.  相似文献   

5.
以淮河以南麦区大面积种植的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越冬期不同用量养猪处理废水(30、60、90和120 m3·hm-2)和穗期施氮水平(0、30、60和90 kg·hm-2)对小麦中微量元素含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麦地上部植株Ca、Mg和Fe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下降后上升,Cu、Zn和Mn含量则呈不断下降趋势.Ca、Mg、Cu和Zn含量除拔节期以外,均以施用处理废水120 m3·hm-2并穗期施氮90 kg·hm-2为最高;各生育期Fe和Mn含量均以施用处理废水120 m3·hm-2并穗期施氮90 kg·hm-2为最高.Ca、Mg、Cu、Zn、Fe和Mn含量在各生育期均随着处理废水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品质方面,施用处理废水90 m3·hm-2并穗期施氮60 kg·hm-2为最佳施肥模式.养猪处理废水通过厌氧无害化处理后与氮肥配施应用于小麦栽培,能促进小麦植株微量元素的提高并改善籽粒品质,整体而言,以越冬期施入60~120 m3·hm-2处理废水、穗期配施氮肥90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6.
在新疆北部地区自然生态条件下,采用棉花品种‘新陆早4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滴灌定额处理(W1:600 m3·hm-2,W2:540 m3·hm-2,W3:480 m3·hm-2,W4:420 m3·hm-2,W5:360 m3·hm-2),研究了棉花叶面积指数、冠层开度、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对不同滴灌定额的响应.结果表明: 随着滴灌定额减少,棉花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群体光合速率均呈现降低趋势,其中W1与W2处理间的上述参数在盛蕾期至吐絮期均无显著差异;冠层开度则随滴灌定额减少呈增加的趋势.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以W1处理最高,分别为6549和2677 kg·hm-2;W2处理籽棉产量仅比W1处理低6.5%,灌溉水利用效率较W1处理高3.9%.相关分析表明,盛花期至盛铃期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吸收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均与籽棉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控制滴灌定额在540 m3·hm-2有利于棉花在盛花至盛铃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增加冠层开度、保证光吸收率,进而增强群体光合速率,在不显著降低产量前提下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郭丙玉  高慧  唐诚  刘涛  褚贵新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679-3686
优化水、氮供应是实现作物高产与水肥资源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本文研究了田间试验条件下,水(4500、6750、9000 m3·hm-2)、氮(0、225、330、435、540 kg·hm-2)互作对高密度(≥105000 株·hm-2)滴灌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吸氮量均随灌溉和施氮水平的增加明显升高,当施氮量大于435 kg·hm-2和灌溉量大于9000 m3·hm-2时则呈减少趋势.完熟期玉米干物质积累对灌水的响应表现为W6750(36359 kg·hm-2)>W9000(35077 kg·hm-2)>W4500(33451 kg·hm-2),施氮对玉米吸氮量的变化表现为N435(459.9 kg·hm-2)>N540(458.1 kg·hm-2)>N330(416.3 kg·hm-2)>N225(351.3 kg·hm-2),N435比N330、N220分别升高9.1%、32.7%,N540比N435降低0.6%.在施氮量0~435 kg·hm-2范围内,玉米最大氮素吸收速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在施氮量为435 kg·hm-2时达最大(6.57 kg·hm-2·d-1).灌水与施氮均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穗粒数和穗粒质量,二者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且以氮为主效应.在施氮0~435 kg·hm-2范围内,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此后反而降低;灌溉水分生产率随施氮量升高而增加,随灌水量增加而明显下降,灌溉定额为4500~6750 m3·hm-2时,灌溉水分生产率可达2.57~3.80 kg·m-3.玉米最高产量18072 kg·hm-2的施氮量为567.0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427.9~467.7 kg N·hm-2时,玉米产量在17109~17138 kg·hm-2,氮素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达122 kg N·hm-2和45.0%.水氮一体化施肥可实现滴灌玉米高产协同水、氮利用效率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8.
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南疆棉花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明水氮调控对膜下滴灌棉花的生长特性、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设置了3个灌溉水量和5个氮素水平进行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灌溉水量的增加,棉花的株高、主茎叶数、果枝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棉花叶、茎干物质积累增加,但抑制了根系生长,与低(4950 mm·hm-2)和高(6750 mm·hm-2)灌水量处理相比,中灌水量(5850 mm·hm-2)处理平均单株有效铃数和单铃质量分别增加0.96、0.4个和0.22、0.11 g.与其他施氮处理相比,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棉花茎直径显著增加,促进了棉花蕾、铃和根系的发育,而且在灌水量为5850 mm·hm-2条件下,棉花干物质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比灌水量为4950和6750 mm·hm-2处理分别增加5.1%和29.6%.灌溉水量对棉花产量有显著影响,对衣分率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衣分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但灌溉水量过低会抑制氮肥增产效应的发挥.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量为5850 mm·hm-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棉花生长健壮,株型结构优化,显著促进了干物质向生殖器官的运转,有效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增加,产量达到最高(6992 kg·hm-2),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分别达1.45 kg·m-3和45.9%.  相似文献   

9.
采用地表滴灌技术,田间设计9个水氮耦合处理,以不灌溉不施肥为对照(CK),9个耦合处理由3个灌溉水平(灌溉土壤水势起始阈值为-75、-50、-25 kPa)和3个施N水平(150、300、450 g·tree-1·a-1)组合,于2012和2013年2个生长季的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后,研究耦合措施对欧美108杨林木胸径、树高和蓄积量的年增量及0~60 cm土层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氮耦合措施可显著促进108杨林木生长并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耦合措施第一年,9个耦合处理中高水高肥处理(土壤水势-25 kPa+施N量450 g·tree-1·a-1)使108杨蓄积年增量达到11.54 m3·hm-2·a-1,相比CK的8.01 m3·hm-2·a-1提高了44.1%,耦合措施第二年,中水高肥处理(土壤水势-50 kPa+施N量450 g·tree-1·a-1)使108杨蓄积年增量达到27.85 m3·hm-2·a-1,较CK的20.48 m3·hm-2·a-1提高36.0%.连续的水氮耦合措施显著提高了林地0~20 cm土层全N含量,耦合措施第一和第二年高水高肥处理各土层全N含量分别比CK高出12.3%~59.4%和71.1%~81.1%.108杨胸径和树高增量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N水平和水氮交互作用对林木生长和土壤全N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而灌溉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表明,滴灌水氮耦合措施可通过改善林地土壤肥力,尤其是浅土层全氮含量来有效促进林木生长并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对不同灌水处理的气孔反应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系),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冬灌1800 m3·hm-2的基础上,在生育期设3次灌水处理(T1)、2次灌水处理(T2)和1次灌水处理(T3),每次灌水1050 m3·hm-2,研究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生育期气孔导度的影响及气孔导度与相关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水处理对春小麦生育期气孔导度的影响较大,气孔导度随着灌溉次数的减少逐渐降低,同时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从拔节期到开花期,不同处理春小麦气孔导度变化一致,都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 在抽穗期达到峰值;开花期之后各处理出现差异,T1各品种气孔导度先下降后上升,T2品种间表现不同,T3一直呈下降趋势.各环境因子中,大气相对湿度对春小麦气孔导度的影响最大,两者的相关系数在T2和T3中分别达显著(0.82*)和极显著水平(0.92**).春小麦适应水分亏缺的气孔调节机理为反馈式调节.  相似文献   

11.
滴灌与沟灌栽培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与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北京大兴区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对9年生杨树人工林进行滴灌和沟灌栽培,于根系主要分布土层(20、40、60、80 cm)布设土壤水分传感器并利用智能采集器实时监测土壤含水率,分析不同灌溉措施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杨树人工林生产力。结果表明: 单次有效的滴灌和沟灌后,沿树行形成的湿润体垂直深度分别为72和143 cm,湿润体横切面的面积分别为0.41和2.71 m2;灌溉量分别为79.20和776.47 m3·hm-2,后者为前者的9.8倍,灌溉后杨树吸收根主要分布土层(0~40 cm)的土壤含水率下降到水分轻度亏缺临界值(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0%)的历时均为11 d左右。2019年4—10月,沟灌5、7、9月3次总灌溉量为2329.41 m3·hm-2;滴灌18次,总灌溉量为1425.60 m3·hm-2。沟灌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中度亏缺(土壤含水率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累计天数达109 d,而滴灌下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始终未发生中度亏缺。滴灌下杨树人工林蓄积年生长量为38.92 m3·hm-2,是沟灌(25.43 m3·hm-2)的1.5倍,表明不同灌溉措施下杨树人工林生产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内蒙古西部旱区机采棉膜下滴灌水氮耦合对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以及水分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内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设置3种灌溉定额(216、288、360 mm,分别记为W1、W2、W3)和3种施氮水平(127.5、195、262.5 kg·hm-2,分别记为N1、N2、N3)的完全组合处理,进行了大田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结果表明: 水分是膜下滴灌棉花生长的决定因素,增加灌水量可以促进棉花株高增加,提高棉花各部分干物质积累量,但降低生殖器官与地上部干物质比例.W3处理单株成铃数较W1和W2分别提高25.4%和17.5%,单铃质量分别降低5.8%和4.6%,籽棉产量分别增加18.1%和11.9%;单株成铃数提高是籽棉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水氮调控对籽棉产量的互作效应显著,W1与W2灌水量下N1处理籽棉产量最高;W3灌水量下N2处理较N1、N3籽棉产量分别增加8.5%和31.9%.水氮调控对纤维品质整体无显著影响.W1N1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37 kg·m-3,与W3N2处理差异不显著;W3N1处理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51.35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增产效应显著,施氮则在水分充足条件下对籽棉产量形成有促进作用.其中,灌水360 mm、施氮195 kg·hm-2处理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籽棉产量最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达1.30 kg·m-3和36.41 kg·kg-1,节水增产效果显著,是内蒙西部旱区较理想的机采棉水氮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13.
水氮互作对固定道垄作栽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固定道小麦栽培方式下适宜的水氮组合,以低水1200 (W1)、中水2400 (W2)、高水3600 m3·hm-2 (W3)为主处理,0 (N0)、低氮90(N1)、中氮180 (N2)、高氮270 kg·hm-2 (N3)为副处理,采用裂区设计,对固定道垄作栽培方式下水氮互作对春小麦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氮互作能显著影响春小麦根干质量密度(RWD),RWD随着小麦生育期的进程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灌浆期达最大;RWD对施氮量的响应取决于灌溉量,在W1下,RWD在N1处理下最大,在W2下,RWD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N2处理下最大,在W3下,RWD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在N3 处理下最大;不同灌溉处理下RWD表现为W2>W3>W1;施氮与灌水显著影响RWD,表现为灌水>氮肥>水氮互作,在W2N2处理下最大.根冠比随着灌水量与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减小,在W1N0处理下根冠比最大;85%以上的小麦根系分布于0~40 cm土层,产量与0~40 cm土层RWD呈显著抛物线回归关系,与40~60 cm土层RWD呈显著线性正回归关系.W2灌溉条件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向中下层(40~60 cm)分布;灌水施氮能显著影响春小麦籽粒产量与生物产量,生物产量随着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籽粒产量在W2N2最大;灌水生产力随灌水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氮肥农学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固定道垄作栽培方式下,施肥量与灌水量控制在N2 (180 kg·hm-2)与W2(2400 m3·hm-2)条件下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进而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是河西灌区固定道小麦栽培方式下适宜的水氮组合.  相似文献   

14.
新疆棉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主要棉区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哈密、博乐、昌吉、奎屯、石河子、阿克苏及喀什棉田土壤耕层的pH、盐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及Cr、Cu、Zn、As、Pb 共计11个指标,综合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对新疆主要棉区棉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新疆棉区棉田土壤呈碱性,pH均值为7.87,盐分含量均值为3.44 g·kg-1,为轻度盐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偏低,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土壤pH、盐分含量、有机质和全氮均呈下降趋势,土壤速效磷明显增长,部分地区土壤速效钾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Cr、Cu、Zn、As、Pb 5种重金属含量分别为45.88、40.66、68.30、12.88、16.68 mg·kg-1,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u、Zn、As均有累积现象.当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N)小于0.5时,土壤理化性质越好,土壤综合质量越好.土壤有机质、全氮、Cu、Zn和As是影响新疆棉区棉田土壤质量的重要因素.新疆棉区棉田土壤质量总体属于中等水平,昌吉、奎屯质量最高,SQI为0.52,阿克苏质量最低,SQI为0.31,不同棉区土壤质量呈现为:北疆>东疆>南疆.  相似文献   

15.
在等灌水量和施氮量下,探索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轮作区玉米秸秆还田后冬小麦生育期微喷灌水氮一体化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2016—2018年通过2年田间大区试验,在生育期设6种微喷灌水氮一体化模式,其中,灌水设W1(越冬水+拔节水+灌浆水,各灌600 m3·hm-2)、W2(越冬水+返青水+拔节水+灌浆水,各灌450 m3·hm-2)和W3(越冬水、拔节水各灌600 m3·hm-2,返青水、灌浆水各灌300 m3·hm-2)3种模式;施氮设N1(基施氮60%+随拔节水追氮40%)和N2(基施氮60%+随拔节水追氮30%+随灌浆水追氮10%)2种模式,以W1下不施肥为对照(CK),共7个处理,调查群体动态、灌浆期干物质积累转移和成熟期养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 1)越冬水灌水量由450 m3·hm-2增至600 m3·hm-2,有利于越冬期植株总茎数和成穗数的增加而增产,灌返青水拔节期总茎数增加,对成穗数影响较小;拔节期施氮越多,单株茎数增加越多,但成穗数降低。2)生育期灌4水(W2和W3),配合拔节期和灌浆期分次水氮一体化(N2),有利于灌浆期总干物质积累、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3)灌4水处理比灌3水处理生育期耗水量和氮、磷、钾素吸收量增加,水肥利用效率提高。灌4水处理(W2和W3)中N2的生育期耗水量低于N1,氮、磷、钾素吸收量高于N1,灌水和氮磷钾利用率显著提高,以W3N2效果最好。因此,W3N2处理,即玉米秸秆还田后播种冬小麦,微喷灌生育期灌4水,越冬水和拔节水灌水量增加到600 m3·hm-2,配合拔节水和灌浆水追施氮肥,使冬小麦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而增产,且水肥利用效率最高,是山西南部冬小麦微喷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最佳水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